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为何对八阿哥这么残忍?竟要断绝父子关系

康熙为何对八阿哥这么残忍?竟要断绝父子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08 更新时间:2024/1/17 13:25:11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康熙率领众皇子皇孙前往热河行猎。因为时属生母良妃卫氏二周年忌辰,八阿哥胤禩未能随从而是单独前去祭奠已故的母亲。康熙回程快到京时,胤禩未去康熙行在请安,却派太监给康熙送了两只老鹰,并说他即将回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只老鹰到达康熙处时,几近垂死。康熙见后勃然大怒,当场就发飙了。在他看来,胤禩这是有意把自己比作垂死之鹰,所谓“老鹰虽强,也有老死之时也!”

随后,康熙把诸皇子召来,其当众大骂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他想杀二阿哥,未必不想杀朕!”

在极为紧张的气氛中,康熙随即又说出更绝情的话:“胤禩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邀结人心。朕深知其不孝不义行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义绝矣!”

网络配图

在宣布和胤禩断绝父子关系后,康熙又声泪俱下地说,“朕只怕日后必有行同狗彘的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若果如此,朕只有含笑而殁了!朕深为愤怒!

今特谕尔等众阿哥,汝等当念朕之慈恩,遵朕之旨,始合子臣之理。不然,朕日后临终之时,必有将朕身置乾清宫,而汝等执刀争夺耳!胤禩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切骨。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

这事细说来,颇有些可疑。很难想象当时胤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去给康熙请安并随同回京已不太正常,又必给老父亲送两只奄奄将毙的老鹰呢?难道,胤禩是因为屡被斥责而意气用事,干脆破罐子破摔,有意讽刺康熙?

或者,这是其他竞争者精心设计的阴谋诡计,这只老鹰在中间环节就被人动了手脚?抑或,根本就是康熙借此机会大做章,以彻底断绝他的太子梦?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太让人费解了,不排除有人故意捣鬼的可能。

之后,康熙命人将胤禩的奶公雅齐布捉拿正法。话说后者本被充发边地,当时却壮着胤禩的势力潜藏京城。其实康熙早就知道,这当口也是算他倒霉丧命。Ps:太子胤礽被废黜时,也是先杀其奶公凌普。看来,给皇子做奶妈,很容易连累自己的老公哟!

事情到了这地步,胤禩只好上奏说自己冤枉。康熙拿着胤禩的奏折,冷笑着对众阿哥说:“还敢说不是藐视朕躬而为此举?他折子里说自己冤抑,试问他所谓冤抑何在?”

网络配图

经此事件后,胤禩的“八党”信心动摇,日见瓦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说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令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同年十一月,康熙又将胤禩侍读何焯的翰林院编修职位和进士、举人功名尽行革除。

何焯在被锁拿抄家时,一封信落入康熙手中。原来,当时何焯回老家处理丧事后,胤禩写信告诉何焯,他寄养在在府中的女儿很好。信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先生要着实节哀,保重身子,思将来上报皇恩。”

后来,康熙拿着这封信,追问胤禩“将来上报皇恩”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是把自己比作“未来的皇帝”?不仅如此,后来康熙还在这信上批道:“八阿哥与何焯书,好生收着,恐怕失落了”——这分明是把这封信当成了胤禩谋反的罪证。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九月,胤禩得了伤寒病,情况颇为不妙,随时有挂掉的可能。三阿哥胤祉将这事上奏后,康熙只批了“勉力医治”四字,颇为无情。

几天后,御医再报胤禩的病情加重。康熙在折上批道:“(胤禩)有生以来好信医巫,被无赖小人哄骗,吃药太多,积毒太甚。此一举发,若幸得病全,乃有造化。倘毒气不净再用补剂,似难调治。”这话里话外,颇有讥刺之意。

当时康熙正从热河返回京师西郊的畅春园。不巧的是,胤禩养病的园子正好在前往畅春园的必经之路上。于是,康熙先传旨给负责料理胤禩病务的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若阿哥病笃失音,不省人事,则可令迁移。著诸皇子议奏。”

康熙的意思是,万一在回畅春园的路上,胤禩不巧死掉了,未免有些晦气。所以,最好是把胤禩移回城里府中。为此,康熙还“星夜遣三阿哥”前去察看胤禩病情。

康熙避免晦气的念头并不是任意猜测,其曾给儿子们说过:“汝等皆系皇子王阿哥,富贵之人,当思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必当忌之。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譬如出外,所经行之地,倘遇不祥不洁之物,即当遮掩躲避。”

诸皇子讨论时,四阿哥胤禛建议将胤禩移回城中。九阿哥胤禟听后,当场就愤怒地跳起来说:“八阿哥如此病重,若往家中,万有不测,谁即承当?”诸阿哥一听,不敢作主,赶紧回报康熙。

康熙听后,很不高兴地说:“八阿哥已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

网络配图

虎毒尚不食子,无情最是帝王家。康熙以自己为重,不顾胤禩的死活将之移回府中,还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做得未免有些太过分了。

后来,连康熙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便趁着胤禩病愈时恢复了其俸银俸米,并特意派人询问他病后想吃什么,说:“朕此处无物不有,但不知与尔相宜否,故不敢送去。”

作为天下最大的皇父,康熙居然用“不敢”二字,胤禩哪敢承受,只得拖着病体到宫门内跪求免用此二字。接着,康熙又反过来责备,说他“往往多疑,每用心于无用之地”,“于无事中故生事端”。

看这事闹的。说白了,就一句话:话不投机半句多,皇恩之情比纸薄。当时的胤禩,他怎么做,总归都不讨好。康熙对胤禩印象之坏,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庞太师:得到了朝野的一片赞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庞太师,名庞籍,年轻有为,文治武功,忠心不二,是难得的好臣子。要是他知道以后的编剧们都这么诬蔑他,哎,可怜的老人家。。庞籍(庞太师)(988年—1063年4月7日),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

  • 多尔衮因美人放弃江山背后之谜:得到了还是失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多尔衮的一生是传奇一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在多尔衮的一生中,充满的就是江山和美人,在江山和美人之间,多尔衮似乎什么都得到了。但是,在江山与美人之间,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似乎什么都失去了。”纪连海这样评价多尔衮,那个至今都没有人可以说清的传奇。图片来源于网络多尔衮,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

  • 宋代的最强大脑 可能要秒杀现在的所有选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千年之前的私塾老师安排作文的时候也会出现《我的理想》这类题目的话,我想沈括一定不知道应该怎么写。他有很多理想,当领导,当文学家,当军事家,当医生,当天文学家……可惜,残酷的生活活生生地把他变成了一个科学家。说到沈括,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梦溪笔谈》,恐怕唯一印象也是《梦溪笔谈》。我们先来看一份档

  • 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为何建在清东陵之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位皇后服侍过三代君王,她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她就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又名大玉儿。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清世祖顺治帝的亲生母亲,康熙皇帝的祖母。她一生德高望重,但是,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为什么孤零零地修建在清东陵大红门风水墙之外呢?人们不禁会联想野史中所载之事,即她下

  • 曹髦是个好皇帝吗?傀儡皇帝曹髦励志做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末年,当国君主是曹髦。他有一颗励志做明君的决心,但却抵不过命运的捉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君主。曹髦是个好皇帝吗网络配图曹髦算是一位天上掉下来的皇帝。他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死,有一个人难脱关系,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司马昭。虽然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但是他在后人眼里还是有一定的美名的。曹髦从小就喜欢

  • 盘点对明朝影响最大的五个人:张居正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族人统治的王朝,后世人对明朝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小编就来讲讲五个对明朝格局产生最重要作用的五个人,一起来看看吧。张居正,他出身寒门,天资聪颖,胸怀济世之才,历经官场数二十年,终成大器。万历朝任内阁首辅,主政十年间:推行考成法,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推行一条

  •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这里有个天大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历史上正式因为朱元璋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朱棣,才引来了当年的“靖难之役”,很多人对其中的原因表示十分不解,难道朱棣不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吗?朱棣经过四年“靖难之役”,终于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诏告天下,说自己是太祖高皇帝高皇后的嫡子,也就是朱元璋的皇后(大脚马皇后)所生。网络

  • 谁是中国古代公认的武圣人?他有何辉煌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姜尚(?~?)东夷人氏,贵族子弟。姓姜,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因其先祖有功封于吕今南阳宛县西)故又称吕尚,吕望。姜尚青年时期,居于商,并曾于商为官。后来,他看到商朝政治腐败,辞官而去。隐居渭滨而遇文王。前1046年,武王以姜尚为太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郊),商军倒戈,纣王见

  • 揭开多尔衮塞外猝死之谜:可能因其体弱多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塞外猝死之谜多尔衮摄政7年后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因,官方史书记载含糊。满族早先是娴于骑马射箭的民族。贵族酷好放鹰围猎,一则游乐,一则习武,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多尔衮从小也乐此不疲。顺治元年(1644),一群日本人乘船遇险,漂流到今图门江口一带,辗转来到北京,居留一年之久,被清政府礼送回国。在他们的

  • 如果曹操在官渡之战死了:三国历史恐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假如曹操在官渡之战死了,三国历史肯定不是现在史书上的样子。那时估计袁绍就能统一北方,和荆州刘表决一雄雌。但是二人都是老朽,没有活力,不如江东孙权英迈锐猛。假如曹操真地死了,最后掌控中国的应该是孙权。这样也就没有司马懿的事儿了,也就没有晋朝,也就没有后来的五胡乱中华,也就没有……这样中国历史就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