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朱棣为何能在短短三年内打败建文帝?

明朝朱棣为何能在短短三年内打败建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4/2/2 10:28:04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网络配图

建文帝以为准备妥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回顾整个“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的迅速让人有些难以理解。毕竟建文帝是名正言顺的天子,而朱棣是叛逆之师,以八百人起兵,以一隅对抗帝国。然而,短短三年时间,天翻地覆,拥有正义、名分、帝国财力和军事资源的建文帝败给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这真让人大惑不解。

其实,这也是理之必然。

确实,从表面上看,朱棣发动叛乱,大逆不道至极,人人得而诛之。然而,天下大义的道义力量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利益做后盾,任何道德戒律都只能是空洞的口号。朱棣和建文帝之间的争夺,既不是民族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也不是整个社会范围内利益格局的大调整,而只是统治集团顶层的内部争斗。

网络配图

谁胜谁败,并不影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大臣们都明白得很,反正天下是老朱家的,只要主子姓朱就行。至于普通老百姓,连你姓不姓朱他们都不关心,谁有实力他们就做谁的顺民,只要有碗饭吃就会称呼你万岁。所以,从一开始,没有多少南军将领肯为老朱家的内争拼命。特别是燕王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之后,更没有多少人认真抵抗,更多的人最注意的是观察风向,随时准备倒向更有力的一方。燕王进攻彰德,守将赵清起初不肯投降,对燕王说,你进入京师后,只要给我个二指长的小字条,我就会乖乖地赶过去,对你唯命是从,只是现在还不敢降。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立场。

明眼人很快就看出,燕王的胜算更大一些。对比一下燕王和建文帝的谋士集团,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燕王不太喜欢士人,而注意招揽一些奇人异士,所以身边的谋臣多是些和尚术士,看上去不伦不类,实际上这些人集中了来自民间的智慧,比起建文帝那些高居庙堂的书生谋臣来,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小皇帝及其谋臣,虽然都是满腹经纶,其实多端寡要,多谋寡断。建文帝把削燕大事交给齐泰、黄子澄去办,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复古改制中来,成天废寝忘食地与方孝孺商量,如何按《周官》改定官制,减轻刑罚,以仁义治国,还津津有味地讨论如何实行井田。这些书呆子真是愚蠢得可爱。

网络配图

战争之初,朱棣还摆出一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架势。他的想法是由北到南,一步步地征服天下。然而,在山东他遇到了建文帝手下最有能力的两员大将铁铉和盛庸的顽强抵抗,厮杀数月,损失惨重,不能前进一步。此时,朱棣突然产生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式的想法:为什么非要在山东一地和南军周旋?如果绕过山东,直取应天,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天下不就传檄而定了吗?

这个想法一现,朱棣立刻从失败中重新兴奋起来。他重整大军,取道山东与河南的交界处南下,连破东阿、汶上,一路势如破竹。过徐州,经临淮,燕军的策略是绝不打攻坚之战,能攻则攻,攻不下则绕着走。很快,兵临应天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姜维北伐失败 原来是一个魏国将领出了大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读过《三国演义》的你,肯定熟络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北伐的故事吧?至于敌对方魏国,最为大家熟悉的是司马懿。可你知道吗?其实有一个人,他并不为民间的百姓知晓,但在抵挡蜀国进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配图他就是涂涂今天要讲的主角儿:郭淮。郭淮何许人也?他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

  • 朱元璋痛恨的宋奸:死后仍施百鞭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秦桧被称为千古奸臣,那骂名绝对是再过一万年也洗不清,不过在明朝初期,汉人却对南宋另外一位宋奸更加的痛恨,死了百来年,还被朱元璋命人挖了出来鞭尸三百,这人便是蒲寿庚(不能称他为汉奸,因为他并不是汉人)。蒲寿庚祖先是中东人,做东西方贸易,后来定居占城(现在的越南),约11世纪移居广州,经营商舶,成为首屈

  • 康熙为何对八阿哥如此绝情?竟要断绝父子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康熙率领众皇子皇孙前往热河行猎。因为时属生母良妃卫氏二周年忌辰,八阿哥胤禩未能随从而是单独前去祭奠已故的母亲。康熙回程快到京时,胤禩未去康熙行在请安,却派太监给康熙送了两只老鹰,并说他即将回京。令人

  • 解读历史名将:狄青如何成为军事主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叫狄青。或许我们听说过他的名字却不太了解他。先来简单介绍下狄青: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

  • 史上最狠的皇帝:逼死了自己的三族 却被称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汉武帝的名气不可谓不大,与秦始皇齐名,就是所谓的秦皇汉武,也是千古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人无完人,汉武帝却在晚年犯了一系列的错误,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相当于自灭三族,古人云虎毒不食子,一代雄主的汉武帝为何会如此心狠手辣?网络配图汉武帝即位的时候,祖父两人的“文

  • 这个王朝曾统一中国华北东北:两位皇帝却在一天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王朝之一,他的疆土曾覆盖中国华北大片领土,北宋便是金朝所灭。而就是中国看起来很强盛的王朝却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一天内暴毙两位皇帝。公元一二三四年二月,蒙将率军南下入侵金国。当时金国一国之君完颜守绪因为懦弱惧怕蒙军,竟然以自己要率兵抵御蒙军为由,丢下妻子以及全家老小,自己独自从

  • 孟珙:完结岳飞未完夙愿 一雪靖康之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抗金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名垂千古,同时也道出了他终身的夙愿。在南宋那个动乱的年代,似乎很多的人都痛恨当时的皇帝的不作为,才会有了当年的靖康之耻的发生。但是在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应用反击之下,南宋还是抵抗住了金朝的多次进攻。最终,在岳飞等人在天之灵的注视下,此人最终和蒙古联合灭了金朝,一雪靖康之耻。那么

  • 逸闻趣事:宋真宗为拉拢良相赐钱送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名儿好学,善书法为宋朝以文治天下奠定了夯实基础。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一个真宗与其丞相的一段逸闻。此为丞相就是王旦,王旦是北宋名相,因出生于清晨,故名旦,字子明。如同一轮破云朝日,在漫天彩霞掩映下,王旦的仕途犹如天助,进展地非常顺利,宋太宗时中得进士,官居郎中;宋真宗时连续

  • 揭秘:吴三桂谋反实为康熙帝所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一生官位显赫,叱咤风云,可仍然是一个不幸的人。不要说因为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为“汉奸”,就是在清朝,因为最后的反水,在满人看来,无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大冤枉。至于吴三桂,实力声望功业权势,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则要从长计议,暂不动他为宜。云南苗蛮杂处,形

  • 揭秘唐朝著名的外交家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是真的么?王玄策是河南洛阳人,他是唐朝太宗年间著名的外交家,最高官职是朝散大夫,有着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得彪悍战绩。唐太宗年间刚经历了战乱,战事已经少了很多,那么王玄策为什么能够做出一人灭一国的壮举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王玄策灭的这个国家是在印度。那是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派了王玄策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