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为得到他发动灭国之战 但为何又弃而不用

秦始皇为得到他发动灭国之战 但为何又弃而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4/2/4 0:53:35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可以说,这位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做了了不起得的事情。人们尊敬地称这位说话不利索的书生为韩非子或韩子。本来他是韩国公子,荀子的学生。但是命运坎坷,令人感慨。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见到这个人,竟然能虽死无遗憾,可见在秦王的眼中,韩非的文章是作得极为成功。

网络配图

于是,秦王嬴政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要求韩国迅速交出公子韩非,免得生灵涂炭!对于韩国人来说,一个公子可保万民,那当然是得换,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义。何况这公子在韩国日趋衰弱的情况下,还多次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变法图强,而对于韩非来说,在自己本国,多次上书都直接被无视,始终没有任何采纳的意向,更别说重用了,或许借此机会,有更好的发扬机会。于是,韩非入秦。入秦后,韩非与秦王大谈了《存韩》的大道理,据说还离间了秦国的君臣,使得秦王政对韩非大倒胃口,晾在一边去了。韩非回韩国回不了,存秦又不见用。还落到了秦国“重臣”李斯、姚贾的手里,遭到了暗害而亡。

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官方的。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早先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发动倾国之战也要夺得的人才,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

韩非学说和商鞅一脉相承,但是他的做人比李斯、姚贾要见正直,而更多的是他身上的书呆子气。为官倒不一定都要伶牙俐齿,但能写不会说,就明吃三分亏。总不能在和别人争论时说:你等等,等我写出来给你看我的理由吧?秦王对韩非是抱有美好的幻想的,但是看到的文章酣畅淋漓的韩大才子,竟然是一位“期期艾艾”的笨拙的书呆子。再加上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怎么不会冷了心?而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看到连君王都不热乎了,那还不往死里踩?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韩非的遭遇,本就在情理之中。

网络配图

孤愤!是韩非的境遇,在韩国如此;到了革新图强的秦国,还是如此。韩非看不惯蝇营狗苟的朝廷重臣,“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这些人都是结党营私,耗国利私,贪得无厌的“权重之臣”。韩非对这些“重臣”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他说:“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这样的状态下,韩非要想在秦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几乎是不可能的。

韩非指出:“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那么你韩非要想削弱权臣的“太重”,拿什么来削呢?韩非用人性的阴暗心理来昭示国王:“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总而言之,天下是君王自己的天下,除了君王自己,其他的臣下都是怀着阴暗的人性来到君王处谋利的。企图无能得事、无功受禄、结党营私。韩非这样的思维方式有无道理?应该说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不上台面,不能作为常理说出来。否则,君王都是英明领袖,手下都是结党营私,那你韩非自己又是怎样的人?

韩非用田氏篡齐,三家分晋来警策君王,要君王用忠直之士,能法之士。远离重臣,免得养虎成患。那么长期信用了“忠直能法”之士,这些人也成了重臣,那又将如何是好?韩非在《孤愤》中没有答案。那么凭什么认为你韩非就是忠直能法之士?法家人物往往都有一个通病:只认伟大领袖,漠视同朝为僚的同事。法不徇私,铁面无情。因此,往往会堕落为酷吏,遭人讨厌。韩非也是如此,最终他到了秦国,不见任用。就只好落入小人之手,遭暗算清除,欣赏他的秦王政也不闻不问,玩过拉倒。韩非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当然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后,事情有了转机。原来秦王嬴政在被李斯等人花言巧语算计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下令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悲剧已成,韩非不再。

网络配图

他的学说真的是很有进步意义,他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很耐人寻味。但韩非个人的人生似乎是一场悲剧,愤青的悲剧,身在韩国他希望有所作为,但是不被重视,到了秦国,眼见着可以大展拳脚,却因为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黯然退场,空有满腹才学,却只能抱憾而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隋炀帝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人物,不仅在历史上,在现在他也依然很有名气,因为关于他的史料有很多,并且除了这些史料之外杨广还广泛地出现在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所以他是一个人们都熟悉的历史人物。那么杨广是谁,他的具体简介是什么呢,在历史上杨广怎么死的,死因是什么呢?杨广的简介杨广,字阿摐,小名英,故称杨英

  • 从优秀王爷到皇帝,宋徽宗将蒸蒸日上的中国推向了灾难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2月23日,正国泰民安的大宋王朝,仿佛风和日丽间,突然一声炸雷袭来:二十四岁的宋哲宗赵煦,竟在午夜驾崩了!封建社会,皇帝好比国家火车头,这位刚驾崩的宋哲宗赵煦,更是出名的马力强劲款,别看亲政才七年,却内抓经济外揍西夏,生生把大宋拽到民富兵强的新高度。谁知这下彻底熄火。举

  • 沈万三真有聚宝盆吗?怎么会给朱元璋修城墙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沈万三的钱是怎么来的?学者们有大地主说、大资本家说、航海通商说、金融贸易说、官商勾结说、继承意外遗产说等多种。普通百姓很难相信正常营生能赚来这么多钱,因而多持意外得宝说。《云焦馆纪谈》记录了两种说法。一说沈万三苏州人,打鱼为生,有一天在船边洗碗,不小心把碗掉入水中,捞了半天,只捞到一批圆溜溜的石丸子

  • 三国时期,曹操太庙配享的大臣一共有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曹操的故事。古代臣子能够配享太庙的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臣属之中只有立下大功之臣才有可能被供奉在太庙,这对于大臣来说是极高的荣誉。而三国时期,曹操的太庙配享大臣一共有26人,他们分别是夏侯惇、曹仁、曹

  •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为何没有被杀 瓦刺为何不趁机拿下北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明英宗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土木堡之变,瓦剌首领也先为什么不杀掉朱祁镇,并一举拿下北京?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明境,王振撺掇朱祁镇亲征。由于大太监王振的胡乱指挥,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击败,二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英宗朱祁镇在此战中被瓦剌

  • 辛弃疾的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他的词作的中心的思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辛弃疾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辛词的出现,是宋词发展到最高峰的标志。辛弃疾和他那一派作家的创作使豪放派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浩大的震惊词坛的重要流派。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现存词作620余首,是两宋词人中作

  • 初唐四杰:批评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唐初宫廷诗风,开创了新的题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初唐四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初唐后期,诗歌创作的潮流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踏上诗坛。他们都是高宗武后时期地位不高而文名頗大的新诗人。他们不满于宫廷应制诗的空虚内容和呆板形式,热切要求抒写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与悲欢离合的人生感

  • 紫髯伯皇甫端是什么实力?对梁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皇甫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卢俊义率领梁山头领攻打东昌府,原以为东昌府守将不堪一击,便让人到东昌城下搦战,没想到被东昌守将张清几块石头给打懵了。于是派人请宋江火速支援。宋江人马一到,不但很快打下东昌府,还收服了东昌府的飞石英雄张清。张清为了向宋江表真心,给宋江送了一份入山礼。张清的

  • 靖难之后朱允炆去了哪里 朱允炆是逃出皇宫还是死于大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允炆结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1.张居正的说法靖难之后朱允炆到底去哪里了?这个问题其实万历皇帝就问过张居正张首辅:听说建文帝在那个时候逃走了,老师,这是真的吗?明朝皇家也不知道这事真相究竟如何。张居正是怎么回答的呢?说咱们的书上没写,但听朝中前辈们讲,说建文当日是从小道

  • 家余庆是什么人?宣州之战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家余庆是什么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梁山接受朝廷的招安后,随即发动了四大战争,对手分别是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在这四次战争的初期,宋江与卢俊义都有过分兵作战的经历。在前三次战争的分兵开始后,卢俊义的第一仗都打得顺风顺水,非常漂亮。不过,在征讨方腊之战中,卢俊义在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