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神宗赵顼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赵顼又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宋神宗赵顼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赵顼又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125 更新时间:2024/3/1 2:25:57

宋神宗赵顼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赵顼是怎么登上帝位的?宋神宗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神宗赵顼简介: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铖,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宋神宗,时年20岁。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赵顼人物生平经历介绍:早期经历

公元1048年5月25日(北宋庆历八年四月十日)生于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初名赵仲铖,是宋英宗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公元1063年(北宋嘉佑八年)受封光国公;后又加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公元1064年(北宋治平元年)进封颍王。

公元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赵顼自幼"好学请问,至日晏忘食"。当太子时就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颇感兴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

赵顼人物生平经历介绍:登基为帝

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次年改元熙宁。赵顼即位时,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公元1065年(北宋治平二年)宋朝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广大农民由于豪强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屡屡暴动反抗。

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赵顼对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年轻的赵顼有理想,勇于打破传统,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在王安石的辅助下,开始了一场两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对赵宋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公元1068年(北宋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赵顼一听王安石来京,异常兴奋,马上召其进宫。赵顼与王安石晤面,听取王安石有关政治、财政、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改革谋略之后,深感王安石就是能与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而王安石也被赵顼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所折服,君臣二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不可否认,赵顼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继位之初就能付诸实施,与王安石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

赵顼人物生平经历介绍:推行新法

公元1070年(北宋熙宁三年),擢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让其有了更大的权力,于是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先后颁行天下,变法进入了高潮。为了及时有效地制定和推行新法,赵顼特命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即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的专门机构,由王安石和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主持;在这个机构中,赵顼听从王安石的举荐,起用了吕惠卿、章敦、蔡确曾布、吕嘉问、沈括、薛向等一批新人。

赵顼人物生平经历介绍:变法失败

新法虽得到赵顼的鼎力支持,但实行起来举步为艰,由于新法在多方面触犯了享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这股反对力量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神宗皇后的支持。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对,苏辙韩琦、司马光都在反对之列。

神宗的思想也开始犹疑起来。保守大臣们反对新法,王安石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改革派内部分裂,给王安石的打击是格外沉重的。而这时的神宗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对王安石言听计从,有时甚至不重视他的意见。王安石对神宗慨叹道:"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时候呢?"

公元1076年(北宋熙宁九年)春天,王安石因身体有病,屡次要求辞职。到六月间,王安石的儿子壮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已无法集中精力过问政事。神宗只好让王安石辞去相位,出判江宁府。第二年王安石连江宁府的官衔也辞去了,此后直到1086年去世,王安石再也没有回朝。

赵顼人物生平经历介绍:元丰改制

北宋中期冗官成灾,不但官僚机构十分庞大,官员急增,而且造成官职不符,大批官僚无所事事却身居要职;办事效率低下,得过且过之风盛行。这种官僚体制,当然既无益于朝政,更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宋神宗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对官僚体制进行改革。

宋神宗最后是怎么死的?

公元1085年(北宋元丰八年)正月初,雄心大志的宋神宗赵顼由于对西夏战事的惨败,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恶化。大臣们乱成一团,王珪等人开始劝赵顼早日立储。赵顼此时已经有不祥的预感,无奈地点头同意了。神宗六子赵佣,改名为"煦",被立为太子,国家大事由皇太后暂为处理。赵顼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重建强盛的国家,再造汉唐盛世。

当这些梦想破灭之时,赵项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同年年三月,年仅38岁的神宗赵顼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他耗尽一生心血的新法,在他死后不久,就被他的母亲高太后暂时废除,不过,哲宗亲政后又陆续恢复,很多措施一直到南宋仍在继续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诸葛恪生平简介:后世又该如何评价诸葛恪?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诸葛恪生平简介:诸葛恪的故事是怎样的?诸葛恪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诸葛恪?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恪生平简介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

  • 宋英宗赵曙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历史上赵曙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宋英宗赵曙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赵曙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英宗赵曙简介: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幼年被无子的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

  • 三国人物诸葛瑾生平简介:后世对诸葛瑾有哪些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诸葛瑾生平简介:诸葛瑾的故事是怎样的?诸葛瑾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诸葛瑾?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瑾生平简介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

  • 宋真宗赵恒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后世对赵恒有何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赵恒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赵恒是怎么死的?宋真宗赵恒的历史评价怎么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真宗赵恒简介: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

  •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赵光义在出生时又有什么传闻逸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赵光义最后又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

  •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简介:史书对赵匡胤的死有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赵匡胤是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简介: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

  • 孙吴重臣张昭生平简介:张昭在文学与政治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张昭生平简介:张昭的故事是怎样的?张昭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张昭?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昭生平简介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

  • 曹操最低调的养子:秦朗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生妻妾甚多、子女成群,此外还收养三人为义子,除曹真是族子外,另外两人何晏、秦朗,则是曹操在收纳他们的母亲为妾的同时,一并将他们接收过来的,属于“拖油瓶”。虽然都是养子并同受曹操的喜爱,但三人最终的成就却大不相同,其中能力最强、成就最高者当属曹真,颜值最高、辩才最佳者当属何晏,而秦朗跟他们比,简

  • 刘裕把司马懿的后人灭掉,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裕是刘备后人吗,刘裕屠司马氏,南朝刘裕是谁的后代

    东汉时大奸臣曹操趁着天下大乱,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姓刘的于股掌。其子曹丕更是变本加厉、得寸进尺,逼着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曹家,曹丕如愿坐上皇帝宝座 。可是天道轮回,后来曹魏大臣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把曹家的皇帝当木偶去控制。到了后来,司马炎也如法炮制演出了一幕好戏,逼小皇帝曹奂禅让,夺去了曹家的

  • 曹丕和刘备都称帝了,孙权怎么还不着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孙权和曹丕刘备不一样,东吴的政府在合法性上是存在问题的。别管曹丕是不是篡位,明面上是刘协让位给他的,是继承的正统。而刘备那就更清楚了,人家是中山靖王之后,蜀汉就是打着继承正统的旗号建立起来的。有两个正统在,而且那个时候的人也比较看重这个,反观孙权名不正言不顺,称王称帝就坐实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