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不败将军”白起 晚年为何死得如此凄惨?

秦国“不败将军”白起 晚年为何死得如此凄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94 更新时间:2024/4/7 8:14:38

秦将白起为秦国的统一建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他为了秦国是鞠躬尽瘁,但是晚年却不得善终。他为何会落得如此地步,且看被誉为秦国“屠夫”和“不败将军”的白起,是如何走下神坛的?秦国历史上有两次杀人最多的记录,第一次就是伊阙之战和长平之战,这两场战役的将领都是白起,一共死了六十四万人,用屠夫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

网络配图

白起是郿(méi)人(今天陕西眉县人),他善于用兵,在秦昭王时期是个干大事的人。在公元前294年秦昭王十三年,白起被昭王封为左庶长,率领秦军攻打韩国的新城。在《史记》当中,白起一出场就是左庶长,左庶长相当于内阁总理大臣,这种爵位在当时已经不低了,差不多和丞相平起平坐。白起的出现其实就是秦国东进兼并诸侯国战争的开始。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政治格局,公元前294白起在这一年出场。齐湣王在这年联合宋国一起攻打曾经的盟国魏国,在观津打败魏军。另外,秦国攻打韩国,韩国曾经也是齐国的盟国。公元前293年,升职后的白起已经是左更,他率领军队在伊阙攻击韩国和魏国,这一战他杀了二十四万人,并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喜,攻克了魏国五座城池。这一仗下来,白起又升职了,做了国尉。

白起渡过黄河继续进攻韩国,夺取了大片土地,韩国差不多割地两百公里。公元前292年,秦军白起又升了官,继续进攻魏国夺取了魏国六十一座城池。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本来有一个国家可以与秦国抗衡,这个国家就是齐国。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称“西方大帝”,特别邀请齐国的君主齐湣王称“东方大帝”,齐国与秦国联盟。但是遭到了一个叫苏代的说客反对,齐国改为连赵抗秦。公元前287年,齐、赵、燕、韩、魏五国联军同时发起对秦国的进攻,秦昭王废除帝号,割地求和。公元前286年,齐国的糊涂君主齐湣王灭掉了宋国。

齐国灭掉宋国以后,齐国在历史上的地位达到了顶峰。但是燕国为了复仇,在公元前284年,秘密联合除楚国以外的几个国家,在大将乐毅的率领下向齐国进攻。齐国也差一点被灭国,只剩下两个城池,直到燕昭王死了以后,新继位的国王把乐毅撤职以后,齐国的田单用火牛阵把燕军打得落花流水,几天时间就把燕军赶出了齐国。

齐国虽然保住了自己的国土,但是军事力量被削弱,从此无法单独与秦国抗衡。所以,没有了对手制衡秦国,秦国肆无忌惮。在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相以后,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收拾的国家是魏国和韩国。因为魏国,在公元前275年与秦国求和,所以秦国就进攻韩国。在公元前264年,武安君白起率兵攻打韩国,攻下了韩国九座城,并杀了五万人。两年以后,白起继续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韩国野王城。秦国占领这座城以后,上党郡与韩国就失去了联系,上党的守将怕秦国继续进攻,又怕韩国不派兵来救援。因为上党与赵国接壤,所以上党郡的守城官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以此牵制秦国。赵王经不住诱惑,于是接受这块烫手的山芋。

网络配图

秦国肯定不允许到嘴边的肥肉被别人白白拿去,所以两国大战一触即发。

根据《史记》记载:“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进攻韩国,夺取了上党郡。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了赵国。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屯兵,以此接应上党逃难而来的百姓。所以,战国最著名的长平之战拉开了帷幕。守城的将领就是负荆请罪的廉颇,这位老谋深算的谋略家让秦国非常头疼。所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就把廉颇撤职了,换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昭王听说赵括当了主帅,高兴的快疯了,于是秘密地把王龁换成了“不败将军”白起。白起堪称杀人狂魔,各大诸侯都很忌惮他,如果赵括知道是白起,可能引起恐惧,估计不会出战。所以,秦昭王没有向军中通报白起做统帅的消息,而是暗地里任命白起为上将军。

赵括自认为满腹经纶,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发兵进攻秦国。战争一开始就被秦军两万五千人切断了退路,赵括的军队被一分为二。

为了增援军队,秦国动员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丁,防止赵国增援部队。赵军被围困以后与中央失去了联系,赵军被困四十六天,由于粮草供应不上,最初是杀马充饥,结果实在没吃的只有杀人充饥,饥饿的赵军不得不突围。赵军编成四队轮番向秦军突围,四五次都冲不出去,那种绝望可想而知了。主将赵括不得不选取精锐部队亲自上阵,结果被乱箭射死。

赵括死后,赵军还有四十万人,估计太饿了,几乎没有了战斗力。所以这些人全部投降,这些人差不多饿得拿兵器都没有力气了。士兵都成这样了,白起为什么要杀了这些人呢?

根据《史记》记载: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赵军虽然现在没有威胁,但是白起认为,秦军曾经夺取上党的时候,上党的百姓没有归顺秦国而投靠了赵国。赵国的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杀了他们,肯定会出乱子。所以白起用一些欺骗的伎俩,估计是说我们给你们吃的,听从指挥。他们把这些饥饿交迫的赵国士兵引到长平关的一个深谷之中。赵国士兵以为有吃的了,可以好好的睡一觉,结果秦军从山谷的上面,抛下土石把四十万投降的赵军全部活埋,最后只留了二百四十人放回了赵国。放他们回去也许就是警示赵国和其它诸侯国,若以后再抵抗,就是这种下场。这件事,让赵国全国震惊,这也让赵国同仇敌忾,所以秦国未能攻下赵国。

网络配图

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估计永远也想不到,为了填饱肚子,自己会在这个峡谷长眠不醒。白起也因为这一次战役以后,假借有病不再带兵打仗,可能是内心发现,所以他开始反对秦王再进攻赵国。因为,秦王没有采纳白起的意见,进攻赵国的时候接连吃了败仗,所以秦王对他怀恨在心,决定对白起强行起用。但是白起还是没有去赴任,无论秦王怎么说都称有病。恼羞成怒的秦昭王只好把白起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

秦王因为战争节节失利,因为白起不为国效力,使秦国损兵折将,所以想发泄一下此时的心情。于是秦昭王与范雎以及群臣在朝堂议论说,白起被迁出咸阳,看他的样子流露出不满,肯定对不服气,对本王有怨言。于是,秦王派人赐了一把剑给手下的人,让他把剑赐给白起。由于白起有病,所以走得慢,派遣的人快马加鞭追上了白起,直接把剑扔给了他,让他自杀。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有用的时候就是爷,没用的时候就是孙子。白起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鞠躬尽瘁,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但是在历代的政治家都没有引以为戒。白起在自刎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在长平之战中被他坑杀的四十万赵国士兵,除了悔恨还能怎样,就算自己死也无法唤醒被坑杀的四十万亡灵。所以,白起一声长叹,拿起剑向自己的脖子痛快的来了一刀,自刎而死。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古代的国君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的恶魔。哪怕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或者父亲,都可以不择手段的杀害。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可以不念旧情,这样的国家还值得多少人为他们卖命。在秦国的历史上,不止一次两次出现这种情况。然而历朝历代,也都出现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例子。为了争权夺利,政治家们愿意重蹈覆辙,这也是历史让我们匪夷所思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亡国的原因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是大明的亡国之君,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亡国之君都是非常昏庸的皇帝,正是因为其昏庸所以才导致了王国的灭亡,崇祯皇帝是昏君吗?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崇祯皇帝不能称之为昏君,因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明朝的积弊实在是太深了,崇祯皇帝无法力挽狂澜才导致灭亡。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皇帝是昏君吗?

  • 末代延平王郑克塽:有衔无职坐吃山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代延平王郑克爽的事迹。网络配图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延平王郑经去世。为了夺取王位,郑氏兄弟开始明争暗斗。当时世子为郑克塽的长兄郑克臧(郑经与乳母陈氏所生),郑克臧又是陈永华的女婿,郑经出征海外时常令其监国,在岳父的扶佐下台湾岛内对其评价颇高,称之为

  • 他是善于守城的魏国大将 诸葛亮都拿他没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8年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出兵北伐,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据《魏略》记载,诸葛亮本来就听说过陈仓坚固,等到了之后,看陈仓早已有准备,又听说魏国大将郝昭就在城中,大为吃惊。郝昭,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网络配图诸葛亮素闻

  • 揭秘​诸葛亮​背后女人 为何隐藏如此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妻子姓黄,正史上并没有名字,只是知道是黄承彦之女,在《三国演义》中也同样是称为黄氏。现在的一些朋友经常说诸葛亮的妻子名叫黄月英,暂时还不知道起于何时,源自何人。诸葛亮的妻子黄氏是丑女,这一观点流传已久,估计论名气,黄氏可以排名中国古代十大丑女之列。为何人们会认为黄氏相貌丑陋呢?还是由于罗贯中

  • 托孤重臣李严做事干练因何获罪竟差点被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新版电视剧《三国》中,李严这一人物形象大体上还是遵从了历史上的真是形象。原是刘璋手下,在绵竹投降刘备,刘备临终前接受托孤遗命,最后也是因为在诸葛亮出岐山时运粮不力获罪被贬为庶民。只是其中有了很多细节上的描写和刻画。图片来源于网络建安十八年,刘璋派遣李严和费观驻守在绵竹,并阻挡刘备的进军。在这里,李

  • 三国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被贬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李严,字正方,三国时期南阳人,后改名为李平。李严早年为郡守中的小官,因为能干而被人称道。荆州刘表调李严前往各处任职,后又被刘璋任为成都县令,皆是以才干被人称赞。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成了刘备的将军,为成都的平定立下了功劳。李严还随诸葛亮、伊籍、法正和刘巴一同编订了蜀中的律令《

  • 曹冲幼年病逝 曹操竟做了这样一件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多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曹操很是难过,觉得自己愧对这个儿子,所以想让曹冲在死后可以过一个幸福的生活。有什么办法呢?想来想去,曹操

  • 三国争霸时刘备为何杀掉张任错失一枚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张任在四川成都出生,历史中没有详细资料记载关于张任的出生年月,只知道他卒于公元前213年。张任家境贫寒,但是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张任小时候大胆勇敢,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张任长大后,在益州担任从事一职。图片来源于网络张任的直接首领是刘璋,刘璋对张任也很重视。公元前212年,刘备前来攻击刘璋,刘璋和刘备在这

  • 刘备想要招拢张任他却誓死不答应竟被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张任是东汉末年刘璋的下属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士。在罗贯中著作《三国演义》中,张任只出场了四次,从六十回到六十四回。刘备进入蜀地之后,张任非常担忧刘璋的处境。张任和刘璋手下的官员们都让刘璋小心刘备,刘璋听完下属的话觉得他们有些大题小做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还没有遇到状况,手下的士兵如同

  • 本可灭掉曹魏 可孙权为何非要背盟夺取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五月,刘备与曹操之间近两年的汉中争夺战中宣告结束,曹魏主将夏侯渊阵亡,刘备取得汉中;八月,驻守南郡江陵的关羽在北攻南郡襄阳、樊城的战斗中取得大捷,斩杀曹魏大将庞德、俘获了大将于禁在内的三万人,连曹操都打算迁都躲避关羽锋芒。如果此时孙权能够在东线合肥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