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朱棣为什么要杀方孝孺十族?

揭秘:朱棣为什么要杀方孝孺十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62 更新时间:2024/1/14 9:54:54

导读:“株连九族”,已经是相当恐怖了,然而,方孝孺却遭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族”之诛。即在宗亲九族之外加上门生故旧,牵连者不计其数!方孝孺到底犯了什么罪,竟至于要遭此“十族”之诛呢?

所谓“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网络配图

洪武九年(1376),二十岁的方孝孺拿着自己写的谈立身之道的文章《杂诫》来到宋濂那里,拜宋濂为师。宋濂好多年都未见过这样好的文章了,很高兴地把方孝孺纳为弟子。

相传,一次太祖朱元璋设宴,宋濂出席,太祖命宋濂作一篇《灵芝甘露论》,限明晨交卷。宋濂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方孝孺后,自己因宴中饮酒过多,一觉睡到天明才醒。

准备上朝了,宋濂才想起作《灵芝甘露论》的事,大惊失色。方孝孺胸有成竹地对宋濂说:“老师不必惊慌,我已代师写成一篇,未知可否?请老师定稿。”宋濂看后十分满意,未作修改,便直接上呈太祖。太祖看后,觉得此文与宋濂的文风不同,问道:“这是学士的手笔吗?”宋濂只好如实说:“这是我门生方孝孺的手笔。”太祖听后很高兴,说:“此生良胜汝。”

洪武十五年(1382),经东阁大学士吴沉等人推荐,二十六岁的方孝孺来到南京,受到太祖朱元璋的召见。明太祖见他举止端庄,学问深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方孝孺力主施行仁政,志存教化,与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政治主张相差甚远。朱元璋深知才非所用,不如不用,只是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有才华的正直之士,但现在还不是用他的时候,让他历练得更加成熟一些,将来好辅佐你。”于是厚礼相待,送他归乡。

网络配图

对于方孝孺而言,身怀匡世之才而无用武之地,实在是件憾事。此后十年,他隐居在家,一心著书立说,过着清苦的生活。著有《周易考次》、《宋史要言》、《文统》等多部作品,还写了大量的诗歌。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经人再次推荐,朱元璋才让他担任汉中府学教授,成了个刚刚入流的九品学官。

后来朱棣占领南京后,方孝孺果然不肯归附。因姚广孝事先嘱托过,朱棣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投入狱中。其实,朱棣也有意借用方孝孺的威望来收揽人心,所以燕军攻破南京后,朱棣屡次派人到狱中向方孝孺招降,希望由他撰写新皇帝即位的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又派孝孺的学生廖镛、廖铭二人前去劝说,反被孝孺痛斥一顿。最后朱棣强行派人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而极,哭声响彻大殿。

孝孺接过笔,写上“燕贼篡位”几个字后,随即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就死!诏书绝不能写。”朱棣勃然变色,提出警告:“你难道不怕灭九族?”“灭十族又如何?”“好!”朱棣恶狠狠地说,“我就灭你的十族。”

在当年的六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朱棣登上皇帝宝座的第八天,就在南京的聚宝门,当着方孝孺的面,朱棣将“十族”一个一个地杀戮。每杀一个追问一声方孝孺,是否回心转意。当方孝孺看到他的弟弟方孝友受自己的牵连,就要被砍头时,深感痛心,泪流满面。

网络配图

临到最后杀方孝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死前,年仅四十六岁的方孝孺器宇轩昂,作《绝命词》一首。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清初史家谷应泰这样叹道:“嗟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强汉之律,不过五宗……世谓天道好还,而人命至重,遂可灭绝至此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真实的芈月:秦始皇嬴政的曾祖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芈月传》自开播以来,很多人争议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其实,芈月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为原型。剧中除了宫斗,更多的是对芈月这个人物以及与她存在关系的人物进行解读。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芈月又是什么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网络配图在秦国后宫等级低并非楚国公主在昨

  • 太监也封王:盘点中国史上三位称王的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宦官,作为宫腐之族,身体上的欠缺使得灵魂遭到扭曲,人生的快乐之事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风唤雨。因此,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宦官对权势都有着强烈的追逐心。在中国历史上,宦官掌权的情况并不少见,尤以秦、东汉、唐及明四个朝代宦官专权最盛,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单超、唐衡、管霸、苏康、曹节、曹腾(曹

  • 汉武帝是怎样击垮“太子党”与地方侯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建立汉朝时,总结秦亡教训,认为亡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搞分封。就像淳于越说的:“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所以我得搞分封,万一打起来了有人挺我。他搞分封是分封同姓王,皇上的兄弟子侄叔伯,这些人可以封王。妹夫不行,舅舅不行,姨父也不行,因为是外姓。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来,所以刘肥封到山东做齐王,刘长封为

  • 帝王的童年:光绪儿时忍饥挨饿 常跪地哀求乞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据说光绪刚进宫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日

  • 汉高祖刘邦: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一场向皇帝宝座发起冲击的比赛中,汉高祖刘邦,一个近乎流氓的家伙,居然干翻了能征善战的项羽,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刘邦在对待妻子儿女、对待老爸方面,实在是很自私,很没有人性。当年,项羽狂殴刘邦的时候,刘邦落荒而逃,路上碰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上车一起逃吧!

  • 梁武帝生活俭朴清廉:可为何梁朝官场腐败丛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在他的影响下,朝中出现了一些清官,如宰相范云、徐勉等。但是,梁朝却没因梁武帝和他身边极少数人的清廉垂范而保持住清新的社会风气,国家反而越来越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污吏。网络配图这是什么原因呢?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

  • 文人评明崇祯帝:性愎自用 不能辞亡国之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灭亡,崇祯帝有多少责任,如何评价崇祯?朱允炆是自焚而死,还是出宫逃亡,其生死之谜何解?如何评价“贰臣”洪承畴?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做客澎湃?问吧,为读者解答相关疑惑。摘要部分精彩回答,以飨读者。13信高宣传委员:樊教授你好,请问从客观来讲崇祯皇帝的性格是不是导致明朝灭国的一项原因呢?如果

  • 情欲世界的女皇鱼玄机为何会变得性情暴烈又纵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鱼玄机五岁的时候,便在父亲的教导之下饱读诗书,等到七岁的时候,她便能够自己作诗。在当时,是一位小小年纪名声便已经在外的才女。但是根据历史上书籍的记载和评价,鱼玄机除了有“一代才女”的美称之外,还有“情欲世界的女皇”,“唐代淫欲心最强的女性”等等这样的称号。情欲女皇鱼玄机看起来这些称号似乎与才女的身份

  • 皇帝被臣子指着鼻子骂造反 还被奴才扇耳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一朝蓬勃的国运,随着小太监宗爱的背后一刀以及太武帝的咽气,开始拐了道弯,颤颤悠悠直往下掉,阉党、后宫、外戚、权臣全悉数登上了前台,交替上演了滑稽故事,其间虽也有献文帝、孝文帝等,也想着力挽狂澜,但终究气数已定,奄奄一息过了数朝,终于分成了东、西魏两个短命王朝了。而我们这篇,主要讲东魏。东魏的开国

  • 宋江为什么想要做一场盛大的罗天大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宋江终于光明正大的坐上了寨主之位。宋江在忠义堂上说道:【我等弟兄,自从上山相聚,但到处并无疏失,皆是上天护佑。】宋江说了,梁山兄弟自从上山相聚以来,就没死过人,这都是上天保佑。可仔细想想,却不对。梁山兄弟没死过人吗?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