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史上第一贪官和珅 究竟是怎么出炉的?

揭秘史上第一贪官和珅 究竟是怎么出炉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48 更新时间:2024/2/11 21:06:25

实际上,和珅的财产一事并没有皇帝在吴熊光奏折御批上的那么简单,就在吴的第二份奏折呈递的同时,另一份来自内务府的密奏也被送到御前,比起吴熊光这个从二品的布政使,这份奏折的三个作者却都是皇室宗亲,他们分别是肃亲永锡、贝勒绵懿和刚在2月12日履新的总管内务府大臣永来,这份奏折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奏报在海甸查抄和珅及其同党福长安花园财产的情况,并缮写清单供呈御览。与皇帝在吴熊光奏折上“即稍有隐匿寄顿其财物,总在民间,亦复害”的宽容大度的御批完全不同,永锡等人在奏折中明确提到他们将“仍严饬该旗并派内务府、提督衙门番役留心密访有无隐匿寄顿”的财物。皇帝在这份奏折上没有任何批复,但显然,他对这一切的处理表示很满意。因为在同一日谕旨(当然是密旨)中,皇帝下令将“和珅、福长安花园内金银器皿、银钱、房间并内监交内务府入宫办理”,而玉器、衣服、什物则“照例交崇门分别拣选进呈”。

网络配图

但这并不是查抄运动的终结,恰恰相反,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端而已,3月5日,内务府奏折(同样是密折)又报告提督衙门交到查抄和珅家产案内折合库平银2833249.61两,已交入内务府广储司内收讫。甚至到两个月后的5月2日,定亲王绵恩还在奏折中称奉旨查抄和珅及伊家人刘全等家产,将查出的二两平金33551两和白银3014095.33两一同交给内务府广储司收讫,同时还表示对那些尚未追回的造车价银也会“移咨内务府就近着追”。皇帝从来没有像吴熊光奏折御批上的那样宽容大度,他的眼睛始终盯在和珅的家产上,只不过,对像吴熊光这样的汉人臣子来说,他们只要相信皇帝的宽容大度就足够了,至于查抄家产这样细致入微又隐秘审慎之事,当然应当交由肃亲王永锡、定亲王绵恩和内务府总管永来这样的满人亲贵来办才能让皇帝放心。

那么皇帝为何对查抄和珅的家产如此倾心?难道真的是因为像后世笔记中所说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从史梦兰的《止园笔谈》到薛福成的《庸盦笔记》、欧阳星的《见闻琐录》、无名氏的《殛珅志略》,再到徐珂的《清稗类钞》、天台野叟的《大清见闻录》,一份“和珅家产清单”通过这些好事文士的稗史笔记在民间传抄流行。在这份清单中,和珅成了毫无疑问的贪污之王。按照这份清单记载,和珅被抄家产共计一百零九号,内有八十三号尚未估价,已估者二十六号,合算共计银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九万伍千一百六十两。

网络配图

按照另一本《梼杌近志》中的统计,“其家财先后抄出凡百有九号,就中估价者二十六号,已值二百二十三兆两有奇。未估者尚八十三号,论者谓以此比例算之,又当八百兆两有奇”,是书更声称“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宰相,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之半额而强”,这也正是现在时下流传的和珅家产达到8亿,相当于大清国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来源。

但经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梼杌近志》这本书初版于1910年,并且被收入革命党人胡朴安的《满清野史》当中(胡本人可能正是这本书真正的作者)。所以对革命党而言,这个天文数字般的贪污记录更具革命文宣的功能:“甲午、庚子两次偿金总额,仅和珅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国耻与贪腐紧密相连,足以唤起民众排满之心。而和珅贪污8亿两的传说,也由此扩散开来,成为今天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的不易之论。

那么,和珅的家产究竟有多少,考虑到档案缺失的缘故,这个数字至今尚难计算。一份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名为《和珅犯罪全案》的档案中包含一份详尽的《预览抄产单》,看似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但其真实性,经过冯作哲的严密考证,已经被证明是道光时代的产物,且其中收录的上谕、折片错漏百出。而这份所谓的《全案》,实际上恰恰是后世那些以讹传讹的稗史笔记的源头。

网络配图

所以,唯一可信的史料,就只有上谕、参与查抄臣僚的奏折和内务府的折片,而这里面的数字加在一起,总数甚至不会超过两千万两白银,更保守的估计,则指出这个数字也许仅在一千万两上下——这恐怕是这位贪污之王真正的极限了。

真相诚然令今人失望,但在嘉庆时人看来,也是一个令人心悸的数字了,在清中叶时,户部库存最丰裕的时候,也只有800万两白银左右。考虑到当时川陕白莲教起事,朝廷连年征剿,大笔银两被投入到平弭内乱的无底洞中,所以和珅的这笔查抄财产,可谓久旱甘霖,足以为前线官兵再添助力。当然,前提是这笔钱确实被用在军费开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神奇!皇帝的陵墓里竟然葬着两位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文才武略让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葬于茂陵。一般来说皇帝的陵墓除了皇帝以外最多是妃子皇子会葬一起,但是茂陵里居陪葬着两位大将,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茂陵是西汉五陵之一,是西汉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规模最大的西汉帝王陵。汉武帝

  • 东汉皇帝的实验:老虎和狮子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同为威猛的大型猛兽,老虎和狮子,谁更厉害?对这个略嫌恶搞的话题,直到当下还有无数好事者争吵不休,谁也拿不出确切证据说服别人。远在遥远的东汉时期就由一位皇帝,也想知道这个答案,而且他还专门为此做了一个实验。一起,来看看吧。两千年前,东汉有位皇帝也想知道答案。有一年,波斯国使者来朝拜,进贡了一头狮子。刘

  • 解密:为什么说朱元璋是草根创业青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他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终成大业,他的个人经历是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传奇。那么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身的呢? 朱元璋是起兵后打败陈友谅等,建立大明政权的.这里有与众不同处.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的一次,是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其他政权都没有这样的历程。网络配图朱元璋还是所有

  •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学霸康熙到底错过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是个好皇帝,更是个好学生,汲取西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但他也是个爱吃独食的皇帝,学到的科学知识都装在自己的脑子里,或者顶多在皇族内部朋友圈分享转发一下,并没有群发给专制下的天朝子民。西方科学,俨然成了康熙在臣民前得瑟的一个手段。在逞能的道路上,康熙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陆续

  • 揭秘:关羽是如何走上神坛被尊为武圣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关羽,人们脑海便会浮现他那赤面长髯、凤目蚕眉、身披金甲、威风凛凛的形象。明清以来,随着关庙升格为武庙,关羽也成为武圣,与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的文庙相提并论,分享文武二圣的至上殊荣。殊不知,关羽之所以成圣,乃封建帝王出于笼络人心,维护皇权统治而刻意树立的一个道德楷模。历史上的关羽并非是武功盖世的

  •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周瑜是一个嫉妒心极强,机关算尽,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物。然而,许多史料表明,周瑜其实是一个气度很大的人。因此,不少史学家认为“三气周瑜”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片段,“三气周瑜”就是其中的一个:“一气”:赤壁大战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

  • 揭秘:吴三桂与康熙的隔阂怎么产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644年清朝入关北京后,为了方便管理西南蛮夷之地,清廷后封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四个汉人为王,命他们驻守西南。当时的汉人四王,还真不是多么愿意在这些地方呆着。特别是定南王孔有德,本来就是北方人。广西平定后,他多次上疏哀求北归,说自己受不了南方烟瘴气候,成日“骨痛痰涌”的,希望朝廷能够照顾他

  • 皇帝换了12个他却一直是宰相 堪称宰相专业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现象在古代非常常见。很多新帝登基后都会对朝廷内部进行大换血,重要职位都会换人。能经历两位皇帝都担任要职的就比较少见了,可是有一个人一生竟然经历了十二位皇帝,而且每次都担任要职,在历史上非常罕见,这个人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网络配图出生在书香世家的冯道,自幼喜欢

  • 历史揭秘:清朝如何避免皇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翻开中国历史,皇位争夺绝对算得上是一部经典故事。为了安全确认继承人,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皇位继承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可还是避免不了同室操戈骨肉相杀。然而清朝却不一样。网络配图不同于其他朝代,清朝确立皇位继承的方法是“秘密立储制”,这是康熙首创,在雍正时正式确立,皇帝写下继承人的名字,比

  • 嘉庆为什么要宽大处理和珅而且没有株连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帝对和珅一案的处理结果是这样的:和珅本应照议凌迟处死,最起码也应拉到菜市口砍脑袋,但考虑到和珅曾任国家首辅大臣(政府首脑),所以,顾及国家的体面,决定赐和珅自尽,免家属连坐。网络配图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几个月后,嘉庆帝解释宽大处置的理由时说:“犹念其在皇考前扶掖奔走微劳,不忍肆诸市朝。”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