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曾吊足唐太宗胃口令其三顾茅庐 后来官至宰相?

谁曾吊足唐太宗胃口令其三顾茅庐 后来官至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44 更新时间:2024/1/16 15:05:18

马周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靠寄居在亲戚家长大,童年的苦难经历令马周刻骨铭心,他立志奋发图强,改变自己的命运。马周知道,穷人家的孩子要想翻身,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命地读书。为此,他夜以继日地攻读诗书,不到二十岁便学富五车,胸有甲兵。可是,马周生性狂放不羁,又有些恃才傲物,周围的人都不太喜欢他,因而一直郁郁不得志。

网络配图

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在邻郡谋得了一个职位,然而他并不满意,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他得过且过,不理政事,终日游山玩水,以酒为乐。博州刺史达奚恕知道后,十分生气,骂他不是做官的料。马周本来就很自负,哪受得了这种委屈,一怒之下,他辞职而去,周游于齐鲁一带。在这段时间里,马周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有所作为,就得去京城发展,因为那儿有广阔的天地,有求贤若渴的明君圣主。

不久,马周来到长安,投靠到中郎将常何的门下,尽管常何的官职并不高,但他却是太宗皇帝宠信的人。当年的玄武门政变,常何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只要取得他的信任,以后有很多的机会见到皇上。就这样,马周在常府安顿了下来。

时间一晃就到了贞观三年,那一年天下大旱,灾情十分严重。唐太宗心急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还极为虔诚地谴责自己。然后这些努力并未缓解灾情,无奈之下,唐太宗只好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他下令,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必须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提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网络配图

常何闻言,愁眉不展。他乃武将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几箩筐,让他舞文弄墨,简直比登天还难,但皇帝的命令又不得违抗,常何急得茶饭不思。马周得知情况后,不觉眼前一亮,这正是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绝佳机会,于是主动请缨,答应替常何写这篇奏疏。常何十分感动,视马周为知己。

不一会儿工夫,马周就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二十多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且文辞优美,条理清晰。第二天,常何便把马周撰写的奏疏呈给皇帝观看,太宗阅后,大吃一惊,每一条建议都有理有据,发人深省,绝非纸上空谈。太宗深深地震撼于这篇奏疏,他知道常何并不擅长文字,这一定是别人代写的。常何见太宗心生疑虑,便老老实实地道出了实情。太宗没想到常何的门下竟有如此奇才,他又惊又喜,立刻命人到常府请马周入宫。

为了彰显自己的贤能,也为了考验太宗的耐心,马周并没有立即随使者入宫,而是找了个理由婉言谢绝了。皇帝见使者独自归来,又派出第二批人去请,但还是没能请到。常何吓得直冒冷汗,心里暗骂马周不知好歹。太宗仿佛铁了心,他非但没有生气,还派出第三批人去请。这个马周架子也够大,直到太宗派出第四批使者,他才半推半就地来到皇宫。

网络配图

一番交谈之后,太宗发现马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刻委以重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从此以后,马周官运亨通,从监察御史一直做到了中书令(宰相),还兼任皇太子李治的老师,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唐太宗誉为“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因病去世,临死之前,他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皇帝的奏折统统烧掉,他说:“春秋战国时的管仲晏子因经常数落国君的错误而出名,我不想做这样的人。”马周死后,唐太宗为他举行了规格很高的国葬,并特别把马周的遗体葬在自己的皇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大明开国名将:在宫里与朱元璋喝酒 回家后暴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24名将排名,朱元璋杀了开国功臣事件,明朝十大名将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从一介布衣到君临天下的皇帝,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离不开一批浴血奋战、勇冠三军的将领。诸将中独挡一面,堪称名将的也不在少数,诸如徐达、常遇春、冯胜、李文忠、邓愈、傅友德、蓝玉等人。但当大明王朝巩固后,这些人的命运也就已经注定了。几员名将中,常遇春暴

  • 揭秘张良刺杀秦始皇为什么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史记张良,张良刺秦王的故事,张良计与过墙梯

    秦始皇一生遇到过三次著名的行刺事件,即公元前227年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前221年高渐离的“筑击”,前219年张良策划的博浪沙“椎击”。其实,秦始皇一生遇刺不止这三次,大大小小遇到过多次,不过,这三次最有名,也是最让他魂飞魄散差点儿要了他老命的刺杀行动。这里说说张良的博浪沙“椎击”。网络配图

  • 晁盖的遗言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说多数人都误解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给吴用托梦说什么了,公孙胜与晁盖说了什么事,晁盖口头禅经典话语

    为什么说多数人都误解了晁盖的遗言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梁山大头领晁盖在带兵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不幸中了毒箭,几天后就毒发身亡。晁盖临死留下遗言,原文是,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晁

  • 公孙胜为什么不想回梁山?与吴用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用上梁山的原因,吴用和公孙胜性格异同,入云龙公孙胜为什么离开梁山

    对公孙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孙胜看到宋江、宋清、宋太公一家团聚,他突然想起家中母亲无人照看,于是向晁盖辞行,回家看望母亲。重情重义的晁盖当然不愿公孙胜回家,可公孙胜向晁盖保证他只去三五个月就来梁山跟哥哥们相聚。既然公孙胜说他很快回来,晁盖便准了公孙胜三五个月

  • 同样都是托孤 刘备和曹睿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睿为什么要托孤司马懿,曹睿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纯与刘备的两个女儿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睿和刘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喜欢三国的朋友很多,对三国也有多种解读。其中的一种看法是,同是托孤,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也想着篡位,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所以没有行动。这种观点很荒谬,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性情不同,抱负不同,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为什么非要把一片丹

  • 秦始皇死的时候 蒙恬和蒙毅为何不支持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如果扶苏继位会怎么样,蒙恬和秦始皇,扶苏是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死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秦始皇死的时候,蒙恬和蒙毅都不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蒙恬、蒙毅:一文一武,一外一内蒙恬和蒙毅是秦国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其中蒙恬是武将,秦始皇曾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自榆中至阴山设置三十四县,随

  •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为什么会连营?是在学袁绍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为什么有那么多兵,刘备投奔袁绍是哪一年,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会失败

    刘备之所以会在夷陵之战中连营,是在学袁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199年,袁绍在消灭了公孙瓒不久之后召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就此屯兵于官渡一带,打算借助高昂的士气一举攻克占据了河南的曹操,就此统一北方。由于当时曹操的兵力于支援不足,因此他只能率先做好防守工作,并抓住袁绍的失

  • 曹睿登上皇帝的宝座后 司马懿为何变得如此乖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睿弑母,曹睿司马懿关系,司马懿和曹睿谁先死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和曹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中,有一个不逊色于诸葛亮的谋士,甚至游戏而认为他的谋略在诸葛亮之上,尽管他是三国里迟来的一位重要角色,但是在整个三国中的地位却是没有人能够撼动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司马懿。司马懿被认为是在为曹家打天下,殊不知这全部的果实都会被自

  • 南唐小周后,沦为他人玩物的她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小周后结局如何,小周后的结局,李煜小周后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南唐小周后。皇后向来都是一个非常神圣的位置,当年后宫有非常多的妃子,他们都非常的想得到皇后这个位置,高高在上,地位仅次于皇帝而已,是后宫的老大。活得也非常的光鲜亮丽。可是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有很多的皇后,生活的无忧无虑,丰衣足食,可是也有很多的皇后,生活落魄,非常

  • 曹睿对司马懿关系如此微妙 临死前为什么还令其作为辅佐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睿简介,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懿,司马懿死前七个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睿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