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开国勋臣 被皇帝恩赏最高又死得最惨

他是开国勋臣 被皇帝恩赏最高又死得最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29 更新时间:2023/12/6 10:40:28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明史·李善长传》)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中,“善长位第一”,统兵征战的徐达次之。而与李善长一样为朱皇帝造反称帝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且决胜千里的刘伯温,只得了一个诚意伯、御史中丞。

网络配图

李善长与刘伯温相比,确实不一样。李善长虽不是进士出身,也非元朝官员,更没有刘伯温那么多神机妙算,但他也有不少真本事。他“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尤其他自荐追随朱元璋以来,“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被朱元璋甚是亲信。

朱元璋无论是做大元帅、中书省平章,还是称吴王、做皇帝,都是以李善长为文官首臣。李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为朱元璋的前线军马筹集粮草、兵饷,源源不断,在后方总理日常事务、制定典章赋税,都是一把好手。故,有人认为李善长之功,既有萧何之能,也有张良之才。

李善长曾斟酌元制、去其弊端后,请求专卖两淮之盐,设立茶法,对加强百废待兴的明初财政,很有实效。他还逐步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

朱元璋登基后,开国大典,册封大典,均由李善长为大礼使。朱元璋亲征,李善长留守,“一切听便宜行事”。朱元璋“定天下岳渎神祗封号,封建诸王,爵赏功臣,事无巨细,悉委善长与诸儒臣谋议行之”。

朱元璋成了天下的主子,李善长做了真正的宰相,皇权和相权不断博弈、冲突,朱元璋本想利用刘伯温制衡李善长以及后来胡惟庸,但是未果,甚至突然暴卒,且涉及胡惟庸。李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日益自专,只要有人稍微冒犯他的权威,就定罪贬黜。掌管御史台的刘伯温依法力争,李善长仍盛气凌人,逼得刘伯温“不自安,请告归”。这些,也是大权力控的朱元璋洞察入微,尚待发酵。

网络配图

洪武四年,李善长“以疾致仕”。朱元璋甚是慷慨,赐大量的土地、塚户、佃户、仪仗士,擢升李善长弟弟李存义为太仆丞,还把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封其为驸马都尉,要公主在李家严守妇道。

李善长辞职,朱元璋先后封汪广洋和李善长举荐的胡惟庸都为右相。汪广洋鉴于朱元璋与李善长的矛盾,事事请示皇帝,上书打压前丞相:“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看来离职不离京的李善长,对皇帝也不关心了,恃功而骄,就连皇帝大病十天不上朝这样的大事件也不闻不问,就连其子做了皇家驸马,也是皇帝宣进宫问安也不认错。他们似乎认为朱元璋给与李家最隆重、最高规的恩赏,是在讨好李善长,故不断不收敛,反而更加骄纵。

朱元璋将原元帅府的令史汪广洋擢升为右相,但能力有限,不久被后起之秀胡惟庸与老奸巨猾的李善长联手弄走。汪广洋看似对李、胡敬而远之,但着实能耐不济,不是对手。李家父子如此对待朱元璋,朱元璋心里自然不舒服,削减了他一千八百石岁禄。汪广洋不争气,没出成绩,朱元璋把他贬到广东行省做参议,而要李善长重新出山,和朱元璋的外甥兼养子、曹国公李文忠总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政。善长虽老,做事仍有作为,帮忙打理御史台,很快见成效。

网络配图

胡惟庸成了独立丞相。后来朱元璋把汪广洋召回复职,胡惟庸升为第一丞相。胡惟庸是李善长带出来顶上去的,能力不出众,但善于隐瞒,擅长玩动作,让朱元璋很恼火。

《传奇皇帝朱元璋》中侯天来版胡惟庸

但这个胡首相和李首相,关系很不一般,两家也是姻亲,李的侄儿是胡的侄女婿,两人经常往来。朱元璋以谋反罪敲掉胡惟庸,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姻亲李存义父子是胡党。朱元璋大范围打击胡党人士,但因李善长的关系就免李存义父子死罪,幽禁在崇明岛。李善长也不谢恩,反而找汤和要三百兵士扩建府邸。这本来是小事,汤和胆小,借了但又出首李善长擅借兵士私用,朱元璋没发作,但记住了这一笔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文武双全 曹丕为何吹嘘自己的武功了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文武双全的解释,代替文武双全的词

    曹丕是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人,他一生著述颇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文采的开国皇帝。然而,曹丕在《典论·自序》一文中,却用了大量篇幅来标榜自己的武功如何了得,自称“弓不虚弯,所中必洞”,一天能“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在和武学大师邓展切磋剑术时,不但“三中其臂”,甚至一度“正截其颡”;双

  • 宋王朝极端政治:前朝的司马光差点被掘了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岭南:打击政治对手的绝佳流放地宋神宗死的时候只有38岁。这个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平生只做对了一件事情:发动变法。他也只做错了一件事情:停止变法。有人指责他没有推进民主体制,我以为这跟指责乔丹(国际篮球明星)为什么不踢足球一样不靠谱。他在他的年代,只能作出符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选择。网络配图宋

  • 苏秦的故事:罕有其匹的纵横大家被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

  • 最惨的皇帝嘉靖朱厚熜坐拥佳丽三千却无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起皇帝,肯定很多人会说皇帝是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为什么呢?皇帝可是坐拥天下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网络配图但很多人除了羡慕皇帝的权势外,更多的是羡慕皇帝的三宫六院,后宫佳丽。很多人整天都在想着过皇帝般的生活。然而,古代每个皇帝都能如此享受吗?答案是大部分能,那小部分都有谁呢?

  • 西汉昌邑王刘贺因何而立又因何而迅速被废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却并未谒见高庙。刘贺即位十余日时,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经过五年发掘,南昌海昏侯墓发掘已基本完成,墓主的身份也已确认。现在,人们开始思考刘贺因何而立,又因何而迅速被废的问题,我们试从

  • 最后一位大明皇帝:永历帝朱由榔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明神宗之孙,明光宗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袭封桂王。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朱由榔倚仗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

  • 慈禧一语成谶 大清灭亡验证了慈禧预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祸国殃民的女人,然而就是这个女人,竟然一语成谶,准确的预言了大清朝的灭亡。现在想来,这诡异的历史,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啊。慈禧太后是晚清统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与实际统治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七年。慈禧在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危殆时刻,没能够像

  • 范仲淹:曾运用经济学理念化解两次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

  • 史上最残暴宦官魏忠贤 活剥人皮剔喉焚灰饮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被魏忠贤杀的忠臣,魏忠贤为什么不反抗,明朝专权宦官

    历数历史上内宫太监,以明朝魏忠贤为残暴之最。因提督东厂之故,香港武打片里的魏公公及其心腹爪牙,个人飞檐走壁、功夫煞是了得。这有编造成分,却又不是纯属虚构。即如魏忠贤,生在习武成风的河间县,自小又是地痞、无赖的他,要做横行乡里的恶少头目,没有几手拳脚功夫,是万万不行的。鸳鸯腿、罗汉拳、锁喉功种种,魏公

  • 朱棣的妹夫上朝时竟落水淹死!阴谋还是偶然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死亡原因,朱棣死在最后一次出征,朱棣最后一次打赢了吗

    永乐二年(1405年)的冬天,朱元璋的次女宁国公主突然得到噩耗,自己的丈夫梅殷在上朝时落水身亡。宁国公主心里明白,丈夫的死必然与自己的四哥朱棣脱不开关系,于是她进宫找朱棣算账。她扯住朱棣的龙袍大哭,向朱棣要丈夫的下落。朱棣笑着安慰道:“为主迹贼,无自苦。”然后先加封梅殷两个儿子的官职,缉拿“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