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帝临终前托付他的一件事 让他自责了一辈子

皇帝临终前托付他的一件事 让他自责了一辈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58 更新时间:2024/1/19 10:19:52

范质总结自己做宰相心得时有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他把宽容作为一个好宰相的必要条件,认为作为一个宰相,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容难天下容之人,在斡旋上下、协调左右、平衡利益、维护稳定中雍容大度、海纳百川。

不过,宽容也有其多面性。一种宽容有原则性,小事宽容,大事严格,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一种宽容无原则性,好也好,坏也好,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有一种宽容心里有原则、表面无原则,面对谄上欺下的丑行、面对贪赃枉法的恶行、面对明火执仗的暴行无可奈何,往往以隐忍的方式求和,以委屈的方式求全,以妥协的方式求稳。而范质的所谓宽容,便是心里有原则、表面无原则的宽容,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以致让他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而不能自拔。

网络配图

在历史的画廊中,范质风度翩翩,是个帅哥。不过,他既有君子的风度,也有书生的软弱,宽容而不果敢,仁慈而不决绝,一句话:心太软。范质一生,五朝为官、两朝为相,一路风风雨雨,他总是本着慈让之心,宽厚之怀,容易感动,颇为顺从。后汉时他是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刘知远父子昏聩,郭威起兵夺天下,他躲避战乱,藏匿民间,后来被郭威找到,当时天下大雪,郭威脱下身上的袍子给他披上,他一感动就归顺了郭威,成了后周的宰相;“陈桥兵变”后,赵匡胤从陈桥回到京城,一见到他就呼天抢地、痛哭流涕,边哭边向他诉说将帅们威逼利诱、迫使自己“黄袍加身”的种种无奈,范质心一软,就率王溥魏仁浦等同事向赵匡胤行了君臣之礼。其实,当时最有资格与赵匡胤叫板的就是范质,因为他是顾命大臣、第一宰相,地位比赵匡胤高,朝中文武几乎都看他的眼色行事,尽管他对于赵匡胤谋权篡位的行径心里不耻,但还是宽容了,顺从了。他一顺从,朝中其他反对派便势如破竹,使赵匡胤得以不损一枪一炮而夺取皇位。

有时候宽容是要付出代价的,良心的自责就是一种。

宋初,虽然赵匡胤仍然任命范质为宰相、首辅,但范质丝毫也没有欣慰之感。人家沐浴新朝,欢天喜地,他却郁郁寡欢,一直忍受着良知的问责与道义的鞭笞。士大夫最看重的是什么?名节也!周世宗柴荣临终前将妻儿老小全托付给他,把他作为唯一可以依靠的顾命大臣,希望他辅佐少帝、照顾皇族,他却在关键的时刻置自己的誓言于不顾,因为赵匡胤几滴虚假的眼泪而丢弃责任与道义,卑躬屈膝,俯首称臣,甚至没作一丝一毫的抗争。这种有悖纲常、伦理、道德的行为,同僚会怎么看?坊间会怎么说?后世会怎么评?也许,他的忍让,是不希望宫廷流血、同志互戮,不希望柴氏孤儿寡母成为宫廷政变的牺牲品。但千理由、万理由,毕竟在他作为精神归依的孔孟之道里,牺牲事小,失节事大啊。有人因失节而一辈子人前抬不起头、人后直不起腰,他范质以君子自勉,却因为自己的所谓宽容、所谓忍辱负重,而牺牲了人格与道义。

网络配图

相对于五代末宋朝初的宰相冯道赵普,范质有着迥然不同的内心感受和心路历程。相对于“长乐老”冯道那沾沾自喜的小人嘴脸,范质脸皮没那么厚,有自知之明;相对于为赵匡胤出主意、想办法、策划兵变谋反的赵普,范质与后周皇室关系过密,与赵匡胤之间隔了一层肚皮,在服务过程中难免投鼠忌器、顾虑颇多。因此,他处理起事务来,不象冯道那般精明老到、游刃有余,也不象赵普一样雷厉风行、肆无忌惮。甚至他的宽容,也始终笼罩着一层软弱和悲凉的色彩,他的自责与愧疚,如同大山一样压在他身上,让他不堪负重,他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从范质后来的一系列表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这种行为取向。他在宋初首辅多年,始终廉洁自律,从来不收受下级的馈赠,得到的俸禄与皇帝的赏赐,也大都送给了孤遗贫弱,他死后,家里一贫如洗;他平时吃的都是粗茶淡饭,所谓“食不异品”,穿的也是粗布衣服,严于律己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他成人之美,推荐后进,把吕馀庆、赵普等部下推荐到了更加重要的岗位;他谦虚谨慎,埋头著作,撰写《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百余卷;临终前,他还反复告诫儿子,自己死后不得向朝廷请封谥号,不得刻墓碑,这在历代宰相中绝无仅有。

网络配图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说:“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洁,无出质右者”(《宋史•范质传》),给了他相当高的评价。唯一一次看到他发怒,是当有人主张剪除柴氏孤儿寡母以绝后患、赵匡胤以商量的口气征求他意见时,他言辞激烈地表示反对,他说既是禅让,您对待人家太后,也应该象母亲一般尊敬,怎么反而威胁他们母子生命呢?于心何忍?让赵匡胤无地自容。种种迹象表明,范质一直在进行着自我灵魂救赎,希望从心灵深处得到道义上的平衡与良心上的解脱。

他解脱了吗?我看至死也没有,否则就不会交待儿子不请谥号、不刻墓碑了,难道他也象武则天一样,希望留下一个任由后世评说的“无字碑”吗?关于范质的评价,前文所述赵光义的话,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意思是宰相中论讲规矩、讲礼仪、讲廉洁,没有能超过范质的人,只不过他欠周世宗一死,不能誓死效忠罢了!赵光义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自己不也曾经自诩为周世宗的忠臣吗?何况,倘不是范质的软弱好欺与忍辱负重,倘不是他“欠世宗一死”,这天下是不是姓赵那还很难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悲催:爱新觉罗福全错过皇位只因未被天花感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爱新觉罗·永璜,爱新觉罗州迪消失了,现在还活着的爱新觉罗后人

    关于这个人的说法很多,但是看看这个名字爱新觉罗福全,就知道又是一个皇家的儿子啊。而且此人的身份还很高,是康熙的二哥。按照那会儿的立嫡的说法,他应该是皇帝的,但是最后却是康熙。按照这个节奏,他应该会造反啊,但是并没有,在历史上他还是康熙的大忠臣。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顺治还活着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他问这两个

  • 秦武王是怎么死的 秦武王嬴荡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武王之死,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秦武王不死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网络配图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

  • 演义趣闻:北齐兰陵王与《兰陵王入阵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兰陵王入阵曲失传了吗,兰陵王入阵曲评价,兰陵王入阵图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一名孝瓘,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貌柔美,不够威严,为了在阵前震慑敌人,便做了一幅凶恶面具,每当出征时就戴上。在战场上,他所率大军战无不胜。后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功高威武

  • 武则天爱才 为什么却不重用名动天下的陈子昂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一生的挚爱是谁,陈子昂进士及第,武则天重用酷吏的影响

    但凡喜爱唐诗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句中吞天吐地之气概,令人油然而生一股悲壮之气,事实上,写这诗的陈子昂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卢藏用在《陈氏别传》中称其“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在他身上,有着唐人都有的好侠之气,只不过这个好侠的年青人很会写文。《旧唐

  • 揭秘日本豪杰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丰臣秀吉在日本地位,丰臣秀吉日本国王,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关系

    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都是日本战国后期的豪杰,在对日本的统一战争中,两人可谓是殚精竭虑,为日本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是什么关系?图片来源于网络丰臣秀吉可以说是织田信长麾下的大将,也是织田信长的继承者。丰臣秀吉也是织田信长一手提拔起来的,让他从一个平民,逐渐成为了一个大名,甚至关白

  • 史上第一个染发的皇帝王莽:因为想显还年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多尔衮一生的三大憾事,谁推翻了王莽新朝,位面之子刘秀和穿越者王莽是什么梗

    染发已经成为时尚,年轻人可以随心情改变黑发的颜色,配合服饰和妆容,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而中年人由于不断长出白发而不得不频繁地染黑。染发现象并非当代所独有,而是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包括皇帝在内的古代上层社会有过此举的人不胜枚举,王莽便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染发的皇帝。对于普通人来说,染发无非就

  • 卧薪尝胆:一部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翻身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例子,勾践忍辱负重的事例,卧薪尝胆一样的历史故事成语

    卧薪尝胆出自《越王勾践世家》,这篇文章时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节选于《史记》一书。文章十分简短: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勾践古作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 宋太祖赵匡胤是灰太狼转世吗?为何爱吃羊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的妹妹叫什么,灰太狼吃到过羊吗,宋太祖是赵匡胤吗

    相信大家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那里面有个灰太狼,那叫一个爱吃羊啊,虽然一直都在失败,但是每集都去抓羊,那叫一个执着,堪称屡败屡战的典范,灰太狼爱吃羊可能是出于天性,但是,在历史上有个皇室家族也爱吃羊,这是咋回事?据说,赵匡胤还未发迹的时候,曾在长安(今西安)街头流浪,因饥饿难耐,不得不低下男儿头

  • 刘禅真的是装傻吗?看看他都做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扶不起的阿斗”是我们都熟知的一句俗语,而其代言人就是刘禅,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是刘禅依然背负着骂名。刘禅作为亡国之君自然不会被人喜欢,毕竟江山是在你手上葬送的,是无法开脱的。可是有人认为刘禅是属于大智若愚型的人,主动投降都是为了蜀汉百姓不受战乱之灾,“乐不思蜀”也是伪装表演的。那么,真实的刘禅果

  • 和珅死后,丰绅殷德是如何对待妻子固伦和孝公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丰绅殷德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和珅的后台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搜出八亿两白银。正月十八日,和珅收到了一条御赐的白帛,悬梁自尽。本来和珅犯下如此大罪,他的嫡子丰绅殷德也应该受到连坐的。可是由于丰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