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有底线!面对再棘手的事 也尽可能不杀人

赵匡胤有底线!面对再棘手的事 也尽可能不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71 更新时间:2024/2/7 0:06:50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由殿前都点检变成了皇帝。进宫不久的某天,见一宫女抱着一个年幼的男孩,便问这是谁呀?宫女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啊。周世宗就是赵匡胤原来的老板柴荣

网络配图

当时,恰好赵皇帝手下大臣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随侍在旁,他们同赵匡胤一样,原来都是柴荣手下,只不过如今换了天下,随了赵老板而已。赵匡胤回过头来问他们,该如何处置这没了爸的孩子?赵普等人说:杀掉算了。唯独潘美在身后默不作声。赵匡胤便问潘美认为如何,潘美低着头,不敢回答。赵匡胤也没逼问,只是望望天,喃喃自语地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于心不忍啊!”潘美这时接茬了,说:“我和您都曾经是周世宗的手下,劝您杀这孩子,那对不起世宗,若劝您不杀,您必然会怀疑我的忠心。”赵匡胤觉得有道理,就顺势对潘美说:“世宗的儿子不便做你的儿子,就给你做侄子吧。”潘美便把这孩子带回家,当成自己的亲骨肉一样,悉心教养。

从此以后,对于这孩子的事,赵匡胤不闻不问,潘美也从不向他提及,就象这孩子从未出现过似的,君臣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赵匡胤是一个认真听取意见、从善如流的人,不仅如此,他还能顺水推舟地把孩子作了巧妙的安置,既不用担“即人之位,杀人之子”的骂名,又因为孩子有忠臣潘美监护,不用担心今后兴风作浪,一个皇帝能把事情处理得如此符合天道、人情、己意,殊为难得。

武夫当国的赵匡胤一直保持着一个有趣的玩乐,便是常常在后花园用弹弓弹麻雀。一天,他玩得正起劲,一大臣声称有急事求见,尽管极不情愿,但听说是急事,赵匡胤还是立刻接见了这个大臣。然而听了汇报,却发现对方啰啰嗦嗦只是寻常小事而已,便大怒,责问他为什么要撒谎。大臣说我没有撒谎,因为我认为再小的公务也比弹麻雀紧急。见对方还顶嘴,赵匡胤更是怒不可遏,随手抄起身边的柱斧(水晶制的小斧,宋太祖有持柱斧的习惯),用斧柄打落了大臣两颗牙齿。

网络配图

大臣没叫痛,也没哭泣,只是俯下身,默默地捡起牙齿放到怀里,收藏起来。赵匡胤说,你收起牙齿,难道要去告我?大臣说,在下虽然无权告陛下,但将来自会有史官把今天的事情记载下来。赵匡胤听了这话后,气忽然间消了,且慢慢欣赏起对方来,最后还赏赐他许多金帛。

这是个有趣的故事,虽说是千余年前的事情,但今天读来仍然能感受到里面的人性光辉,大臣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样子,显得憨直可爱。而皇帝在震怒之下能幡然醒悟,知错就改,并以赏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悔意,也说明他有敬畏之心,算得上一个肚里能撑船的皇帝了。

但不要因此而以为赵匡胤是一个心慈手软、毫无心计的坦荡君子,坦荡君子是夺不了天下、坐不上龙椅的,他是当仁则仁,当狠则狠,认准的事,特别是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地位的事,则该出手时就出手。唐朝五代以来,皇帝同大臣们议事,都会给宰相一级的大臣安排椅子就座,甚至还有茶水。赵匡胤第一天上朝,范质一班大臣还是象以前一样坐在椅子上,听候皇帝的指示。赵匡胤看着奏折,突然抬起头来,对范质等人说,我眼睛有点花,你们上前来给我说说这奏折上的事吧。等大臣们把奏折上的事向皇帝汇报完回到原地时,才发现所有的椅子都被他安排侍卫悄悄撤掉了。从此,无论大臣多大,上朝时都得站着议事,以前叫“坐朝”, 以后就叫“立班”了。

网络配图

碑文大意有三层:一是要善待后周皇帝柴氏家族;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违背此誓的,天打雷劈。这一近乎毒誓的“誓碑”,就是赵匡胤的底线,这一底线伴随着他处理即位前后的所有善后事宜,伴随他处理所有的内政外交,甚至他还以他的最大能耐,用这一底线影响着后来的继位者。

其实,从对待柴荣的幼子的态度上,我们早就可以看出他的这一底线,不是他优柔寡断下不了毒手,而是他处事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面对再棘手的事,也尽可能不杀人,尽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哪怕迂回繁琐,哪怕牺牲眼前利益,也不逾越这一底线。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优礼士大夫、强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主张,为当时的士大夫参与朝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上书言事,往往直截了当,即便把皇帝逼急了,最多也只是罚配而已,这在专制时代,是十分宽容的了。就这一点来说,历代皇帝中,赵匡胤算是极特别的一个,他不象那些心狠手辣情的皇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残忍地诛大臣、除异己,甚至不怕背上千古骂名。只是,这些为实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皇帝并不知道,他们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快意和稳定,但时间一长,就没人敢接近掏肺表忠心了,最后往往都成了人人敬而远之的孤家寡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坑的领导 公司一上市就开始杀股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史上最寡恩的领导:明朝的皇帝朱元璋。这位仁兄以前是要饭的和尚出身,但很能折腾,带着一帮穷哥们创业,好不容易打下了大明江山,算是成功上市了。可刚敲完上市钟,董事长朱元璋就开始杀起股东来,而且借口层出不穷,手段五花八门。比如朱文正。这个人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打仗特别厉害,在决定朱元璋跟陈

  • 袁崇焕之死:处死凌迟3543刀民族千古之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

  • 古今第一岳父 三个女儿做了三朝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老丈人是对妻父的称呼,又叫泰山、岳父。老丈人也不是哪个男人都有机会当的,你需要符合两个条件:有女儿,并且能嫁出去。听起来也不是很复杂。女儿都想嫁个好人家,在中国古代,如果能嫁给一国之君,便是祖坟冒青烟,全家烧高香了。算命的总说,谁谁是娘娘的命,便是极言其命带富贵。也许有人要说那种被打入冷宫的日子是多

  • 孙吴名将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在几更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黄盖,东汉末年孙吴名将。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先后辅佐东吴孙坚、孙策、孙权三位掌权者。最初只是乡间小官,后被举荐为孝廉,追随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随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随孙权。图片来源于网络黄盖喜好学问,从小爱读书。年少时家境贫寒,便倚靠卖柴维持生计,生活困苦,因此他更加努力的读书,希望自己有朝一

  • 二十岁单骑退雄兵 使二十万胡人归降的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曹爽被诛后,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矫太后诏,列举司马师条条罪状,起兵反司马师,这就是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司马师大军南下,屯兵汝阳,命诸将只需坚壁,不要交战,然后令邓艾领兵到乐嘉城示弱,诱文钦出战,而司马师大军也暗中从汝南来到乐嘉。网络配图文钦不知道邓艾示弱是诱敌之计,也不知司马师已经来到乐嘉城。文钦的二

  • 康熙发妻孝诚仁皇后为何仅21岁就香消玉殒?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后赫舍里氏在后宫的争斗历史中也是一位宠儿,作为皇后但是相当的得宠,并且在自己的儿子夭折之后,皇帝也没有将其遗忘于深宫,反而更加宠爱。可惜赫舍里氏福薄,在生下第二个儿子之后就直接去世了。皇帝悲痛欲绝,在太皇太后的允许之下,破例将孩子立为太子。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一直有人质疑玄烨对这位皇后的感情,更

  • 乾隆皇帝的乌拉那拉皇后受什么刺激发疯并失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乌拉那拉出生于康熙年间,比乾隆皇帝小7岁,乾隆二年被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被册封娴贵妃,乾隆十三年被册封皇贵妃,之后两年便成为了皇后。之后乌拉那拉一直伴随乾隆皇帝左右,跟他一起西巡嵩洛、江南巡视,乌拉那拉备受恩宠,为乾隆皇帝生下二子一女。图片来源于网络乾隆三十年,乌拉那拉皇后陪伴乾隆皇帝来到江南,这次

  • 揭秘三国诸多猛将 谁才是最会心疼女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一部男人的史诗,女人往往作为工具或者陪衬,有时候还被冠上红颜祸水的罪名。比如刘备就说过“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名言,一遇到危险自己先开溜,家眷扔给关羽张飞刘备。奇怪的是,他这样的行为,却很少受到谴责。纵观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而最会心疼女人的,非吕布莫属。网络配图吕布每次作战之前,必定会先安

  • 宋朝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对朝政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后世历史学家在整理刘太后临朝背景这个问题时公认的一点是,当时宋真宗突然病逝给朝廷带来了很大打击,也使得统治基础开始摇摇欲坠,这是构成刘太后临朝背景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如果宋真宗能够使得政权顺利交接,也就不会有刘太后临朝听政事件的发生,宋仁宗就能够顺利登上皇帝的宝座。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刘太后临朝背景还

  • 引发三藩之乱的吴三桂最后为何会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平三藩之乱在历史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其在京之子,并且停撤尚、耿二藩,对于精忠在京诸弟,仍处宽容措施。此后,耿精忠、尚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