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为何至死都未能封侯?

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为何至死都未能封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1/21 8:51:18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在力行军功等爵制的秦国,为何战功赫赫的白起,至死都未能封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他为秦国戎马一生,未尝一败,因功被封为武安君,而后却因得罪应侯范雎,触怒秦昭襄王,最终在杜邮自刎。

白起之死,是古往今来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很多人将白起最后被迫于杜邮自刎,归结于范雎那句“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诚然,在“白起之死”这一事件中,范雎的的确确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但是,“白起之死”并非是范雎一句话这么简单的事情。

对于“白起之死”,我们可以联系另一个令人感慨的问题——白起为何一生都未能得以封侯?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白起之死”,能够让屏幕前的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们都知道,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打破世卿世禄制,继而全力推行军功等爵制。不过,在这里请注意,秦孝公时期推行的军功爵制是以大良造为最高级爵位的“十七级爵制”,而非后世所熟知以彻侯(太史公为避汉武帝名讳,在《史记》将“彻侯”改称为“列侯”)为最高级爵位的“二十等爵制”。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毕竟秦襄公护卫平王东迁得到的爵位才是一个第三等的“伯”,而“侯”却是第二等的爵位,秦国怎么可能会给臣子封赏一个比国君爵位都要高的“侯”呢?

虽然后来各国国君的谥号大多是“XX公”,但是这只是一个尊称,而非代表他们就是周王室册封的公爵,毕竟被周王室正儿八经册封为公爵的就八个国家,能够苟延残喘到战国的还就只剩了一根独苗——宋国。

直到秦惠文王“弃公称王”后,秦国才逐步将彻侯、关内侯等爵位加入了军功爵制体系中,这也就演变成为了后来人们熟知的“二十等爵制”。

那么,在秦国历史上,有几位彻侯呢?

答案是七位,这七位分别是彻侯商鞅、穰侯魏冉、应侯范雎、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武成侯王翦以及通武侯王贲

那么,第二个问题,在这七位彻侯中,有几位是靠着实打实的军功受封彻侯的呢?

答案是两个半,这两位因军功受封彻侯的自然就是王翦、王贲父子,而剩下的半个,就是商鞅。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秦孝公时期,秦国的军功爵制中是没有彻侯这个爵位的,“侯”这一爵位甚至都要高于秦孝公自己本身的爵位,可为何秦孝公会将商鞅封为“彻侯”呢?

这是因为商鞅本就在变法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再加上商鞅亲自率军于河西重创魏国,为秦国洗刷了百年屈辱,秦孝公赏无可赏,这才将商鞅的爵位提升到了彻侯,以示宠信。

那么,剩下的四位都是如何取得彻侯这一爵位的呢?

魏冉,曾在秦国内乱中立下大功,拥立秦昭襄王继位,有着“从龙首功”,再加上他是秦昭襄王的舅父,这才被封为穰侯。

范雎,曾协助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完完全全收回了君权,立下了大功,这才被秦昭襄王封为了应侯。

吕不韦,以一场“奇货可居”的豪赌,散尽家财将公子异人推上了秦王之位,而后被秦庄襄王直接拜为秦相,封文信侯。

嫪毐,这位大家都清楚,想必就不用笔者赘述了吧?

由此看来,凭借白起的军功,他是否足以达到封侯的标准呢?

答案是肯定的,比起王翦父子打的顺风顺水的灭国之战,商鞅打的那场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的河西之战,白起生平指挥的大战又有几场比他们容易呢?

论及政治意义,若是没有白起接连在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重创山东六国,秦王政又岂会轻而易举的一统天下?更何况,据后世考证,在整个战国时期中,各国损失的兵员有两百万,而仅白起一人便歼灭了近百万。

如此之功,是否当得起彻侯这一爵位?

那么,为何白起不能得以封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生平。

公元前294年,刚刚担任左庶长的白起在新城之战中崭露头角,次年经穰侯魏冉推荐,得以指挥秦军在伊阙迎战韩魏联军。在此战中,白起避实击虚,一举歼灭了二十四万韩魏联军,俘杀魏将公孙喜,因功晋升国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再度领兵攻占了魏国大小城池数十座,因功被擢升为大良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第十级的左庶长到第十六级的大良造,白起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他的爵位提升速度堪比坐火箭。

因为大良造已然是秦国的高级爵位,在大良造之上的爵位仅有驷车庶长、大庶长以及关内侯、彻侯,其中,驷车庶长与大庶长通常由宗室之人担任,外臣是不可能被授予这两级爵位的,而关内侯和彻侯这两级爵位白起显然还够不着。所以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白起虽屡立战功,但也只是官职上发生了变化,爵位却停在了大良造这一级。

公元前278年,白起取得了鄢郢之战的大捷,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陪都鄢城,占领了楚国半壁江山,按理来说,这场大捷再加上此前大大小小的军功,已经足够白起问鼎彻侯的爵位了。

可就在此时,秦昭襄王却没有按照军功爵制将白起封侯,而后转而采用了特殊的封君制度,将白起封为“武安君”。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王翦父子虽因军功得以封侯,但是王翦随即便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了,王贲也在公元前219年就消失在史册之中了。如果将白起封侯,一个出身武将且手握兵权的彻侯,再加上一个与白起交往甚密的穰侯,对秦昭襄王的君权威胁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长平之战后,白起急不可耐地想要发兵进攻赵国邯郸,企图一举灭掉赵国,除了这确实是灭赵良机之外,何尝又不是白起想要以灭国之功,胁迫秦昭襄王将自己封侯的心思在作祟呢?

同时也很容易理解秦昭襄王为何轻易地被范雎忽悠撤兵,又为何会在此后的邯郸之战中与赵国死磕。在那个时候下令撤兵是秦昭襄王认为赵国已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为了阻止白起封侯,防止其功高盖主才做出的决定,而后在邯郸之战中与赵国死磕,是秦昭襄王想要证明:没了你白起,我也能灭掉赵国。

可是,随着秦军前线战事不利的消息传来,秦昭襄王的脸上挂不住了,想要让白起出山,而心中憋着一口恶气的白起自然不会给秦昭襄王好脸色。如此一来,君臣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再加上范雎在背后推波助澜,这就有了白起在杜邮发出“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的悲愤后便拔剑自刎的悲剧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伯温为何要跟朱元璋说张昶留不得?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姚广孝和刘伯温斗法,刘伯温跟朱元璋的关系

    刘伯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有一个十分欣赏的人才,当这个人来到自己的大营之后,便毫不犹豫的重用他,但朱元璋却将其诛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得的人才,被迫招降张昶原本是元朝的户部尚书,可是却被皇帝赋予了一个神圣的使命,那就是采取怀柔政策,招降各地的起义军

  • 赵构为什么在56岁就禅让出皇位 赵构是出于无奈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构禅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首出自岳飞之手的《满江红》可以说是不千古传颂的,而岳飞作为宋朝抗金名将,美名也是流芳千古,不过下诏杀死的岳飞的宋高宗赵构也因此被诟病。▲赵构画像前言宋高宗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

  • 在位时间仅三天的秦孝文王,都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在位时间仅三天的秦孝文王,都有什么贡献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最近《大秦赋》电视剧正在热播之中,凭借着奋六世之余烈的“祖龙”嬴政终于统一了天下,虽然历史对于嬴政的褒贬不一,但是他统一天下,废分封置郡县的功绩无论如何是不可磨灭的。也正是因为祖龙嬴政,所以后世帝王也以一统天下为目标,因为

  • 岳飞作为能对抗金国的名将 赵构为什么还要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构的下场,韦娘娘在金国见赵构,如果赵构同意北伐岳飞能成功吗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岳飞之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导言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 诸葛亮的首创兵法八阵图有多厉害?真的无人能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真的没有军事才能吗,诸葛亮发明了什么阵法,诸葛亮八阵图图片

    八阵图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一说起诸葛亮,有人想到的是其策定天下的隆中对;有人想到的是其多智近妖的谋略;有人想到的是其壮志难酬的北伐大业……而其最著名的一点,当属诸葛亮的首创兵法——八阵图!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这么一句记载:"亮长

  • 宋高宗赵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南宋稳定和繁荣和他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如何评价赵构,赵构是什么样的皇帝,赵构的后一代皇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南宋赵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构是个怎么样的皇帝呢?赵构算是成功皇帝,稳住宋的阵脚,避免了灭亡和军阀割据,消灭了农民起义,最后议和成功,还政太祖一系。虽赶不上刘秀,却比司马睿强多了。赵构排行老九,九是最大之数,暗示有九五之尊,不可小觑于他。若胸无大志,也不必

  • 易京之战的结果如何?袁绍成为汉末最强大的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术霸东汉,何人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为什么不打公孙度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易京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其中,就公孙瓒和袁绍来说,是当时比较强大的两个诸侯。对于公孙瓒来说,地盘主要在幽州地区,而就袁绍来说,所在的冀州正好位于幽州的南部一带。因此,双方可谓唇齿相依,相对应的冲突和较量自然是在所难免了。在界桥之战后,

  • 明代开国谋臣朱升,谋略不在刘伯温之下,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败家子方景隆结局,明朝第一谋臣刘伯温,李善长和朱升是一个人吗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代开国谋臣朱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曾有七言两句御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朱元璋出生贫困,一步步的努力,最后完成了逆转,由乞讨者僧人变成了趾高气昂的开国帝王。朱元璋的逆转靠的是啥?只是是靠的他自己的一己之力,依靠自己的本事吗?明显并不

  • 水浒传中二龙山上三位当家分别是谁?他们是如何达到和谐相处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浒传中三位有关联的人物思维导图,风雪山神庙两个主要人物,水浒传主张招安的头领是哪两位

    二龙山上三位当家的,鲁智深杨志以及武松,如何达到和谐相处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无论是历史也好,还是现实的社会也罢,任何的一个机构团体都是有着一个说一不二的话语人,在面对重要决策的时候,做出相应的决定,即便是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对于这一点,在水浒中更是表现的

  • 赵云追随刘备长达30年时间 期间为何一直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云因为什么跟随刘备,赵云何时追随了刘备,赵云跟随刘备是多少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云不被重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前言在中国历史中,三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也是不断出现各种战乱的事情。在那样一个时代,各方势力纷纷占据一方,他们逐鹿中原,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在这样动乱不堪的时代,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常胜将军赵云。赵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