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火耗归公究竟是怎么回事 雍正给乾隆留下一个强大的王朝

火耗归公究竟是怎么回事 雍正给乾隆留下一个强大的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77 更新时间:2024/2/12 8:14:2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朕就是这样的一个汉子 ——雍正

《雍正朝》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相比之于现在的小鲜肉电视剧,《雍正王朝》各方面都显示出上一辈电视剧人的用心。这部电视剧讲述了雍正从九子夺嫡到最终去世的经历,完整的展现了雍正皇帝的人生。

在这部电视剧当中,随着剧情的进一步深入,雍正成功的接替康熙登上了大位。登基的雍正一方面要稳住朝中的不稳势力,另一方面则开始了自己改革朝堂的一系列举措。

在这些举措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那就是“火耗归公”。火耗归公是雍正解决康熙遗留下来的吏治问题的一大重要方法,在当时有力的澄清了吏治。火耗归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火耗归公其实就是将官场上的一项陋习进行了改变,将官员用来贪污的借口变成了国家的正式收入。通过这一方式,雍正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同时也刹住了贪官污吏的不良之风,算得上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01火耗归公究竟是什么

所谓的火耗,有的时候又被称之为“耗羡”。指的是古代地方官府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在规定的赋税金额之外再多征收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金额并不会纳入到国库当中,也不会出现在地方账户上,而是全部进了官员的腰包。

为什么地方官府会多征收一部分赋税呢?这就跟古代赋税的征收方式有关了。在唐朝实行两税法之前,地方官府征收来的赋税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并非货币,而是实物,包括粮食,布匹和一些供给皇家所用的物品。

唐朝中后期国势衰微,国内动荡,人民流离失散,土地荒芜,税收也就逐渐收不上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唐王朝进行了财政改革,实行两税法,对赋税征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效率,这为张居正的改革提供了基础。

到了明朝万历时期,随着土地兼并的大量发生,再加上对外战争,明朝也出现了国力不支,国库空虚的情况。得到万历皇帝支持的张居正也将目光投向了税收政策,他实行一条鞭法,规定将所有的田赋和其他杂税整合到一起,并要求老百姓缴纳银子作为赋税。

这种方式在当时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可问题的随之产生。明朝虽然有大量白银流入,可问题在于,老百姓毕竟还是穷,不可能有整块整块的银两。地方官府从小老百姓手中征收到的大多是一些散碎银子,为了统计和收纳的方便,地方官府需要先将这些散碎银两融化成银锭,然后才能正式上交国库。

散碎银子本身会出现一些氧化,再加上这些银两成色参差不齐,在熔化重做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发生重量不对的情况。地方官府于是想到了一条补充的办法,那就是在征收复税的时候多征收一部分,从而在数量不对的情况下对赋税进行补充,这部分额外缴纳的银两就被称之为火耗。

最开始的时候,地方官员倒还都老实。可随着明朝吏治腐败的加剧,火耗逐渐成为地方官员敛财的方式。火耗在征收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标准,征收完之后也不会进入政府账册。这就相当于有了一条绿色通道,贪官污吏根本就不用担心会被人抓住把柄。

满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维护其自身统治,几乎将明朝的制度完完整整的继承了下来。火耗也被清朝政府沿用了下来,可随着清代政权的稳定,相应的问题也就出现。

雍正皇帝上任之后,为了澄清吏治,打击贪官,在一众大臣的反对之下,坚决实行了火耗归公这一制度。火耗归公就是将地方官府收上来的火耗银一并算入地方财政,相应的收入纳入政府账册。

有了来自朝廷方面的监督,地方官员再也不敢打火耗的主意,不仅火耗银两降了下来,而且贪官污吏也没有了合法贪污的来源。对于贪官污吏们来说,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事情,雍正皇帝又将如何应对呢?

雍正皇帝的权利并非直接构建在老百姓的头上,而是构建在官僚地主的头上。既要推行火耗归公,又要让这些官僚地主们闭嘴,雍正皇帝于是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这才将火耗归公推行了下去。

02火耗归公的配套措施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而这其中就包括官员的低俸禄。拿着低廉俸禄的官员有着十足的贪污动机,当雍正皇帝实行火耗归宫之后,这些人自然有苦难言,满身怨气。

雍正皇帝并非身于深宫之中,长在妇人之手的皇帝。他经过激烈的斗争才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所以他完全明白手下官吏的所思所想。为了让这些官员们全力推行火耗归公,雍正皇帝一边打一边拉,这才让底下的人没有了怨言。

低俸禄是顺治康熙立下的规矩,祖宗成法不可变,雍正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人留下不尊重祖宗的话柄。不过他却想着另外一个主意,那就是给官员们分发养廉银。

山西试行火耗归公之后,雍正皇帝交出了一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山西当年上缴火耗银43万两,但雍正皇帝并没有将其全部收入国库,而是进行了合理的分配。雍正将其中的20万两用于弥补朝廷的亏空,9万两用于公费支出,剩下的10多万两则拿来作为官员的养廉银。

有这一笔钱作为基础,山西知县级别的官员都能拿到最少500两的养廉银,自然不再有人对火耗归公提出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一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二来限制了官员的收入,控制了贪污,三来朝廷也增加了收入。

一边拉,一边还得打,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雍正皇帝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臣李卫负责火耗归公的相关事宜。李卫可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再加上他为官清廉,敢说敢做,火耗归公这才站稳了脚跟。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方法,雍正皇帝还有他的独门绝招,那就是秘密情报制度。雍正皇帝将原本属于一些高品级大臣的密折专奏权下放,甚至连一些小小的知县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权利。

更为关键的是,密折专奏直接交到雍正皇帝手中,任何人不得拆开查看。这就相当于给所有人加上了一副手铐,贪官污吏们必须时时刻刻小心自己身后的眼睛,不然的话,指不定哪一天就被莫名其妙的治罪了。

在雍正皇帝的一系列铁腕手段之下,火耗归公这一政策被完完整整的推行了下去。有力的解决了康熙晚年遗留下来的吏治问题,为乾隆盛世的到来创造了条件。雍正皇帝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他留给乾隆的却是一个无比强大的王朝。

03总结

政治从来就不像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简单,在各方利益犬牙交错的情况下,要想真正实行一下对人民有利的举措,那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为了推行火耗归公,雍正皇帝几乎动用了全部的方式。而这也给雍正皇帝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官员们的收入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因此也就在背地里对他各种讥讽。成非凡之事须得是非凡之人,雍正皇帝就是这样一个非凡之人,生前的名声没有享受到,生前的骂名他也不屑一顾,这才将好的措施推行了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有几位有才无德的谋士?他们分别隶属什么阵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时期有才无德的谋士,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三分,三国乱世中的雄主们自然也需要一些谋士来辅佐自己,因此,在三国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谋士,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德才双全,像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为人忠厚的鲁肃等。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

  • 起兵造反的关东藩镇臣服于唐德宗,背后是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朱泚和李怀光的不臣之路越走越窄,这与大唐中央政府在关东地区的行动有关。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德宗之所以能迅速摆平关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卷入叛乱的关东五大军区(河朔三镇、淄青、淮西)就是乌合之众。迫于唐德宗削藩的压力,这五大藩镇很快就能达成共识一起造反。但是因为藩镇之间无可化解的

  • 唐德宗削藩失败,大唐为何没受到很大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泾原兵变和数位节度使先后谋反,可以说唐德宗的削藩已经失败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德宗虽然失败了,但在整个过程中,他却用惊人的事实,证明了唐代宗当初设置的权力格局有多稳定。关东五大强藩联手叛乱(幽州、成德、魏博、淄青、淮西),西北两个主要军区(泾源、朔方)加入叛乱,禁军也

  • 陈宫明知吕布无能,为何不改投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陈宫明知吕布无能,为何不改投刘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三国的历史当中,有着众多的历史故事的发生。虽然三国的历史不足百年,可是众多英雄人物的登场,让这段历史增加了无尽的趣味。可是细看历史的烟云,不难发现,其实在历史当中,我们所忽略的人物,也有很多,其中便是陈宫。这个当

  • 揭秘:唐宪宗李纯为何能拥有一个完美开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唐德宗在位26年,有近二十年时间,一直是在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所以唐宪宗上台后,自然是一副财大气粗,想有一番作为的样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而此时,却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小藩镇不知好歹,主动跳出来给唐宪宗刷分,于是唐宪宗上手先得三分。一个藩镇想挑战皇权,必须得先看好自己的地缘。

  • 揭秘:中唐奇人郑注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唐宪宗死后,大唐帝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而是中央政府内部围绕权力分配,展开的一系列狗血大战。唐宪宗死前,围绕着皇位继承权,已是一片刀光剑影了。唐宪宗刚死,一度和太子竞争皇位的亲王,以及支持他的大太监都被人杀了,上位的太子就是后来的唐穆宗。唐穆在位四年就死了,于是他儿子唐敬宗上位

  • 大唐始终无法彻底剿灭黄巢,背后到底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从安史之乱开始后,反叛大唐帝国的力量那是一拨接一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此前后的叛乱力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体制内的力量,领头叛乱的人,不是国级大佬,就是省军级大佬;一个市师级大佬,也敢领衔叛乱,肯定会让人笑它自不量力的,但是相关的叛乱,都让大唐帝国打翻在地了。对

  • 历史上最早的间谍战:看一个厨子如何毁掉一个大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间谍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据记载,在夏朝时期,商原本是夏朝的一个诸侯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的昏庸无道,于是就决定讨伐他。要知道,想要取代一个正统的天子,改朝换代,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好好谋划一番的,于是,汤就找来了丞相伊尹,

  • 刘邦究竟有多流氓?为什么很多人称他为流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算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最令人感觉称奇的,莫过于他本身的经历了。他从一个底层人员,说好听点叫小混混,不好听那就是流氓,最后一步一步做到了皇帝,成为一代开国君主,这样的经历,可不是随便哪一个小混混都会有的。但是,刘

  • 秦始皇性格之谜: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一直都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凶狠残暴”的有力证据。但也有专家认为,秦始皇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残暴。网络配图有些事情的确另有隐情。“弑父驱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顾惜骨肉亲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胁。在这件事情上恰恰表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