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唐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08 更新时间:2023/12/18 17:37:35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

网络配图

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9岁时,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后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为愚暗之主,政权渐渐掌握在韦后之手.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后,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李隆基乘此机会,发动政变,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封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故而逐渐掌握朝政,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太平公主阴谋废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软弱无能、老实听话的人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她还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们父子关系,没有主见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怀疑太子.这时又有人上言,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时,张说指出:“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觉得此言有理,遂于景云二年(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监国,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

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现彗星,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这本来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可事与愿违,弄假成真.睿宗立即决定让位传德,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他们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处死玄宗.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玄宗立即决定抢先动手,先发制人.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玄宗指挥将士先后处死太平公主的党羽,赐公主自杀,这样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

网络配图

事后,睿宗也完全交出权力,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元“开元”.为了巩固皇权,不再发生祸变,唐玄宗采纳姚崇的建议,将政变功臣贬为州郡任刺史,诸王也令出刺外州;同时整顿禁军,处死其首领王毛仲,组建北门四军,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保证了皇帝的安全.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取得了唐朝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大治时期——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取得,与唐玄宗在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

裁汰冗官,整顿吏治.针对当时官僚众多、国库开支庞大的现实,唐玄宗裁减冗官,十去其九;对于闲散衙门,也进行精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唐玄宗比较重视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几位宰相,如姚崇、宋、韩休张九龄等人,皆为当时杰出的人才.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视,开元四年(716年),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

唐玄宗勇于纳谏,知错即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带捕捉水鸟,有人上谏,认为这样做妨碍农作,“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锐的言辞,不仅不怪罪,反而予以奖励,并立即停止捕捉水鸟.韩休的直言敢谏更是独树一帜,以至于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就担心被韩休知道后提意见.有一次玄宗对镜闷闷不乐,有人挑拨道:“韩休时常提意见,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人也消瘦了许多,何不将韩休贬逐呢?”唐玄宗叹道:“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开元年间,唐玄宗还采纳宰相宋王景的建议,恢复贞观年间曾实行过的谏官议政制度,鼓励他们直言进谏,无所回避.这样不仅使下情得以上达,而且防止和纠正了唐玄宗的不少过错。

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开元二年(714年),为了向大臣们表示决心,唐玄宗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全国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违者决杖一百.他还将皇宫里用不着的宫女遣送回家,禁止贵族骄奢纵欲,反对厚葬,在他的倡导之下,奢靡之风基本得到抑制,淳朴之风逐渐形成。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增加劳动力,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1万多人.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完善关中平原的灌溉系统,拆毁影响水道的水硝,老百姓大获其利.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玄宗听从姚崇的建议,督促州县全力捕杀蝗虫,因而减轻了虫害.他还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等地大兴屯田,垦田面积达500万亩,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的问题.由于当时均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兼并和逃亡现象严重,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派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经过几年的努力,共括出客户80余万,田亦称是,这样便大大地增加了国家所控制的编户数目,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税的收入。

网络配图

开元盛世,社会物质文化高度繁荣,杜甫《忆昔》诗里赞颂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百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可是,好景不长,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由明转昏,渐渐不能采纳大臣的谏诤,生活上奢靡日增,再也不提什么节俭了.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纳杨玉环为贵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奢欲,当时供贵妃院役使的织绣工达700人,雕刻熔造工又数百人.不仅对贵妃如此,唐玄宗还对贵妃的姐妹兄弟及其他贵宠之家赏赐无度,这样便耗费了国家大量财物。唐玄宗后期用人不当,将国政相继交给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李林甫口蜜腹剑、妒贤嫉能,凡是有才能的官员,他都要设法除去,以防将来超过自己.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任宰相.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本家哥哥,做起坏事来比李林甫的胆子更大.在昏君和奸相的长期统治下,国家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唐王朝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平卢(治营州,今辽宁锦州市西北)、范阳(治幽州,今北京)、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率军于范阳发动叛乱.他们以奉密旨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挥师南下,很快攻下潼关,占领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杨国忠,迫使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避难,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肃宗.唐玄宗退居太上皇。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与洛阳之后,唐玄宗从成都回到长安.上元元年(760年),在唐肃宗的支持下,李辅国率兵幽禁太上皇唐玄宗于西内甘露殿.宝兴元年(762年)四月初五,唐玄宗在愧疚与愧恨中去世,享年78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史上最苦命的皇帝光绪:饿得去太监房中偷食物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875年春天的一个深夜,北京紫禁城狂风怒号,沙土飞扬。一队急匆匆的人马,抬着一顶八乘黄轿,在寒风中直奔养心殿。当人们揭开轿帘,发现轿中那个哭闹不止的孩子早已歪倒酣睡了,可爱的小脸蛋还挂着湿淋淋的泪珠儿。网络配图这个不足四岁的孩子名叫爱新觉罗·载湉。他哪里知道,这一梦醒来,自己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

  • 二十来岁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能成为军中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位将军,作为一个帝王,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武,更多的是敌我双方的了解,对战争趋势的判断。在赵匡胤的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选择,其实还并不是高平之战,而在更早。网络配图 25岁之时,郭威即位,赵匡胤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父亲的庇护,成为禁军的一名军官。而这时的柴荣,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但朝中多有

  • 揭秘北宋建立之后的第一功臣赵普为何没有拜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在赵匡胤称帝前后,最受重新的大臣是赵普。为什么赵普受到皇帝如此的厚赏?其中,有公有私。赵普很早就追随赵匡胤。网络配图 早在赵匡胤从军之前,其母杜夫人就请来赵普为赵匡胤讲习学业,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在周世宗攻打清流关之时,作为门门客兼老友的赵普前来投奔赵匡胤,并献策奔袭至后唐皇甫晖军后

  • 历史谜团:宋太祖为何能杯酒释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即位后做的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我最初知道这个故事是在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教科书一贯以旁观者的视角客观而冷静地讲述某一事件,从不妄自加自己的感情加入到评论中去。但是,这并不代表教科书就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事件。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无论如何也抹不掉赵匡胤的过失。故事发生在建隆

  •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 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美男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美男计,此举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诸葛亮是个孤儿,曾跟着自己叔父诸葛玄生活,当时诸葛亮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弟弟诸葛均相依为命,他们在南阳亲自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士生活。其实也

  • 揭秘三国新论:关羽是蜀国灭亡的大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抵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怕关羽什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并非落弱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

  •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何在上级眼中就是个“刺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是一代抗金名将,战功赫赫,这个无人可以否认。不过,岳飞不是神,他身上也有一些缺点,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缺点。当秦桧谋害岳飞时,除了韩世忠,绝大多数将领都选择了沉默。这是为什么?岳飞在高级将领中的人缘为啥就那么差呢?我们可以从岳飞与另一位抗金名将王彦的交往中得到启示。网络配图靖康二年,岳飞很快又到了河

  • 此女平生只打过一次仗 却被后人称作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姽婳将军”,看到这个称呼,还真是有点瘆的慌。不过也真是瘆的慌,《聊斋志异》里面有她。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也有写到她。在此,又要遥想当年。网络配图祟祯年间,林四娘成为了秦淮河畔的一名歌妓。虽在青楼,但她卖艺不卖身,还时不时的有功夫表演。长的漂亮,多才多艺的她,很快便成为了秦淮河畔的红人。至于她

  • 揭秘谁是历史上最富有人情味的唐朝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傻子王爷李忱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在唐帝国舆论一片哗然中,不声不响,出人意料的登上了皇位,是为唐帝国第十八任CEO。这位低调王爷上任以后却成为了强势帝王,唐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并开创了为后世史学家所赞誉的“大中之治”。网络配图 李忱属于历史上严重被低估的帝王,我们且不说他的政治成就,单就其作为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