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昭王姬职是什么人?一个满腔执念只为复仇的君王

燕昭王姬职是什么人?一个满腔执念只为复仇的君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4/1/16 22:56:40

燕昭王姬职是什么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燕昭王姬职,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位君王,也是战国时期燕国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一代雄主。在他在位期间,燕国以弱胜强,攻占齐国七十余城,几乎使得齐国亡国,因而被世人列为“战国四雄主”之一,被冠上了“执君”的头衔。

可是,对于这位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君王,又有几人深入地了解过他的生平,了解过他那充满着仇恨和执念的一生呢?又可曾知道他为何会被称之为“执君”呢?

燕昭王姬职,是燕王哙的庶子,本来只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燕国公子,如果足够幸运的话,或许他会成为战国四公子那般声名显赫的人物,不然就如同此前燕国数百年的历史一般——在史书上被一笔带过。

作为燕王哙的庶子,在他的兄长姬平早已被册封为太子的情况下,燕国王位怎么都轮不到他身上,直到一场动乱的发生……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在苏代、鹿毛寿等人的忽悠之下,效仿上古先王,将燕国王位禅让给了燕相子之,并且罢黜了太子平的储君之位,引起了燕国宗室的不满。不久,太子平起兵叛乱,与将军市被联手攻打子之。

哪知子之早有准备,太子平接连受挫,将军市被临阵倒戈,引兵攻打太子平,迫使其流亡齐国,而后子之又诛杀了将军市被,平定了叛乱。

在这场动乱之中,姬职为了明哲保身,主动以质子的身份前往韩国避难,可是他的命运却从这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流亡齐国的太子平不甘失败,出于此前燕齐两国守望相助的亲密关系,向齐宣王借兵,希望齐宣王能够帮助自己复国。此时的齐宣王正在密切关注燕国乱局,早已准备出兵干涉,只是欠缺了一个出兵的理由。恰逢太子平借兵,心怀鬼胎的齐宣王便应允了太子平的请求,出兵干涉燕国内乱。

因子之在燕国不得人心,而太子平素有贤名,得知太子平从齐国借兵准备复国的消息,燕国百姓夹道欢迎,齐军势如破竹,很快便攻陷了燕国国都蓟城,几乎占领了燕国全境。子之被愤怒的燕国百姓剁成了肉泥,燕王哙自缢身亡,可就在此时,齐宣王的狼子野心突然暴露出来了——齐军在燕国境内烧杀掳掠,准备吞并燕国,太子平无力阻拦,而后更是死于乱军之中,燕国几近亡国。

此时,同样关注着燕国乱局的还有另一位雄主——赵武灵王,赵国是齐、燕两国的邻国,一旦齐国吞并燕国,赵国则会被齐国从东、北两个方向包围,将会陷入极其不利的局面。为了阻止齐国吞并燕国,赵武灵王以武力威胁韩国,将燕国公子姬职接到了赵国。

但是,此时的赵国刚刚经历了胡服骑射,国力并没有恢复过来,而且此时的齐国如日中天,也不是赵国能够独自抗衡的。就在此时,赵武灵王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姬职的外祖父,那位同样不愿看到齐国更强的秦惠文王。

于是,赵武灵王派兵护送姬职前往秦国寻求秦惠文王的帮助,此时的秦惠文王刚刚取得了蓝田之战的大捷,意气风发,正想要跟老对手齐国过过招,便大手一挥,派出了秦军借道赵国,直扑燕境。

因为齐军在燕国境内犯下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早已引起了燕国百姓的不满,得知公子职引秦军复国,纷纷为秦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得秦军很快便将齐军驱逐出境。与此同时,赵武灵王派出一支军队护送公子职回到了蓟城,正式登基即位,是为燕昭王。

就这样,姬职本来是个自由自在的燕国公子,无缘燕国王位,却在历史大潮的推动之下,意外地登上了燕国王位。

他即位之初,因为此前的子之之乱,燕国国内可谓是遭受了灭顶之灾,百姓流离失所,使得本就疲弱的国力更是受到了重创,而此时燕国的仇人齐国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就算是秦国在齐国面前,也需退而三分,燕国想要复仇,那简直是难如登天。

于是,燕昭王按捺住了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压住了满腔的仇恨,开始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以灭齐为最终目标。在燕昭王此后的人生中,灭掉齐国,一雪前耻成为了他一生的执念,他的生命完全是靠着这股执念在支撑着,因而被世人称之为“执君”。

皇天不负有心人,时间来到了公元286年,贪婪无度的齐闵王吞并宋国,引起了天下各国的不满,终于,一个实现燕昭王毕生愿望的机会来了。不久,在秦昭襄王、赵惠文王的支持下,燕昭王登高一呼,发起了合纵会盟,秦、赵、魏、韩四国响应,五国组成联军,由燕将乐毅挂帅,大举进攻齐国。

在乐毅的指挥下,联军于济西全歼齐军主力,随后,乐毅亲率燕军主力直扑临淄,在短短数月时间里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城。在此期间,得知燕军大捷的消息后,燕昭王欣喜若狂,亲自前往齐国犒赏三军,当场将乐毅封为昌国君。

在五国伐齐之后,齐闵王身死,齐国几近亡国,燕昭王的毕生夙愿得以实现,灭齐的执念也随之不复存在。而随着这股执念的消散,燕昭王的身体一如不如一日,不久便撒手人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前秦皇后毛氏,战败被俘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前秦皇后毛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女子上战场,大家那必然是会想到花木兰,但花木兰真实性始终存在争议,而毛秋晴确实一个真实存在的女将,并且她乃是前秦皇后,身为皇后的她也做到了亲自上阵杀敌。那爱上战场的毛皇后,最终失败被俘,那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是跟上战场

  • 乾隆一生写诗4万首,他的写诗水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一直自认为诗才出众,一生作诗达到4万首,但是诗作水平却惨不忍睹,只能算高级打油诗。大多是记载日常生活,是一种无病呻吟的行为。在笔者看来,乾隆虽然写了如此多的诗作,但是加起来却比不上他父亲所写的十个字——“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雍正皇帝壮年继承皇位,在做王爷时就曾多次下民间办事,积累了

  • 三国猛将夏侯渊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渊,自妙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猛将。他与曹操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有兄弟之谊。曹操刚起兵,夏侯渊就跟随在他左右,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夏侯渊此人作战十分有特点,那就是十分喜欢冒险。他学习兵法从不看兵书,却只看《史记·项羽本纪》。利用这篇文章,夏侯渊学会了勇猛果决的作战风格。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将

  • 安禄山叛乱后第二年就死了,他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唐玄宗末年延续到唐代宗初年,这场叛乱使唐朝人口锐减,国力严重削弱。事实上唐朝完全有能力更早扼杀安史之乱,尤其是安禄山死了以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他率领步骑兵15万南下。由于唐朝久疏战阵,河北望风而降,叛军攻

  • 面对地形险要的关中地区,项羽为何会弃之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诛杀暴秦项羽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率领江东子弟击败了引以为傲的大秦锐士,成为了天下诸侯之首,昂首挺胸、浩浩荡荡进入了关中地区。那么问题来了,项羽打败了秦朝为什么不要沃野千里

  • 汉中王与称帝无异,那刘备为何不干脆直接称帝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为何刘备在关羽死后才敢称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192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所谓进位,其实就是自封!而且刘备自封的这个汉中王很有意思,与两汉开国皇帝渊源颇深!为何这么说?首先刘邦就是被项羽封在了汉中,才得了"汉王"之称,大汉国号也是由此而来。而刘秀呢?也是被封了汉中王,最后才得

  •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为何只有二十九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光宗朱常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古代历史上,·太子虽然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也即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的距离,却不是容易跨过的。比如在唐朝初期,太子李建成就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一方击杀了。再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就导致康熙两次废太子

  • 唐昭宗被朱温弑杀时,为何只有李渐荣一人护驾?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唐昭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唐昭宗是一个不幸皇上,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文德元年(888年),在宦官杨复恭拥立下,正式即位。天祐元年(904年),为宣武节度使朱温所弑,时年三十八,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葬于和陵。历史上的

  • 夷陵之战刘备战损有多严重,为何蜀汉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刘备战损最多不过5万人,为何蜀汉自此一蹶不振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对于三国乱世的历史而言,中期的一场赤壁之战,孙刘两家联军的大获全胜,曹操的败退为后续魏蜀吴三分天下,预先埋下了伏笔,而三国后期的一场夷陵之战,却是揭开了三国乱世后期的篇章,因为夷陵之战的

  • 历史上第一个弑父杀君的人:刘劭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讲究儒家学说,倡导三纲五常,这三纲指的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们意在通过三纲五常的学说来稳定统治,但总会有一些人不服教化,做出有违三纲之事,刘劭便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服教化,在他人的唆使之下做出弑父杀君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好在他最后恶有恶报,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便被自己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