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最看重的北伐领将 诸葛亮病逝后他达到刘备的境界

诸葛亮最看重的北伐领将 诸葛亮病逝后他达到刘备的境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79 更新时间:2024/1/3 23:14:50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死后继承他北伐大业的领军人物是姜维。但对照阅读《三国志》可以发现,诸葛亮其实并不曾明确姜伯约为唯一接班人,蜀汉也并非由姜维一个人领着“走进新时代”。起码还有另外四个人自认为有当诸葛亮接班人的资格,他们是魏延杨仪蒋琬费祎。为了争位,魏延与杨仪进行了恶性竞争,杨仪对蒋琬后来居上也耿耿于怀,而费祎在魏杨之争、杨蒋之争中都扮演了阳奉阴违打小报告的角色。其中的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很值得探讨回味。

网络配图

大家最熟悉,也是小说充分“演义”的,是魏延杨仪之争。

魏延觉得自己有韩信之才,劳苦功高,以为诸葛亮继承人非自己莫属,全不把杨仪等文官放在眼里。他素与杨仪不合,两人争吵起来时老魏还拿刀冲杨仪比划,杨仪被气得或吓得鼻涕眼泪一大把。

杨仪其实更觉得自己是丞相的最佳人选,觉得魏延乃一介武夫,不足成大事,蒋琬和费祎又都比自己资历浅,才能也在自己之下。

其实,老魏和老杨都错估了形势,高估了自己。诸葛亮常常公开说:“蒋琬是个忠厚高雅的人,不搞二人转之类的三俗,应该是和我一同成就皇上大业的人选。”(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他又私下给后主写密信说:“我若遇到不幸,蒋琬最适合继承我的事业。”诸葛亮活着时不明确自己的接班人是谁,是因他知道魏延杨仪都惦着这个位置,而魏延的骁勇和杨仪的才干他都离不开。他很遗憾两人的特长不能集于一人之身,二人又不和睦。他知道如果明确偏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导致蜀汉权力核心的内乱。但诸葛亮对魏杨矛盾难题的搁置,也为身后留下遗患。

网络配图

魏延的军事才能已得到历史检验,毋庸置疑。但老魏是将才而非帅才,因为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只懂战术而不懂战略。特别是,他不会处理与文官的关系——当他拿刀向杨仪比划时,他不想想,蒋琬、费祎、董允是什么感受?

杨仪的致命缺陷是心胸狭窄,涵养不够。《三国志》说他“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就是说,当他屈居蒋琬之下时,那种不平不满完全写在脸上,发牢骚时声响特大,给人感觉是从五脏六腑发出的。这与他们先主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人怎么适合干政治呢?最要命的,是他“言语不节”,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发牢骚不看对象,见谁都嚷嚷,吓得别人都不敢接近他。

网络配图

诸葛亮看中蒋琬,是因老蒋没有老魏老杨这些缺点。诸葛亮刚当上丞相,准备提拔蒋琬官职、推荐他为“茂才”时,当时的小蒋就表现出谦逊之美德,坚决想让给其他人。当然,诸葛亮不准,他该提的还是提了。以后老蒋不断升迁,直至大将军之职。诸葛亮刚病逝时,全国全军都很恐惧,而蒋琬既未露愁容,也不显喜色,就和平常一样,达到当年刘备的境界。众人觉得有这样的人做主心里踏实。老蒋这样,其实也是不得不如此:此时他若露出愁容,就会动摇民心军心;他若显出喜色,则会让人以为他想的是个人升迁做了大官。蒋琬后来果然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位置,皇上让他建立了丞相府,第二年又兼任大司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背了千年黑锅的三大历史名人 李鸿章陈世美在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前行,许多真相都在人云亦云中变了味。那些被你唾骂多年的历史人物中,背着怎样的一个黑锅在地底沉睡?网络配图NO.1 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满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太后的,何况一个当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李

  • 性格软弱的仁宗李峼:朝鲜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仁宗李峼在朝鲜的历届国王中算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他登上王位仅仅八个月就去世了,而且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史册上的记载并不是十分清晰。李峼的一生并没有十分大的作为,主要还是因为他在位时间太短的缘故,而李峼和照顾他长大的文定王后之间也有着许多的潜在矛盾,这些在仁宗李峼生平中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显示。那么仁宗李峼生平

  • 李自成起义军溃败只因鼠疫 鼠疫引出大清令人拍案惊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末年,盛极一时的李自成起义军却在清军与吴三桂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迅速失败,李自成也死于地主武装的袭击中。是什么原因导致李自成起义军的溃败呢?有人认为是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军心涣散,军纪败坏,导致了他们的溃败。但是,李自成起义军能够迅速扩大,并且能得到百姓拥护的根本原因是其军纪严明,早在起义之初,他就提出

  • 单骑救主一战成名:赵子龙真的有这么风光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网络配图作为小说中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他的英勇气概和高超武艺在长坂坡前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单骑救主的故事,是能在历

  • 神人诸葛亮真有那么聪明 被别人耍了四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浓墨重彩的描写,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具有传奇色彩的张良似的足智多谋的“奇人”。他的才能有如“皓月之明”,他的计谋更是“神出鬼没”。周瑜被他戏弄于股掌

  • 三国董卓大传:史上乱汉枭雄第二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作为东汉末年最具代表性的枭雄,董卓的存在无疑是极大推进军阀割据进度的人物。如果说张角是拉开大幕的人,那么董卓就是第一出剧的主角。单单说董卓这个人,彪悍、残暴、放纵任性、粗野凶狠,同时出身现在甘肃地区,又接近羌族人所在区域。网络配图董卓出生于殷富的地方

  • 历史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到三国演义,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以聪明而著称,草船借箭,水淹七军,空城计都是诸葛亮的代表作。但是在刘备死后,如此聪明的诸葛亮为何没能带领蜀国统一天下呢?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多次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也没能完成刘备对他的期望。那么为什么一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没能北伐成功乃至统一天下,

  • 明朝开国李善长 为什么辞职最早却死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明史·李善长传》)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中,“善长位第一”,统兵征战的徐达次之。而与李善长一样为朱皇帝造反称帝出谋划

  • 楚汉之争中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定都彭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大战章邯,两个人一个是秦朝末年的名将,另一位是西楚时期的霸王,他们的碰撞伴随的是沙场狼烟铁蹄践踏。项羽大战章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图片来源于网络项羽大战章邯,起因是项羽的叔父项伯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剿灭,项伯死在了章邯的手下。项羽对章邯新村怒火,正好借着解围赵王的机会,出兵对付秦军,对付章邯。

  • 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鸿门宴的表现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从古到今,看过大大小小饭局设宴。相比来说,影响最大的要数《鸿门宴》了。一顿饭“吃了”近两千年的时间。吃了一顿饭,项羽是赔了夫人折了兵,而刘邦是得了便宜还卖乖。《鸿门宴》,一顿饭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影视作品里有它,书籍里有它,就连高考作文里也是少不了它。图片来源于网络千百载过去,这一段扣人心弦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