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宰相隗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低调

秦朝宰相隗状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低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724 更新时间:2024/3/3 19:45:29

秦朝宰相隗状是什么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去世,其长子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从13岁继位,到49岁去世,36年间,嬴政从秦王政变成了秦始皇,他的身边共出现过5位丞相,最著名的莫过于吕不韦李斯,除了这二人外,还有三人曾担任过嬴政的丞相,他们分别是芈、隗状、王绾。其中,作为嬴政的丞相之一,隗状的一生,虽然低调,但却有大贡献。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隗状的名字,竟然曾被后人叫错近千年。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相”字,在古代有辅佐君王之意,但在不同时期的叫法不同,有丞相、宰相、相邦、宰相等说法,其实意义有细微的区别。上述所说的五位“丞相”,严格意义上都是“相”。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隗状早早出场,并担任秦国太尉。因对嫪毐不满,被嬴政罢官回乡。后来嫪毐之乱后又重新出场,并救下公子扶苏,因功被升任丞相。

其实,历史上的隗状,远比《大秦赋》里低调的多,因为在史书中,关于隗状的记载很少,没有记载他当过太尉,也没有记载他曾参与平定嫪毐之乱。至于他什么时候担任的丞相,也没有交代。因此,部分人认为,隗状担任丞相的时间,可能比芈启更晚。

隗状,楚国人,其生卒年龄不详,父母亦不详,只知道,秦王统一六国时,隗状和王绾担任左右丞相。隗状辅佐嬴政,为大秦做出了四大贡献:

贡献一:辅佐嬴政统一六国,并记录嬴政的丰功伟绩。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国,嬴政完成了“天下凝一”的大业。此时,嬴政认为“王”字已经不能和自己的身份相匹配。隗状和王绾认为:古代有“三皇五帝”之称呼,其中“皇位上,帝为下”,天下的主宰者应该以“皇帝”为尊号,自称“朕”。

这个建议,得到了嬴政的认可,因为嬴政想让自己的子孙代代延续下去,因而称自己是“始皇帝”。并命隗状和王绾把自己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以传后世。

贡献二:隗状修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帝陵——秦始皇陵。

历代帝王,都比较重视陵园的建设,秦始皇嬴政也不例外,嬴政从继位不久,吕不韦就已经开始为嬴政的王陵选址,后来吕不韦、芈启倒台后,选址和修建王陵的重任就落到了丞相隗状肩上。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从选址到建造完成,共用了39年时间,动用了多达70万人力。隗状指挥如此浩大的工程,其实并不容易。

贡献三:统一度量衡,稳定经济命脉。

度量衡虽然看似小事,却事关经济命脉。当时七国度量衡各不相同,为彼此的经济、贸易和赋税造成很大困扰。嬴政统一七国后,下令让隗状和王绾完成统一度量衡的人物。二人兢兢业业,制定了新的度量衡制度(例如,当时一尺是现在的23.1厘米),得到秦始皇的批准后,推行全国,此举为大秦乃至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第四,统一文字,让中华文化一统。

七国之统一,并非只是疆土之统一,而是指文化之统一。所谓书同文、车同轨,是区域文化融合的关键标志,若没有文化一统的认同,若干年后,中华民族可能会成为分裂的“欧洲”。隗状身为嬴政的丞相,他在统一文字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然,隗状也有一些违逆历史潮流的思想,史载,隗状的思想比较保守,他建议嬴政继续实行分封制,而李斯则建议实行郡县制,最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把天下分为36郡。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否认隗状对大秦的贡献。

隗状作为秦始皇身边的低调丞相,史书对他的记载非常少,也不知他结局如何。然而,有一点却很意外,因为他的名字几乎被后人叫错了近千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即,嬴政统一天下后,曾带着一批心腹重臣东巡,这一行人中,包括两位丞相,还有李斯、王贲等人。文中,两位丞相的名字分别是:“丞相隗林、丞相王绾”。也就说,《史记》中不是隗状,而是隗林。

由于太史公司马迁和《史记》在很长一段时间极具权威性 ,因此,在此后的几百年内,人们一直认为,嬴政麾下有一位叫隗林的丞相,而不是叫隗状。

直到隋朝隋文帝年间,古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写了《颜氏家训·书证》,文中云:

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处,其一曰“乃诏丞相状、绾”,其“丞相状”字,乃为‘状貌’之‘状’,则知俗作“隗林”,非也。

颜之推的意思是说:在隋朝开皇二年五月,长安百姓挖出了一个秦朝时的铜制“秤砣”,秤砣上刻有:“乃诏丞相状、绾”的字样。这里指的是秦始皇时的丞相隗状和王绾,所以,颜之推认为,《史记》中记载的“隗林”是错误的,正确的名字应该是“隗状”。

因为在隋朝时期,《颜氏家训》尚未传开,颜之推的说法也就只有少许人知道。在很多人眼中,秦始皇的低调丞相,还是叫隗林。直到唐朝中后期,甘肃等地也挖出了类似的文物,再加上《颜氏家训》逐渐传开,隗状的名字才逐渐代替原来的“隗林”。而此时,据隗状所在的年代,已经过去1000多年。

如今,在《岳麓书院藏秦简》等秦代竹简中,也记载了“丞相臣状、臣绾……”等字样,可见,司马迁的确写错了,后人应该为“隗状”正名。作为大秦的丞相,隗状的名字虽然被确定下来,但关于他的更多信息,还需要继续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林冲为什么要收曹正当徒弟呢?有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水浒林冲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梁山之上,很多人在上梁山之前并没有什么交集,但也有很多人是本来就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比如说有兄弟关系的童威童猛、有夫妻关系的孙二娘张青、有师徒关系的林冲曹正。林冲当初可是当时汴梁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结交的也是统治

  • 晁盖要宋江上梁山的用意是什么?他不明白一山不容二虎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晁盖为何还非要宋江上梁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宋江没上梁山前的那些时光,那真是一个凄惨,因为帮助晁盖等人逃脱了官兵的追捕,成为了朝廷的要犯,自己也不得不开启了自己的流亡生涯,费尽周折终于来到了清风寨,自己好友花荣的身边,本以为能够避避风头,

  • 东吴占领荆州后,关羽为何还要进入麦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败走麦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闰十月,随着吕蒙偷袭荆州成功及徐晃成功与襄阳、樊城守军连成一片,荆州呈现出奇怪的战略态势:曹魏大军固守襄阳和樊城,并未向南展开攻击;东吴大军集结于江陵、公安一线,也没有向关羽主力发动进攻。只

  • 刘备去江东娶孙尚香时,为什么要带上赵子龙?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去江东娶孙尚香,为何不带关羽护驾,而带赵子龙?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备去往东吴娶老婆,为何带着赵云去,而不让关羽去呢?因为赵云更合适。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娶孙尚香,一开始是周瑜订下的毒计。刘备“赖着”荆州不肯还,孙权几次三番派鲁肃前去讨要,都被诸葛亮

  • 军神吴起和孔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军神吴起和孔子的文章。孔子和吴起都是中国古代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个是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古代所有读书人的老师,万世师表。一个是战国初期的军神和改革家,镇守魏国河西几十年,多次暴打秦国。这俩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还真有。吴起是曾参的次子曾

  • 贾诩在三国众多谋士中,他的计谋排在第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贾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智谋谋士这个行业其实还真的是很有说法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和这些谋士完全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有诸葛亮,被神化的还有什么郭嘉等等,但是其实三国时期还有一个人被誉为是“毒士”他也非常的厉害,他其实就

  • 宋江杀掉阎婆惜后,为什么不杀张文远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怒杀了阎婆惜,为什么没有杀张文远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宋江为什么杀张文远呢,没理由啊。张文远也就是睡了阎婆惜,宋江的一个外室而已,在宋朝,连小妾都可以送人玩的年代,一个外室和自己的同事发出了那点事,算啥。宋江本来就不十分好色,他接纳阎婆惜,更多也就是阎婆惜的老妈阎婆强行

  • 水浒中,王伦为什么始终没有对林冲下狠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水浒传》里王伦为什么最终没有赶走林冲?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伦是一个做事优柔寡断、反复无常的人,他没有晁盖的义,宋江的奸,是梁山寨主里面最无能的。他就连小小的林冲都安抚不了。王伦最开始对林冲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还亲自把酒。可却认为王伦会夺寨,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着急削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一年削掉五位藩王,他为何这样着急削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便削藩,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那我们看看第一年就直接削掉五位藩王的建文帝,为什么这么着急削藩?建文帝是一个书生气十分浓厚的人,也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在朱元璋眼里朱允炆就有些

  • 宋江推行的诏安计划为什么没人阻止?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反对招安的梁山泊头领为什么无法阻止宋江推行诏安计划,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梁山泊主宋江积极推行诏安计划,最终造成了整个梁山的悲剧。根据小说描写,梁山上是有头领反对诏安的。那反对诏安的头领为什么无法阻止宋江推行诏安呢?首先,本鬼在前文《少数派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