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鸿章为何总能一看看透皇帝的心思?

揭秘:李鸿章为何总能一看看透皇帝的心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01 更新时间:2023/12/25 13:48:32

面对这道难题,曾国藩是左右为难,不知所措。为了想出解决的办法,曾国藩坐卧不安、辗转不宁,他甚至到了“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哭泣彷徨,不知所以为计”的地步。到了最后,无计可施的曾国藩,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他在湘军上下广泛征求意见,让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如果出了一个好主意,咱们一起受用;如果出的是一个馊主意,咱们一起背黑锅。可是面对这道难题,平时那些叽叽喳喳的幕僚们,居然全都哑巴了,谁也不敢开口说话。到了最后,曾国藩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传纸条。

网络配图

事实证明,传纸条这种办法,是最公平民主的办法,反正也不用写名字,出了什么事情也不用负责。但是等这些纸条全部上交后,曾国藩那颗无比期望的心,又开始失望了,甚至变成了绝望。这都是一些什么玩意儿!这些纸条上的办法,真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胡说八道!在这些纸条上,有说装病的,有说装疯的,有说当没收到这封圣旨的,还有说干脆造反的,总之是馊主意无数,一个正经的也没有。面对这种局面,曾国藩连死的心都有了。就在他准备破罐子破摔,下令全军北上勤王的时候,突然之间,一个人推门而进,并且大喊道:“不必北上勤王!”

此言一出,满堂惊呼,大家立刻定眼望去。原来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李鸿章。面对自己得意门生的回归,曾国藩是又惊又喜呀。喜的是,李鸿章的重新回归,让他终于有一个拿主意的人了;惊的是,当着全军将士,李鸿章居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这是想被乱箭射死呀。在震惊之余,曾国藩心有余悸地问道:“你这句话,何意?”李鸿章面不改色地回答道:“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区几个洋人就想灭我大清,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些洋人不远万里,来到我中华大地,无非是想多要一些好处罢了。如今他们攻打我们的京师,也不过是借战争给皇帝施加压力,多占一些便宜罢了。如果他们真想亡我大清,从京城到承德,几天之内便可。等我们从千里之外的安徽赶过去勤王,大清早就亡国了。”

网络配图

李鸿章这番分析独特、合情合理的言论,立刻让曾国藩放下了一半的心。但是第二个问题接踵而来。曾国藩继续问道:“如今皇帝圣旨已下,他明确让我们湘军北上勤王,我们总不能置之不理吧。”面对这个问题,李鸿章回答道:“如今京城有恭亲王坐镇,他一定能与洋人讲和,所以大清出不来乱子,咱们只需要干一件事情即可——拖。”“至于如何拖,怎么拖,老师您附耳过来。咱们只需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当听完了李鸿章的这番见解后,曾国藩大喜。他为能够解决这件事情而喜,更为自己这位学生而大喜。在曾国藩的眼中,李鸿章不仅料事如神,而且还善于揣测人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李鸿章对于时局的把握能力,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如此的人才,以后必成大器。当然了,让曾国藩始料不及的是,日后李鸿章的“大器”,是踩着自己肩膀完成的,并且将他踩在了脚下。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咱们还是言归正传。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五日,按照李鸿章出的主意,曾国藩给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它的大意是:我已经命令湘军北上,但是勤王事关重大,我怕手下人干不好,为此我想请示一下当今圣上,是否在我和胡林翼之中,选一个人带兵入京?从安徽祁县到河北承德,邮差即使跑断了腿,也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等看到曾国藩的奏折后,咸丰皇帝刚想下旨——“谁来都行,赶紧的”,就在这个时候,北京恭亲王的折子也到了——“已经和洋人达成和议,不日敌就会退出紫禁城。”

网络配图

当看见这封奏折后,咸丰皇帝的心彻底放下来了,他立刻重新给曾国藩下旨:“已和洋人议和,湘军不必勤王。”由于回去也需要半个月,等曾国藩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已经是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了。至此,曾国藩那颗悬着的心,也算是落地了。但是,还没等这颗心在地上多待一会,它又被曾国藩悬了起来。原来,从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开始,李秀成看出了祁门大营的门道,他开始率军猛攻这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最牛太监:身挨三百刀 照样吃两碗稀饭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哪个太监当皇帝,王府太监验身,历史第一个太监

    知道历史的人对于太监这一词一定都不陌生,太监就是指男人的某特殊部位被去掉之后,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优雅一点儿来讲也被叫做宦官。今天,大师就来讲一讲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最牛的太监,看完也不禁感叹:太监能做到这个程度,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一遭了!这位最牛太监名叫刘瑾,也许很多人都认识他,没错他

  • 讲究信义的隋末英雄窦建德 为何斗不过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破窦建德,李世民反面评价,李世民灭窦建德

    说起窦建德这个人,许多读史的都会觉得有些惋惜。和一般草莽英雄不同,这位老兄为人宽厚、勤政爱民、讲究信义,更难得的是不搞封建迷信,以至于他的死敌——大唐的小干部殷侔竟不顾忌讳为他立了块纪念碑,还亲笔写了篇流传至今的碑文。正因如此,人们才特别感慨他的失败。这位窦大王为了救无德无能而且曾背信弃义坑过自己的

  • 荒唐痴情皇帝汉哀帝竟想把皇位传给心爱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汉哀帝“雅性不好声色”,还是做定陶王的时候娶了王妃。他被立为太子时,王妃变成太子妃;他当上皇帝时,太子妃也就成了皇后。汉哀帝没有喜新厌旧,对他的原配不离不弃。他虽然贵为天子,却不纵情声色。除了一个皇后外,只册立了一个昭仪,也就是董贤的妹妹。董昭仪是哀帝最欣赏的女子,住处叫椒风,和皇后的住处椒房相呼应

  • 东晋最牛富二代:完成老爹梦想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东晋皇权暗弱,众多重臣或拥兵自重,或在朝中结成党派,皇帝只能倚重于其中之一,达到表面平衡。而在这些势力当中,桓家是其中手握重兵的一派。桓家虽不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那样有辉煌的过去,但是桓温用他一辈子的时间,成为东晋救火队长后,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了东晋权臣,晚年也想过自立为帝,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

  • 嘉靖皇帝争皇位:为了继皇位一路坐“囚车”进京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嘉靖皇帝几个儿子,朱厚照皇位传给谁了,嘉靖把皇位传给了谁

    早些时候,年仅31岁的明武宗朱厚照南巡金陵,途中得病,返京去世,无嗣。临终时,他采纳内阁首辅杨廷和引《皇明祖训》的建议,下遗诏在各地王子中选一位继承帝位,并规定:“先抵京者接帝位。”随即,朝廷向各地藩王发去一道道密旨。密旨也传到了湖广安陆府(今湖北钟祥市)的兴王府。首位兴王系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祐杬

  • 康熙年间重臣索额图是忠臣吗:如何判断索额图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朝代,也有太多的历史名人,后世们将他们以忠奸进行划分,忠者流芳百世,受世人的膜拜和景仰,奸者则遗臭万年,死后都不得安宁。那么忠、奸含义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对忠奸进行判断和划分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古代的造字学问是广博的,忠,拆开来看,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代表了一个人的心要摆在正中间

  • 隋炀帝本来无心当皇帝 竟是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算是历史上很有名的皇帝,作为隋朝这个夭折朝代的亡国君,他历来被作为后世君王的反面教材。但也有历史学家提出,杨广的历史形象是唐朝统治者故意丑化的结果,实际上他还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当然,这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好探讨。网络配图那么杨广作为隋文帝的次子,本来无意嗣位,后来又是怎样起

  • 三国江东美女二乔守寡后竟被曹操掳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常言说,战国皇帝多,三国英雄多。其实三国不但英雄多,而且美女也不少,单是名扬千古的绝代佳人就有甄氏女、貂蝉、大乔和小乔。当时就有“北方有甄宓,江南有二乔”的说法。“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脍炙人口的诗——《赤壁》。最后两句意思是如果周

  • 前赵皇帝刘曜:历史上能射穿一寸厚铁板的神射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泛舟史海,我们可以发现,冠以“神射手”著称的皇帝也不乏有之。但是其中除了能够做到箭技娴熟之外,还能够一箭射穿一寸厚铁板的皇帝却实为罕见,而历史上有此本事的皇帝当属十六国时期的前赵皇帝刘曜。图片来源于网络刘曜,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期汉(赵)光文帝刘渊的远房侄子、养子,为前赵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8年

  • 虎步关右的夏侯渊有多猛?谁都比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定军山斩夏侯渊,让黄忠名气大振,也让夏侯渊落得不少诟病。夏侯渊是曹魏名将,擅长千里奔袭,立功无数,是曹魏西面的屏障。夏侯渊字妙才,是夏侯惇族弟,都是夏侯婴后裔。曹操在老家犯了事,是夏侯渊顶替曹操,后来曹操设法救了他。曹操起兵,夏侯渊开始跟随曹操四处作战,和于禁并力攻破昌豨、攻破黄巾余部徐和、督徐晃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