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最牛富二代:完成老爹梦想当皇帝

东晋最牛富二代:完成老爹梦想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04 更新时间:2024/1/17 19:15:34

东晋皇权暗弱,众多重臣或拥兵自重,或在朝中结成党派,皇帝只能倚重于其中之一,达到表面平衡。而在这些势力当中,桓家是其中手握重兵的一派。桓家虽不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那样有辉煌的过去,但是桓温用他一辈子的时间,成为东晋救火队长后,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了东晋权臣,晚年也想过自立为帝,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桓温死后,他让自己的弟弟桓冲接任扬州刺史,接管他的军队,至于他的南郡公爵位,则由才五岁的儿子桓玄继承。桓温儿子多得很,但是这个最小的是他最爱。桓玄为什么会得到他最多的宠爱?据说他出生时,有光照亮整个房间,就连术士都感到万分惊异,还没从见过如此异象,这可是帝王之兆,桓温就给取个小名叫灵宝。

网络配图

桓玄性格也像桓温。桓温是一代枭雄,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杀伐决断,很是果决干练。桓玄特别像他。桓玄小时候和兄弟们斗鹅,桓玄一心取胜,但是他的鹅总是不争气,老是输,他特别生气,到晚上就到鹅栏杀死了那些强悍的鹅。天亮后大家都很奇怪,须知桓府禁卫森严,谁敢哪些大胆谋刺?当有人向桓冲报告后。桓冲明白一定是桓玄做的,果然,他还是了解桓玄的。

长大后的桓玄,相貌奇伟,博通艺术,善于写文章,他很自负,也和父亲一样认为自己是当世英雄,虽然早期受到打压,但他一出场也是太子洗马的官职,与东宫的关系很密切。当然对于胸有大志的桓玄来说,这官职太小,几年后出任宜兴太守,他也是没放在眼里,他一气之下,干脆回到封国南郡,过起了悠游林下的生活。

他的顶头上司是荆州刺史殷仲堪,殷仲堪对他十分忌惮。因为这地方不仅是桓玄的封地,更是桓玄父亲和叔父经营了二代的地方,在荆州,桓玄比他牛,百姓士林更怕桓玄。鉴于此,殷仲堪拉拢他,而桓玄也需要借着他的兵力,

真正给他绝好机会的是隆安元年即公元397年,尚书仆射王国宝等人要削弱方镇,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于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殷仲堪很矛盾,桓玄劝他举兵,朝廷惧怕事情越闹越大,杀掉王国宝等息事宁人,桓玄没有任何兵马,也没有出动殷仲堪的大军,最终平白无故捞了军功。

第二年,皇叔司马道子委派桓玄担任广州刺史,督交广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包括假节这样的荣誉一并给他,但桓玄接受任命却不上任。

网络配图

当朝稳住了桓玄,却没稳住殷仲堪王恭等人,最终王恭二次造反,桓玄和南郡相杨佺期领着殷仲堪给的五千人马截获大批叛军兵马,并大败朝廷军队。

事情并没有结束,乱象于桓玄有利。桓玄两方通吃,当朝竟然还任命他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贬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殷仲堪不满,举兵造反,不久以后,他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败后的命运不难想象,既然已经踏出一步,就不要想着回头,从此,殷仲堪唯桓玄马首是瞻,他们各自拥有兵马,全部不听朝廷号令。朝廷也很无奈,吞不下,又化不了,只好安抚,让殷仲堪复任,各自回到最初。

只是怎么回得到从前呢?从前桓玄手里没兵,也没有意识到朝廷如此无能,经过这两年混乱之后,他终于明白朝廷的软弱可欺,内心的权力欲望极度膨胀。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乱时,桓玄、殷仲堪、杨佺期三人可以共同作战,但一旦恢复到和平时期,矛盾就显露出来。桓玄被推为盟主,自认天王老子第一,杨佺期出身弘农杨氏,自是瞧不起老兵之子,殷仲堪顾忌桓玄的影响力,虽然不断调和,但终反目成仇。

在反复的角逐中,杨佺期被灭,尔后握有桓玄兄弟桓伟当人质的殷仲堪也被打败,在桓玄的逼令下自杀。桓玄上表希望成为荆州江州二州刺史,朝廷为了表彰功臣,将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的军事大权全部交给桓玄,江州就交给他的兄弟桓伟来管理,但是桓玄坚持要自己上位,于是最后,桓玄手下有八郡军事大权,还领了个江州刺史,桓伟换了个雍州刺史当当。

网络配图

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如此强悍,但是桓家的势力已经无人能扼制,傻子都看得出来,桓玄的地盘太大,东晋总共才占多少地啊?全都给桓家得去了!东边孙恩作乱,桓玄声称勤王,实质上他整出了趁你病,要你命的招旗。

桓玄入京后,自己总掌国事,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为了独霸朝纲,他流放并毒杀司马道子;杀司马元显、庾楷、司马尚之和司马道子的太傅府中属吏,分派桓氏宗族和亲信出任内外职位。自置为太尉、平西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另外又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礼遇。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让全国避其父桓温名讳,同名同姓者全改名,又赠其生母为豫章公太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嘉靖皇帝争皇位:为了继皇位一路坐“囚车”进京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嘉靖皇帝几个儿子,朱厚照皇位传给谁了,嘉靖把皇位传给了谁

    早些时候,年仅31岁的明武宗朱厚照南巡金陵,途中得病,返京去世,无嗣。临终时,他采纳内阁首辅杨廷和引《皇明祖训》的建议,下遗诏在各地王子中选一位继承帝位,并规定:“先抵京者接帝位。”随即,朝廷向各地藩王发去一道道密旨。密旨也传到了湖广安陆府(今湖北钟祥市)的兴王府。首位兴王系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祐杬

  • 康熙年间重臣索额图是忠臣吗:如何判断索额图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朝代,也有太多的历史名人,后世们将他们以忠奸进行划分,忠者流芳百世,受世人的膜拜和景仰,奸者则遗臭万年,死后都不得安宁。那么忠、奸含义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对忠奸进行判断和划分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古代的造字学问是广博的,忠,拆开来看,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代表了一个人的心要摆在正中间

  • 隋炀帝本来无心当皇帝 竟是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算是历史上很有名的皇帝,作为隋朝这个夭折朝代的亡国君,他历来被作为后世君王的反面教材。但也有历史学家提出,杨广的历史形象是唐朝统治者故意丑化的结果,实际上他还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当然,这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好探讨。网络配图那么杨广作为隋文帝的次子,本来无意嗣位,后来又是怎样起

  • 三国江东美女二乔守寡后竟被曹操掳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常言说,战国皇帝多,三国英雄多。其实三国不但英雄多,而且美女也不少,单是名扬千古的绝代佳人就有甄氏女、貂蝉、大乔和小乔。当时就有“北方有甄宓,江南有二乔”的说法。“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脍炙人口的诗——《赤壁》。最后两句意思是如果周

  • 前赵皇帝刘曜:历史上能射穿一寸厚铁板的神射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泛舟史海,我们可以发现,冠以“神射手”著称的皇帝也不乏有之。但是其中除了能够做到箭技娴熟之外,还能够一箭射穿一寸厚铁板的皇帝却实为罕见,而历史上有此本事的皇帝当属十六国时期的前赵皇帝刘曜。图片来源于网络刘曜,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期汉(赵)光文帝刘渊的远房侄子、养子,为前赵的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8年

  • 虎步关右的夏侯渊有多猛?谁都比不上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定军山斩夏侯渊,让黄忠名气大振,也让夏侯渊落得不少诟病。夏侯渊是曹魏名将,擅长千里奔袭,立功无数,是曹魏西面的屏障。夏侯渊字妙才,是夏侯惇族弟,都是夏侯婴后裔。曹操在老家犯了事,是夏侯渊顶替曹操,后来曹操设法救了他。曹操起兵,夏侯渊开始跟随曹操四处作战,和于禁并力攻破昌豨、攻破黄巾余部徐和、督徐晃击

  • 咸丰皇帝为何感慨:“大臣不好皇帝再好也没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咸丰皇帝是昏君吗,咸丰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咸丰为什么能当了皇帝

    《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没批准,说修理一下还可以继续用。后来门修好了,内务府的人报账说费银五千两。咸丰勃然大怒,下令讯问有关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的人见咸丰认真了,慌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

  • 镇国公爱新觉罗·岳乐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爱新觉罗为什么灭国了,爱新觉罗·恒镇之子,爱新觉罗媚中国新声代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

  • 揭秘:曹操用何精良装备打得刘备丢盔弃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用什么铭文和装备,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刘备伤害为什么这么高

    导读:提起“特种部队”,人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特种部队”了。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而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这点,在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有描述。网络配图“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

  • 历史的谎言: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不杀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什么不杀武则天,玄武门之变为什么不杀李渊,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的墓碑

    在旧唐书里记载,魏征少年家境贫寒,还曾为生活所迫做过导师,哦不,做过道士。且对“纵横之术”极感兴趣。后来魏征做了太子门下的谋士,李世民登基后曾质问魏征“为何要挑拨我兄弟之间的感情”?那么好了,魏征此时该作何回答呢?如果说“我就挑拨了怎么着吧”,肯定嗝屁。如果说“对不起我错了我罪该万死”,要么还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