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出身寒门的陶侃,他是如何通过努力做到位极人臣的地步的?

出身寒门的陶侃,他是如何通过努力做到位极人臣的地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76 更新时间:2023/12/12 1:32:08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陶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东晋是个看重门第出身的朝代,如果一个人出身下层而想要有所成就,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可是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是草根,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方的封疆大吏。他一生为政勤勉,重视实际,他就是陶侃。

陶侃少年时家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母亲湛氏相依为命,虽然家里很贫穷,但是湛氏从来没有放松对陶侃的教育,不仅督促他认真刻苦的读书,还教育他做人要正直,为官要勤政,这些话影响了陶侃的一生。

有一次陶侃的好友范逵出外办事,遇到了大雪,把路封死了,无法前进。正好他离陶侃家不远,就去陶侃家借宿。当时陶侃的家里没米下锅了。但湛氏并没有把客人赶走,而是偷偷剪下了头发,编成假发卖给邻居。这才换来了钱置办了酒菜。要知道古代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毁。后来这件事让范逵知道了,十分感动。临走的时候问陶侃:“你想做官吗?”一提做官,陶侃的心里一阵酸楚,自己这样苦读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摆脱这种穷苦潦倒的生活吗?但是自己是一介平民,没有门路,没有背景,想要当官事比登天。他叹了一口气说:“做官,怎么不想,可惜我没有门路呀。”范逵把这件事记下了。

范逵是孝廉,也是个小官。他找到了庐江太守张夔,向他极力推荐陶侃,并且把借宿在陶侃家的经历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张夔。张夔听了也很感动,就让陶侃做了一个督邮。有一次张夔的妻子忽然得了重病,痛苦不堪,要赶紧请大夫。不巧的是周围的几个大夫都出诊去了,只有到几百里之外去请。张夔要照顾妻子,不能离开。偏偏老天爷也来捣乱,外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在场的人都嫌路太远,风雪太大,一个个面有难色,谁也不想去。看着太守心急如焚的样子,陶侃说:“太守的夫人就如同我的母亲,哪有母亲生病而儿子不尽孝的。您放心,大夫我去请。”于是陶侃冒着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走了好几百里路请来了大夫,为张夔的妻子治了病。张夔感激涕零,觉得陶侃这个人真是有情有义,就推荐陶侃为孝廉。陶侃总算达到了进入官场的最基本条件。

大约在296年,陶侃进入了洛阳,他想通过张华的引荐让自己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因为在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出身平凡的人想要做官,有人推荐是唯一的出路。他带了礼物去见张华,可是张华认为他来自偏远地区,不予理睬。可陶侃不灰心,他一次又一次的求见,一次又一次的吃闭门羹,可他一点也没有气馁。这样的坚持终于打动了张华,他接见了陶侃,两个人谈了一会儿,张华发现陶侃谈吐不俗,大为惊讶,对陶侃也高看一眼,拜他为郎中。

陶侃出众的才华慢慢的被人们发现了,可是很多人因为他出身寒门看不起他。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和陶侃是同乡,那天他和陶侃同乘一辆车去拜见中书郎顾荣。可是到了顾荣家就听见吏部郎温雅阴阳怪气对杨晫说:“你怎么能和这样出身低微的人同坐一辆车呢?陶侃当着别人的面被奚落,心里又委屈又生气。但是他忍住了没有发作,心想:“和这样的人理论没有意思。我要做的是努力上进,做出成绩来,让嘲笑我的人闭嘴。”这次受的侮辱,陶侃牢牢地记在心上。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让大家瞧瞧,出身不如人并不是低人一等,只要肯努力会比高门大户做得更出色。陶侃在洛阳待了五六年,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就是毫无进展,他发觉在洛阳想要发展太难了。那个时候陶侃已经40多岁了,从洛阳出来,他到荆州南部当了一个县令,他以为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这样了。

顾正在这时,东晋的战乱给了陶侃机会,公元303年张昌起兵叛乱,荆州刺史刘弘派陶侃去平乱,结果陶侃顺利的平定了叛乱,接下来他在公元311年平定了华轶的叛乱,在公元313年平定了杜弢的叛乱。这几次叛乱的平定使陶侃在军中的威望大增。他也因为军功被王敦任命为荆州刺史,代替了刘弘的职务。多年的奋斗总算有了结果,他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步步做到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他终于用实力证明了出身不是问题,再卑贱的人只要肯上进,一样可以做得很出色。陶侃用实力堵住了嘲笑的嘴,从此,再也没有人因为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了,相反都佩服他的能力。

晋朝官员流行清谈,他们普遍认为处理日常事务是非常庸俗的表现。崇尚浮华,懒于实务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可陶侃恰恰相反,他勤于政务,不慕虚华,注重实际。每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处理公务,从来没有懈怠过。军中的事务千头万绪,他条分缕析,从来没有丝毫遗漏。他经常严肃的对手下人说:“大禹是圣人,尚且知道珍惜光阴,何况我只是个普通人,更应该知道时间的可贵。怎么能只为了寻求安逸享受把人生浪费在游乐当中呢?如果活着不能对世人有益,死了也没有留下名声,那就是自暴自弃。”

有一次他发现有人因为喝酒赌博耽误了正事,就把那些酒和赌具全部没收。把那些人带到江边,当着他们的面把那些酒和赌具全部扔到江里,把责任重大的人每人打了二十鞭子。他语重心长的说:“《老子》,《庄子》讲究虚华,不顾实际,这种做法不可取。陶侃这一整顿吏治,吏风为之整肃,再也没有敢饮酒赌博误事的了。在他的心里当官就应该尽心尽力,勤于政务,为百姓服务,为朝廷分忧,怎么能整天谈论玄言,无所用心,浪费了宝贵的精力。

有一天陶侃外出,看见一个年轻人拿着一把还没成熟的稻谷在玩儿。就派人把他叫过来,问他:“你拿着稻谷干什么?”年轻人根本不当回事,大大咧咧的说:“走路看到的,随手就摘了一把,拿着就是玩一玩,没什么用。”陶侃听了非常生气,责备他说:“你年纪轻轻的不好好种田,反而随便破坏别人的庄田。你知不知道粮食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命人抽了他十鞭子。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从此没有人敢浪费粮食了。大家都勤勤恳恳的耕作,有了好收成,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富裕起来。

当时陶侃正在监督造船,造船的时候留下了许多木屑和竹字头。人们就想把它们扔掉。可陶侃觉得扔掉太可惜了。让人把这些垃圾存起来。大家都不明白,这些下脚料能有什么用?谁这道转过年的春天,春寒料峭,一连下了好几天的大雪,等到积雪融化,地面又湿又滑,走一步滑一个跟头。这时候陶侃就把收集的木屑铺在路上,木屑和雪混在一起,走路就不滑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佩服陶侃的心思缜密和远见卓识。至于那些竹子头也有了用武之地,陶侃造船的时候用它们当了进攻用的竹钉,这种竹钉的锋利程度不比铁钉差,而且耐用,不容易生锈,比铁钉还要方便。这样小到木屑竹钉,大到驻防攻城。陶侃都设想周到,缜密细致。怪不得有人说他“机神明鉴似魏武(曹操),忠顺勤劳似孔明。”

陶侃的战绩和政绩不断增加,引来了大将军王敦的嫉妒,王敦为了削减的他的军事实力,竟然把陶侃派到遥远的广州去任职。广州这个地方离中央很远,远离政治核心。那里的官职不管多大,其实都是一个闲职,因为没有事情做,很多到广州任职的官员都很懒散,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混日子。陶侃怕安定的生活让自己懈怠下来,他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每天把一百块砖搬到院子里,等到天黑是再把一百块砖搬出院子外。很多人都不明白他这是干什么,有胆大的人就问陶侃:“您这整天屋里屋外搬砖是要干什么呀。”陶侃说:“现在天下动荡不安。为臣子的正要为国出力。可是我的生活却如此安逸,我真怕这样的日子久了会消磨掉我的心志。我搬砖一是为了强身健体,二是为了磨练意志。不让自己松懈,等有朝一日为国出力。”大家听了都很感动。

陶侃后来官职逐步升高,后来竟然在公元332年官拜大将军,朝廷还特意赐他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可是威望和功劳最大的官员才能享受到的殊荣。在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社会里。陶侃作为一个草根人物竟然得到了这份殊荣,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但是陶侃推辞了,他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他想要明哲保身。晚年的陶侃多次请求辞职,朝廷没有批准。直到公元334年陶侃病重,请求辞职,朝廷批准了。陶侃离开武昌打算返回长沙,在路途中去世,寿终正寝,时年76岁。

陶侃虽然是寒门出身,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了不管出身多差,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他当官的时候,勤于政务,注重实际,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讲求实际的人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戴。陶侃的成就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个奇迹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陶侃努力的结果。陶侃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从异姓王地位最高的韩信到最后被杀。韩信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之死:造成他人生悲剧收场的重要原因,到底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韩信,是西汉王朝的缔造者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作为汉初三杰之一,曾位居大将军,左丞相。他虏魏,破代,平赵,下燕,东击齐、南灭楚,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刘邦曾经在

  • 龙城之战汉朝之所以能胜靠的是什么?主力大将其实是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反击匈奴,史称“龙城之战”。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讲,汉朝在“龙城之战”中取得的战果不多,四路大军的一路大半被歼、一路全军覆没、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的部队捣毁了匈奴的圣地龙城,取得了一定战果。可以说汉武帝

  • 妒妇猛于虎:看看宜城公主与驸马裴巽之间的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宜城公主,本名李裳秋,唐中宗李显第二女宜城公主。生于唐周轮替之时(684年、李显初次登基为皇36天后被贬时),当时的大唐帝国内部变故,动荡不断。她虽身为皇室贵戚,却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过了平民式的童年生活。宜城公主的一生有些坎坷,因为她的生母并不是韦后,所以待遇比其他公主低一等,原来只是义安郡主,李

  •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还对他如此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和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提到和珅都会联系到什么?巨贪,奢靡,不得善终?其实他更为人所津津乐道是他独有的处世之道。何为处世之道,笔者认为在和珅的年代无非是两种体现,第一种是经济方面的造诣和头脑,其次便是与人相处时的情商和能力。这也是和珅能够在当时的朝局中如鱼得水

  • 刘秀和刘彻是什么关系 刘秀真的是刘彻的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秀和刘彻关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光武帝刘秀并不是汉武帝刘彻的后代,他们是堂亲的前人和后代关系。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刘秀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是长沙王刘发,而刘发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刘秀和刘彻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发和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汉景帝的儿子很多,长沙

  • 汉景帝当初请大臣吃饭 汉景帝为何连筷子都没有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景帝请吃饭,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景帝即位后,因为感到日渐强盛的诸侯王势力,于是在御史大夫晁错的提议下,进行了强硬的削藩政策。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楚、赵等诸侯国先后被削,引起了众多藩王的反弹,其中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进行反叛,以“清君侧,诛晁

  •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 汉景帝为什么不废除藩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景帝削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削藩是汉景帝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没有之一。在经过五代人的努力下,汉帝国到了汉景帝这里已经是相当成熟了,一同成熟的还有外在的藩王势力。汉景帝看外在的藩王势力越来越强大,最终还是下了削藩的命令,这一举动瞬间引起了各诸侯国的愤怒,吴王刘濞联合其

  • 窦太后当初逼汉景帝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那么汉武帝又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上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因为他有一对优秀的父母,他老爹景帝为他熬死了竞争者梁王刘武。他老妈给他找了个好媳妇陈阿娇,拉来了一心想让自己女儿当皇后的馆陶长公主刘嫖。窦太后虽然一直想让梁王刘武做皇太弟,但一方面因为反对立梁王刘武

  • 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位之后 柴荣的后代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篡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当初赵匡胤篡位的时候,人家老柴家哭着提出了一个要求,善待他们皇族成员。赵匡胤自知理亏啊,面红耳赤地答应了这件事。后来他才发现,自己后悔了!为啥?因为从南朝宋国的刘裕开始,历朝历代玩禅让的皇帝,都会把前任给宰了。赵匡胤留下这么个祸害,这不

  • 史料中是如何记载贾南风的?她是如何乱政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贾南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后评论起来有貌美如花者,比如阴丽华、大小周后等,也有容貌平庸者,比如汉景帝的皇后薄皇后、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就是“貌丑不至惑君”那位)等。总的来说,选择皇后一般不以面容为第一要务,因为古人素有“娶妻娶德,纳妾纳貌”之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