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山穷水尽的唐僖宗到底是怎么复位的?

山穷水尽的唐僖宗到底是怎么复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55 更新时间:2023/12/17 13:44:26

李克用和王重荣的支持下,本来被尊奉为太上皇的唐僖宗最终得以复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僖宗为什么能够复位呢?主要是因为军阀之间的利益,一时无法达成共识。

第一、李昌符和朱攻共同拥立了新皇帝,但是在新成立的中央政府中,他们谁应该坐头把交椅呢?在这个问题上,李昌符和朱玫无法达成共识。

第二、李昌符和朱玫控制了新皇帝,对李克用和王重荣而言有什么好处呢?在这个问题上,李昌符、朱玫也无法和李克用、王重荣达成共识。

最初,因为关中两位大佬(李昌符、朱玫)和山西两位大佬(李克用、王重荣)都反对唐僖宗,所以大家都认为,唐僖宗下台的事实难以改变。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的赋税都流到了新皇帝那里。

是时,诸道贡赋多之长安,不之兴元,从官卫士皆乏食,上涕泣,不知为计。

但是当新皇帝上位后,经过一系列博弈,李昌符、朱玫、李克用和王重荣之间的矛盾很快就变得愈演愈烈了。

拥立新皇帝上位后,这个中央政府谁说了算呢?

最后,朱玫认为应该他说了算,既然如此,李昌符当时就撂挑子走,并跑到唐僖宗那里表忠心去了。

初,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与朱玫同谋立襄王,既而玫自为宰相专权;昌符怒,不受其官,更通表兴元。

不久后,王重荣和李克用也先后表示悔过,并向唐僖宗表忠心。

大将盖寓说明克用曰:“銮舆播迁,天下皆归咎于我,今不诛玫,黜李,无以自湔洗。”克用从之,燔诏书,囚使者,移檄邻道,称:“玫敢欺藩方,明言晏驾。当道已发蕃、汉三万兵进讨凶逆,当共立大功。”

事情发展到此时,新皇帝似乎就只是朱玫一个人拥立出来的皇帝,仅凭朱玫一人之力,想完成废立皇帝的大事,似乎和找死没有多大区别。

因为李昌符很快就出局了,所以李昌符后来掉头对唐僖宗表示忠心,人们自然知道,这就是因为他在新皇帝那里争权夺势,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才反水的。

因为李克用后来称雄天下许多年,所以他后来掉头对唐僖宗表示忠心,人们难免会觉得,这是就是因为他伟大人格起的作用。

换而言之,虽然唐僖宗昏庸得不可救药,但是李克用在关键时候还是愿意忠于他,因为唐僖宗是大唐正牌皇帝啊。什么叫忠君要到愚忠的地步,大约就是说李克用这种人吧。

于是,败局已定的唐僖宗,就因为李克用这种忠心,突然神奇地翻盘了!

实际上,在那种时代,忠君爱国几毛钱一斤,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大家今天打皇帝,明天帮皇帝,都是基于自己集团的利益盘算。

但是不管怎么说,经过一番纵横开合,李昌符、王重荣和李克用三人很快又站在了唐僖宗一边。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朱玫估计是难逃一死了,前不久被他拥立的新皇帝,估计也是难逃一死了。

在这种背景下,取代田令孜的杨复恭,上来就是一句话,谁砍下朱玫的脑袋,就让谁坐在朱玫的位置上。

杨复恭传檄关中,称“得朱玫首者,以静难节度使赏之。”

万般无奈之下,朱玫只得被迫起兵造反,然后给自己的小弟王行瑜做了一道菜。

一方面是各地大佬联手围剿朱玫,跟着朱玫混,实在一点前途也看不到;另一方面皇帝又说了,谁杀了朱玫就可以取代他。

在这种背景下,王行瑜实在有点忍不住,于是率人把朱玫脑袋砍了下来。

王行瑜战数败,恐获罪于玫,与其下谋曰:“今无功,归亦死;曷若与汝曹斩玫首,迎大驾,取宁节钺乎?”众从之。甲寅,行瑜自凤州擅引兵归京师,玫方视事,闻之,怒,召行瑜,责之曰:“汝擅归,欲反邪?”行瑜曰:“吾不反,欲诛反者玫耳!”遂擒斩之,并杀其党数百人。

那个被拥立上位的新皇帝,也被王重荣砍下了脑袋。

王重荣函襄王首至行在,刑部请御兴元城南楼献馘,百官毕贺。

到此为止,唐僖宗又神奇地复位了。

在此过程中,李昌符因为及时反正,所以还算握住一点主动权,但是他作为废立皇帝的主谋,显然也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于是,李昌符折腾来折腾去,只是给李茂贞做了一盘菜。因为李茂贞很快砍下他的脑袋,并且取代了他的位置。

这样折腾了一圈后,虽然唐僖宗复位了,但是他对关中的控制权,却变得越来越不充分了,因为取代朱玫、李昌符的王行瑜、李茂贞,变得更像军阀了。

王行瑜在那个时代,就是标准的军阀甲、军阀乙,我们没必要过多介绍,但李茂贞可不是一般人,因为他借此机会上位后,就开始了称雄关中近四十年的历史。

从出身而言,李茂贞绝对是根正苗红,因为他在当底层军官时,就是为皇帝效力的;更主要的是,他每一次上升,可以说都是为皇帝效力的结果。

最初,李茂贞只是小队长,在郑畋领衔围剿黄巢叛乱时,李茂贞升为校级军官。要知道,郑畋是帝国的宰相,并不是军阀势力,所以李茂贞跟着郑畋效力得到升迁,走的绝对是正路。

黄巢犯京师,郑畋以博野军击贼,茂贞以功自队长迁军校。

后来,朱玫、李昌符叛乱,李茂贞跟随禁军围剿朱攻,胜利后遂升迁为将级军官,而且还得到皇帝的赐姓。

李茂贞以前叫宋文通,就是因为一直忠于大唐政府,所以稳步升迁,并得到皇帝的赐姓李。

李茂贞,深州博野人也。本姓宋,名文通,为博野军卒,戍凤翔。明年,玫遂败死。茂贞以功自扈跸都头拜武定军节度使,赐以姓名。

不久后,李茂贞又把李昌符清理出局,于是正式成为一方诸侯。

僖宗遣茂贞击杀昌符,以功拜凤翔陇右节度使。大顺元年,封陇西郡王。

李茂贞取代李昌符成为一方诸侯,是公元887年的事,那一年李茂贞只有32岁。

李茂贞是哪一年出局的呢?是公元924年,那一年梁帝国已灭亡了,因为李茂贞依然是举足轻重的关中实力派,所以唐庄宗用极为尊贵的礼节对待李茂贞“改封秦王,诏书不名”。随后病死,谥号“忠敬”,那一年李茂贞69岁。

庄宗已破梁,茂贞称岐王,上笺以季父行自处。及闻入洛,乃上表称臣,遣其子从严来朝。庄宗以其耆老,甚尊礼之,改封秦王,诏书不名。同光二年,以疾卒,年六十九,谥曰忠敬。

李茂贞崛起后,就开始不断地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但是总的来说,此时的大唐皇帝并不是汉献帝;更主要的是,山西的李克用虽然无力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如果李茂贞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克用在关键时候,肯定会替皇帝出头的,所以李茂贞绕来绕去,就是无法控制皇帝。

当然了,李茂贞控制不了皇帝,别人想控制皇帝,必须得先把李茂贞打服啊。否则,他想控制皇帝,李茂贞肯定不会答应的。

后来,围绕在皇帝身边宦官、朝臣集团起内讧,于是朱温在朝臣集团的支持下一通猛揍,虽然没有把李茂贞灭掉,却也打得李茂贞只能乖乖把皇帝交出来。到此为止,大唐皇帝终于被诸侯挟持了。

但是此时,距黄巢之乱结束,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唐末枭雄王建为什么喜欢收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王建进入成都后,他的政治集团依然停留在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格局中,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好兄弟,一起打天下、坐天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

  • 死得最可惜的三国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英雄和武将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在那个社会动荡、无可自保的乱世,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和功绩,除了像刘备、曹操这样的,可以驾驭文武的主公外,估计也就只得是诸葛孔明这样的谋士和关羽这样猛将了吧?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特别是需要亲自上战场对决的武将,即便是武功高强,可以独战群雄的吕奉先,最后也免不了兵败身死。

  • 揭秘刘邦在夺取天下后杀了多少身边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得天下是天意,为刘邦夺得天下的三人,刘邦几年取得天下

    刘邦的功臣有上百人,在这些封王封侯的功臣中,由于部分人看不清时势,不能急流勇退,刘邦感觉到了他们的威胁。为了汉室江山的稳定,刘邦立下“白马之盟”,几乎以谋反罪诛杀掉这些人,诸如彭越、陈豨、韩信、英布,当中的异姓王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配图在刘邦诛杀的功臣中,首当其中的是燕王臧荼。经由韩信的传信劝说,臧

  • 秦始皇寻海上仙山并非日本 徐福或登陆美洲大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福在哪里,徐福后来去哪里了,中国罗布泊之谜

    长生不老药是神话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相传秦始皇曾经为求取长生不老药,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寻找海上仙山,求取仙药。但最终,秦始皇并没吃到长生药,就连秦朝也早早灭亡了。那么求取仙药的徐福到哪里去了?《史记.秦始皇本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

  • 三国不为人知名将:他实力堪比颜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隐藏的十大高手,颜良文丑有多厉害,三国志颜良原文

    导读:三国武将很多,一本《三国演义》夸了不少人,也贬了不少人。甚至于还漏了不少人。那么翻开正史,我们还能找到那些如同演义中那般赫赫有名的武将吗?一起看看吧。在汉末三国,大小军阀相互混战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一股势力的壮大常常伴随另一股势力的覆灭。官渡之战前,袁绍就是通过兼并其他势力逐渐成为实力最为

  • 嘉庆曾遭遇搞笑刺杀:奴仆精神失常直入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段延庆被慕容复杀了,嘉庆皇帝遇刺案,女仆是啥意思

    这一天,正是嘉庆帝谒东陵还宫的日子。正当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护着嘉庆帝转过神武门将要进入贞顺门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突然从角落里一跃而出,径直扑向嘉庆帝,手里还握着一把锋利的刀子。这场面顿时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守卫在神武门两侧的侍卫、护军等,全忘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全都木呆呆地站在原地,没一个人敢冲上去拦阻

  • 借荆州:刘备成为赤壁之战的最终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赢了,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赤壁之战前刘备地盘

    导读:赤壁之战之后,孙刘两家开始了暗中的较量,最终以刘备谋夺荆州而告终,在整个过程中,各方又进行了哪些博弈?孙权为何答应给刘备荆州呢?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

  • 宋真宗被群臣“忽悠”:蝗虫摄于皇威集体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徽宗被俘后,宋徽宗被金人封为什么侯,宋真宗简介

    1016年夏天,北宋皇帝宋真宗在京城开封的皇宫里接到许多关于蝗灾的奏折,称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蝗灾,来势凶猛,危害极大。当时,宋真宗正在迷信神仙之说,他相信神仙会来消灭蝗灾。许多官员看出了宋真宗的心思,就开始扮演“大忽悠”的角色,投其所好,纷纷对真宗说:国家不必忙着灭蝗,神仙会来帮忙的。网络配图这些

  • 皇陵居然葬太监!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溥仪为什么能葬入皇陵,历史上哪个太监当皇帝,明朝被太监害死的皇帝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建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寻找最佳风水地建黄陵。然而,足足寻找了两年的风水宝地,居然葬了一位太监,这位太监是谁,为什么可以葬入黄帝陵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十三陵修建于永乐年间,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踏遍大江南北寻找最佳风水宝地建皇陵,足足两年找寻的地方

  • 民间俗语“天高皇帝远”究竟说的是哪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间俗语顺口溜,民间顺口溜大实话,民间看人顺口溜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