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不为人知名将:他实力堪比颜良!

三国不为人知名将:他实力堪比颜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64 更新时间:2024/1/2 2:27:46

导读:三国武将很多,一本《三国演义》夸了不少人,也贬了不少人。甚至于还漏了不少人。那么翻开正史,我们还能找到那些如同演义中那般赫赫有名的武将吗?一起看看吧。

在汉末三国,大小军阀相互混战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一股势力的壮大常常伴随另一股势力的覆灭。官渡之战前,袁绍就是通过兼并其他势力逐渐成为实力最为雄厚的割据军阀,其中一个最为强劲的对手就是占据幽州的公孙瓒。袁绍最初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显赫的身世和一帮谋臣猛将的辅佐。

网络配图

首先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曾叔祖父袁敞、祖父袁汤及生父袁逢、叔父袁隗四代人都担任过汉朝的“三公”之职。古人将提拔自己的人看做老师,科举时代的考生又会拜中举时的主考官为师,东汉没有设立丞相,“三公”的权力仅限于推举、劝谏,而袁氏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大臣,推举的人之多已经达到了“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地步。“四世三公”的家世让很多士人都依附于袁绍,也让他的仕途走了很多捷径。例如“军无斗粮”的他能够从“带甲百万”的韩馥手中轻而易举的夺取富饶的冀州作为最初的根据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馥认为自己是袁氏的门生,且才能不如袁绍而“主动”让贤。再者袁绍手下聚集了一大批智谋之士,这些人很多都是慕名由韩馥那里转投到他的帐下的。

例如沮授在刚刚归顺袁绍后就为他量身定制了图取天下的方针,足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媲美:第一步是稳定冀州;第二步是剿灭公孙瓒、据四州之地;第三步“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早也是由沮授向袁绍提出的。从后来我们知道,袁绍完成了前两步,但最终因为不肯主动迎接汉献帝而错失良机,后来意图夺回天子与曹操在官渡大战失利后不久病死,未能完成霸业。纵观袁绍一生,最为辉煌的莫过于在第二步时兼并公孙瓒了。

袁绍与公孙瓒的过节主要有两次:一是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术派遣孙坚在阳城抵御董卓的军队,作为盟主的袁绍却从中作梗派遣部下周昂攻取孙坚所领的豫州,袁术派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协助孙坚抵抗周昂未能取胜,公孙越却被流箭射中而死,公孙瓒为此迁怒袁绍。袁绍为了赔罪把自己渤海太守的印绶让给了公孙瓒另外一个堂弟公孙范,公孙范到渤海后立马与公孙瓒联合进攻袁绍;

二是袁绍失去渤海后打算夺取冀州,因担心实力不够就听从谋士逢纪的建议邀公孙瓒袭取冀州,可最后在公孙瓒的胁迫下韩馥却选择投降袁绍,整个过程袁绍不费吹灰之力,公孙瓒因此不满。

裴注版《袁绍传》及《公孙瓒传》记载,公孙瓒在公孙范的协助下大破青州、徐州一带的黄巾余党,然后屯兵于广宗(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连冀州下辖的郡县官员都望风而降,袁绍担心公孙瓒的实力膨胀对自己不利,就亲自率军征讨公孙瓒,双方在离界桥南二十里的地方开战,这场战斗就被称为“界桥之战”。

网络配图

首先在兵力上袁绍就远远弱于公孙瓒。在战斗开始时,公孙瓒将三万步兵布成方阵,左右各辅以五千骑兵,又调动了白马义从作为中坚部队,这是当时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公孙瓒在割据幽州后常常与北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发生冲突,并多次大捷,因为他骑的是一匹白马,胡人就相互告诫要避开一位骑白马的将军,公孙瓒知道后就挑选了几千名健将让他们也骑着白马,作为自己的护卫队,因此被称为“白马义从”,而袁绍这边却只有数万步兵。一般而言,骑兵的战斗力要强于步兵,公孙瓒出动的又是王牌部队,况且兵员数量也远远大于袁绍,可见从实力对比上袁绍根本没有赢的希望,然而界桥之战最终还是以袁绍的完胜告终的,这其中多亏了一位在历史上不太出名的猛将——麴义扭转了战局。

麴义不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中都着墨不多,因此同高顺一样名不见经传。根据王璨《汉末英雄记》的记载,麴义长期生活在凉州,熟悉羌人的战法,训练出来的士兵都很善战。他原为韩馥部将,后来反叛韩馥,韩馥率军攻打他反被他击败,当时袁绍与韩馥貌合神离就与麴义勾结起来,麴义自此成为袁绍部将。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袁绍并没有畏惧,他命麴义率领八百人为先锋,后面紧接着一千名弓箭手。公孙瓒起先将白马义从分为左右两队,两边的弓箭手相互照应,声势非常浩大,史书对此描写的很夸张,“旌旗铠甲,光照天地”,但当他看到对手的兵力很少后就放弃了原来的阵法,直接率骑军冲杀过去了。

麴义看到来势汹汹的公孙瓒也并没有慌张,展现出了大将临危不乱的气概。他命士卒隐藏在盾牌后面不动,等公孙瓒率军杀到时,麴义军同时张开弓箭射击,又扬起灰尘大声喊叫,公孙瓒军大乱,麴义军趁机发挥了步兵短距离厮杀的优势取得了胜利,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几乎丧失殆尽,大将严纲也被麴义临阵斩杀。

公孙瓒精锐尽失,其他步骑兵也大多溃散,麴义又追至界桥再次击败公孙瓒,然后直逼公孙瓒的大营,留下守营的士卒也被麴义击散。此时的袁绍看到公孙瓒兵败一时冒进只带了十余名弓箭手和几百个持大戟的护卫迎了上来,却被公孙瓒的二千多名骑兵团团围住,并不间断地向袁绍放箭,袁绍也令弓箭手胡乱放箭,公孙瓒部将不知道被围的是袁绍又刚吃过败仗,就渐渐散去了,后来麴义率军赶来,袁绍之围才被完全解开。

界桥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麴义展现出了一位名将的风采,以单纯的步兵打败了步骑兵混合的方阵,当然这样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绝无仅有的,单单汉末三国就有三例。除此之外,还有魏国名将张辽“威震逍遥津”,以八百勇士击败孙权的十万大军;东吴名将甘宁曾率百人偷袭四十万大军的曹营,后来被《三国演义》加工成“百骑截魏营”的故事。另外西汉时的灌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率领壮士十人夜劫吴营也堪与此媲美,最后十人中只有一人生还,吴王刘濞看十个汉军战斗力就这么强竟然连夜逃跑,吴军不见吴王,自乱阵脚,为汉所败,楚王刘戊自杀。

网络配图

然而相比张辽、甘宁的享有盛名,麴义却显得默默无名,甚至在《三国演义》中他只一个回合就丧命于赵云之手,此后本应属于麴义的功劳也被作者归到袁绍另外两位大将——颜良、文丑名下。在演义的描写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与人交战总要先问一句“足下比颜良、文丑如何”,而同样在袁绍帐下,论勇麴义毫不逊色,论谋则远胜颜良、文丑。史书记载后来麴义因居功自傲被袁绍处死,而其中原由现在也无法得知,一代“名将”就此黯淡在历史长河之中。

可惜!或许是因为出场时间太短,演义中再也没有提及了吧。不过幸好还有正史让我们能够得知这位大师的真正面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嘉庆曾遭遇搞笑刺杀:奴仆精神失常直入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段延庆被慕容复杀了,嘉庆皇帝遇刺案,女仆是啥意思

    这一天,正是嘉庆帝谒东陵还宫的日子。正当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护着嘉庆帝转过神武门将要进入贞顺门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突然从角落里一跃而出,径直扑向嘉庆帝,手里还握着一把锋利的刀子。这场面顿时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守卫在神武门两侧的侍卫、护军等,全忘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全都木呆呆地站在原地,没一个人敢冲上去拦阻

  • 借荆州:刘备成为赤壁之战的最终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赢了,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赤壁之战前刘备地盘

    导读:赤壁之战之后,孙刘两家开始了暗中的较量,最终以刘备谋夺荆州而告终,在整个过程中,各方又进行了哪些博弈?孙权为何答应给刘备荆州呢?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曹操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

  • 宋真宗被群臣“忽悠”:蝗虫摄于皇威集体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徽宗被俘后,宋徽宗被金人封为什么侯,宋真宗简介

    1016年夏天,北宋皇帝宋真宗在京城开封的皇宫里接到许多关于蝗灾的奏折,称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蝗灾,来势凶猛,危害极大。当时,宋真宗正在迷信神仙之说,他相信神仙会来消灭蝗灾。许多官员看出了宋真宗的心思,就开始扮演“大忽悠”的角色,投其所好,纷纷对真宗说:国家不必忙着灭蝗,神仙会来帮忙的。网络配图这些

  • 皇陵居然葬太监!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溥仪为什么能葬入皇陵,历史上哪个太监当皇帝,明朝被太监害死的皇帝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建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寻找最佳风水地建黄陵。然而,足足寻找了两年的风水宝地,居然葬了一位太监,这位太监是谁,为什么可以葬入黄帝陵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十三陵修建于永乐年间,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永乐皇帝朱棣派出大臣踏遍大江南北寻找最佳风水宝地建皇陵,足足两年找寻的地方

  • 民间俗语“天高皇帝远”究竟说的是哪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间俗语顺口溜,民间顺口溜大实话,民间看人顺口溜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

  • 完颜阿骨打有多牛:百年后敌人在史书中夸赞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完颜阿骨打和努尔哈赤谁厉害,我攻击特牛,我功夫特牛不出兵

    核心提示:中国有句俗语叫“盖棺定论”,意思是说只有人死掉了,才能对其一生的是非功过作出一个比较中肯的结论。纵观历史,对于中国历代帝王,很少有史学家将“完美”一词用在他们身上。但著名金史专家关伯阳先生却意外地用了“完美”一词,来评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史·太祖本纪》中对阿骨打也这样评赞道:太祖英谟睿

  • 朱元璋为何忍住恶气:永远不攻打日本这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和朱棣打仗谁厉害,当时忍住的怒火之后越想越气,如果朱元璋灭了日本

    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

  • 明朝士大夫流行风尚:张居正早晚美容装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妆容,京剧俊扮化妆,中式眉毛

    古代士大夫仪表如何?大众一般从评书和通俗小说上获知相关信息,书上讲到男主人公时,颜值都比较高,出场便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一个个貌比潘安,才高八斗,是高颜值和高智商的结合。尤其是状元,没有一个不是美男子。但那都是戏曲小说,事实上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状元郎、士大夫也是美丑不一,各具情状,

  • 史上最惊悚痴情皇帝:爬进棺材和已死皇后同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上的棺材叫什么名字,孕鬼而嫁,皇帝的棺材用什么做的

    核心提示:苻皇后死了。慕容熙什么表现呢?“悲号躃踊,若丧考妣”,捶胸顿足如同死了爹妈一样(其实爹妈死了也没这样),“僵仆气绝,久而乃苏”,后来干脆哭死过去了。网络配图大殓已毕,准备盖棺移殿时,慕容熙又抚棺大哭起来,就是不忍从此分离。于是,又命左右打开棺盖,最后一睹芳颜。实在想不出一具发臭的尸体对堂堂

  • 清代学霸皇子养成:早晨4点上学 一年歇6天半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状元养成攻略完整版,小小学霸养成记,在古代上学的日子小说

    在我们了解清代皇子教育之前,不妨先看看如今北京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此为参照,或许我们能看到古今教育的异同。北京五中紫藤文学社社长乔于月琪新学年将升入高二,她介绍,五中的学生早上八点开始上第一节课,每天八节课,每节课后有十分钟的课间,高一一年一共有十三门课,周一到周三每天最后一节课都是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