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帝雍正曾痴迷炼丹术终究命丧丹药

清帝雍正曾痴迷炼丹术终究命丧丹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3/12/8 16:57:25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升火炼丹了!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十二月有三条。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的主持操办下,先后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开始为雍正炼丹。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则有关雍正炼丹的档案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

其一:十一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记此。其二:十二月初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铁火盆罩,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红炉炭二百斤。记此。其三:十二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矿银十两,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记此。其四:十二月二十二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传:圆明园秀清村处化银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记此。

网络配图

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计档》中的几则档案,能不能说明雍正皇帝确实是炼丹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这四件档案再作一些具体分析。第一,传用物品的地点在秀清村,这里位于圆明园的东南角,前面是水,后面是山,十分僻静,是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地方。第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这个小地方运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么用?是用来做饭,还是取暖?这些都不可能。因为在清代,皇家宫苑取暖备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应,并设有专门的账本,从来不记入《活计档》这种秘密档册的。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办这件事的官员,除了雍正的心腹内务府总管海望外,还有一位是刘胜芳,他是主管皇帝医疗保健的太医院院使。第四,更重要的是,运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确出现了“矿银”、“化银”等字眼。凡此种种,当可推断,从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秀清村开始炼丹了。

雍正丹炉一开,烧炼之火便没有再灭。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内务府《活计档》中,有关雍正炼丹的记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档”,雍正十年的“南薰殿并圆明园头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总档”,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处档”,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档”,都有这类内容。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这些档案记载,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这五年间,雍正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吨,木炭四十二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衫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物件。所有这些物品,都是炼丹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见,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吨的煤炭被运进皇家宫苑,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炉火不灭,炼丹不止,把个山清水秀的圆明园搞得何等地乌烟瘴气!

在圆明园为雍正炼丹的道士,主要有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都会一套“修炼养生”方术,对“炼火之说”更有一番研究。这些道士们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金丹大药。

网络配图

雍正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感觉良好,还拿出一些赏给出征打仗的将帅和一些大臣。“丹药 ”二字,明白无误地载入了清宫秘档。据清宫《活计档》载,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皇帝曾两次赏发“丹药”。有关详细情况,是这样分别记载的——一则:三月二十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四匣,并传达雍正的旨意,将丹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头赏给署理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张广泗、参赞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据此,四天后,也就是当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药分别配上了杉木匣,黑毡包裹,棉花塞垫,由领催赵牙图交给柏唐阿巴兰太拿去。二则:四月初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委署主事宝善传话,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致些的匣子,赏给散秩大臣达奈。于是,在当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个,外包黑毡,交柏唐阿巴兰太拿去。

这两份档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药”二字。而且,雍正传旨的时间,这丹药赏给谁,又怎样包装,都写得清清楚楚。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两次赏赐的旨意都是从圆明园发出的帖子传达的,又是内务府总管海望亲手交出。由此可知,这些御赐 “丹药”,就是圆明园御用炼丹点炼制的。

中国古代有句谚语,“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纵观古代历史,服丹丧命的悲剧在帝王之家屡屡重演。正是本想要长生,反而中毒早死。据笔者研究统计,古代中国先后有十五六位帝王死于丹药中毒。象晋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长生丹药中毒丧命的。原来,所谓长生不老的丹药,竟“怀大毒在其中”,因为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相当大。在现代生活中,环保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这些物质在生活载体中的含量。从这个角度上讲,说是可以长生的丹药和害人的毒药简直没有什么两样。雍正当然也没有逃脱丹毒丧身的厄运。

关于雍正死于丹药中毒的推测,史学界一直有这种看法。国内外许多清史学家通过研究认为:雍正相信道教长生不老的说法,服用丹药中毒而死极有可能。《清帝外纪》载:“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近年,随着雍正问题研究的深入,雍正服丹致死说越来越引起史家的关注和认同。美国学者A.W。恒慕义在20世纪40年代即指出:“胤禛相信道教关于长生不老的说法,所以他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正是这些药物,导致他的死亡。”海外学人杨樵通过长篇论证,推断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冯尔康先生认为,雍正“死于丹药中毒,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杨乃济先生则提出“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说旁证。”现在,雍正炼丹的档案得到进一步发掘,从雍正召请道士炼丹,向内外大臣赏丹以及他自己说吃丹等情况看,雍正服丹致死的可能性的确是很大的。他常年服食丹药,有毒成份在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导致暴亡,这是极有可能的。

网络配图

值得注意的是,据《活计档》记载,就在雍正死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档案记录:八月初九日,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当天,这二百斤黑铅便运入园子。

黑铅是炼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十二天后雍正在园内暴亡。研究这个问题的史学专家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丹药中毒事件。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慈禧亲妹妹的一生有多悲惨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太后一生做过的坏事,慈禧太后的一生记录历史介绍,慈禧怎么才活到73岁

    对于慈禧这个人,大家想必都有一些了解。慈禧是一个对权力具有很大追求的人,垂帘听政四十多年,在朝政大事上说一不二。对于慈禧来说,只有权力才能够给她最大的安全感,她非常享受那种万人之上的感觉。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慈禧无惧任何的言论,至于那些三纲五常,慈禧更是无所谓。据说,当年同治皇帝的去世就是和慈禧有关

  • 揭秘:赫舍里氏是怎样当上康熙的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爱赫舍里吗,赫舍里比康熙大几岁,康熙娶赫舍里

    虽然许多人印象中康熙是极具能力的一位皇帝,但对他一生有所了解就会知道,在他初继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廷的主权是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的手中。准确来讲是掌握在鳌拜一人手中,所以才会有后续对抗鳌拜的事件出现,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给康熙起到辅助作用的就是另一位辅政大臣索尼一家。为什么不是嫡出的赫舍里氏能做康熙的

  • 揭秘:曹操一生最恨的三个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丕为何只活了39岁,为什么人人都想当曹贼,曹丕有多可怕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对他的评价。曹操本人还有一句世人熟知的语录: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也确实有本事,从一个纨绔子弟到大汉朝廷的掌控者,站到权力的巅峰。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曹操一生也是得罪无数人,曹操也有恨之入骨之人,下面我们细数曹操一生中最恨的三个人。首先不是刘备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后,曹操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水淹七军后多久败走麦城,于禁七军,关羽水淹七军后为什么失败

    为何曹操会对于禁的投降很失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19年,关羽围攻襄樊两城,于禁督七路大军共计三万人到樊城协助曹仁,当时正值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暴涨之际,将于禁连同庞德击溃,当时庞德宁死不屈,而于禁则举兵投降,并就此被关押在荆州的江陵。曹操在得知于禁兵败投降后

  • 什么是廷杖?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下令不允许打犯人的后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昭宗如果重用李克用,唐武宗怎么没有解除宦官兵权,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这句话是关于古代人的礼仪,说天子若去世,需要多达数百人来殉葬,将军、大夫去世,则需要数十人来殉葬。实际上,自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便下旨废除了人殉制度,但朱元璋一味恢复

  • 王穆之:出身于太原王氏,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原王氏始祖一览表,三槐王氏家谱字辈大全,琅琊王氏字辈

    秦朝时期的琅琊郡,王氏一族世代居住于此,他们是琅琊王氏,也被称为簪缨世家。琅琊王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名门望族,在魏晋时期的发展势头无人能敌,特别是在东晋时期,更是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可谓是显贵之极。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在书法史上也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王羲之、王献之等文人名仕都来自琅琊王氏。

  • 揭秘:唐朝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代表人物,历史上第一个写七言诗的诗人,唐代白话诗派代表人物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律诗属于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主要聊聊五言律诗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些逸闻趣事。(一)唐代

  • 在董卓与曹操的掌控下,汉献帝这个傀儡皇帝有翻盘机会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汉献帝是傀儡吗,汉献帝有逆袭的可能吗,汉献帝如何才能翻盘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嫡次子,而他的大哥就是那个被汉末权臣董卓给废掉的少帝刘辩,他先是被董卓胁迫,后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汉献帝这个傀儡皇帝有翻盘的机会吗?对于汉献帝刘协而言,他这位大汉王朝的皇帝可谓是名不副实啊。从他登基成为皇帝到被曹丕篡位自立,他自始自终都没有真正接触

  • 面对起义军,隋朝大臣们是什么反应?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炀帝时期的大臣,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隋朝虞世基

    朝廷本来不想管这事儿,可刘元进悍然称帝,公然挑衅皇帝的权威,这事儿谁能忍?隋炀帝身为天下共主,关键时刻还是要振一振君臣纲常的。既然你们要自找死路,那我也不介意送你们登上天堂列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隋大业九年(613)十月,隋炀帝传下旨意,命左屯卫大将军吐万绪、光禄

  • 大名鼎鼎的王世充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名鼎鼎和举世闻名的区别,三国演义传国玉玺的故事,举鼎的历史人物

    平定江南,朝廷本来有很大的优势,可鱼俱罗和吐万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卖力剿匪,以至于江南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堪。隋炀帝认真总结之后,决定找一个性格阴狠,手段毒辣的人前去平乱。于是,大名鼎鼎的王世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王世充,原本姓支,是西域的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