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名鼎鼎的王世充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大名鼎鼎的王世充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0 更新时间:2024/1/20 4:58:42

平定江南,朝廷本来有很大的优势,可鱼俱罗和吐万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卖力剿匪,以至于江南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堪。隋炀帝认真总结之后,决定找一个性格阴狠,手段毒辣的人前去平乱。

于是,大名鼎鼎的王世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王世充,原本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后来,王世充的家族迁徙到新丰(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在此地定居下来。

据说,王世充的祖父很早就去世了,祖母带着王世充的父亲支收一起生活,后来改嫁给一个叫王粲的人,父子二人因此改姓王氏。父亲支收是个很有出息的人,最后做到了汴州长史之职,为家族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家庭环境好,王世充便不用为生计发愁,他将所有精力都耗费在了书籍上,最终学有所成。王世充不仅对经史、兵法、律令有涉猎,还精通卜卦算命、天文历法,外加口才伶俐,善于辩论,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这样高情商,高学识的人,注定就是成功者,只要别人给他个机会,他就可以一飞冲天。

隋文帝统治期间,王世充因为军功混到了仪同三司(隋朝分为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兵部员外郎。为官期间,王世充经常向朝廷进言,因为他通晓朝廷律法和制度,又具备诡辩的才能,经常利用制度的漏洞来徇私舞弊,文武百官又说不过他,只好在暗地里画圈圈诅咒,因此王世充在朝野的风评并不是特别好。

隋炀帝的性格颇为刚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王世充善于诡辩的特长刚好成为他晋升的限制因素。从史料也看得出来,隋炀帝登基之后,根本找不到王世充的升官记录,哪怕是亮相的记录也很少。

隋大业六年(610),王世充迁任江都郡丞。

大家可别理解错了,以为江都是隋炀帝的龙兴之地,把王世充安置在这里就是对他的一种重用。事实上,江都郡的一把手是郡守,官居正三品,至于郡丞,另外一种叫法是赞治,专门掌管官府的文书起草工作,可以理解为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的处长,首长的行政秘书。简而言之,很没有地位的存在。

就在这一年,隋炀帝下令营建江都宫,派遣心腹大臣张衡到江都监工。

隋炀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张衡便跟随在他身旁,谋夺太子之位一事,宇文述是执行人,而张衡才是幕后策划人。隋炀帝做皇帝之后,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汾阳宫时,张衡就劝过他,说这几年上马的工程太多,有一些工程有必要,可还有一些确实劳民伤财,应该引起隋炀帝的重视。

隋炀帝是个颇为自负的人,张衡的话虽然很委婉,却还是有指责他的意思,这让他颇为不爽。最主要的,隋炀帝觉得张衡是他的心腹,应该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如今看到好朋友与自己唱对台戏,隋炀帝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失落感。

杨广虽然很不开心,却并未向张衡问罪,在随后的日子里,杨广有意减少张衡在百官面前露脸的机会,让他逐渐淡出了权力的核心圈层。事实上,隋炀帝这样做是有意警告张衡,让他回心转意和自己站在一起,令他没想到的是,被边缘化的张衡并没有向隋炀帝低头认罪的打算。

两人心里都很不开心,就是不主动说话,谁先说话谁就是输家。张衡和隋炀帝的关系,就像现在的小情侣吵架。

嘿!朕好歹也是个皇帝,你先认错,给朕个台阶会死啊?

不给,就是不给。

僵持一段时间之后,隋炀帝打算进一步治理张衡。

当时,外地的工程项目非常之多,隋炀帝便打发张衡去外地出差,让他监督工程的建造。有一次,隋炀帝去汾阳宫巡视,刚好张衡在附近建造楼烦城(今山西省原平市境内),既然如此,你就来给朕当面汇报一下工作吧?

领导嘛,就是想看一下你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如何。有趣的是,隋炀帝见到张衡的第一眼就惊呆了,他以为长期在外地工作会很辛苦,至少会变得消瘦吧,没想到张衡的身材居然有些发福了。瞧着张衡的滑稽样,隋炀帝气乐了。

算了,你还是去帮朕监督修建江都宫吧。

当时,楚国公杨玄感也在江都视察工作,二人便站在一起侃大山,说着说着就聊到了已经去世的薛道衡(隋朝的大文豪,为人却有点不知轻重,很像三国时期魏国的杨修,死因和杨修极为相似)。张衡评价,薛道衡满腹才华,年纪轻轻便去世,实在是有点可惜啊。

薛道衡是皇帝下诏处死的,你这样说,岂不是指责皇帝的不是?

据史料记载,杨玄感转身就将此事捅到了隋炀帝跟前,还诬陷张衡对皇帝处死薛道衡一事颇有微词,实在是居心不良,诽谤君上。直到此时,隋炀帝对张衡算是彻底失去了耐心。

谁曾想,张衡一事引起了王世充的注意,他听说隋炀帝想对张衡动手,于是递了一道奏折,声称张衡故意削减江都宫的御用物品。就这样,原本是朋友间的赌气,可一来二去居然变成张衡欺君罔上。

事情变了性质,处理办法自然会不一样。

随后,隋炀帝下诏将张衡打入大牢,等候处置。杨广原本打算杀张衡,可冷静之后才发现,张衡这些年还是帮他干了不少事的,至少可以功过相抵,因此将他贬为平民,让他回家养老去了。张衡虽然躲过此劫,可回到家后居然被小妾举报,说他回了家还不安生,经常妄议朝政,诽谤皇帝。

张衡身为隋炀帝的近臣,自然知道不少秘事,如果放任他满口胡柴,说不定就会捅出什么争夺太子时的秘闻(比如收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亲信,欺骗父母的感情之类的),隋炀帝这才下令赐他自尽,了结了此事。

据史料记载,王世充在此事中的表现深合隋炀帝的胃口,隋炀帝因此命他接替张衡,继续监造江都宫。可即便如此,王世充不过是个江都郡丞,头上还有位江都太守,想要在皇帝面前出彩,必须得拿出点儿真本事啊。因此,修建江都宫时,王世充极尽奢侈之能事,又搜刮了不少奇珍异宝进献给隋炀帝。

领导都喜欢会办事,不争功的人,而王世充恰恰就是这种人。

我们能说王世充卑鄙无耻吗?能说他投机取巧吗?

社会就是这样现实,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一定受领导的赏识,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选择继续默默无闻,维持正人君子的纯洁形象,有些人则选择干点为人所不齿的龌龊事,以求进身之阶,这本就无可厚非。

吐万绪和鱼俱罗死了之后,隋炀帝就想到了颇有心机的王世充。圣旨很快下达,由王世充自行征调淮南府兵,尽速剿灭刘元进等叛党。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淮南官军正是王世充后来争夺天下的子弟兵。

吐万绪和鱼俱罗被杀后,刘元进又打回到长江边上,王世充刚刚渡过长江,刘元进就对他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砍了一千多个官军脑袋。

很奇怪吧,王世充为什么会输呢?

其实很简单,王世充的兵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战争经验,只不过武器配备稍微好一点罢了,碰到刘元进的起义军,双方拼的完全是人海战术。遗憾的是,起义军人多势众,实力碾压,王世充就是打不过啊。

面对人山人海的敌军,王世充只好独坐在中军大帐愁眉不展。怎么办,皇帝重用你,确实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但是要把命搭在江南,是不是有点儿不太划算了?王世充很纠结,非常纠结。

不行,先撤一步再说,大军退守到延陵栅。

刘元进看到王世充服软,底气变得十足,他命手下用茅草扎了无数个火把,打算顺着南风,来个火烧连营,为王世充举办一个火把节大狂欢。

王世充彻底颤抖了,南风刮得呼呼作响,如果让刘元进得逞,自己岂不是要变成烤乳猪?别撑了,收拾东西,赶紧渡河北上,逃命去吧。

有趣的是,就在王世充逃跑的当口,风向突然由南风变成北风。请注意,这里并没有诸葛亮之类的神仙操作天气,因为战场位于长江边上,气流变化非常频繁,风向转变是常有的事。

火势刚刚逆转,起义军就玩起了老把戏:鸟兽散。前面说过,起义军为啥战败之后还要参军,因为在战场上被敌军捅死的概率很小,可是在熊熊大火面前,只要你跑慢半步,就可能成为一堆黑炭,没人会给你顶锅。

王世充本来不想打,可看到起义军斗志全无,四散逃命,因此命大军追击掩杀,起义军半数以上的人要么死于大火,要么被王世充斩首。

有时候,人真的得信命。瞧瞧刘元进,你说吐万绪来打你,你打不过,咱们情有可原。王世充来打你,你打得过,可老天爷不帮你,这说明了啥?说明这个时代真的不属于你呀,你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刘元进对朱燮说道:“兄弟啊,这仗确实没法打下去了,要不咱们就和官军展开决战,一战定输赢吧。”

就这样,官军和起义军就地展开决战,刘元进和朱燮双双被杀身亡,江南第一批造反的起义军首领自此全军覆没。老大被杀,还有大量的流寇散布各地,这对地方安定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

就在此时,王世充做了一件人神共弃的事情: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自己会举行一个受降仪式,但凡参加过刘元进起义的将士,不管你的身份背景,不管你做过什么恶事,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通玄寺(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投降,一律既往不咎。为了坚定散兵游勇们投降的决心,王世充亲自在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为誓:只要起义军将士前来投降,朝廷绝不会痛下杀手。

王世充是隋炀帝任命的前线主帅,说出的话自然有朝廷威信做担保,更何况王世充亲自在佛像面前起誓,如果违背了诺言,难道不怕遭报应吗?

好,兄弟们就信你一次。

这样一来,原本准备逃亡的人纷纷赶了回来,大概有三万多人。悲剧的是,三万多人整整齐齐地站在通玄寺庙门内,王世充居然当场翻脸了,他命官军将这帮人带往一个叫黄亭涧的地方,悉数活埋。

自古以来,坑杀降卒的事情也出现过几次,比如秦将白起在长平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项羽在新安坑杀巨鹿战役中的秦国降卒二十余万,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坑杀袁绍七万降卒,薛仁贵活埋十三万回纥降卒,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中坑杀薛忠义的七千骑兵。不过,干这种事情肯定会有原因的。

比如,重创敌人的有生力量。长平之战,秦国白起的军队伤亡惨重,虽然赵军表示投降,可四十万士兵摆在那儿,谁能放心?必须得杀。

比如,粮食供给不足。你突然收编这么多兵马,总得养活他们吧?养不起?那对不起,要么放他们回去,要么将他们诛杀。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把袁绍的乌巢基地烧毁,自己家又没有粮食可吃,这才将袁绍的7万降卒全部坑杀。

比如,威慑敌军。不管是哪一种坑杀,或多或少,都有威慑敌军的意图。

比如,统军主帅心理变态,喜欢用杀戮来满足自己的变态需求。

王世充又属于哪一类?

缺粮吗?不缺,况且这些人造反,并不是为了填饱肚子。

重创敌人的有生力量?完全没必要,这场战役并非决定天下走势的战役,更何况隋朝人口本就很多,叛军盘踞在各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难道王世充本性嗜杀?

遗憾的是,史书只说王世充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喜欢接纳豪杰壮士,并没有说他有嗜杀的本性。既然如此,王世充为何会做下这种人神共愤的事儿?这可是将先前的伪装全部撕了下来啊,你出尔反尔,以后谁还愿意跟着你?不怕这件事以后被政敌当作攻击你的把柄吗?不怕自己因为此事遗臭万年吗?

想要诱使一个人去干猪狗不如的事情,除非有天大的利益在等着他。如果所料不错,王世充可能是看准了隋炀帝急于消灭叛军的心思,因此故意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争取隋炀帝提拔和重用他。

事实证明,王世充的这步棋确实走对了。至少在这个时间节点,隋炀帝对他的表现极为满意,这也让王世充的仕途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司马昭愿意善待刘禅的原因是什么?与三个字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禅投降后写下三个字,司马昭为什么不杀刘禅,刘禅三个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昭愿意善待刘禅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往今来,凡是被俘虏的亡国之君多是难逃一死。即使南唐后主李煜对新政权的威胁已经是微乎其微,仍然因一首《虞美人》而被毒杀。当然,新帝的担忧也在情理之中,有勾践忍辱负重东山再起的例子在前,后人难免效仿。加之有

  • 揭秘:秦朝灭六国的第一功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能灭六国的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将军是谁,秦统一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如果我们要问秦朝灭六国的第一功臣是谁,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名单,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人,会超出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因为这个人他并不是秦国的大臣,也不是秦国的武将,而当时他是赵国朝堂之中的宠臣,他的名字叫做郭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郭开对于秦朝的历史意义,不容任

  • 历史上真正的尔晴是谁?与傅恒育有五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尔晴为什么害皇后,傅恒尔晴雯,历史上傅恒娶了尔晴吗

    在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往往都会夹杂着个人的情绪,并且我们都一致的认为,在电视剧中只存在正反两面的人物。在我们中国的电视剧之中,女主角一般都属于正面形象,而这些电视剧里面的配角,他们往往都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大反派。她才是真正的尔晴,为傅恒生5娃,和乾隆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儿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揭秘:秦将王翦的一生对秦朝有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翦为何要六十万大军灭楚,秦国灭时王翦死了没有,王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回首秦始皇嬴政能够成功的消灭六国,最后完成统一中国这个壮举,其背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仅要涉及到军事方面,同时在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都有涉及。如果我们单单说军事方面的话,那么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之中,秦将王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

  • 赵武灵王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武灵王出使秦国是真的吗,赵武灵王与秦惠文王,大秦帝国秦昭襄王

    如果你以为赵武灵王是看上了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那我只能说你太小看他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这是一个庞大计划的最后一步,赵武灵王以天下为棋盘,各诸侯国为棋子,下了一盘大棋。此举既使得赵国的国力达到巅峰,又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硕比赛

  • 历史上“大意失荆州”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朝代顺序表,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什么,历史上最悲惨的皇帝

    表面看,大意失荆州是关羽的责任。因为关羽是荆州主帅,守土有责,更重要的原因是刘备已经授予关羽“假节钺”的权力。从本质上看,大意失荆州是刘备的责任,是诸葛亮的责任。甚至可以说,刘备与诸葛亮有意借曹魏、东吴之手除掉关羽。为什么这样说呢?鲜花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 乾隆为什么要给八叔胤禩翻案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乾隆赦免,乾隆赦免八爷,乾隆为八叔翻案

    康熙14年,1岁半的胤礽被册立为太子,胤礽的母亲是仁孝皇后,但母亲死的早,让胤礽变得十分冷漠,两次被废原因也很搞笑,第一次康熙生病了,胤礽见到康熙没有表现的很难过,康熙认为胤礽没有忠君爱父的思想,为人不孝、不堪重用,废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可胤礽废了之后出现了九子

  • 南宋名将孟珙能力如何?名气远不如岳飞和文天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什么的抗金名将岳飞,孟珙后人,什么什么的名将岳飞

    南宋名将孟珙能力如何?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孟珙这人挺有意思的,南宋俩名气最大的英雄岳飞和文天祥一个抗金,一个抗元,而孟珙揍过金也揍过蒙古,而且文武双全,但名气远不如岳飞和文天祥。孟珙(1195—1246年),字璞玉,原籍山西,后定居湖北,出身将星家族,可谓满门

  • 李自成进攻北京时想过想过关外的满人会大兵压境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围城战,李自成攻打北京时为何不抵抗,李自成投降了几次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自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也是真的没有想到过,那个时代,既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电报,人们对千里之外的事情一无所知,是非常自然的事。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于情报工作的细致。但是,正如刚才所说,没有网络,没有电话,也不能道听途说,情报工作只能靠化妆侦察。中

  • 作为多尔衮唯一的血脉,东莪格格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多尔衮最爱的人,多尔衮有没有谋逆,历史上多尔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东莪格格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一提到清朝初年的历史,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皇太极、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三角恋情。在《孝庄秘史》的杜撰中,孝庄在皇太极死后,一直与多尔衮保持着暧昧的关系。正是因为他们二人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这才让顺治对多尔衮恨之入骨。无论是谁,听说自己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