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病死之后 哭得最伤心的人为什么是李严

诸葛亮病死之后 哭得最伤心的人为什么是李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02 更新时间:2024/1/15 15:30:4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李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回到公元234年,在这一年,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命陨在北伐途中的五丈原,这位在中国历史和民间被誉为智慧象征的大人物,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人生的最后一刻。

这一刻有的人欢喜,诸如饱受蜀汉北伐之困扰的曹魏君臣,又譬如想从鹬蚌相争中得利的东吴君臣,这一刻也有人悲痛、伤心、落泪,自然就是蜀汉的君臣,上到皇帝刘禅,下到每一位官员、百姓,都是如此。

可要说心情最为沉重,伤心欲绝的,当属李严,他终日以泪洗面,最后竟然“激愤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诸葛亮病逝群臣痛哭剧照

一、刘备的托孤重臣之一

1、迎来人生转折点

想要理解李严当时的想法,我们还要从他和诸葛亮在白帝城受刘备托孤时说起,公元222年,刘备试图为关羽报仇,再次夺回荆州地盘,悍然发动了大规模伐吴战争。

他本人更是御驾亲征,浩浩荡荡的大军犹如蛟龙出海般从蜀汉各地袭向东吴,蜀汉大军虽然一路凯旋,但在夷陵却遭到了东吴大都督陆逊的算计,铩羽而归,至此蜀汉元气大伤,昔日精锐十不存一。

也许是没脸再回到成都面对群臣,也或许是一生征战的刘备预感到大限将至,他走到白帝城就停下,住进了永安宫中,一日,他把年轻一代中颇负盛名的李严唤来,任命他为尚书令,要知道,之前他不过是辅汉将军兼犍为太守,只是个标准的地方官,和身居丞相高位的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

李严担任地方太守的时候,打通了天社山,还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当地生产力大增,昔日一个落后败落之地,俨然成为了后起之秀。也正是因为李严的治国能力出色,刘备逐渐对他重视起来,如今在白帝城破格提拔为尚书令,可以说是李严的人生巅峰,同时伴随着这个职位的任命,他也感觉到未来任重道远。

图片:刘备病重时叫来李严剧照

2、权力直逼诸葛亮

在被任命为尚书令的第二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的健康状况眼看日趋直下,一日刘备下诏,让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一同来到永安宫,刘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向二人主要交代了两件事。

第一,我马上就要驾鹤西去了,走之后,太子刘禅就继位做新皇帝吧。第二,诸葛亮和李严是我最信任的肱骨大臣,我走后,你们就是托孤重臣,要帮助刘禅管理好这个国家,务必尽职尽责,之后刘备还就两人负责的具体事情做了安排。

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对内对外的军事事宜,这可是实打实握有兵权的职位,按照刘备的意思,李严要率兵驻守在永安,抵御东吴方面的进攻,诸葛亮依旧是丞相,主要负责帮助刘禅处理国内的政务。

交代完这一切后,刘备没多久就驾崩了,刘禅登基之后,对有功的老臣进行新一轮封赏,其中李严被再一次重用,有了都乡侯的爵位并且享有假节,加光禄勋。

到此时,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李严都不在诸葛亮之下,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完成了质的蜕变,所以刘备托孤绝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是诸葛亮一个人的事。

图片:诸葛亮、李严共同辅佐刘禅剧照

二、诸葛亮和李严的相爱相杀

1、被贬为平民

李严的官位越来越高,这就不可避免的和诸葛亮在某些利益上有了冲突,因此两人之间的摩擦偶有发生,这里说几个比较明显的。

第一个摩擦,李严不愿意在汉中镇守。公元226年,诸葛亮在南方平叛成功,开始着手准备北伐的事情,当时他认为自己带领大军北上,汉中就会比较空虚,需要一个绝对有力的人来镇守,于是就举荐了李严。

但意外的是,李严对此事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不去汉中,却要求把五个郡的领土合并为巴州,自己去那里担任刺史。这在诸葛亮眼里是啥行为?明显就是搞分裂,怎么可能会答应,由于这件事没有达成共识,所以关系上的裂痕越来越大。

图片:李严身穿官服剧照

第二个摩擦,李严曾经劝诸葛亮要接受九锡待遇。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加爵进王,和曹操一个样,搞个类似“魏王”的称号。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向来是注重名声的,性格上也比较淡薄清高,他不仅不会称王,大概率还会厌恶这件事,于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件事,并且还训斥了李严。

第三个摩擦就比较大了,属于军国大事。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伐,李严奉命负责粮草的运输,可是由于天气方面的问题,李严没有把这个差事做好,于是派人给诸葛亮传话,说粮草不足应该退兵。

诸葛亮退兵之后,李严发现粮草又太多了,于是又上书质问诸葛亮。说白了,这都是他在推卸责任,想把问题推给诸葛亮,奈何诸葛亮技高一筹,反驳得李严无话可说,最后只能认罪。两人关系彻底崩了,经过一番弹劾,李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

图片:李严负责运粮剧照

2、最后的“激愤而死”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竟然哭得比任何人都厉害,他是怎么想的呢?其实在李严心中,诸葛亮才是唯一能够拯救自己的人,只要诸葛亮能原谅自己,那么就会有重新用的可能性,可以再次返回朝堂之上。

但是现在诸葛亮没了,除了诸葛亮之外,没有人会想起来自己,所以每日忧愤,最终积郁成疾,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对此,《三国志》中这样记载:“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其实,李严并非是对诸葛亮的感情多么至深至切,更不是在怀念对方,而是在哭自己的前途注定要一片暗淡。

图片:李严忧愤剧照

再说的直白一些,李严这个人对仕途的执念很深,虽然因为错误丧失了权力,实则每天都在幻想着重回庙堂之上,如今希望破灭了,自然悲愤交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宇文赟有哪些荒唐的行为?他是如何享受人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燕洵知道宇文玥救他吗,宇文玥以为星儿要杀他是哪一集,宇文玥他多少岁了

    宇文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样来形容周宣帝宇文赟,一点都没有贬损这位最奇葩的皇帝。人家有些皇帝是建立丰功伟业成为千古一帝,他来到了这个世界,似乎是讨债来的,就是为了毁掉宇文氏几代人积攒起来的家业,以及其父周武帝宇文邕打下的江山而来的。北周

  • 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是如何议和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靖难之役朱棣多少岁,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什么用李景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允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正月,南京浦口外下起了大雨。燕王朱棣身穿盔甲,骑在马背上,遥望南京城,他的大军不日就可攻下这座都城,他将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南京城内,建文帝朱允炆如坐针毡,他不愿意向一个藩王投降,打算拼死相抗。此时,翰林

  • 被封为韩王又是韩国宗室后裔,韩王信反叛西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宗室后裔都在哪里,宋太祖后裔,西晋宗室后裔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韩王韩信,与“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为了加以区分,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王信本是韩国宗室后裔,秦末乱世和楚汉争霸期间,长期跟随刘邦作战,因而被封为韩王。不过,在西汉初的“七国八王”之中,韩王信与燕王卢绾算是最为特殊的两

  • 项羽之败的原因:不善经营“子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是被刘邦打败的吗,项羽最后怎么败的,楚汉之争项羽败在什么地方

    楚汉的竞争,以西楚的失败而告终,这教训已经总结两千年了,结论一大堆。例如,刘邦认为项羽败于不会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为这样的老谋深算之辈,却最终被边缘化,甚至退出。网络配图另外,韩信早就从项羽的性格上看出他的失败结局。韩信对刘邦说,项羽这人吝啬,手下立功,却舍不得赏赐,官印拿在手里都磨坏了,还是

  • 历史上的济公并非“犀利哥” 擅长诗文是骚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真实的济公有两大亮点:擅长诗文,医术高明。南怀瑾曾评价济公的诗作:“若以诗境而论诗格,他与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陆放翁相较,并无逊色。”然而时至今日,有几个人知道济公的诗作?至于医术,普通老百姓更是难以了解。于是,我们的文人前辈用上了济公的“外壳”,而摆脱了史实的约束,很快,一个既能巧断家务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开发中国首个红灯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笑贫不笑娼,在明代表现特别明显。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本来便拥有随便玩女人特权的皇帝,自然色心大动,“与民同乐”。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当然指有条件的)对生活质量都很讲究,如在中后期,女士很前卫,特爱赶时髦,男士则热衷性开放……如苏州文人祝允明、唐伯虎,便是当时

  • 李广为何难封?管理上放任自流 太哥们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的确,在李广身上,爱兵如子、身先士卒的优点很突出,“宽缓不苛”使得军中的将士都无比爱戴他、恭敬他,以致他死后,“一军皆哭”,连普通百姓也“皆为尽哀”。可是,他在治军上放任自流,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也是不争的事实。行军时“无队伍排阵”,大军休息时“人人自便”,连必要的警卫都不设置,太哥

  • 元顺帝为何被称之为“鲁班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世称“鲁班天子”。妥欢帖睦尔(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明宗长子。年十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为政腐败,水旱频仍,民众纷起抗元。网络配图 “鲁班天子”的称号的由来详细解说如下:元顺帝,原名妥欢帖睦尔,庙号惠宗,“顺帝”是明朝后人为其追加的封号。元顺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 马皇后轶事:力劝朱元璋放弃追究严厉的皇子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革命成功后,很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就聘请了一批硕博鸿儒给皇子们当家庭教师。其中有一个叫李希贤的大儒,专职教皇子们经训,李老师这人学问很大,脾气也大。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一次,李老师给皇子们留了家庭作业,第二天检查,发现有一个皇子根本没有写。李老师责任心极强,心里一急,脾气也就上来了,竟顺手拿起讲台

  •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冒牌皇帝:血统最不纯正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宋理宗并不是一位皇子,最终却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为什么呢?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冒牌皇帝呢?他的继位经历到底是怎样的呢?宋理宗(1205~1264),原名赵与莒,于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又于1224年被立为宋宁宗皇子,赐名昀。他是南宋的第五位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