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的齐桓公之死到底是何原因

揭秘历史上的齐桓公之死到底是何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3/12/15 18:32:47

齐桓公之死到底是何原因

齐桓公一生霸气冲霄,威震一世,谁能想到晚年的时候齐桓公竟会如此凄凉,甚至沦落到被人囚禁活活饿死的地步,那么齐桓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又是为什么会落到这么一个悲惨的下场呢?

齐桓公前半生可以说是英明神武,但是就像绝大部分前半生丰功伟绩,到了晚年却晚节不保的人一样,齐桓公到了晚年也要干出点让人惊叹的事情来。晚年时候的齐桓公不再像年轻时候那么英明神武,开始变得昏聩无能,而且随着管仲的身死,一大批老臣也相继去世,齐国上下竟然短时间内没有了丞相的人才,于是奸邪小人开始趁机作乱,易牙竖刁等人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

这些人和齐桓公的感情其实也不差,其中易牙和齐桓公的交情甚至让人毛骨悚然。据说当时齐桓公一次无意间跟易牙说到自己这一生什么美食都吃过了,但是唯一没有吃过的就是婴儿肉,本来只是随口一说,无心之谈,但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把这话记下了,回家之后把自己的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给清蒸了送给了齐桓公,这也让齐桓公更加信任他,但试想这么一个为了自己取悦君王能够杀死自己儿子的人怎么能够算得上是忠臣呢。果然后来齐桓公老了,管仲等人去世以后,易牙和其他的一些奸臣联合起来把齐桓公“请”到了一个小房子里,监禁着他,而他的儿子们都忙着争夺皇位根本没工夫管他,所以曾经叱咤风云的齐桓公竟然在这么一个小黑屋里面活活饿死了。

网络配图

齐桓公称霸时间是什么时候

齐桓公称霸是人尽皆知的,那么齐桓公是什么时候开始称霸的呢?他称霸的时间又是什么时候呢?这里小编就简单的为大家梳理一下当时的时间线,为大家介绍一下齐桓公称霸的时间和当时的情况。

当时齐桓公因为积极改革,任用管仲等人才治理国家,齐国已经算是比较强大的国家了,他觉得自己称霸的时候已经到了,在公元前681年的时候问管仲现在是否已经可以称霸了,管仲告诉他:“现在还有好几个国家实力不比齐国差,但是他们没能称霸,这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威望不足,所以大王您可以借助周天子来增加自己的威望。”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基本口号。

恰好当时宋国经过内乱,新君刚刚继位,还没有受到很多人的认可,所以管仲建议齐桓公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打响自己的名号,于是齐桓公就趁机面见周王,周天子眼见强大的齐国前来报到就很高兴把这个召集诸侯的任务交给了齐桓公,因此齐桓公得以成为这次会议的主持者,齐桓公召集了诸侯以后就商量辅助周王室,但是蛇不可一日无头,就需要先推举一个盟主,齐桓公因为声望较高,实力很强就被推选成为了盟主,之后签订了互帮互助的盟约。并且约定好一起攻打鲁国、卫国等没来参与大会的国家。

结果鲁国因为很近就最先倒霉被齐桓公大兵压境,鲁国不得不赔礼道歉,因此齐桓公的威势就传扬开来了,从这一年开始齐桓公就逐渐走上了争霸之路,后来在葵丘之盟上更是一举奠定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历史上的齐桓公怎么死的

自古以来人皆有一死,无论是伟人还是小人最后都难逃一死。而齐桓公这么一个英明神武的霸主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一般来说在很多人心中英雄伟人总得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死法,比如项羽的乌江自刎,那种凄凉悲壮。宋朝名将高宠枪挑铁车,不慎落马身亡。总得是这奇特的死法,然而齐桓公不是,他是被饿死的,死得很憋屈。

齐桓公是被饿死的,在他死前谁能想到威震天下的齐桓公晚景会是如此的凄凉,竟然落到了被活生生饿死的地步。据说晚年的时候,齐国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管仲将死,齐桓公问他谁能替代他,并且问易牙、开方、竖刁等人行不行?易牙、开方、竖刁和等人也?开方本来是魏国的公子,地位尊崇,抛弃了自己的父母前来侍奉齐桓公,就连父母死都没有回去,试想这么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会是真心忠于齐桓公呢?易牙曾经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做成肉饼蒸了给齐桓公吃,这种连自己血肉都不爱惜的人肯定也不会是忠臣。而竖刁因为齐桓公年事已高,就自宫炖汤给齐桓公喝,这么一个人管仲也不认为他是一个忠臣,管仲临死前就告诫齐桓公驱逐了这些人。

管仲虽然否定了他们,但是管仲死后,齐桓公依旧重用他们,最后齐桓公年老生病,那些个王子都忙着争权夺利,易牙等人就将齐桓公软禁了起来,每天也不给饭吃,也不让人去看他。最后,英明一世的齐桓公竟然饿死在了小屋里,尸体被放在那儿两个多月,就连发臭腐烂了都没人管。

网络配图

齐桓公的父亲是谁

齐桓公带领着齐国走向了鼎盛,而在他之前他的父亲也为齐国的崛起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他的父亲是齐僖公,叫做姜禄甫,他在位期间积极调和各大诸侯之间的矛盾并且维护周天子的尊严,使得齐国出现了短暂的兴盛期。

公元前731年,随着齐前庄公的去世,齐僖公即位,上位之后齐僖公励精图治,积极主动的推行外交,在前720年的时候和郑庄公会盟,结为盟友,恢复了良好的关系,之后齐僖公又主动和鲁隐公结盟,开了齐鲁两国的结盟史。之后的前715年,齐僖公眼见宋卫两国合攻自己的盟友郑国就主动出兵,请求他们讲和,并且安排双方君主会面,摒弃仇恨。

后来因为郕国、许国不尊敬周天子,齐僖公联系了鲁国、郑国一起攻打,联军打败了许国,许庄公逃亡,最后许国被送给了郑庄公。在前710年的时候宋国内乱,宋国的大臣弑杀了宋殇公,同年,齐僖公召集了几大诸侯商讨一起平定宋国的内乱。

齐国势大,而且齐僖公的两个女儿都长得貌美动人,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追求者,长女宣姜本来应该是嫁给卫太子伋,但是中途被卫宣公给截胡了,从太子伋的妻子变成了后妈。次女文姜早年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有染,后来被嫁给了鲁桓公,为了看管自己这个不安分的女儿,齐僖公还不合礼数的特意亲自送她出嫁。

齐僖公的一生虽然不如齐桓公那么霸绝一世,但是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齐国多次促成各国结盟,实力强盛,也算是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称霸局面。

齐桓公逐白鹿发生什么故事

一般来说,小说电视剧里面的主人公就能够经常碰到老爷爷来指点他们,齐桓公也就像是主角一样,经常在外面碰上老人家,比如他追一只鹿遇到一个“愚公”的老人指点了他应该整顿吏治,这次出去又是追一只鹿,又碰着了一个老人。

话说这一天齐桓公趁着天气好出去打猎,遇上一只白鹿,就一直追着去,追到了麦丘,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家,齐桓公看到老人家就问:“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说:“83了。”在那个时代83岁很长寿了,于是齐桓公感叹道真长寿啊。于是就和老人家坐下来喝喝酒什么的,喝着喝着,齐桓公说:“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齐桓公,第一句是“让我的国君更加长寿,金银都不足为贵,只有百姓更加珍贵。”齐桓公听了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就让老人话再说一句。

老人家接着说:“让我的国君能够好学且不耻下问,手下都是贤者能臣。”齐桓公觉得这个老人家肯定是来指点自己的就说再来一句,于是老人家又说了:“希望百姓能够不得罪君王,君王也不得罪百姓。”齐桓公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如前两句有水平,就请老人家换一句,但是老人家哭着说:“这句话比前两句更加重要呢。百姓得罪了君王,还有为他开脱的,君王得罪了百姓现在都没有为他们辩解的啊。”听到老人家这么情真意切的话,齐桓公觉得自己能够碰上这么一个智者,真是天大的福气,于是举荐他为官,而齐桓公能够称霸天下,不只是因为管仲,也是因为这次的遭遇啊。

网络配图

齐桓公称霸有什么启示

春秋战国,群雄并起,英雄豪杰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而齐桓公姜小白就是其中顶尖的英豪,他通过自己的雄才伟略,大度的胸襟成为了当时的第一个霸主,是春秋五霸之首,那么齐桓公称霸对于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启示呢?

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鲍叔牙等能人的存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齐桓公对于他们的使用就体现了一个做大事的人必须的能力:用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一个国家的兴盛也和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齐桓公能够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不拘小节招贤纳士,对于齐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他们一群人的努力下,齐国才崛起成为了当时的霸主。

其次一个合适的外交政治立场也非常重要,在当时楚国、秦国等国家也不弱,但是却是齐桓公最先称霸,这和齐桓公能够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选择正确的政治方针有着密切的联系。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的口号,先是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并且几次出兵帮助他国击退蛮夷的进攻,这样的举动让当时的诸侯百姓都对齐桓公非常尊敬,因此齐桓公的威望是非常高的。而且齐桓公非常会利用盟约来拉拢盟友,同时因为他是带头签订盟约的人,所以在声望上也不是那些一般的国家可以比拟的。

再来齐桓公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为了称霸能够忍住很多的屈辱,几次被人近身劫持,迫不得已签订了合约,但是齐桓公事后还是能够遵守这些合约,这样言出必行的品行得到了无数诸侯王的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陈宫:宁死不吃“回头草”的三国悲情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作为一位著名的谋士,陈宫的经历着实令人感叹。网络配图张冠李戴捉放曹一般而言,我们所了解的陈宫是《三国演义》“捉放曹”的情节勾勒出的形象。经过京剧和各种地方戏的传唱,可谓家喻户晓。戏剧中写的是曹操谋刺董卓不成,匆匆逃出洛阳,在中牟(今河南中牟)县

  • 刘墉书法名号“浓墨宰相” 样貌真的其丑无比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刘墉简介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厚,还是清朝著名的帖学大家。在民间流传一个关于他书法的名号“浓墨宰相”。网络配图刘墉的一生也

  • 历史上朱祁镇和谈允贤最后在一起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朱祁镇谈允贤在一起了吗《女医明妃传》的宣传,让人们对朱祁镇和谈允贤之间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朱祁镇和谈允贤在剧中也算是患难见真情了,那么历史上的他们真的是如此吗?朱祁镇是明朝一位传奇皇帝,在登基为帝之后被俘,后回到朝堂成功复辟,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也是一路坎坷不平。九岁坐上皇位,却是长达十四年

  • 揭秘孙策为何把江东权力全部交给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为什么要这么做?把儿子交给儿子孙韶为何不妥,而且周瑜太史慈等人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其一,孙策的孩子太小,当时江东虽然被自己打下来了,自己儿子的肩膀稚嫩,未必能扛得起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重任。自古守江山远远比打江山更难。网络配图其二,孙策害怕外戚当政。历史上一旦儿子小,往往母亲的势力过大。这样有可能

  • 揭秘:程咬金“三板斧”背后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程咬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当过皇帝,做过土匪最终投靠李世民,传说,他三板斧本来有108式,因为太过逆天被上仙给收回去了。那么这段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呢?“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使程咬金留名千古。程咬金是《隋唐演义》里最有特色的人物,武功平平,凭三板斧子打天下,脸皮厚,歪点子多,总能逢凶化吉,遇

  • 大明奇景: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孟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孔孟之道传到明朝在中国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到了朱元璋手里,这一套已经不管用了。为何如此呢?原来是其中的一句话激怒了他。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

  • 揭秘三国时期不为人知的一名低调有实力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吕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今江苏如皋)人。他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到孙权的幕府任职,担任吴丞。孙权亲自察看各县仓库以及监狱犯人,官员都被接见。吕岱按照法令回答孙权的询问,非常合孙权的意,让他担任录事官,调出担任馀姚长(官职名)。其招募精壮的士兵,得到一千多人。恰

  • 刘伯温的悲剧:自知“疾恶太甚”仍“口无遮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朝至顺年间(1333年)进士,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由于为人清廉正直,仕途颇为坎坷。这是一个奇人,长相就很奇特,远远望去,简直一副“虬髯客”模样,一脸络鳃胡子,身材修长而魁梧。网络配图 他的风格也很奇特,《明史》说他“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更奇特的是他的学问。可

  • 史上第一:与死尸交欢为妃子披麻戴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人到底要多爱一个人才能做出以下的这种行为:爬进棺材与死尸交欢。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编我真是惊呆了,竟然还有与死尸交欢的爱好,有人说这人真实痴情,但小编我只想说这就是一个恋尸狂,死变态,荒诞无耻,那么,这个爬进棺材与死尸交欢的人是谁呢?那人就是慕容熙,后燕的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爱才能让一个皇帝做出

  • 士族没落!诸葛亮为何不愿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大族的合作秩序,在东汉末年的纷乱后遭到扰坏。琅琊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分仕于三家,便因乱世而宗族子弟流离。还有一例,颍川荀氏避乱冀州,仕于袁绍。网络配图荀彧、孔融这样的名士投靠一方诸侯时,从不是形单影只,而是携家带口,与宗族、部曲相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