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伯温的悲剧:自知“疾恶太甚”仍“口无遮拦”

刘伯温的悲剧:自知“疾恶太甚”仍“口无遮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4/1/28 14:46:00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朝至顺年间(1333年)进士,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由于为人清廉正直,仕途颇为坎坷。这是一个奇人,长相就很奇特,远远望去,简直一副“虬髯客”模样,一脸络鳃胡子,身材修长而魁梧。

网络配图

他的风格也很奇特,《明史》说他“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更奇特的是他的学问。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民间传说,刘伯温的“推背图”,神乎其神,并非全是小说家言。《明史》说:“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所谓“非其至”,意思说这并非他的强项,他的强项在于治国平天下的韬略。无怪乎当时的四川名人赵天泽品评“江左人物”时,首推刘基,赞誉为诸葛孔明再世。

朱元璋打下浙东,仰慕刘基的才学,与宋濂、章溢、叶琛一起被召往身边,并称“浙东四先生”。刘基一到,就条陈“时务十八策”,非同凡响;以后又向朱元璋提出平定群雄的谋略—先图陈友谅,后取张士诚,再北伐中原,以成帝业。朱元璋对他几乎言听计从,甚至国号大明,也是他的主意,以明朝取代元朝,寓意以明克暗。

由于他是浙东人,受到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排挤。明朝初年大封功臣,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岁禄4000石;刘基只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李善长官居左丞相(中书省第一把手,即首相),刘基不过是御史中丞(御史台副长官),没有多大实权。

朱元璋倒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视为心腹,每次召见刘基,便屏退左右,长时间密谈。刘基也为知遇之恩而感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前在战争时期,每每遇到急难,他勇气奋发,当机立断,人莫能测。现在太平了,刘基所谈大多是帝王之道。朱元璋洗耳恭听,从不直呼其名,而叫他老先生,我的子房(张良)。

朱元璋对于淮西集团势力膨胀有所不满,厌恶李善长,想另择左丞相人选。这种重大人事变动,是绝对机密,只能和他一向信赖的刘基商量。刘基一听皇上要撤换李善长,立即表示反对。于是君臣之间有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刘基说:李善长是开国元勋,能调和各路将领。

朱元璋说:他多次要害你,你还为他讲好话,如此高风亮节,我要任命你为左丞相了。

网络配图

刘基深知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势下,他孤掌难鸣,很难在朝廷站稳脚跟,坚决辞谢。并且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房屋如果要调换顶梁柱,必须寻访大树,假如用一束小树来当顶梁柱,房屋肯定倒塌。

朱元璋又征询他,杨宪如何?

刘基并不因为和杨宪有私交而放弃原则,如实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干,没有丞相的气度,丞相必须保持水一般平衡的心态,用义理来权衡一切,而不感情用事。这一点,杨宪做不到。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

刘基说:此人过于偏浅,还不如杨宪。

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如何?

刘基不屑一顾,用比喻的口气给予否定:这就好比要一匹劣马去驾车,我担心他会翻车坏事。

朱元璋提出的候选人都被刘基一一否定,再次重提先前的话题:我的丞相人选,诚然没有一个超过先生的。言下之意是敦请刘先生出任此职。

刘基已经推辞过一次,见皇上再次提起,立即用坚决而又委婉的语气推辞:并且说明自身的弱点,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他对皇上说:臣疾恶太甚,口无遮拦,一向闲散惯了,无法应对繁杂的行政事务,在这个位子上,恐怕辜负皇上的重托。天下之大,那里会找不到人才呢?请明主悉心搜求。不过刚才提到的几个人,确实并不合适。

这场君臣之间的对话,值得细细玩味。对于朱元璋而言,已经感受到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势力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希望“浙东四先生”之一的刘基取代李善长,起到平衡和制约的作用。对于刘基而言,逐渐领略共同打天下易,共同坐天下难,开始萌生去意,仿效汉初的张良,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因此一再婉言拒绝朱元璋的敦请,不想卷进权力争夺,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刘基确实有一点先见之明。被刘基否定的那3个人,是朱元璋心目中的人才,先后受到重用,也先后被朱元璋处死。杨宪,洪武三年被处死;汪广洋,洪武十年被处死;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被处死。难道刘基受到重用后,会是例外?

网络配图

洪武四年,刘基告老回乡。他知道自己性刚嫉恶,怕招来祸水,索性隐居山中,与外界隔绝,每天以饮酒下棋为乐。然而远离政治漩涡,仍不免于祸。

这时,已经在中书省(中央政府)掌管实权的胡惟庸,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获悉刘基在皇帝面前说他无能,怀恨在心,指使他的亲信诬陷刘基,说什么刘基会看风水,在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上为自己建造坟墓,心怀叵测。这一招果然奏效,激起朱元璋的猜忌,下旨剥夺俸禄。刘基惧怕带来大祸,立即赴京请罪,并且留在南京,显示心怀坦荡。

不久,胡惟庸升任中书省左丞相。刘基悲戚至极,感叹道:希望我先前的“劣马驾车”预言不灵验,天下苍生有福了。如此忧心忡忡,终于病倒了。洪武八年,朱元璋派人把他护送回乡,不久就病死了。

4年后,刘基的同僚、御史中丞涂节揭发,刘基是胡惟庸毒死的。刘基在南京病重时,胡惟庸派来医生诊治,服了医生的药后,病情恶化—“有物积腹中如拳石”。胡惟庸毒死刘基,在《明史》中有多处提到,可谓确证。刘基的长子刘琏,很有才华,洪武十年在江西参政任上,受胡惟庸亲信胁迫,堕井而死,则是一个旁证。

这一点,还可以从朱元璋和大臣的谈话中得到印证:“后来胡(惟庸)家结党,(刘伯温)吃他下了蛊(按:蛊,音古,原意为寄生虫,此处意为毒药)了。只见一日来对我说:‘上位,臣如今肚内一块硬疙瘩,谅看不好。’我朝人送他回去,家里死了。后来宣得他儿子来问,说道胀起来紧紧的,后来泻得瘪瘪的,却死了。这正是着了蛊了。”

值得注意的是,著名明史专家吴晗考证的结论是:“刘基被毒,出于明太祖(朱元璋)之阴谋。胡惟庸旧与刘基有恨,不自觉地被明太祖所利用。”倘若这个考证正确,那么刘基的悲剧就更令人唏嘘了。(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第一:与死尸交欢为妃子披麻戴孝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人到底要多爱一个人才能做出以下的这种行为:爬进棺材与死尸交欢。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小编我真是惊呆了,竟然还有与死尸交欢的爱好,有人说这人真实痴情,但小编我只想说这就是一个恋尸狂,死变态,荒诞无耻,那么,这个爬进棺材与死尸交欢的人是谁呢?那人就是慕容熙,后燕的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爱才能让一个皇帝做出

  • 士族没落!诸葛亮为何不愿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大族的合作秩序,在东汉末年的纷乱后遭到扰坏。琅琊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分仕于三家,便因乱世而宗族子弟流离。还有一例,颍川荀氏避乱冀州,仕于袁绍。网络配图荀彧、孔融这样的名士投靠一方诸侯时,从不是形单影只,而是携家带口,与宗族、部曲相伴而

  • 做人做事都恰当 身后谁人可比蜀汉丞相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温伐蜀之时,曾遇见一个历经诸葛亮时期年过百岁的小吏。不可一世的他厉声问小吏:“今天谁可与诸葛丞相相比?”小吏答曰:“诸葛在时,不觉得有异。自他死后,无人可以与他相比。”桓温感慨:“夷少城,犹存孔明庙。”网络配图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人,东晋宣城太守桓彝之子。桓彝为北

  • 雍正:是被戏说频率最高的皇帝只因为他很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我们都习惯叫他雍正。他是中国历史上,被戏说最多,传说也是最多的皇帝。实际上,他在位只有十三年,前面有康熙,后面有乾隆,但为什么在“夹缝”中上位的他,会如此受到后世的重视呢?因为,他的一生有传奇色彩: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一:雍正篡位。雍正当皇帝,野史质

  • 能力最强的五大皇帝排名 李世民竟排最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大小小太多的帝王,有的名垂青史,有的遗臭万年,有的让国家繁荣昌盛,有的则国破家亡,但真实有才能的帝王却寥寥无几。下面这几位即是小编心目中才能最强的四大帝王。网络配图NO.4李世民李世民,李渊的次子,是其时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李世民年少就参军了,成年后征南伐北为唐朝的一致立

  • 已成瓮中之鳖崇祯为什么还不把儿子们送到南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明之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都非崇祯皇帝之血脉。立福王要争,立鲁王要争,立唐王要争,立桂王要争。崇祯本有三个儿子,如果能有一个出现在南方,这些争论就会自然消失。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不把儿子遣送一个到南方,以免一筐鸡蛋一下子全被打碎?明朝也有南、北两京之制,留太子在南监国或

  • 揭秘中国历史上与幼女睡觉时间最长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汉昭帝睡幼女,不但合理合法,而且必须睡,非睡不可。如果不睡,有人不答应,谁呢?皇后的外祖父霍光。霍光一心想让外孙女专宠生子,将来好继续接皇帝的班,但他忘了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外孙女未成年呢,如何怀孕生育?图片来源于网络有野史说,隋炀帝如何如何荒淫,用一无聊大臣发明的“合欢车”奸淫幼女。此类的文章,你看

  •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并非落弱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高宗李治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普通人对他的评价认为他就是一种软弱的人,太宗传位给他真是瞎了眼了,最后大唐天下都差点给丢了,那么事实真相是这样吗?一起看看吧。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

  • 庞统阵亡落凤坡后对蜀汉对刘备都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是谁落凤坡埋伏射杀了庞统,谁在落凤坡射杀了庞统,吴蜀合并能灭魏吗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庞统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有人说刘备集团走下坡路,是从庞统阵亡开始的,因为庞统阵亡至少给刘备集团带来了六个负面影响。细看之下,笔者认同其中的三个,至于剩下的三个,真的难以评说,就有请读者诸君见仁见智了。至于庞统阵亡刘备痛哭,诸葛亮是伤心还是窃喜,咱们不能看演

  • 李斯可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为何会被赵高胁迫改写遗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斯赵高篡改诏书是真的吗,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措施,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的原因

    在秦始皇灭六国之后,秦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王朝,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和李斯设计出了完整的一套行政机构,或许,那一刻,秦始皇做梦都笑醒,我家的天下肯定是万无一失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随后,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打算,多次派人求仙,他本人也多次东巡,封禅泰山,以此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