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甘罗是怎么死的?揭秦朝神童宰相甘罗死因之谜

甘罗是怎么死的?揭秦朝神童宰相甘罗死因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25 更新时间:2024/1/17 8:03:39

小的时候贪玩不喜欢读书,常听大人们讲:“甘罗十二岁作宰相,周瑜七岁调令兵”。这句俗语成了教训不上进孩子的口头禅,对于这句至理名言也从未怀疑过,后来看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周瑜有所了解,周瑜出生在富豪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又逢东汉末年战乱,群雄蜂起,适者生存,时世造英雄,周瑜是当之无愧的神童。但对甘罗十二岁就当上宰相则心存疑虑,从甘罗的故事来看,他的确有超群的应变能力和非凡的雄辩才能,十二岁的孩子,在现代,最聪明的也就能上科技大学少年班,蠢笨的还尿炕,甘罗在两千多年前就拜为上卿也称得上是神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偶然机会到了河南省的鄢陵县,西出鄢陵县城十余里,有一个极为普通的村落隐蔽在浓荫绿柳之中,它深匿在豫中大平原的深处,仿佛一位村妇不经意间遗落在田野间的一颗谷粒,它就是甘罗村,村东头,兀立着几株古柏,郁郁葱葱,如巨大的伞盖,遮天蔽日,甚为壮观,也正是这几株虬枝横亘的古柏,使这个小村显得沧桑和古朴。

据《嘉靖鄢陵县志·甘上卿墓》卷七载:“罗,下蔡人(今安徽省),秦左丞相茂孙,年十二能请张唐相燕,复请车五乘为唐报赵,说赵得五城以广河间,还报秦,乃封罗上卿。”甘罗十二为上卿的史实,司马迁的《史记》中对甘罗是这样描述的:“甘罗者,甘茂孙也,甘茂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甘罗的祖父甘茂,原来是秦国的左丞相,声名显赫,后来卒于魏国,那麽作为政治家的后代,如果没有土地,再不去经商,那麽只有沿袭父辈的老路去当门客,一来解决饭碗, 二来有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甘罗父子便到秦国投奔了吕不韦,吕不韦当然很高兴,这父子二人毕竟是名门之后。

甘罗说服张唐去燕国,这段故事史书有记载,但是细节可能是为了渲染甘罗而作了艺术夸张,混淆了史实与故事之间的区别;从事件本身发展的逻辑来看,张唐不可能不知道“抗旨不遵”的结果,吕不韦也知道张唐的处境,他们必须在张唐合理病假期间之内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因此可以推断,在这几天内吕不韦的相府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对策,这个期间甘罗以门客的身份出现,他提出当前的应派人去赵国游说,以消除赵国对张唐的威胁,这个措施是很正确,也很明智,但如何说服赵国呢?主要有两个方案,一是说服赵国让张唐安全去燕国,否则便兵戎相见,这是“先礼后兵”的策略;二如果赵国胆怯,那麽就向赵国索取五城以广河间之地。河间之地位于燕赵两国之间,地理位置对秦统一六国极其重要,是秦国战略构想的主要目的,作为条件秦国对燕国被攻占不干涉采取中立。这也就是甘罗“随机应变”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甘罗在这个事件突发奇想,提醒了吕不韦,吕不韦又独出心裁选派年仅十二岁的甘罗作为大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理由是:一、甘罗是名门之后;二、甘罗天资聪颖并且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对外交细节了如指掌;三、派一名小孩出使赵国,可以名震诸侯,显示秦国的强大,在政治上能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为统一六国先在精神上解除各国的武装。

吕不韦所以能做出这惊人的举措,也不是什麽新鲜事,只不过是故伎重演,历史上他就把在赵国当人质的“异人”变成秦国的太子“子楚”,他把自己歌姬宠妾也变成了赵太后,这就是樊於期所说的“纳妾盗国”,他把秦王嬴政把玩於鼓掌之中,何况一介布衣三尺顽童的甘罗。在这场密谋策划中,充分体现出吕不韦的商人气质和本色。

秦国“联燕攻赵”外交策略,因为张唐拖延和吕不为的精心策划,变成了“联赵弱燕”,秦国在这场斗争中是赢家,而燕国成为了牺牲品,不仅损失土地城池,连自己的太子也当成了人质,因此燕国恨透了秦国,这也就为燕国太子丹荆轲刺秦王埋下伏笔。秦国在这场斗争中是无本赢利,体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思想和“上兵伐谋”的外交策略。

这场外交活动结束之后,甘罗为秦国立下大功,封为上卿,被世人传为佳话,但是让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孩与吕不韦这些老奸巨滑的成年人同朝为臣,的确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况且这件事内幕一旦泄露,不仅各国诸侯会感到被秦国愚弄,而且还会为朝内的新兴的蔡泽集团抓住把柄,这样会大大削弱吕氏集团在朝中力量和影响,无论从秦国的利益还是吕氏集团的利益考虑,甘罗的存在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也就是说吕不韦现在要“卸磨杀驴”,甘罗必须在世界上消失,甘罗就像昙花一现,刚登上历史舞台演出了一场戏剧,马上就要悄然离世了,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甘罗之死有两种说法。

一,秦王杀害说。这种说法在鄢陵当地广泛流传,甘罗出使赵国,初出茅庐便旗开得胜,显露出它具有超群的应变能力和非凡的雄辩才能,他被封为上卿后,秦王把他招进内宫,陪娘娘赏花下棋,不让出宫。在宫中他看透秦王残暴狰狞的面孔,特别是在嫪毐事件发生后,株连数千人,太后也被打入冷宫,许多直臣劝谏被杀,甘罗恨的咬牙切齿,决心不保昏王暴君,但他又被圈在宫中插翅难飞,每日里度日如年,于是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准备以身殉国。一天,甘罗正陪着娘娘下棋,忽报秦王回宫,甘罗心生一计,等到秦王走进宫门时,就一下子抓住娘娘的脚,正好被秦王看到,秦王气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拔剑便刺死了甘罗,一道剑光闪过,一代神童倒入血泊中。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人们把甘罗的死归罪于残暴的秦王,以表达人们对这位神童英年早逝的惋惜。

二,无疾升天说。这种说法见于《东周列国志》的第一百四回,有诗云:甘罗早达子牙迟,迟早穷通各有时;请看春花与秋菊,时来自发不愆期。燕国太子丹在秦,闻秦之背燕而与赵,如坐针毡,欲逃归,又恐不得出关,乃求与甘罗为友,欲资其谋,为归燕计。忽一夕,甘罗梦紫衣吏持天符来,言:“奉上帝命,召归天上。”遂无疾而卒。高才不寿,惜哉!太子丹遂留於秦矣。

这种说法是把甘罗的死托付於鬼神,为甘罗的死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是封建社会的作家面对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而经常采取的写作手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谈甘罗是如何死的,这反映了司马迁对史料的认真鉴别和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但司马迁在评价甘罗时说:“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疆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的评价可以说很公正客观,他没有正面说秦国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但在字里行间却有谴责之意。

通过对吕不韦政治生涯的分析,甘罗很有可能是被吕不韦暗害的,然而对于甘罗的墓葬也仍是一个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鄢陵地名志》载:甘罗村,原名张湾,据传甘罗灵柩从古蔡河上游冲下,至此搁浅,捞棺安葬于此,建墓筑庙,故以为村。甘罗在咸阳官居上卿,死后应葬在咸阳附近,棺木怎麽会冲到鄢陵呢?对此有的学者对鄢陵的水系进行过考察。

古时候的地貌不似今天这样平坦,是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而现在甘罗村之西北的确有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旧河道,在县城的北部还有两条较大的水系,因此他们确信甘罗死后漂棺到这里被村民义葬,并建庙祭奠这位早慧少年。我认为这种捞棺说法不可靠,试想如果甘罗葬在咸阳,怎会被洪水冲走呢?一般的墓地都选在地势比较高地方,假如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棺木被冲进河道,而位于河南许昌的鄢陵距离陕西咸阳有千里之遥,这途中要经过许多大小河流;经过许多桥梁码头;要经过数不清的急流险滩;特别是泥沙的冲刷以及各种岸堤的碰撞,无论怎样结实的棺木也会被无情的洪水摧毁。

因此我认为甘罗死后,是其父亲扶灵柩从水路乘船回到鄢陵,与他的祖父甘茂合葬在现甘罗村。因为古代漕运发达,水运曾经主宰交通几千年,只是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漕运才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江南大运河仍还保留着昔日漕运的繁华,鄢陵县古代有蔡河漕运之利,甘罗的父亲走水路将灵柩运回去,与父亲墓地安葬完全合乎清理。据《民国县志》载:“甘罗墓不在鄢陵……甘茂得罪於秦,亡于齐,又使於楚,楚王欲置相于秦,范蜎认为不可,故秦相卒向寿,而茂竟不复入秦,足于魏。鄢系魏地,此当甘茂墓。”又据《嘉靖鄢陵志·古迹》中载有:“蔡河贯陈颖之槽。”明代,蔡河流经鄢陵,其故道距甘罗村北一里左右,至今仍有古蔡河遗迹。又按:“蔡地虽近鄢。然罗少卿即仕秦,而墓乃在此,未详。”作为地方志,古人恪守一方信史,摈弃了民间传说。另外,据明代嘉靖年间的都御史刘刃所作《甘祠古枣》一首诗中说:“才犹未可轻年少,野史讹传早相秦。”可见古人对甘罗神童也认为是个谜。

至于为什麽捞棺说流传这样广泛,主要是因为人们不愿意看到,甘罗的父亲为爱子送葬这一残酷的事实,白发人送黑发人,在中国民间是一种感情上很残酷,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便杜撰出捞棺漂流之说,用以冲淡这种父亲为子送葬的感情折磨,这也说明了人们对甘罗的敬仰和爱戴。据说甘罗庙规模很大可惜毁于1958年,只留下这株古柏,然而古柏不会说话,它只能默默见证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

这是一则神奇而隽永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肺腑少年天才神童的故事,它对后世子孙是一种鞭策和聪明早慧的迪。人生在世没有不劳而获,只有不断的努力,只有努力就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永远是零,没有什麽人可以随随便便获得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昔日喧闹的古蔡河早已经干涸,只留下漫漶不清的旧河道,向人们昭示曾经辉煌的岁月已经渐渐流失。现在的鄢陵县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鄢陵县已经成为中原最大的花木种植县。在距离甘罗村两公里的地方新建一座《中原花卉博览城》,置身于花卉城中,宛如掉进花的海洋,在现代与古代时空变换之中,在艳丽花卉与千年汉柏之间,古老的鄢陵仿佛喝了一杯甘醇的美酒,浑身热血沸腾张显着生命的活力。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荡涤了污泥浊水,大浪淘沙,神童甘罗尽管还有许多难解之谜,但他仍然像被洗涤后的美玉一样晶莹剔透,仍然像一坛老酒散发着诱人的醇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萧何为保命而贪污 失民心却得君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什么保命,萧何自污,萧何的夫人是谁

    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者对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室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对于刘邦为人和朝中形势,只有张良看的明白,所以选择激流隐退。淮阴侯韩信因居功自傲,被怀疑造反,被吕后用萧何计谋杀害于宫中。网络配图萧何一直勤勤恳恳被刘邦封为相国,可随着张良、韩信、英布、彭越、臧荼之人的威胁逐渐

  • 临死要过皇帝瘾——奸贼吴三桂衡州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由于清军陆续在湖南东部、南部开辟出新战场,步步为营,建立起稳固据点,使得人在衡州的吴三桂,日益处于清军进逼之中。至此,吴三桂叛军的灭亡,其实已经是早晚之事!得意之时花添锦,失败势成落井石。由于吴三桂在军事上接连失利,逐渐开始出现了内部的互相倾轧。其手下将领各怀异心,或死或降。如此关键时刻,吴三桂依旧

  • 唯一在战场上打败过李世民的小人物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打过的唯一一次败仗是在高句丽,一个叫安市的小地方。当时唐太宗带十万精兵亲征,以摧枯拉朽的局势连克几个阵地,俘虏高句丽军十几万人,高句丽主力基本全被摧毁。只要拿下安市,就可以直下平壤。但没想到竟被拦在了那里。网络配图唐军每日猛烈进攻安市,连续月余,唐军在城墙边兴筑土

  • 死于喝了一碗奶浆的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开国皇帝,名李存勖(公元885—926年),小名亚子。李克用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李克用病死,他袭晋王位,建立后唐,称帝。在位4年,在兵变中被箭射死,终年42岁。葬于雍陵。网络配图天成元年(926年)三月,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趁镇压叛乱时造反,不服皇帝李

  • 没有他梁山好汉完不成聚义:他却几乎最先离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世人的心目中,所谓的梁山好汉,虽然不仅仅指像李逵那样凶神恶煞能杀人,也不仅仅指像时迁那样鼠窃狗盗小蟊贼一样,但至少有两下子武艺,能够上阵杀敌,行侠仗义,义薄云天,这样才配称得上梁山好汉。图片来源于网络按照这个标准,梁山108将,有几个,完全可以剔除,比如只会唱两句小曲的铁叫子乐和,书法高超的圣手书

  • 醉打金枝:敢跟大唐升平公主叫板的驸马郭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公主是皇帝的女儿或皇帝的姐妹,俗称为“金枝玉叶”;若公主出嫁,乃称“下嫁”;公婆见了公主媳妇都要称臣下跪,更不要说驸马丈夫了。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敢跟公主老婆叫板的驸马丈夫,简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当出现敢于与公主叫板的驸马后,便有了极妙的戏剧性。由是,人们便添油加醋,编成故

  • 千古一帝因何而亡?揭秘秦始皇死亡之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谜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死亡之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秦始皇的死亡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来源于网络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死于“惊恐劳累”和“外伤诱发结核性脑膜炎”。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

  • 在蜀汉中高级文臣武将都有哪些人?他们对刘备是何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中入蜀,蜀汉后期文臣,夷陵之战刘备带了哪些武将

    在蜀汉中高级文臣武将都有哪些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三巨头,曹操孙权刘备都有过人之处,在董卓袁绍袁术孙坚孙策公孙瓒那样的猛人死掉之后,这三个人说话都比大汉天子刘协好使。但是这三个人在下属面前,也不能说一不二,因为魏蜀吴三国之中,总有一些敢于唱反调的下属。这时候

  • 曹操喜欢结发妻子丁夫人吗?为何二人会离异?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丕为什么娶二婚甄宓,三国曹洪催眠术丁夫人,曹丕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吗

    丁夫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武宣卞皇后(常称卞夫人)是曹操之妻,魏文帝曹丕之母。除此之外,她还是大才子曹植和大将军曹彰的母亲。长久以来,她是曹操的贤内助,是曹家三兄弟的好母亲。曹操也曾多次称赞她,按理说,她应该是曹操最爱最在意的女人了。然而有另一个女人,显然曹

  •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是怎样的?她与康熙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建宁公主原型,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历史上的建宁公主

    建宁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看过鹿鼎记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建宁公主这号人物。她是康熙的御妹,刁蛮泼辣,任性顽皮。在机缘巧合下与韦小宝相识,是一对欢喜冤家,后来康熙又把他许配给吴应熊,后历经周折,最终还是嫁给了韦小宝。然而我们知道韦小宝是金庸先生虚构出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