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把控明城墙质量:把渎职者当材料砌城墙里

朱元璋把控明城墙质量:把渎职者当材料砌城墙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897 更新时间:2023/12/18 6:07:43

桃花扇》里有个名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简直是一句盛世谶语,这不,前些时浙江奉化就有貌似坚固的钢筋水泥房子,春风不惊,突然倒塌,埋人于下,家园瞬间变成墓地。

止房子,还有路,有桥,还有……但凡建筑,骤起骤灭比比皆是,快者,刚刚剪彩数月,慢者,使用不过三五年,即以新闻形式跳入人们眼帘。且有官员直言:中国的建筑寿命只能持续25到30年。

人们纷纷进行古今对比,你们看,应县木塔已有960年历史,赵州桥已历经1400年风雨,都江堰更是有2200年的高寿,至今仍未见老态,如今修个路、架个桥、建个房咋就这么不经用哩?

网络配图

国家建筑标准

古人的聪明真不是盖的。早在春秋时,他们已编成了一部《考工记》,记载一系列生产管理和营建的规范要求,叫“程式”,用于指导匠人实际操作。然后有专门的部门和官员来管理,如隋唐时期,在尚书省设工部,工部郎中掌城池土木之程式,后世基本上如法炮制。

到了北宋,建筑“程式”臻于完善,编订了建筑施工的标准化件集《筑城法式》,收集了当时关于城池建筑、堤坝、水闸等的技术、工具、材料和工时等方面的规定。南宋时建筑工程“程式”更不得了,出现了著名的《营造法式》和《木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营造法式》,那是我国建筑学史上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有文字说明加图样参考,说得简单一点,这是一本“国标”式的建筑“葵花宝典”,一册在手,万事不求人,保你建出又安全又漂亮又实用的建筑。

当 然,这“国标”不是只拿来把玩的,是拿来执行的,如若不然,刑罚伺候。明代《大明律》、清代《大清律例》都有《工律》篇,那是针对工程建筑方面的法律,列 出了对非法营造、虚费工力、采取木石不堪用、造作低劣等方面非常具体的刑法规定,细细看下来,头都是大的。总而言之吧,轻者打板子、给徒刑,重者处死,下 面就是一个实例。

话说1621年,朱常瀛被封为桂,封地在衡州,就是现在的衡阳,为此要建桂王府。王府是朱家面子呐,是一个大工程,一块大肥肉,多少人想将工程揽到自己手里。

按明朝制度,修造藩王府,由内官监掌印太监主管,由他派手下太监去监督工程。这时内宫里一个叫黄用的太监花了五万两银子行贿,弄到了监造的美差。

网络配图

修 造历时六年,耗费五十万钱,桂王府修成了,朱常瀛美滋滋地搬进去,不料有一天在休息呢,房梁咣当一声掉下来,差点砸到王爷。黄用和一同主持工程的工部营缮 司主事高道素闻讯,慌赶送去五千六百两白银做修补之用,又献了四百两“问安银”压惊,桂王爷这才没有将此事闹大。第二年三月初三,衡州连阵大雨,桂王梳洗 时忽闻“如雷震响”,跑出来一看,妈呀,王府的正殿居然轰然垮塌了,六名宫女被埋在瓦砾之下。桂王气愤不已,将此事上奏崇祯皇帝。

皇帝派人调查,原来黄用等人为了多捞工程款,工程建设十分潦草,地基没有夯实,墙脚根基浅薄,石料之内,用竹条、松枝与河沙充数,梁柱所用木材,竟然有低价买来的朽木,完全不符合“程式”。这还有什么说的,将黄用等人拉出去问斩,再批银子重建。

质量追溯制

天纵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物勒工名”,我们现在叫“质量追溯制”,工匠必须把名字刻在自己所造的物品上,以 示“背书”,担保质量。从一件商品的“工名”,可以追溯到制作商、制作者等诸多信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 你还敢弄虚造假?

还有更绝的,没等到建筑垮塌,再来兴师问罪,在施工过程中,帝国老板就来抽查了,若有不合格者,当场问罪。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枝山在《野记》里记载,朱元璋修南京城 墙,经常跑到工地去视察,检验工程质量,他随便走到一处城墙工地,就叫人将他指所之处拆开检查,看有没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合“程式”,若是发现问 题,这一段工程的质监员、包工头、工匠都抓起来咔嚓掉,“筑筑者于垣中”——把人当作材料给砌到城墙里去,以此残酷手段确保城墙修得固若金汤。

这种搞法不只是在建筑行业如此,其他的行业如织布也有“质量追溯制”,明永乐十三年规定,织匠“就予车上编号烙印,附册开写看验提调官吏并匠作姓名。日后有不坚固者,照名究治”。几乎所有的匠活,都搞“质量追溯制”,随时准备秋后算账。

网络配图

当 然,对于本来就诚信生产经营的人来说,“物勒工名”既具有防伪的作用,也相当于打广告,这就是最初的商标品牌推广。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无论是用材还是工 具,人们愿意选择质量好、口碑好、服务好的商品,而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都愿意通过“物勒工名”将商品品牌化,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 值,也因之无形中提高了建筑质量。

古人最后一个聪明的法子,就是组织行业协会,让协会促使行业自律,提高质量。譬如北宋规定各行必须按行 业登记,委任行业协会会长,叫“行首”或“行头”,充当本行会成员的担保人,负责评定产品质量。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工匠行会叫“鲁班会”,他们很重要的职责 是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和形象,在行业内宣传和落实“国标”。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你总不会希望自己所在的行业臭得像狗屎吧?那就自己把自己管好点。

如此盘点下来,为什么古代没有现在的技术和材料,但建筑质量有保障,已经了然于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影响蔡文姬一生的六个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才女,可惜命途多舛,早年是大家闺秀,在父亲的庇护下生活。历史上影响蔡文姬的男人共有六人:其一,给了蔡文姬生命和文学修养的男人毫无疑问,这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音乐家辞赋家,同时也是蔡文姬的父亲。董卓当政,力求蔡邕前来支撑门面,蔡邕不去,董卓说你不来我杀了你全家

  • 行家里手!揭秘曾国藩最可怕的两大板斧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网络配图

  • 揭秘秦始皇死后400年“江东父老”纪念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注记载,东汉末年王朗(就是《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的“皓首匹夫”,民意差差滴。)任会稽太守。图片来源于网络见会稽民间将秦始皇的木像放到夏禹庙里与夏禹一起供奉,王朗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应被祭祀,于是废除。请注意注意,会稽是什么地方?会稽就是项羽的八千子弟兵起兵反秦

  • 康熙帝真的是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图片来源于网络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

  • 历史上最强悍的权臣 曾连杀三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真龙”,“天子”。敢杀皇帝,那样的臣子的实力,就真的远远在君主之上了。这样的权臣,在中国古代也不少。赵高杀过秦二世;梁冀杀过质帝;宗爱杀过太武帝拓跋焘;还有刘裕、宇文泰、完颜亮、萧衍等也都杀过皇帝。可以看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天子”只是糊弄百姓的东西而已。这些例子,让我们知道臣子强到一定程

  • 千古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北亚地区继匈奴之后的又一个强悍、显赫的游牧民族。据历史考证:他们带有塞种和匈奴的血统。《北史》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 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西边的塞种,南北朝时期(6世纪初年)由叶尼塞河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

  • 康熙到底喜欢哪个儿子?康熙中意皇十四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认为康熙皇帝中意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胤禛,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康熙皇帝培养皇十四子胤禛做抚远大将军并不能证明皇十四子胤禛就是康熙皇帝的意中人。证据如下:第一,这远远没有当初培养皇太子胤礽那样做得更好。当初康熙皇帝培养皇太

  • 光绪被囚禁:自己打扫房间 在瀛台敲锣打鼓解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回到北京之后,摆脱被废黜命运的光绪帝的生活境遇是否有所改善?随着慈禧的年迈,光绪帝有一展宏图的机会吗?光绪帝命运多舛,病入膏肓,以三十八岁的英年走完了坎坷、屈辱的一生。百年来,围绕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毒杀说能否成为定论和共识呢?饱经忧患的光绪帝早已成了古人,该怎样认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该怎样评价这位

  • “奸雄”曹操临死时最遗憾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起“三国”故事里的曹操,人们大都会想到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奸雄”。 宁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这么一代枭雄他会有什么遗憾事吗?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

  • 清圣祖仁康熙皇帝晚年奢淫生活令人震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