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韩信在拥兵百万时为什么没反?

揭秘:韩信在拥兵百万时为什么没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3/12/6 12:10:02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就是对韩信最终的结局的最好概括。很多人对刘邦过河拆桥、屠戮功臣之举十分鄙夷,但不得不说,韩信在晚年的确有谋反之实,只是这谋反背后,则有着更多文章可做。

比如说,韩信谋反的时机选择就十分蹊跷。韩信最终谋反之时,是已经被夺取兵权和王爵,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受到监视之时谋反的。但以韩信用兵打仗的过人能力,怎么会选择这样的时机来谋反呢?当年他曾经拥兵百万,直接决定楚汉之争孰胜孰败之时,为何却没有选择叛出而独自称王呢?

要回答三个问题,等分成“拥兵百万时未反”和“被贬淮阴侯而反”两个部分共3个理由来阐释说明。

>> 拥兵百万,为何不反?

韩信受萧何举荐,得到了刘邦的重用,直接被拜为了大将军,从此韩信开始效忠刘邦,先是为刘邦打下三秦之地,紧接着又拿下了魏王与代王,旋即又击破了赵国和齐国的的领地,其功劳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彼时的韩信已经拥兵百万,成为了决定项羽和刘邦孰胜孰败的最关键的因素。当时项羽将刘邦围攻在荥阳,总体兵力依然在刘邦之上,但即便如此,项羽还专程派使者武涉前去说服韩信效忠项羽,他说: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由此足见韩信之分量。如果这个时候韩信决定反叛出来独立称王,简直就是最佳良机。可韩信却没有如此选择,这里就有两个理由。

一个理由是,韩信虽有将心而无王气,心中存着忠君的执念。韩信早年投效项羽而不受重用,是后来到了刘邦帐下之后才成为大将军,能够在中原沙场上一展拳脚实现平生抱负,因此一直认为刘邦重用他是对他的恩情。因此韩信当时就回话给武涉说: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这就还是感念刘邦之恩呢。熟不知刘邦用他韩信,到底也只是为了利用韩信的才能来获取自己的江山而已,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虽然觉得武涉讲得有道理,但是却不愿意相信。

当然,这也跟刘邦本身用人的才能有关。刘邦是个能屈能伸之辈,为了称王称帝什么都可以丢弃,这就是韩信做不到的一点。当年刘邦一开始也曾怠慢韩信,萧何进言之后刘邦就顶着“被打脸”的风险将韩信当成了大将军。

后来韩信攻下齐国之后更是上书想要做个“代理齐王”来方便管理齐地。可彼时的刘邦都还只是个汉王,韩信此举几乎就是挑战刘邦的地位了,可刘邦还是选择直接让韩信当了真齐王。

后来垓下之战扳倒项羽之后,刘邦夺去了韩信的军权,但同时又让韩信去做了楚王,不久之后又以谋反之罪责将韩信擒住,却免去了韩信的死罪贬他做了淮阴侯。刘邦就通过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将韩信的权力一步步夺去,等到韩信反应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无兵可用了。

>> 被贬淮阴,为何谋反?

事已至此,韩信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但好歹是个淮阴侯,日子肯定还是过得去的。如果韩信就这样安度后半生,想必以他的才能,还是能够苟安于世,至少不会被杀头的。可为何韩信要在无兵无权的时候反叛呢?

这就跟韩信的性格不无关系了。韩信是个是非分明的刚直之人,当年刘邦对他好,所以他明明有自己称王的能力却并没有这么做。现在他反应过来,刘邦原来一直在给他下套,心中自然是怒火中烧难以遏制。

当年他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就已经当着刘邦的面骂过刘邦过河拆桥了,这也足见韩信的血性。一个半辈子都拼杀于战场之上的将军,怎么可能会选择谄媚苟活的方式呢?

以韩信之才,定然也知道自己成为淮阴侯时已经大势已去,但他还是选择谋反,这是他作为将才最后的坚持和尊严。后来韩信在长乐宫中被擒时,最后一句话就是“岂非天哉!”,指的也是他明白,他之死已经是注定的了。

因此,与其在刘邦面前摇尾乞怜,还不如痛痛快快大闹一场,保全他韩信的一世英名,所以韩信之反,也许并非是为谋帝位,而是为了求死。而如果韩信不反那么一下,而是跟后来的刘禅一样谨小慎微的或者,那他韩信就不是后世众人都敬仰万分的韩信了。

>> 结语

总而言之,韩信乃是我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军事奇才,在沙场之上韩信那是势不可挡、所向披靡,最后遭到刘邦算计被贬,但到底也算是死得轰轰烈烈。也正是这桩桩件件,这才成就了韩信,成就了他“兵仙神帅”的美誉。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军事将领,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他的战绩为后人所称颂而仰慕。想要了解韩信究竟有多厉害么?来读读这本《韩信传》吧。

在这本《韩信传》当中综合了目前对韩信的各种史料研究,描述了最详细而全面的韩信的生平故事和战场功绩,全方位地展现了韩信此人之能力。

这本《韩信传》原价是82元,现在我们为您争取到了一个极低的价格,目前仅需45元即可入手,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买下看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项羽杀掉的宋义,他的孙子宋昌是何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杀宋义是什么成语,项羽为什么杀殷通,项羽烹煮刘邦的父亲

    周勃等人发动兵变,族灭吕氏,派人到代国迎接代王刘恒即天子位。代王刘恒接见朝使,问明来意,内心欣喜若狂,只是不敢喜形于色,安顿使臣后立即召集幕僚,商讨对策。郎中令张武建议称疾勿往,静观其变,因为周勃等人并没有杀少帝,长安城现在有一个天子,周勃要是心诚,为何不杀了少帝再请代王即位。而且齐王已经起兵,齐王

  • 慈安皇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慈安真的是被慈禧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慈安,历史上真实的慈禧,慈安太后之死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和慈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于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的话,我们都会知道,慈禧太后是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清朝主要的掌权者。但是如果我们对于清朝那段历史比较熟悉的话,在清朝年间,曾经有一个皇后叫做慈安皇后,她当时所拥有的权利,和后来的慈禧太后不相上下。当时慈安太后已经完全

  • 廉颇在面对秦国和燕国问题上 廉颇为何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采用什么思想,廉颇和蔺相如不合的原因是,廉颇做好了什么秦军的准备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国廉颇,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华上千年的历史中,有两类人最为常见,遗臭万年的罪人和流芳百世的英雄。可也有一种人,明明犯错却因此成就美谈,明明同样的对外战争,却因对手的不同,时而软弱,时而强硬。这种充满矛盾的人物代表之一,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将廉颇。一、千古佳话“主人公”

  • 项羽该不该渡江 项羽过江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在乌江应该渡江,项羽要不要过江东,项羽渡过乌江还有机会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羽过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项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悲情英雄,关于他的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尤其以他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最为慷慨悲壮,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咏叹的题材。这些文人墨客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看法各有千秋。不同诗人吟诵历史人物时,总是有不同角度的历史观,读起来

  • 刘贺在位期间做了多少荒唐事?他为何会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贺有多荒唐,刘贺被废真正原因,西汉刘贺

    海昏侯刘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到王莽篡政之间的这段西汉历史,有几个时间段的政治比较突出,即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昭宣中兴。所谓文景之治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这对父子对西汉历史的贡献,汉武盛世则说的汉武帝对西汉的贡献,后后面的昭宣中

  • 龙且对项羽重要吗?为何龙且战死后,项羽会心生恐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谈谈对项羽之死的看法,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项羽死后刘邦安葬了吗

    龙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203年十一月,西楚霸王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战死,《资治通鉴》有这样一句话:“项王闻龙且死,大惧。”而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楚已亡龙且,项王恐。”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龙且战死,项羽会心生恐惧?难道龙且真的对

  •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江 项羽真的蠢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自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江东父老翘首盼,霸王一震四海威,乌江边上一声叹,血洒剑落魂何归。”有人说项羽缺的不是机会,他缺的是重新开始的勇气。面对茫茫乌江,面对密麻的汉兵,面对催促他赶紧上船的救命人,项羽做出了人生最蠢的一个决定。有人为他惋惜,有人骂他没出息,受点挫折

  • 慈禧年轻时期就开始守寡 慈禧时如何消遣寂寞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慈禧怎么能掌控清朝几十年,慈禧怎样怀上同治,慈禧念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守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慈禧太后绝对是人们最熟悉的中国古代几位太后里的其中一位,慈禧太后本身的传奇性一直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地去了解,慈禧太后的故事也经常出现在影视剧和故事书中。而对于慈禧太后的功过评断,向来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认为在清朝后期,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控政

  •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去了哪里?有哪些传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允炆去了哪里,朱允炆最后去哪里了,建文帝到底去哪了

    朱允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到古代历史上不正的皇帝,有两位是相当有名且常拿来作比较的,他们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李世民是在父亲李渊活着的时候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逼迫李渊让位于他;而朱棣则是在父亲朱元璋去世之后发动靖难之变攻进南京城

  •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为什么放弃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河阴之变的受害者,八王之乱后谁当了皇帝,隋灭陈之战华夏灭亡

    你知道尔朱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自古以来,权臣如果在是否篡位称帝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可是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好多权臣左右摇摆,无法下定决心,结果是纵然材华出众,贡献良多,还会落得个惨死,身败名裂的下场。尔朱荣就是这样的权臣,他本是契胡族尔朱部落的领民酋长,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