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廉颇在面对秦国和燕国问题上 廉颇为何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廉颇在面对秦国和燕国问题上 廉颇为何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15 更新时间:2023/12/7 22:47:21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国廉颇,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中华上千年的历史中,有两类人最为常见,遗臭万年的罪人和流芳百世的英雄。可也有一种人,明明犯错却因此成就美谈,明明同样的对外战争,却因对手的不同,时而软弱,时而强硬。这种充满矛盾的人物代表之一,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将廉颇。

一、千古佳话“主人公”

廉颇是一位被广泛熟知的战国名将,但是他被人熟知可不只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更是因为他与蔺相如的一段佳话——将相和,而他也正因“负荆请罪”而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作为战国鼎鼎有名的四大名将之一,却作为教育后人的榜样广为流传,不可不谓之独特。

但在真正的历史中,看到廉颇一生参加的那几场残酷战争,也许廉颇并不只是“负荆请罪”的妙人。在长平之战和鄗代之战接连发生,在当时也几乎是关乎赵国存亡的两场战争,但在这中间,对于不同的国家,廉大将军却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唯唯诺诺”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无疑是我国千年历史上经典战役之一,赵国的战败直接导致其再无力与秦国争雄,而我们总是津津乐道它的后半段,纸上谈兵的赵括和过于暴虐的白起(坑杀十四万赵军战俘)等等,可这被人不重视的前半段——赵国名将廉颇和秦国大将王龁对峙,也同样精彩。

公元前二六零年,秦王派大将王龁出兵韩国上党。上党太守直接献上党与赵,上党百姓也大都逃往赵国。因为接手上党,加上与秦国的新仇旧恨,赵国在秦大军压境时,举全国之力出兵,随即在长平展开激战,史称长平之战。

刚开始,作为主将的廉颇当时手下只有十万人马,这还是临时赶来的。相比势如破竹,士气高涨的秦军,赵军免不了且战且退,连作为前线据点的二樟城和光狼城也被秦军攻陷。

但是这几个月的失败不是没有意义,廉颇在对战当中逐步摸清了秦军的真实实力与状况。秦强赵弱实力不对等是事实,为了更有效的对抗秦军,廉颇用休整军队“以逸待劳”代替赵王要他尽快出兵的命令。赵王对于廉颇的做法很是恼火,原本就不清楚战场真实情况的他,还有奸臣进献谗言,以为廉颇这是惧怕秦军故而不出兵。

后来又听信谗言将他换成了没有丝毫实战经验的赵括。赵括与经验丰富的王龁对阵,后果可想而知,赵国战败,但是秦国也只是惨胜,如若不是真的没有粮食了,白起也不能就地坑杀那被俘的四十万赵军,可见秦国当时也是强弩之末。

长平之战后,秦国也元气大伤,由此看,廉颇的“闭门不出”政策是对的,对秦国只能拖垮他,后来也是秦国实在拖不起了,秦国才不得不让人贿赂赵王宠臣进谗言,将廉颇换成赵括。如若廉颇在前期听从赵王命令直接草率出兵,那能也就没有后来以少胜多的鄗代之战了。

三、以少胜多的经典——鄗代之战

公元前二五一年,赵燕之间的鄗代之战爆发。也可以说,是燕国看赵国战败国力大伤,当时的燕国丞相栗腹向燕王提议出兵赵国,想趁火打劫“捞些好处”。

虽然长平之战战败,赵国也元气大伤,但幸而廉颇尚未失去赵王的信任,面对这场敌众我寡,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廉颇临危受命,赵王将赵国仅存的二十几万兵力全部委托给了廉颇。但是,这次的廉颇却一改对秦国的“软弱”,上来就主动出击。

首先,廉颇令大将乐乘率兵五万,于代地牵制南下燕军。他自己则率其余主力人马,在鄗地与燕军主力展开激战。此时燕军远远多于赵军,可是长途跋涉和骄傲轻敌的燕军又怎能打得过背水一战、退无可退的赵军呢。

正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虽然,鄗代之战时廉颇已年过古稀,却丝毫不见老态,也没有了先前对阵秦军时的“软弱”,以少胜多,大胜来犯燕军,并乘胜追击连下燕国五座城池。

因鄗代之战的胜利令廉颇封相,从长平之战到鄗代之战,都是以弱对强,虽然对待方式颇为矛盾,对秦“软弱”,对燕“强硬”,可这也是廉颇充分分析彼此优劣势,审时度势后有针对性的作战策略,正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也许就是一代名将交给我们的又一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项羽该不该渡江 项羽过江又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在乌江应该渡江,项羽要不要过江东,项羽渡过乌江还有机会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羽过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项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悲情英雄,关于他的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尤其以他的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最为慷慨悲壮,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咏叹的题材。这些文人墨客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看法各有千秋。不同诗人吟诵历史人物时,总是有不同角度的历史观,读起来

  • 刘贺在位期间做了多少荒唐事?他为何会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贺有多荒唐,刘贺被废真正原因,西汉刘贺

    海昏侯刘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自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到王莽篡政之间的这段西汉历史,有几个时间段的政治比较突出,即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昭宣中兴。所谓文景之治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这对父子对西汉历史的贡献,汉武盛世则说的汉武帝对西汉的贡献,后后面的昭宣中

  • 龙且对项羽重要吗?为何龙且战死后,项羽会心生恐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谈谈对项羽之死的看法,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项羽死后刘邦安葬了吗

    龙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203年十一月,西楚霸王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战死,《资治通鉴》有这样一句话:“项王闻龙且死,大惧。”而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楚已亡龙且,项王恐。”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龙且战死,项羽会心生恐惧?难道龙且真的对

  •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江 项羽真的蠢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自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江东父老翘首盼,霸王一震四海威,乌江边上一声叹,血洒剑落魂何归。”有人说项羽缺的不是机会,他缺的是重新开始的勇气。面对茫茫乌江,面对密麻的汉兵,面对催促他赶紧上船的救命人,项羽做出了人生最蠢的一个决定。有人为他惋惜,有人骂他没出息,受点挫折

  • 慈禧年轻时期就开始守寡 慈禧时如何消遣寂寞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慈禧怎么能掌控清朝几十年,慈禧怎样怀上同治,慈禧念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守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慈禧太后绝对是人们最熟悉的中国古代几位太后里的其中一位,慈禧太后本身的传奇性一直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地去了解,慈禧太后的故事也经常出现在影视剧和故事书中。而对于慈禧太后的功过评断,向来是说法不一的。有人认为在清朝后期,正是因为慈禧太后把控政

  •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去了哪里?有哪些传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允炆去了哪里,朱允炆最后去哪里了,建文帝到底去哪了

    朱允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到古代历史上不正的皇帝,有两位是相当有名且常拿来作比较的,他们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李世民是在父亲李渊活着的时候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逼迫李渊让位于他;而朱棣则是在父亲朱元璋去世之后发动靖难之变攻进南京城

  •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为什么放弃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河阴之变的受害者,八王之乱后谁当了皇帝,隋灭陈之战华夏灭亡

    你知道尔朱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自古以来,权臣如果在是否篡位称帝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可是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好多权臣左右摇摆,无法下定决心,结果是纵然材华出众,贡献良多,还会落得个惨死,身败名裂的下场。尔朱荣就是这样的权臣,他本是契胡族尔朱部落的领民酋长,虽

  • 曹操为何杀掉了高顺这位先锋大将?只是因为他一言不发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辽与高顺,赵云长坂坡杀了10万曹军吗,陈宫与高顺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以上是吕布手下大将高顺被杀前的情况,曹操依照惯例,审问俘虏,你服不服?还有什么说的?而高顺却一句话也没说。曹操看到一个小小的高顺竟然敢如此蔑视自己,大怒,将其斩首示众。高顺何许人也?他是吕布手下的中郎将,还是其最精锐

  • 北燕开国皇帝高云,他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后燕皇帝列表,后燕有几个皇帝,皇帝惨死

    你知道高云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世界上最难测的是人心,有时候对别人好也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开国君主高云就用生命证明了这一点。北燕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汉人政权,它的建立者高云是高句丽人,按今天的地理图看,高句丽在朝鲜半岛,辽东半岛一带。他论着也算是朝鲜人。因此

  • 晋哀帝司马丕在位期间有什么政绩吗?他对东晋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悼公有什么特点,司马丕做了几年皇帝,东晋是西晋的延续吗

    你知道晋哀帝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361年(东晋升平五年)五月,东晋穆帝司马聃病死,时年十九。成帝的长子司马丕(341-365)继位,年号隆和,他就是晋哀帝。过了一年,朝廷给桓温加官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以后又命他领扬州牧。365年,桓温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