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为何能与汉武帝并列?他有哪些作为?

汉景帝为何能与汉武帝并列?他有哪些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94 更新时间:2024/1/4 16:18:24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景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汉景帝刘在位十六载,上乘文帝休养生息,下启武帝拓宽疆土,但是总体而言,他的位置却有些尴尬: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单独将文帝的贡献放在一边,把景帝与武帝归到了一个时间段。而班固写《汉书》时,又将文景并列,认为武帝可能成为特殊的时代。

由此就能发现,最起码在顶级史学家眼里,刘启的作用有些模糊,似可一辩。但是须知,“模糊”不等于无用,放眼西汉发展长河中,他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

首先,诸侯王方面:

众所周知,在藩王问题上,西汉经历过漫长的试验和矫正。起初刘邦认为,同姓王能够最大程度维系汉室,而异姓王们,大体靠不住,是当社会稳定后需要被消灭的力量,于是他分封了大批同姓王。

刘邦去世以后,吕氏短暂地控制过政权,此时刘氏处于被压迫的状态,虽然数量大,但到底也没能激来什么水花。

汉文帝登基,匡正汉室,随之而来的也是诸侯王们的复燃。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从汉文帝三年到六年,发生两起叛乱事件:先起于公元前117年,济北王刘兴居(刘邦孙子刘肥三子),后发于淮南王刘长

这两次事件,都被朝廷快速平定了,甚至刘长还没来得及起兵,就走漏了风声,结果得到好一通收拾。汉朝没有损失多少兵力,而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总能在风吹草动中嗅到潜藏危机。

彼时文帝就有个好大的危机:同姓王数量大,占地面积广,若是不承认自己的统治,都造反了可怎么办?

当时有个著名的政客,名叫贾谊,刚刚二十八岁,颇有见地,他提出来两点主张:首先,同姓王不比异姓王安全,只有手里有兵,那就有无数动机造反。这点主张的重要性在于,源头上反驳掉了刘邦的“非刘姓不王”的理论,意识到,藩王问题上不用死认旧的思路。其次,贾谊还提出,分割诸侯之权,使封地越分越小。如果说第一点是价值观,那第二点就是方法论。

试想一下:你面前有块蛋糕,来了个人夺走,你会怎样?会反抗。但如果那人只想分走一块儿呢?或许会给他。

贾谊的方法,实际上是避免强行削藩后的硬碰硬,采取柔和的温水煮青蛙方式对付敌人。

可敌人不是傻子呀,当他意识到,手里的蛋糕越来越小,自己成了青蛙,当然会采取措施。

不久以后,汉景帝继位,重用晁错。在晁错建议下,景帝削去了诸侯国中实力较强的吴国二郡。

从贾谊,再到晁错,朝廷削藩之心已现,藩王们的反抗也开始了。

后人喜欢将七国之乱归结在晁错身上,毕竟他们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也习惯认为,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的政绩。但今天要说的是,这绝不是一任皇帝的事,而是一个时代的难题:诸侯王成为隐患,朝廷有意铲除,朝廷开始试探,试探中尖锐矛盾爆发,反抗与镇压,诸侯王集体沉默,沉默中灭亡,这才是完整的过程。

所以能看出来,作为“反抗与镇压”时代的领主,如果汉景帝这一仗没有打赢,那么武帝时代的“沉默中灭亡”就不会到来。

其次,是匈奴问题,这也是一个时代性难题,甚至比前者延续时间更长。

历史上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两个民族在彼此最强大的时候相遇,灭亡时又刚好是彼此最微弱时期。

最常见的恰恰是:一个薄弱着(有可能刚兴起,也可能即将灭亡)的政权,遇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且彼此角色莫测变换。匈奴和大汉就是这样。

匈奴最强大的时期,是冒顿单于统治时,吞并西北、东北大面积土地,霸气侧漏。然而彼时,汉朝刚刚从秦末的硝烟中走出,百姓接受不起再次战乱了。这是汉朝的薄弱期,需要休养生息。

甚至仰人鼻息,冒顿单于曾来书羞辱吕雉,而一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吕雉,却选择沉默应对。道理很简单:打不起,打不过,不想打。

汉景帝期间,可以说到达了休养生息的极致:赋税砍掉一半,以前是十五税一,现在变成三十税一。徭役也将年龄推迟三年。同时,在西北地区大范围养马,到武帝登基前,汉朝仅仅政府控制下的马匹就有四十万。

长此以往,人口多了,粮食多了,牲畜也多了。这么多人有什么用?未来,他们将推着这个政权走进帝国。

后记:

现在可以解释,为何都说“文景之治”,将文帝与景帝并列,却又第一时间无法界定景帝的位置了。

因为他的贡献,从来都不是个人主义的,刘启统治下的十六年,更像是高高城墙的一片砖,为西汉的诸侯问题,匈奴问题,铺设了过渡带。少了这个过渡带,是很难从一头跨到另一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当初抢到项羽尸体的五个人是谁 他们后来混的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尸体,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末暴政导致百姓揭竿而起,秦朝灭亡后历史格局演变成了楚汉相争,我们都知道,在垓下之战后,项羽率领手下突围至乌江自刎身亡。在此之前,刘邦曾喊出“杀项羽者封万户侯”的口号,追击项羽的是王翳、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五人

  • 吕后除了狠辣,其实还有柔软人性的一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后宫的世界,从来都是与朝堂之上完全不同,这里相比较于朝廷,更像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人性的贪婪和自私。电视剧《大风歌》 ( 又名《 大汉盛世》)剧照,吕良伟(中)饰刘邦,王姬(右)饰吕后,刘雨鑫(左)饰戚夫人后宫佳丽三千,像吕雉、武则天那般以临朝太后身份坐拥天下者少之又少,她们身

  • 秦始皇直接打下匈奴不好吗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修长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个流传得非常广的传说,说的是秦始皇派方士到海外去找仙丹,方士没有找到仙丹,却找到了一本书,这本书上写着“亡秦者胡也”这几个字。秦始皇看到这本书以后,认定北方的匈奴是会给他带来巨大威胁的,所以派蒙恬率军到北方去攻打匈奴。而蒙恬也很好

  • 窦婴的爵位高至魏其侯,为何晚年凄凉还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窦婴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十六岁登基,七十岁去世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在位期间遇到过许多难题,例如跟自己的祖母窦氏争夺决策权、与强悍的匈奴划分领土、与儿子产生嫌隙。每个阶段,朝臣的布局都受到特定时代背景影响,或是充当武帝推动政策的马前卒,或是权力制衡

  • 嘉靖长达二十年不上朝 嘉靖为什么能掌权45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靖不上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皇帝是明王朝的第11位皇帝,后人评价他时,有说他是“昏君”的,因为他作为一国之主,却长达20年不上朝,大部分时间都躲起来研究道术,也有人说他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皇帝之一,因为他虽然表面上不理朝政,但实际上却能将朝政跟国家的运转牢牢掌

  • 元朝公认的好皇帝:元英宗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铁骑扬尘杀气横,亚欧同扫鬼神惊。”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元朝的历代皇帝里面,有两位皇帝是非常出名的,那就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成吉思汗骁勇善战,征杀四方,国土面积史无前例的大。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 雍正为何要杀死极为聪慧的儿子弘时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是具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登基以来,每天都是勤于政事,而且他做到了严惩贪官,在那个时候,雍正时期的清朝也是盛世太平,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有好有坏。在曾经九子夺嫡的时候,雍正最后获得了胜利,不过这也让后人觉得非常疑惑,对当时的事件也是充满怀疑,都觉得雍正是以不正当途径登上王位的,他的事情是一个大谜

  • 曹休的能力如何?石亭之战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他表示他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认为周鲂是真心求助于他,于是他立即率军十万向皖进发,并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得知消息后,当即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并让朱桓、全琮分别

  • 在唐朝的政治漩涡中,太平公主为何被李隆基给赐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诞生了很多可以和男人争辉、占据政治中心的女性,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之一。她出身高贵,据说武则天因为之前死过一个女儿,再得太平的时候将自己曾经的愧疚和爱全部给了她,再加上她性格非常讨人欢心,所以在当时整个大唐,没有哪个女人能像太平一样活的如此骄纵、自由。随着年龄的逐渐长大,她也逐渐走入了唐朝的政治漩涡

  • 李世民为何要杀卢祖尚?只是因为他拒绝赴任刺史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为何要杀卢祖尚?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自恃雄才,先后修筑4000里北齐长城,横扫柔然、契丹、突厥等势力,威震戎夏。《北齐书》评价他“负甲而北胡惊慌”,意思是说,只要高洋穿上盔甲,胡人就十分惊恐。高洋虽然雄才大略,但他生性残暴,纵欲荒淫,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