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太宗皇太极为什么要将自己姐姐凌迟处死?

清太宗皇太极为什么要将自己姐姐凌迟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3/12/29 1:58:50

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桩最大、最残酷的奇案。

拔刀怒向皇太极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天命十一年(1626)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皇太极继位时,莽古尔泰虽然依附众议,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内心却并不平衡。久之,与皇太极矛盾日深。最终以“御前露刃”事件使两人矛盾达到白热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是天聪五年(1631),明朝大将祖大寿复修大凌河城。皇太极对明军进逼后金感到不安,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这年8月,皇太极统帅八旗劲旅围攻大凌河城。八旗军各按方位围城,莽古尔泰与其弟德格类率正蓝旗攻击城的正南面,由于这里是明军炮火最集中的地区,明军给莽古尔泰军卒以很大杀伤,莽古尔泰见状及时下令撤退。尔后,莽古尔泰来到皇太极御帐,请求皇太极将出哨的正蓝旗护军调回,以补充军力,以利再战。这本来是合理要求,可皇太极不等莽古尔泰奏请完毕,就下令护卫备马,说是有要事要办。

莽古尔泰本来性情鲁莽,见此情形大为恼怒。大声地说:“皇上对我有何成见请公开宣谕,不要这样为难我,我对皇上一直是处处顺承,可是我这样尽心竭力皇上还是不满,皇上是不是要往死路逼我?”

莽古尔泰边说边把手放到了刀柄上。站在他身边的德格类看到这种情形,急步上前给了莽古尔泰一拳,提醒他莫干“傻事”。莽古尔泰挨了一拳,更加怒不可遏,随手将刀拔出五寸许。德格类大惊失色,赶忙将其手按住,并用力把他推出御帐之外。皇太极见到这种情形,大骂身边的侍卫们说:“他们露刃犯朕,你们为啥不赶紧拔刀挡在朕前?古人说:操刀必割,执斧必伐。他们露刃的目的你们不明白吗,怎么敢坐视不动?”

姐弟密谋“鸿门宴”

大凌河之战胜利结束,八旗大军从前线撤回盛京。法司开始处理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事件,审理后向皇太极报批,莽古尔泰被判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

莽古尔泰对这个判决结果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彻底得罪了皇太极,给自已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所以内心十分懊丧,甚至经常独坐而哭。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对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从开原赶来相劝。

酒过三巡之后,莽古尔泰借着酒兴,把一直深藏在内心的想法坦吐出来。他说:“我现在把皇太极彻底得罪了,今后恐怕也没啥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机会把他除掉,夺取汗位。如果这招失败,我们就退到开原,开原城大坚固,在那自立为王。”野史笔记上说,莽古尔泰的计划是,在家里摆“鸿门宴”,宴请皇太极,用药酒将其“鸩杀”。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以及姐夫琐诺木听到这个计划很感震惊,劝莽古尔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尔泰却说:“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已经没有退路了。”见莽古尔泰如此坚决,姐弟三人最后同意了莽古尔泰的计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天,莽古尔泰将正蓝旗两位亲信主将屯布禄、爱巴礼,还有莽古济的亲信冷僧机一块请入密室。三个亲信听罢莽古尔泰的决定,都毫不迟疑地表示说,唯主子之命是从,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商议已定,七个人开始歃血盟誓。莽古尔泰立誓说:“我莽古尔泰已结怨于皇上,尔等助我,事济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鉴之。”琐诺木和莽古济立誓说:“我等阳事皇上阴助尔,如不践言,天地鉴之。”其他几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后将誓书在佛前焚烧,按计划分头准备。

琐诺木感恩告密

琐诺木本是蒙古傲汉部的贝勒,天聪元年(1637)归附后金。皇太极为笼络傲汉部,将寡居的姐姐莽古济公主下嫁给琐诺木为妻。随后,又将开原城赐给他们为属地,在开原城内修公主府。还赐给他们大量牛马、人丁,金银,衣物。所以,琐诺木对皇太极感恩戴德。

正因为如此,琐诺木参与正蓝旗“鸿门宴”立誓之后,心中总感到有些亏心和焦虑不安。有一次,琐诺木到皇太极家看望,皇太极设宴热情款侍。琐诺木假装喝多了,对皇太极说,“皇上不当惟兄弟是倚,行将害上,宜慎防之……”说着说着,琐诺木流下了眼泪,说:“皇上在,我们蒙古各部能够安逸地生活,皇上要是不在,我们蒙古可怎么办呀?”。

皇太极是何等人?当然听得出琐诺木这番话的弦外之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莽古尔泰密谋“鸿门宴”,盟誓之后就已经暴露了,这个告密者就是他的姐夫琐诺木。

预谋“鸿门宴”后不久,莽古尔泰突然“中暴疾不能言而死”,这令大家十分震惊,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没敢按计划实施。二年之后,德格类也遭受与其兄同样的病症“暴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莽古尔泰与弟弟德格类是不是死于皇太极之手,没有依据,不好妄猜,只能说二人死得突然,让人无法不生疑。

当天晚上,莽古尔泰在弟弟德格类的劝说下,以自已饮酒过量,导致狂言失态为借口,来到皇太极黄帐前向皇太极陪罪,但被皇太极拒之帐外。

莽古济惹恼皇太极

莽古济与皇太极是同父异母姐弟,皇太极之子豪格娶了琐诺木前房所生的女儿为妻,所以,莽古济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他的丈母娘。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打败蒙古共主林丹汗,获得林丹汗八大福晋。皇太极自已娶了两位,又将其中长得最为俏丽的伯奇福晋赐给了儿子豪格,其他五位美妇也都给了几位王爷。

莽古济听说此事后大为不满,她当即找到皇太极,当着众人面质问皇太极:“你给豪格娶妻,我的女儿怎么办?”皇太极好言相劝,莽古济根本不听,一脚踢开营帐门,上马就奔开原方向跑去。

大贝勒代善此时也在营帐中,见妹妹生气,也没多想,急忙乘马就追。追到莽古济后,代善把莽古济请到自已营帐内,设宴招待,临走时还送给妹妹许多礼物。

皇太极听说后,说:“代善与莽古济的关系本来并不和睦,可是,当我与莽古济生气出现矛盾时,他却把莽古济请到家里,又是请吃,又是送礼,他想干什么?”又说:“你们如果如此悖乱,推举别人为汗,替代我好了!”

皇太极随即拔营而走,先行回到盛京,连续八天关闭宫门不理朝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莽古济根本不知道皇太极的滔天怒火来自哪里,仍愤愤地说:“我是你的姐姐,就是说了点过头的话,还至于你生这么大的气啊?”

冷僧机击鼓举报

冷僧机,原是叶赫部人,努尔哈赤灭叶赫部时将其俘获,分配给正蓝旗为奴。后来,莽古济改嫁琐诺木时把他挑出作为家仆。冷僧机出身虽然卑微,但为人机警狡猾,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承。久而久之,被莽古济看重,成为她的心腹。

天聪九年(1635)12月,冷僧机到刑部敲击登闻鼓,求见刑部贝勒济尔哈朗,说有重大机密讦告。

济尔哈朗闻知立即升堂,冷僧机遂将正蓝旗贝勒生前与莽古济公主密谋“鸿门宴”计划全部揭发。济尔哈朗听了,大为震惊,立即带冷僧机入宫面见皇太极。

皇太极听了冷僧机的叙述,并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只是说:“好!好!此案如果正蓝旗贝勒在世,你的讦告功劳就更大了,不过现在揭发也不晚,也不晚。”

听了皇太极的话,冷僧机心里暗叫:“好悬,原来皇上早已知悉,我若迟来一步,也许真就晚矣!”

莽古济被千刀万剐

“鸿门宴”案被揭发后,刑部奉命侦办。由于此案涉案人员过多,仅靠刑部侦办人员不敷应用,经请旨,从正、镶两黄旗各牛录抽调一大批人马协助办案。

刑部首先派一队人马,星夜赶赴开原公主府,将公主莽古济和额驸琐诺木拘捕到案。又派几路甲兵分别将莽古尔泰王府、德格类王府以及正蓝旗主将屯布禄、爱巴礼等人家宅包围,将其所有家人全部捕获,押入大牢。由于犯人过多,盛京城监狱一时人满为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刑部在莽古尔泰王府搜出木牌印十六面,上面刻着:“金国皇帝之印”,认定为谋反的重要证据。主要案犯莽古济、琐诺木,屯布禄、爱巴礼也全都供认不讳,“谋危社稷”、“逆迹彰著”等罪名成立。

行刑前,皇太极派人前往福陵,向努尔哈赤灵位报告此事,又到九门附近的“先汗宫”向先汗的两位遗妃报告。

最后的结果是,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公主凌迟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黜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一连多日,盛京刑场惨叫声不断,闻者心惊肉跳。

额驸琐诺木,因为事先向皇太极暗示,等于告发,所以免罪恩养。

冷僧机因举报有功,将屯布禄、爱巴礼两家全部家产给了他作为奖励。并给予他三等甲喇章京的世职,世袭罔替。又给予他免去各种贡赋的特权。

同时,正蓝旗建制被取消,属员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八旗”一时成了“七旗”。但时隔不久,皇太极又将正蓝旗恢复,只不过恢复后的正蓝旗已今非昔比。

崇德元年正月,工部平毁了莽古尔泰与德格类的坟墓,“将已寒之骸骨,复行抛弃”,墓内所有随葬金、银器物统统收缴入库。皇太极闻知后,命令工部将其墓按原样修复。

史料记载,此案共处决涉案人员一千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忍辱负重“平西王”吴三桂:倾尽忠心为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忍辱最难修,忍辱福报实在大,忍辱负重的典故

    人们骂他是汉奸,无非因为他让出了山海关,迎清军入关。但是实际上,以吴三桂当时的处境,他那么做是最好的选择,既为明朝报了仇,也洗刷了他自己绿帽子的耻辱,吴三桂是个男人,是个负责任的男人。当然,他付出了代价,父母家人被杀,这是吴三桂之父归顺李自成的结果,难道让吴三桂戴上绿帽子就可挽救他家人的命运?至于有

  • 揭秘姜子牙和朱买臣是如何报复前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什么时候娶的老婆,姜子牙的老婆有几个,姜子牙离婚

    戏曲《马前泼水》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樵夫朱买臣整日不务“正业”,只知读书。他的老婆崔氏吃不饱穿不暖,满腹怨言,对朱买臣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坐在土炕头上跟你受罪。你给不了我幸福生活,我只能和你拜拜。说完,毅然改嫁有钱的赵石匠。网络配图朱买臣受此一激,奋发图强,终于金榜题名,夸官回乡

  • 孝宗皇帝居然只有一个老婆?但结局却是悲惨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继后说璎珞不爱皇上,魏璎珞到底爱不爱皇上,孝宗

    芈月传终于播完了,有人说,芈月传应该改名,叫做,我的好姐妹抢了我老公。问题是能不抢么,哪个朝代不是后宫佳丽三千,都围着皇帝邀宠呢。这是几千年的一夫多妻,皇权至高的结果。要说也有例外,明朝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就只取了一个老婆张皇后。古今中外,他算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个把裤裆扎紧

  • 大唐奇人异事多:唐玄宗曾和道士学隐身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唐捉鬼道士,唐朝第一道士,唐朝幻术师罗公远

    古代皇帝迷恋道家方士在历代都屡见不鲜,有向方士求长生,有向道士求炼丹的,这其中多是为了求长生。一些野史小说中的奇人异士数不胜数,唐朝的唐玄宗竟然向方士学习隐身术。罗公远是鄂州人,唐朝时著名的方士,此人虽一把年纪,但面容却如十六七岁的少年。据史上记载:罗公远身怀奇技,唐玄宗曾求其施法,让自己到月亮上走

  • 史上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是谁退位之后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太上皇历史,中国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谁,为什么以前皇帝那么早就死了

    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太上皇”之称,并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皇帝授给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唐代学者颜师古曾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但纵观漫长的

  • 历史解密:李自成要与明朝和议崇祯为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和崇祯议和,如果崇祯接受李自成条件,崇祯为什么不和李自成议和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中午时分,闯军正式攻打大明帝都北京。攻击先从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门开始,“四面如黄云蔽野”,攻势如潮,极具威势。一时间,“城上下炮交发,如万雷轰烈,天地震慑,城外火光际天。”狂轰猛炸持续了一天,第二天,李自成在彰义门外设座,派在十日前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朝城上喊话,但声音嘈杂

  • 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京大明都城为何会不攻自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传庭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为什么明军打不过李自成,李自成从哪个门攻入北京城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决一死战。但令人惊讶的是,吴三桂所部迁延不进,三大营十余万人不战自溃,京城九门不战自降,绝望的崇祯帝只能自缢殉国。那么问题来了,曾经固若金汤的大明国都为

  • 李自成失败原因是源于起用下层失意文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人用什么词形容,失意的文人,描写文人

    谈及明末农民战争,人们在赞扬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说到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妨先从他任用的谋士谈起图片来源于网络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1630年),他带领

  • 要当官先要被阉割 揭秘古代皇帝反腐奇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包拯是状元才当官的吗,乾隆皇帝是最大的历史罪人,唐朝太监为什么可以废立皇帝

    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曾出现一种另类选官绝招——“阉割”。实施这种制度的是南汉。《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当时的南汉皇帝刘鋹相当荒淫,政事全权委托当时的龚澄枢、陈延寿一班人处理。龚澄枢等人便根据刘鋹的意思,规定拟用官员均须阉割,此即史书中“至其群臣有欲用者,皆阉然后用”记载。网络配图如此选

  • 咸丰皇帝四大不良癖好其中一个让大臣差点出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咸丰皇帝为什么只活了31岁,乾隆是最垃圾的一个皇帝,咸丰留下八大辅政大臣

    咸丰皇帝有四大不良癖好:其一,贪美色。在避暑山庄,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据书中记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野史记载,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诏入宫中,最为眷爱。国难当头,他却依然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