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统为什么会英年早逝?他是如何被陷害的?

萧统为什么会英年早逝?他是如何被陷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4/1/19 8:10:16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萧统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亲情本应是人家最纯粹,最无法动摇的情感。但在帝王之家,亲情薄如纸。面对权力即便是父子之间都不能互相信任,古往今来因为这个不知引发了多少悲剧。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就是一个例子。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文学才能,从小就聪明伶俐。萧统三岁就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五岁就通读四书五经。等他长大了,博闻强记,读书经常一目十行,而且只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每当举行宴会的时候,萧统能赋诗几十首。而且一蹴而就,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

萧统不仅聪明,而且为人善良宽厚,对父母十分孝顺。虽然贵为太子,可他对手下的宫女太监都以礼相待,丝毫没有架子。每当遇到阴雨不断,或者白雪纷飞的天气,萧统都会派手下官员去赈济穷苦百姓。所以上到满朝文武,下到黎民百姓没有一个不称赞他的。梁武帝更是把萧统当作自己最出色的儿子。觉得梁朝后继有人。可惜天妒英才,这么一个聪明又仁慈的太子竟然因为小人的几句谗言就英年早逝。

事情还得从萧统的母亲丁贵嫔病逝讲起。公元526年,丁贵嫔身染重病。萧统衣不解带地侍奉在母亲身边,给她喂饭喂药,伺候的十分周到。等到丁贵嫔病逝,萧统悲不自胜,放声痛哭,好几次晕厥过去。几天水米不打牙,身体渐渐衰弱。萧衍看了之后于心不忍,几次下诏让萧统吃点东西,不要因为悲痛损伤了健康。萧统还是茶饭懒咽,只是每天勉强喝点儿粥,吃点儿蔬菜水果。萧统原本是个体格健壮的小伙子,没过多久就变得瘦肉不堪,两腮深陷。看到他的人无不为太子的孝心打动。

既然人已经去世了,就应该入土为安。萧统经过精挑细选,为母亲选了一出风水很好的地方。本来已经打算动工修建陵墓了,但是节外生枝。有个地主听说太子再为母亲选墓地,想把自己的地卖给太子。于是跟梁武帝身边一个叫俞三副的太监联系。说如果俞三副能让皇帝用三百万的价格买下自己的地,就分一百万给他。

俞三副一看这么大的买卖到手了,当然高兴?他在梁武帝面前极力地夸奖新墓地的风水怎么好。如何能够保佑皇帝长生不死,国运千秋万代。捎带着对比太子选的墓地各方面都不能跟新墓地相比。梁武帝年纪大了,对风水,巫术,谶纬这种东西特别敏感。在俞三副巧舌如簧的忽悠下动了心,同意买下新墓地。于是萧衍下诏,命萧统把母亲改葬到新墓地里。

萧统请来道士,让他看看新墓地的风水。道士看完以后,神情凝重地对萧统说:“太子啊,这块墓地对您不利,您会遭到灾祸。”萧统听后大吃一惊,慌忙问道士有什么破解的方法。道士说:“想要破解倒也不难,只要把蜡鹅和一些祭品埋到坟墓旁边长子的位置下面再作法祈福,就能镇住邪魔。”萧统听后,连忙派人按照道士说的去做。

人一上了年纪,难免有些头疼脑热的。武帝萧衍感觉身体不太舒服,便待在宫里休养。有一天小太监鲍邈之进宫去见梁武帝,对他说:“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子要谋反。用巫蛊诅咒您早死。”萧衍一开始根本不信,说:“一定是道听途说,太子一向仁爱孝顺,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儿?”鲍邈之说:“我就知道您不信,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信啊。那天我亲眼看到太子把蜡鹅埋到墓地里,还请来道士在那里装神弄鬼。而且最近太子总是跟一群道士聊天,鬼鬼祟祟地,也不知道谈了什么,八成就是商量如何篡位呢。您最近有没有感觉身体每况愈下啊?”

古人迷信,尤其是年老的帝王最忌讳这种怪力乱神。历代的小人想害人都用这招,屡试不爽。好像一沾上这事儿,皇帝的智商就集体欠费了。梁武帝萧衍也不例外,听了小太监的话他将信将疑,连忙派人去墓地里挖,果然挖到了蜡鹅和其他东西。

这下萧衍完全相信了鲍邈之的话,不禁既伤心又愤怒。他心想:“真是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啊。我一直以为太子是最仁慈善良的。没想到面对皇位他也会如此不择手段,真是太令我伤心了。”

于是他叫萧统过来,把蜡鹅摆在他面前,满脸怒容,劈头盖脸地对萧统一同数落:“你这个逆子,没想到你竟然是这种人,为什么要诅咒我?”萧统看到蜡鹅,脑袋翁得一下子就大了,明白这是被人陷害了。他哭着说:“父亲,我绝没有要诅咒您啊。”萧衍怒道:“现在证据就摆在面前,你竟然还敢抵赖,我真是白生了你这个儿子。”说完站起来一甩袖子,扬长而去,把萧统扔在原地。萧统在后面呼喊着,可是被愤怒冲昏头脑的萧衍哪里肯听他说一句话。

萧统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觉得阵阵寒意袭来。他的心都要碎了,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听信谗言,不明白自己平时宽厚待人,为什么会遭此厄运。如今蜡鹅被发现了,至于它是做什么用的,解释权在别人那里。萧统想想亲生父亲竟然怀疑自己,自己马上就要被废掉,遭至灭顶之灾。恐惧,悲伤,委屈涌上心头,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昏厥过去。

而萧衍还在赌气,听到太子昏倒的消息后只当他是做贼心虚,竟然不闻不问。他跟手下的官员商量,决定废掉太子。大臣徐勉劝梁武帝说:“陛下,太子平时一段恭谨善良,怎么会做这种事,其中必有蹊跷。您可不能轻举妄动。”萧衍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没有废掉太子。可还是气愤难平,于是把萧统身边的那些道士都杀了。而萧统听说这一切之后,觉得父亲马上就要对他下手,悲伤和恐惧更加深了。在沉重的打击之下终于病倒了。

暮春三月的一天,萧统觉得身体好一些了,于是乘着画舫在莲花池里游玩。小舟在池中荡漾,旁边朵朵娇艳的莲花好像美人的脸颊。片片莲叶在微风中摇曳着,仿佛飘动的舞女的裙摆。真是人在画中游,萧统暂时忘记了苦恼,感到心旷神怡。谁知道突然起来大风,船被掀翻,萧统掉到水池里。侍从连忙把他抢救上岸。虽然保住了性命,可是大腿摔伤了。萧统本来就病重,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

您问小太监鲍邈之到底跟太子有什么深仇大恨,要这样陷害他,其实这事儿很简单。当初鲍邈之是萧统的贴身太监,他办事机灵,干活勤快,很受萧统的喜欢。可他渐渐恃宠成娇,仗着有太子撑腰胡造非为,干了很多出格的事儿,理应治罪。萧统生性仁慈,没怎么惩罚他,只是对他不像以前那么亲近了,又信任了一个叫魏雅的太监。

小人就是在这样,你要是亲近他,他就没大没小,你要是疏远他,他就怨恨你。鲍邈之就是十足的小人。他受了冷落,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好你个太子,我对你尽心尽力,做牛做马,你现在说不要就不要我了,看我怎么收拾你。”埋蜡鹅祈福的事儿刚好让他找到了机会。小人坏大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什么事儿都怕个冷静,梁武帝萧衍的气儿渐渐消了。他想到太子平日地种种表现,越想越觉得这事儿蹊跷,连忙派人调查。病榻上的萧统命手下人不要把自己的病情透露出去。如果父亲知道我病得这么严重,该多伤心啊。萧衍常常派人去看望萧统,派太医给他开药治疗。萧统不想让父亲为他担心,每回都强撑着亲自写信回答萧衍的问安。

经过调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萧衍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太子,后悔不迭。他极力想挽救萧统的生命,可是萧统已经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很快萧统病危。萧衍坐在病榻前,握着萧萧统的手不禁老泪纵横。说道:“孩子啊,是父皇不好,父皇错怪你了。我误听小人谗言,竟然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都不信任,父皇对不起你啊。”萧统说:“您明白了就好,临死前能还我一个清白,听到您说这些话,我已经很知足了。儿子不孝,让您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是问心有愧。只希望父皇安心治理国家,让梁国越来越强大,不要以我为念,就是对我最大的告慰。”说完,手垂了下来,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慢慢地合上了眼帘。萧衍趴在儿子身上放声大哭。为了表示愧疚,他为萧统举行国葬,追释为‘昭明太子’。太子病故的消息一传开,满朝文武,黎民百姓无不叹息流泪。

至于鲍邈之也没有好下场,萧统死后,萧衍立第三子萧纲为太子。不久鲍邈之犯了大罪,被交给太子审理。鲍邈之本来罪不至死,可是萧纲一见他就恨得咬牙切齿。要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哥哥怎么会死啊?于是萧纲直接把鲍邈之定成死罪,斩首示众,夷灭三族。终于给哥哥报了仇。

皇家的亲情就是如此脆弱,面对权力,父子之间竟然连一点起码的信任都没有,让人悲哀。如果萧衍头脑清醒,不偏听偏信。如果萧统发现鲍邈之的不轨行为之后能当机立断,处罚了他,悲剧就不会发生。聪明善良的萧统遭此厄运,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说马嵬驿政变最大的受益人是李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天宝十五载(756年),发生了安史之乱,玄宗呈皇威,信阉人,错杀战功累累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大将,自毁长城。使得叛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长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六月十四日,玄宗被杨国忠说服,率后宫和侍卫向蜀地逃跑。杨家是四川大户,在杨玉环受宠、杨国忠为相的十几年里,他

  • 道光一生节俭,为何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会是个例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皇帝晚年都不正常,孝安圣皇后,晚年昏庸的皇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孝全成皇后的故事。由于清朝有康雍乾三位皇帝过于光芒四射,使人们容易忽视掉后来继位的皇帝,其中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也不例外。民间对这位没什么八卦可以当饭后闲谈的皇帝,丝毫不感兴趣,不论史学界怎样评论他的功过

  • 甄氏作为三国的绝代佳人,为什么却被曹丕给赐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为何杀甄宓,曹丕为什么赐死甄宓,甄宓为何被赐死

    三国时代的绝代佳人甄氏,姿貌绝伦、气质非凡,才智过人。当年甄氏虽系寡妇之身,却博得曹氏父子仨同倾爱慕之情,并最终成为曹丕称帝后的皇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说新语·惑溺》有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将去

  • 李靖的舅舅可是隋朝名将韩擒虎,他为何在隋朝毫无建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所派黄门侍郎裴矩所书的,李世民几岁起兵反隋,李靖的舅舅韩擒虎

    隋末唐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其中最杰出的军事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军神”李靖。有意思的是,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大军事家,唐太宗李世民是少年成名,李靖则是大器晚成。直到快五十岁的时候,李靖才取得了人生的第一场军事胜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靖生于北周

  • 刘备娶孙氏的新婚之夜 孙氏为什么带刀防备着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氏字辈怎么排,刘备与孙小妹有孩子吗,孙氏堂号大全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孙尚香,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结盟,大败曹操大军。之后,曹魏、孙权和刘备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当初,刘备曾向孙权暂借荆州,可是孙权后期问刘备讨回荆州时,刘备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孙权。孙权一时也拿他没办法,后来,周瑜给孙权出了一个主意,想用美人计把刘备

  • 元勰: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武侯谋事而当,魏延被马岱斩杀,斩杀魏延的大将是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元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常言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封建帝王总是翻脸无情,忘恩负义。历朝历代因为功高震主而惨遭杀害的功臣史不绝书。尽管他们试图用各种方式避免遭受厄运,但是正如墨菲定律所说,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今天我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元勰,

  • 三国时期有两个董和,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经历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里结局最好的人,三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三国时期有几个州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单子名,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刘聪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最终为何一败涂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人一生要经历多少磨难,人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是谁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聪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每个人成功之前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励精图治,察纳雅言。但是成功之后又很难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容易变得骄傲,懒散,对自己要求放松,最终导致一败涂地。刘聪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早年驰骋沙场,完成了父亲未尽的事业,消灭了晋朝。但是称帝之

  • 刘备为什么对法正如此喜欢 刘备到底看重法正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刘备更喜欢法正还是诸葛亮,为什么法正能劝阻刘备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法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7年,刘备率领张飞、马超等人攻打下辨,曹操则安排曹洪与曹休等人出兵抵挡,蜀汉大军与曹魏大军开始了对峙。战事前期,蜀军多次被曹军击退,交战中吴兰、雷铜等将领战死,蜀军死伤众多。一次刘备亲自督战,战事依旧对蜀军不利,按理说,此时本应

  • 揭秘:名将高骈到了晚年为何变糊涂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曾垂甲,人到晚年什么最重要,历史上真实的大唐名将

    在群雄围剿黄巢期间,高骈手握重兵坐镇淮南,却一直没有具体行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高骈昏招百出、丑态出尽,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有些老年痴呆了,可实际上,这是因为高骈一直在耗费心力,想把大唐国有资产变成他的私有财产。高骈想把大唐的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就必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