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向皇后做了什么?为什么说她将北宋推向灭亡的深渊?

向皇后做了什么?为什么说她将北宋推向灭亡的深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3/12/16 15:30:04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向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与唐朝后妃比起来,宋朝的后妃们可就安分许多,尽管也有像刘娥皇后、高滔滔皇后这种垂帘听政的,但绝大多数都比较谨守本分的。

不过有时候,这些安分的背后,不鸣则已,一出手绝对是个大场面,一个能将北宋王朝推向深渊的大场面。

她,也就是咱们今天要聊到的,宋神宗的皇后向氏。

贤明大度 颇受神宗敬重

向氏出生于宋仁宗庆历年间,父亲向经为青州知府,祖父向传亮官至驾部员外郎(从六品),曾祖父则是宋真宗时期名臣宰相向敏中

公元1066年,向氏嫁与还是颍王的神宗,封定国夫人,不久因为宋英宗身体原因,也正式册封颍王为皇太子,向氏也成为了太子妃。宋英宗驾崩后,颍王即位,即宋神宗,向氏也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比起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的子嗣明显多得多,只不过,早年所生的五子皆不幸早殇,这其中也包括了向皇后所生的第四子赵伸。赵伸夭折后,向皇后就未再生育皇子,而唯一的女儿延禧公主也在十二岁时(公元1078年)薨逝了。至此,向皇后孑然一身,再无生育子嗣。

一个无儿无女的皇后,按着咱们常见的古装剧套路,应该很快容颜色衰,被皇帝抛诸脑后,被其他宠妃威胁,地位岌岌可危。但向皇后这里,并没有这些情况的发生。

宋神宗登基时,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令他焦头烂额,忙着推行变法的他,并没有太多心思放在后宫莺莺燕燕之中。向皇后自他登基后,一直贤惠大度地帮他操持管理后宫,让他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堪称贤内助了。

所以,尽管此时的向皇后儿女皆失,宋神宗依然对自己的结发妻子敬重有加,甚至在立太子一事上,也征询向皇后的意见。在向皇后的建议下,宋神宗最终坚定了册立六子、年仅十岁赵煦为太子,也就后来的宋哲宗。

一念之差 将北宋推向深渊

赵煦虽然宋神宗的第六子,但因前五子早夭,他实际上是神宗的长子。只不过宋神宗病重时,赵煦还年幼,朝廷中也曾有声音力荐高滔滔太后所生另外两子,也就是宋神宗的兄弟为继承人,但考虑再三,加上向皇后的力挺,这才有了宋哲宗的即位。

宋哲宗即位时,高滔滔已经晋太皇太后,仍然辅佐年幼新君听政,简单说,向皇后此时虽然已经晋太后之位,可上头还是高太皇太后压着,于是向太后仍是低调且安分地当着她的清闲太后,并且约束好娘家人,不让他们通过走后门等为自己谋得好处,更是不让向家女子参加宋哲宗的选秀。

在宋哲宗来看,这位嫡母是自己即位的功臣,大义凛然且不居功自傲,实在是贤明大度,也因此,尽管不是皇帝生母,向太后却也赢得了皇帝更多的尊崇和朝臣中的好名声。

宋哲宗即位后,北宋也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只可惜,宋哲宗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宋朝的皇位交替又迎来一波混乱。

既然没有子嗣,那么一般都会从兄弟宗亲中选择。排除了身体有疾的长弟申王赵佖,向太后建议应由端王赵佶继承,但宰相章惇认为赵佶轻佻,提议由稳重且是哲宗同母弟的简王赵似继承最为合适。

向太后提出由端王继承的原因,其实并不难猜测。

此时的高太皇太后已经薨逝,位份尊卑来说,自己无疑该是后宫中第一人。宋哲宗即位之初,他的生母朱氏一直被压着,仅为皇太妃,若是下一位继承人再出自朱氏,那么朱氏与自己将很有可能平起平坐。她可以不争权夺势,但她也不希望自己被朱氏母子压制着。加之端王平时处事圆滑,彩虹屁估计也没少拍,向太后坚持己见,力排众议将端王赵佶推上皇位,即宋徽宗。

这一推,也让北宋往灭亡深渊中跨出了好大一步。

宋徽宗即位之后,让稍有回春的北宋又故态复萌。“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匆匆禅位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不久后,徽、钦二帝及一干皇室宗亲,被金人掳走,北宋灭亡。

当然,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宋徽宗也不合理,毕竟这都是前辈们遗留下来的问题,宋徽宗的昏聩腐朽,加速了其灭亡的过程。

说回咱们的正题,因为宋徽宗的关系,很多人对向太后的评价褒贬不一。

总得来说,向氏的前半生,没有太多浓重的笔墨,因为她只是宋神宗身边合格的贤后,是丈夫的贤内助,可同时亦是深宫中,饱受子女夭折痛苦的可怜女子;而她的后半生,因为早早的儿女双失,让向氏在丈夫去世后,不得不为自己做一些筹谋。一时的自私之念,一念之差造就了北宋不可挽回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拜姜子牙为师,教授军事大计,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为世人传诵,享年94岁。那么姬昌是怎么死的,听小编细细说来。周文王画像周文王在接受父亲的爵位后,虽然只是一介诸侯,却颇得其它诸侯们的拥戴,并自封为王。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

  • 探秘刘邦在位时为什么有许多功臣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分封制和郡县制到底哪一个更好,这个问题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候就被拉出来讨论过,当时丞相王绾就提出按照惯例实行分封制,而丞相李斯以一己之力说服了秦始皇,也让群臣无话可说,最终秦始皇决定废分封代郡县。后来还是秦始皇统治的时候,有七十七人联名上奏,希望秦始皇实行分封制,又是李斯站出来反对,说了一大

  • 历史上周文王做了什么会被商纣王囚禁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在位期间一直为周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但是随着逐渐的强大却也招来了祸患,引起商王的不满,成为商王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周文王被商王所囚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周文王被囚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周文王为什么被囚周文王在接受父亲的爵位后,虽然只是一介

  • 揭秘春秋时代对齐桓公最衷心的大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之前大家都称呼他为公子小白,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可爱,很温柔,很无害,可是实际上这些跟齐桓公本人都没有什么关系。春秋时代齐国的第十五任国君就是齐恒公,他姓姜,名小白,曾经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的政治大权,最后战胜了公子纠,并在公元前685年继位。网络配图齐恒公是著名的帮助武王伐纣的大功

  • 专诸为什么要帮助公子姬而刺杀吴王僚?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专诸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史记·刺客列传》里就记载了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专诸和公子姬没有什么关系,他帮公子光不就是为了报答伍子胥的知遇之恩,或者说是伍子胥懂得专诸,所以专诸才愿意为了伍子胥去帮助公子光杀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网络配图“专

  • 被奉为偶像的孔子为什么在政治上不得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道德沦丧纲纪失常,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出面拨正乱世摇摆的天平,大可以坐视不管任由这世道发展。孔子却敢为人先,源自 内心的正义和操守,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为天下受苦的百姓做点什么。于是,他踏上周游列国的征途。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兵家姜子牙有没有被封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兵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享有盛名的军事家。在周朝灭亡商朝的进程中,他的决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周朝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配图姜太公,又是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在历史上他有很多名号和称呼,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他是一个极其具有戏剧色彩

  •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为何能得到刘邦的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吗?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既拥有聪慧的头脑,还懂得圆滑的做事做人?项羽刘邦楚汉争霸,来势汹汹、军

  • 探秘历史上的李光地是好人还是坏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光地是清朝著名的清官,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生前死后都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赞扬。去世后,追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列清初一氏名宦。从从政为民方面来看,李光地的确是一代好官。他入仕之后,始终清简勤政,辅助帝业,为国为民。网络配图在三藩之乱爆发之后,李光地冒着生命的危险,将靖南王耿精忠的盘踞在福建的情况,

  • 雍正明知官员造假为何仍热衷“放道德卫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由倪萍获颁“共和国脊梁奖”(据说是个山寨奖项),引发很多新闻,有不少人感慨谁才是真正的脊梁,谁才有资格评定脊梁。在中国的德治传统之下,脊梁无非形容道德完美,于是脊梁争议实际可以转化为一个悖论:以道德为依归的脊梁评议,往往会堕为危险的不道德和伪道德。网络配图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从最早的德才兼备高标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