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当初没有选择自杀的话 明朝还能挽回余地吗

崇祯当初没有选择自杀的话 明朝还能挽回余地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04 更新时间:2024/1/18 21:59:1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自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644年崇祯在自成攻破北京后选择自杀。大明朝自从陷入了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各地的藩和地方势力都蠢蠢欲动。当清军南下江南后,这些势力往往都不能统一起来抵抗入侵者。

那么,如果崇祯皇帝不选择自杀,大明朝的这种危局还有挽回余地吗?

崇祯的结局有一半是自己的性格使然

如果崇祯皇帝不自杀,将会在历史上继续扮演一段时间的重要作用。至于是什么方面的作用,则要看他是留在北京被俘,还是逃到南京去继续执政。

以李自成但初的计划来看,一旦崇祯被俘是不太可能有生命之危的。

因为李自成东征大萌目的并不是立即取而代之,而是想逼迫崇祯册封自己为陕西的土王,合法控制自己的地盘。所以,崇祯活着比死了对他更有作用。那些刚刚投靠他的山西和宁夏地区,有大量的前明官吏和军队。手握崇祯对于压制他们也很有作用。

李自成其实非常明白自己不能离开推翻明朝

在崇祯活着的情况下,山海关的吴三桂应该找不到什么大清投降的借口。

那么清军的入关就必须绕开那里,从原计划的漠南蒙古南下。继续从过去走过的古北口、喜峰口等方向,攻略北京。但相比一片石时候的突然杀出,这样显然要困难很多。

即便是仍然会发生一片石大战,让李自成丢失北京,崇祯也可能被闯王捏在手里,继续担当吉祥物。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历史上被吴三桂轻易收降的西北边军,可能会因为崇祯还在的缘故去进行抵抗。那么清军在中原的进攻,会遇到不少阻力。

清军在入关后第一年重点打击李自成的大顺势力

倘若崇祯提前南下到南京继续执政,那么情况反而会比上面说的还要难办些。

因为刚刚动的留都备份体系,是需要一个启动和运行时间的。困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可能继续因为压力而倒向清军,带着清军在华北迅速抢占地盘。清军与李自成在潼关发生的战斗,也会像历史上发生的那样,近乎一边倒的吊打。

这就会给崇祯在南京制造一个不亚于北方时候的棘手局面。

因为在此之前,大量的地方官吏和豪族都已经在实际上脱离了中央束缚,不容易指挥调度。一个从天而降的崇祯,并不会比南京留都的退休官员们更能让人接受。新建立的江北四镇则可能依然会投靠清军,崇祯去南京重组的朝廷也基本上是在劫难逃。靠在南京混吃等死的东林党或远在福建逍遥的郑氏集团,都不可能完成逆转。

明朝时候的南京城地图

以崇祯的性格,离开北京都非常困难,再丢南京恐怕是无论如何都受不了的事情。

历史上的煤山上吊,可能就会把地点改成紫金山了。如果他再忍耐的久一点,或许会在仙霞关殉国。但如论如何,不会有太大变化。

清廷对明朝的各种优势很难被磨平

所以,如果不在北京上吊自杀,明朝依然大概率的无法挽救。现实情况就很困难,他的禀赋与心理承受力也支撑不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桓范受到曹爽的器重,他曾提出的意见却没被采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桓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有许多出名的谋士,他们胸有韬略,指点江山,替公主定鼎天下。其中在三国末期,有一个著名的智囊,他满腹才华,甚至令司马懿都对他非常忌惮,只可惜他选错了主公,主公对他信之而不用之,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此人名叫桓范,他

  • 郭氏是如何成为曹叡的皇后的?她为何要与司马懿合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睿为何杀毛皇后,郭嘉认识司马懿吗,曹睿和郭太后的关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元郭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明元郭皇后是是西平郡西都人,家族世代为河西大族。黄初年间,西平郡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将叛乱平定。郭氏因此被没收入洛阳宫。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对郭氏颇为宠爱,封其为夫人,并任命她的伯父郭芝为虎

  • 季布为人勇武能征善战胆大直谏当面指责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有个成语叫做“量力而行”,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如果目标很远大,那就要注意积攒力量,等待时机,确保一击中的。在汉朝初期时,也有这样一个人物,不仅冷静地看到了汉朝与匈奴的实力差距,还竟敢在朝堂上公开指责吕后的妹夫樊哙,他就是季布。网络配图季布本

  • 惊为天人:秦始皇是外星人后代长城乃外星人所筑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外星人真实记载,秦始皇见过外星人吗,秦始皇与外星人的秘密

    由孙俪、刘涛等人领衔主演的神剧《芈月传》眼看就要落下帷幕。作为一部历史改编剧,大家都知道《芈月传》的剧情主要是围绕战国时期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芈月所展开。说到芈月这个人物角色,很多人都只知道,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可是对于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却已经被搞的晕头转向。不过,要弄清楚芈月的历史地位,就有

  • 秦始皇打匈奴胜利在望:为何放弃进攻却修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蒙恬北击匈奴,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谁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

  • 秦始皇为何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修筑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墓在哪里,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在哪里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王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摘自《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波音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

  • 嘉庆的“滑落曲线”:运动式惩贪到教育式反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庆道光,嘉庆尊谁为太后,嘉庆14年是哪一年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做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首先,从性格上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自制力强。他起居有常,举止有度,学习勤奋,办事认真,从不逾规矩一步。这是最让乾隆欣赏的。其次,此人品质“端淳”,生活俭朴,为人谦逊。特别是富于同情心,

  • 胸怀壮志的崇祯帝:让晚明的救亡可能变得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青春胸怀壮志的古诗词,明朝末年还有救吗,崇祯有机会挽救大明吗

    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因为把李自成写得像一个共产党员,颇受人诟病。但人们忘记了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有那么一些人,可以为了某种原则、观念或看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这样的人,在中国的底层社会,也从来都是有的。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其实就是中国底层社会中的这样一类人物。他们或许文化不高,但讲义气,急人所难

  • 十岁光绪召见臣子:见解不深 但已学会讯问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邬思道为什么不让雍正接见老十七,雍正的亲信大臣,雍正杀李绂为什么又赦免他

    1881 年中秋节,叶伯英从《邸报》上得知他被任命为陕西省按察使。大约三周后,李鸿章将圣旨递送到他手上(很明显,官僚机构的办事速度比私下发行的公报要慢得多)。在赴任新职位之前,伯英又奉命去京城觐见皇帝。这次他分别觐见了慈禧太后和年幼的光绪皇帝。关于这次觐见的记录比1879 年的要短,不过还是值得注意

  • 雍正的反腐奇招:“即时候补”防官官相护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大案,雍正冤狱,四阿哥雍正

    雍正在位時诛杀贪官不计其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话虽有点夸张,但也并非全是吹捧。网络配图历朝历代,像雍正朝这样清官遍地的,极为少见。说起来,这并非那个年代的人觉悟特别高。反腐这事儿,光靠个人觉悟显然是不够的,还得靠手段。雍正的反腐手段,层出不穷,令人大开眼界。其中,有一招叫“即时候补”。“候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