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淡定的皇帝:兵临城下仍能忙着科举考试

最淡定的皇帝:兵临城下仍能忙着科举考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79 更新时间:2024/1/15 19:44:26

赵匡胤李煜是历史上两位大名鼎鼎的皇帝。在诸多戏说的电视剧里,二人为了女人斗得天翻地覆,但真实的历史中,那场发生在南京的决定二人命运的北宋灭南唐之战究竟是怎样的呢?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决不允许南唐存在下去,李煜早就知道赵匡胤的野心,但却一直卑躬屈膝,他因何改变主意决心一战?宋军渡过长江时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架通浮桥,可是在李煜看来这是天方夜谭,但恰恰这给了李煜致命一击,这个主意为什么会出自南唐一个内奸之口?南唐在北宋面前明明很乖,以至于赵匡胤竟然找不到攻打南唐的理由,他究竟想出了怎样的霸王借口?最后关头,李煜的内心又经历了怎样痛苦的挣扎?各怀鬼胎 赵匡胤是“两面派”

网络配图

一面采取安抚政策,一面进行战略部署

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的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960年,后周政权的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和平地实现了“太祖代周”,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

随后,赵匡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内部政局,但在宋的辖区外,北方有契丹族强大的辽国及其控制下的北汉政权;南方有占据江汉一隅的南平、占据湖南14州的武平、据有四川和汉中45州的后蜀、据有岭南60州的南汉、据有江南地区的南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等割据政权。为终结五代分裂局面,一统天下,赵匡胤必然要发动统一战争,逐个消灭各割据政权。为此,他在采纳诸文臣武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963年到971年间,宋相继消灭了南平、武平、后蜀、南汉。

南唐在南方各国中实力最强。不过,南唐事宋甚恭,使赵匡胤很难找到理由用兵。因此,赵匡胤先夺取其周边诸国,形成对南唐的包围态势,然后寻找时机和借口消灭南唐。在消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诸政权之前,赵宋一直对南唐采取安抚政策:追谥李煜之父为帝,拨粮救济南唐灾荒,斩杀叛唐降宋的将领,放归南唐降卒数千人等,暂时笼络和稳住了南唐。

网络配图

北宋伐南唐,核心是要攻克南唐首都金陵。赵匡胤这次进攻南唐的作战部署是“东西对进,合击金陵”。他任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曹翰为先锋,领兵10万,水陆并进,围攻金陵。曹彬亲率荆湖水军自荆南顺长江而下,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以东长江南岸要点;潘美率步骑集结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准备自和州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间渡江,会合曹彬军东下直攻金陵;京师水军自沛水而下,取道扬州入长江,会合吴越军攻取润州(今江苏镇江),而后与曹彬、潘美军会攻金陵;以吴越王钱俶统率吴越军5万(由宋将丁德裕监军),从东面攻取常州(今江苏常州),配合宋水军夺取润州,会攻金陵;以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王明向鄂州(今湖北武昌)方向进击,牵制江西的南唐军不得东下赴援。

赵匡胤的这一战略部署,与当年晋灭吴、隋灭陈的军事部署,几乎又是同一个翻版。以金陵为核心的江南地区,其防御的软肋就是长江中游之敌顺江而下,再配合以长江下游当面之敌南渡,几路会攻。

同时,赵匡胤嘱曹彬严肃军纪,用恩信争取民众,不要滥杀无辜、抢掠民财;并尽可能迫使南唐投降,不可急攻城,以减少伤亡。

李煜也做两手准备 一面卑躬屈膝,一面暗中调兵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很不走运的君主。他即位之时,南唐正值淮南败后,国库空虚,朝廷内外惊慌失措。李煜性格文弱,但受命于危难之际,肩负收拾残局的重任,自当义不容辞。

网络配图

李煜十分清楚,宋、唐之间早晚必有一战,至于其胜败结局,亦已在预料之中。但他仍然希望维持一段暂时的和平,至少使自己得以在有生之年免遭做俘虏的命运。李煜采纳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的建议,奉行“外示威服,内缮甲兵”的策略。一方面,对宋廷恭礼有加,凡遣使入贡,不再自称唐国主,而改称江南国主,把唐国印改为江南国主印,又上表请求宋廷下诏时宜呼李煜之名;在国内,贬损仪制,改诏为教,官职名号亦加改易,避免与宋朝重名,宗室子弟降低封爵。另一方面,他也暗中募兵备战。南唐水寨、战船,布列江岸,形成防线;内地城池,修缮加固;金陵城内,积聚大批粮草,以备坚守。为解决军费问题,他鼓励豪民富商出钱买官,企图以重兵屯守长江中下游南岸各战略要点,准备以经年持久的坚守防御把宋军拖疲、拖垮,迫使宋朝默认南唐偏安一方的局面。

南唐还遣使致书吴越王钱俶,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 晓以唇亡齿寒之义,望能连兵拒宋。但钱俶认为,眼下不能违背宋朝的旨意,才能避免宋朝找到借口来攻灭吴越。因此钱俶拒绝了李煜的要求,并将此书呈报赵匡胤,表示与南唐划清界限,配合宋军进攻南唐腹地常州的决心不动摇。

974年秋,赵匡胤做好南伐准备以后,派合门使梁迥至金陵,对李煜说:“今岁国家有柴燎之礼,当入助祭。”实际上是示意李煜献地入朝。李没有明确表态。不久,赵匡胤又派中书舍人李穆携诏书出使南唐,劝李煜降宋。

网络配图

李煜此时已准备认命臣于宋,但陈乔、张洎诸人竭力劝阻。陈乔说:“臣与陛下俱受元宗顾命,今往,必见留(一定被软禁),其若社稷何(那么国家怎么办)?臣虽死,无以见元宗于九泉矣!”李煜被陈乔激励,便称病拒绝入朝,李煜决心一战。

出奇制胜 赵匡胤命人在长江上搭浮桥

李煜以生病为由拒绝入朝,赵匡胤找到借口,发军10余万,战船数千艘,联合吴越国,进攻南唐。

974年九月,副帅潘美与都侯刘遇等先遣部队出发,意在扫除主力前出的障碍,攻占防御要点。十月中旬,北宋大军全线出动。根据主帅曹彬的命令,八作使(如同今工程兵司令)郝守将荆、湘、蜀等地制造的大小舰船全部驶往湖北境内的黄州、蕲州江段集结。曹彬亲率水军自荆南出发,沿长江北岸顺流东下,八作使郝守率预作浮桥用的舰船和构件随后跟进,顺利通过南唐屯兵10 万的战略要地湖口。十月廿四日,宋军袭占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水陆并进,直取池州(今安徽贵池)。闰十月五日,曹彬率主力渡江南来,南唐池州守将戈彦弃城逃跑。曹彬挥军顺江继进,在铜陵(今安徽铜陵)大破南唐水军,后又连克芜湖(今安徽芜湖市)、当涂(今安徽当涂县)等沿江重镇,距金陵也不远了。

闰十月十八日,宋军水师攻克当涂,进抵采石矶,拟从这里渡江。闰十月廿三日,曹彬率领的宋军主力沿长江南岸水陆并进,击败2万南唐军,夺占要隘采石矶,俘获1000余人,又获战马300余匹。捷报传至汴京,赵匡胤命令将事先在石牌口构建好的浮桥顺江东移至采石,以便驻屯在江北和州(今安徽和县)的潘美先遣部队步骑兵渡江,尽快与曹彬主力部队会合。

李煜以为搭浮桥是异想天开

宋军在长江打造浮桥,实为旷古未有之事。李煜闻讯,询问张洎。张洎回答说:“载籍以来,长江无为梁之事。”李煜心中稍安,说:“吾亦以为儿戏耳。” 但南唐迷信老经验,这回吃了大亏。

网络配图

说起来,事情败在一个叫樊若水的考场失败者身上,而且此人还是南唐人。樊若水因举进士不第,心中怀恨。得知北宋将要南伐,预先扮作渔夫,来往于采石矶长江两岸,测明江面宽度和水深、流速、地质等资料后,跑到汴梁,向赵匡胤献造浮桥以渡大军之计。赵匡胤依计而行,事先在江陵打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备齐竹木绳索和构件。到兴师南伐,由曹彬水军顺流运往石牌口,构造成浮桥后,再整桥漂移至采石矶。时值初冬,长江水枯,水面较窄,宋军在采石江面上用3天时间架设、固定好浮桥。潘美率领步骑自江北经浮桥过江,如履平地。

李煜闻悉,赶紧派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督水师万人,都虞侯杜真领步骑万人,前往采石矶,企图夺占毁坏浮桥。由于兵少力单又互不协同,郑、杜两部先后被宋军击败。潘美率大队步骑从江北由浮桥过江,与曹彬主力会合,合力进逼金陵。与此同时,吴越国亦出兵西向,进攻常州、宣城、润州一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原来是中国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明军在云南的战场上厮杀正酣,明军又取得了一场大胜。清点俘虏的时候,一位年仅十岁的小男孩却并没有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他被带到都城南京,不小心被挨了一刀,分到了燕王朱棣府中。谁也不知道这位小孩后来竟然干出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他的名字叫马和,小名

  • 统治者责任有多重大?让宋太祖感慨当皇帝不易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所有的统治者和达官显贵们,其实也如舞台上的演员一样,都只能在特定的历史场合“表演一段时间”,很快就会散场。有的统治者可能自视过高,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权力,从而放肆地为所欲为起来。真正有智慧的统治者,不炫耀一时的“唯我独尊”,只是想着尽到当下的责任而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统

  • 刘备讲哥们义气为报仇 反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忍字上面是一把刀刃,可见忍受之难。古代战争中常常由于能够忍之须臾,战场形势就会产生变化,有了克敌制胜之机。唐人宋之问有一句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忍草是一种草,也是借其意而讲能忍,有忍耐和忍受的工夫才能得奇妙的灵花。魏文帝曹丕(pi 批)黄初二年(公元 221年)七月,刚刚宣布称帝(史称蜀汉

  • 朱元璋认定的风水宝地,却为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的历史,几乎是与黄河水患不断斗争的历史。从朱元璋的洪武元年(1368年),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近两百年的时间里,黄河决口竟然有五十七次之多,平均不到四年一次的河患,给沿岸的百姓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嘉靖后期,黄河的治理终于有了显著成绩,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就是潘季驯。嘉靖四十四年和隆庆

  • 中国史上胜过千千万万人的天才居然有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觉得刘禅(阿斗)是傻子,其实那都是被骗了。诸葛亮对朋友,对刘备多次称赞过刘禅的才华,说刘禅天资聪慧,礼贤下士。诸葛亮或许还有些抹不开情面。但是,进入晋朝为官的李密也认为,刘禅乃是可以和春秋时期齐桓公相比的一代英主。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天下,刘禅重用诸葛亮而对抗强魏。晋人王隐更认为,刘禅之所以

  • 揭秘谁才是历史上陪葬女人最多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据文献记载推测,中国历史上殉葬美女最多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网络配图秦始皇的后宫是古代帝王中人数最为壮观的,他在灭了六国后,将六国后宫里的美女,也一并“接收”了。秦始皇后宫内可谓是真正的“美女如云”,因为美女太多,住的地方都没有,秦始皇还专门为这些美女建造了一两百里相连的华丽宫室,给她们居住,供自己

  • 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为何还不敢承认?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宋史.宗室传》记载:真宗六子:长温王禔,次悼献太子祐,次昌王祗,次信王祉,次钦王祈,次仁宗。禔、祗、祈皆蚤亡,徽宗赐名追封。原来宋仁宗赵祯有五个哥哥,除了二哥赵祐活了九岁之外,其他四个兄长都很快就死了,连名字都是后来宋徽宗追赐的。《宋史.宗室传》记载,悼献太子祐,母曰章穆皇后。生九年而薨(一说七年

  • 历史上唐伯虎真的风流倜傥吗? 其实并没有点过秋香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唐伯虎,肯定会马上使人想起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风流倜傥,浪漫非凡。唐伯虎的形象一向以风流倜傥和潇洒不羁定格在人们的心中,“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家有九美”等等。但历史的真相是,《唐伯虎点秋香》过分地夸张了唐伯虎的人生,而真实的唐伯虎也并没有“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唐伯虎,字伯虎

  • 海瑞为母所逼不与妻妾同房 而与她同屋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曾仔细看过湖南卫视的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中戏帅哥黄志忠扮演海瑞,而当年因主演《红色娘子军》红遍大半个中国的祝希娟则扮演他的母亲。黄志忠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青年演员,他所演的海瑞,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祝希娟所演的海母,总体来说也还不错,老演员的功底应该是扎实的,

  • 史上最牛皇帝:在位四十八年,罢朝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过的也最自在,可以说是贪财好色,纵情酒色,不朝、不郊,不庙长达三十年!虽说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在古代历史上很常见,但是一天就娶九个媳妇的皇帝还是很少见的,他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网络配图这位皇帝十岁登基,初期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开始的时候是由明朝能臣大学时张居正来帮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