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选拔治国理政人才时用的是哪些方法?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选拔治国理政人才时用的是哪些方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04 更新时间:2024/1/16 11:59:0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刘彻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继续执行文帝、景帝两朝休生养息和轻徭薄赋等政策,并多渠道选拔治国理政人才,开创了西汉朝的鼎盛繁荣时期。史称那个时期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他本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本文聊聊他在多渠道选拔治国理政人才方面的故事。

(一)安车蒲轮迎申公

公元前140年6月,大臣赵绾和王臧一给刘彻汇报,他俩的老师申公很有本事,建议请到朝廷来做官。但是老师深居简出、深藏若虚,要很有礼貌的请才请得动。刘彻早就知道申公的名气和才能,加上现在他的两个学生联名推荐,当即就批准办理。

为了表达求贤若渴之意,派使臣带安车蒲轮去迎接。安车蒲轮是啥东西呢?古时候为了减轻行走中车辆的抖动颠簸,用蒲草把车轮子包住,这么做也表示对乘坐者的敬重之意。

申公那时已经80多岁了,多年宅居在家不出门,听说汉武帝派使者带专车来接,不便避而不见,来到大门外迎接。使臣宣读了刘彻的诏书后,申公觉得皇上如此敬重自己,有一片诚心,便乘车入朝了。

到了京城朝廷,刘彻请他入座后,就请教起治理国家的方法来。申公从容回答:讲治理国家不在于多谈论,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就可以了。

说完不再理会刘彻。

据说申公原来想先用两句话试试刘彻的智慧,如智商高再有问必答。刘彻很聪明,两句话刚说完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不再问了,当即任命申公为中大夫。

(二)汉武帝相见恨晚

临淄有个学者,双姓主父、单名偃,聪明好学,才高八斗,他以前结交过大将军卫青,曾请卫青向汉武帝推荐自己。卫青欣然同意。卫青是外戚且军功卓著,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按理说推荐一个人不是难事。不知卫青是不是文化过低的原因,没把主父偃的才能介绍得清楚,刘彻没当一回事。

主父偃一直没得到录用的通知,长时间客居在京城,花销不小,又没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越来越难过。他处于穷途末路之际,想到了上书的办法,才华横溢的他,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军事形势,对于内政外交方面的问题,分成九个方面陈述,提笔写出了一篇数千言的文章。

刘彻看到主父偃的上书后,立马感到这是个难得的人才,便立即传令召见。在殿堂上,对刘彻提出来的全部问题,主父偃对答入流,很合刘彻的心意,遂任命他为郎中。

无终(今河北蓟县)人徐东等有才之士,见主父偃受到重用,也纷纷上书,同样受到刘彻的称赞。有一天,刘彻接见他们,说以前你们在哪里?为啥现在才来上书?朕实在是相见恨晚啊!

(三)老郎官巧碰机遇

刘彻除朝内大臣推荐、本人自荐外,自己平时还注意留心观察,实地考察,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有一天刘彻微服私出,来到了郎署。这“郎”是“廊”字引伸出来的,指古代帝王宫殿的廊。

所谓廊官,战国时期是个职级不高的小官儿,负责皇宫勤杂事务。在秦汉时期设有郎署,是郎官办公的地方,职责有所扩大,主要负责帝王的卫护、陪同和宫内的一些勤杂事务。

那天刘彻见到的郎官,头发和胡子全白了,穿得也破破烂烂的。刘彻问他叫什么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的?

老郎官从容不迫地回答,本人姓颜名驷,是从文帝朝就开始做郎官的。刘彻感到很吃惊,从文帝朝到宣帝朝再到自己这一朝,老郎官历经三朝啦!刘彻对他一直没得到提拔感到很奇怪。

老郎官说,我是习武的,文帝喜欢学文的,我没得到提拔的机会。景帝喜欢老成持重的,我那时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也没得到提拔的机会。如今皇上喜欢年轻有为的,我的年纪却太大了。哎!虽然我历经三朝,却一次机遇也没遇到。

刘彻不由得对老郎官产生了同情之感,回宫后经过了解,知道了老郎官颜驷人品老实,思路清晰,很有才学,便立即下令提拔他为会稽的都尉,主管当地的军事工作。

(四)敬重有德的老臣

汲黯是个老臣,在景帝时担任荥阳县令。他感觉景帝看不起自己,便托病返乡为民了。刘彻继位后,很快就了解到他的人品和才学,于是召之入朝,拜为中大夫,后任东海太守。汲黯勤政谋政轻刑,促进了东海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刘彻十分看重他,将他召回朝,拜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这人有才能但脾气大,天不怕地不怕的,喜欢和人争论,还敢直言批评皇上,常说刘彻其实内心名堂很多,但对外却注重显示自己的宽厚仁义。说白了就是表里不一。不少朝臣说他骄傲自大,刘彻却说他是国家的栋梁,难得的人才。

刘彻平时不拘小节,接见大臣们不整洁衣冠,十分随便。就是丞相和卫青这样的贵戚勋臣来宫进谒、刘彻也常常是穿着睡衣睡裤、盘坐在床上与他们谈话。

有天刘彻在宫中与近侍闲谈,殿前官按习惯直接引领汲黯前来汇报工作。刘彻看见了,一溜烟退入内室,派人出去将奏本拿进内室,大致看了看后,就传话出去已获批准。为什么刘彻如此对待汲黯呢?知情人说:汲黯人正、理正、事正,皇帝这么做是为了尊重别人和自己。

刘彻不但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王,还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他的一些诗流传到了现在。他写的《秋风辞》,笔者试着用散文诗的形式翻译出来:

秋风呼呼刮起,天上的白云翻飞。原野草木枯黄,群群大雁在南归。眺望着那些秀美兰花和芳香菊花,思念远方久没谋面的丽姝心儿碎。乘船在汾河上,船桨扬起了清波。你吹箫我击鼓,还有人高声放歌,快乐的日子都是如此这般匆匆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末时期,国库亏空 ,崇祯为何宁可哀求大臣也不愿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直到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抄家和搜书包等于两败俱伤的杀招,除非证据确凿,账本什么都拿到了,不然结局很难看。如果没有铁证证明这些大臣贪污,那么抄家就抄不到任何东西。说难听点抄家

  • 刘邦和项羽不是死对头吗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三次哭祭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哭项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刘邦和项羽,大家都会说,他们两个的关系是死对头,“楚汉相争”,说的就是他们俩的事情。项羽最后在同刘邦的垓下之战中战败,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刘邦素来就把项羽当作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有打败了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可是,明明是对敌的关系,

  • 韩信当初为什么要投奔刘邦 项羽又是怎么看走眼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和项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朝末年朝廷腐败宦官乱政,秦始皇嬴政统一的政权只不过维持了十几年在秦二世的手中就被推翻了。从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到项羽刘邦的楚汉相争,中华大地上到处是战火弥漫。老百姓流连失所生灵涂炭,经过了漫长的战争由刘邦再次统一国家建立汉朝,而刘

  • 刘邦为什么能先入关中 项羽又是怎么被耽误六个月之久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入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在西征秦王朝的路上,遇到了郦食其。在得到郦食其的帮助之后,刘邦在陈留打开了局面,之后又率军攻打距离陈留不远的开封。刘邦之所以要攻打开封,是因为开封有大量物资囤积和不少青壮。打下开封,物资和军队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改善。但刘邦很快就从开封

  • 当初脱离项羽投奔刘邦的人怎么样了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人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夺取天下后,说:我自己没什么能力,之所以击败项羽,都是大家的功劳。带兵横扫强敌,我不如韩信;筹措粮草物资,源远不断地给前线供应粮饷,我不如萧何;坐在帐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项羽呢?有一个范增还不好好用,结果被我打败了

  • 道光帝一脚踢死了自己的长子奕纬,发生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爱新觉罗·奕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人常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龙子龙孙,然而爱新觉罗·奕纬作为道光帝的长子,却偏偏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给一脚踢死了,这又是为何呢?奕纬虽是道光帝的长子,然而出身却实在不怎么好,本是意外怀孕产物的他始终没能得到父亲的喜爱,等到年近五十的道光不得不将其作

  • 邓艾为何会被满门抄斩?他不是灭蜀第一功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邓艾,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263年10月,曹魏名将邓艾率千余精兵强将,偷渡阴平小路,出乎意料地出现在蜀汉当地。在陆续攻破了江油、绵竹以后,蜀汉后主刘禅迫不得已向邓艾认输投降。这时邓艾早已66岁大龄了。他以灭蜀第一元勋的真实身份,总算迈向了成功之路。自然,那时志得意满的邓艾,做梦都意想不到,只是两月

  • 楚汉争霸刘邦在对战项羽的时候 刘邦为什么非要亲自上阵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楚汉争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楚汉争雄时期,我们知道项羽和刘邦之间打了四年的战争。在这四年里出现了很多历史英雄人物,除了刘邦项羽之外,还有个影响楚汉战争结局的关键历史人物那就是韩信。可以说刘邦项羽韩信是楚汉战争的三个主角,我们知道项羽被后代奉为战神,韩信被誉为

  • 作为丞相,曹参是如何治国的?他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丞相作为官员的首领,君王的首辅,治国安邦,制定政策法规的第一政要,既要向上去揣摩皇上的心理,用言语来诱导皇帝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又要向下引领群臣,团结一致,共为江山社稷尽心竭力,施展才华。所以,丞相之职对于一个国家极其重要。

  • 汉初三杰都是天才 刘邦为什么只杀韩信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要想理解这个问题,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首先,萧何和刘邦本来就是同乡,尽管说当初萧何很不看好刘邦,但刘邦并不傻,刘邦也是想和萧何做朋友的,所以说,两人在创业之前关系就很不错。萧何不会打仗,但萧何很能搞后勤,刘邦的军需品在萧何帮助下,都能得到充足。在汉朝开国功臣当中,刘邦也是将萧何放在第一位的。对于韩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