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手握世界最强“航母”朱元璋为何不敢动日本

手握世界最强“航母”朱元璋为何不敢动日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05 更新时间:2024/1/19 7:35:24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南京大屠杀……中国跟日本有着说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当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历史上有过漫长的蜜月期,如汉唐。也有过水火不容的时候,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朝时忽必烈的两征日本,其声势浩大,规模可谓空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国的时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过进攻日本的打算。

网络配图

“倭寇”是明朝的关键词之一,“倭患”一直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尽管在后期有诸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的一力抗击,但是一直要到德川幕府17世纪,连续三次发布锁国令的时候,“倭寇”才真正意义上在我国东南沿海绝迹,“倭患”也才真正解决。

早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倭寇就长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骚扰。据统计,洪武年间有记载的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过两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洪武元年,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同时发国书给日本诸国(当时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日本诸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诠以“倭寇乃九洲海贼所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洪武二年,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朱元璋又派杨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接到信后,日本国的怀良亲王大怒,斩杀明使五人,其他的悉数扣留,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

洪武三年三月,不死心的朱元璋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等再次出使日本。赵秩经过一番惊险的周旋和唇枪舌剑后,终于软化了怀良亲王的立场。怀良亲王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向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朱元璋十分高兴,在皇宫设宴款待日本来使,并赏赐了大量的财物。考虑到日本人普遍信仰佛教,朱元璋还派了八个和尚护送祖来回国。

但是朱元璋对当时的日本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他高估了怀良亲王的影响力,怀良亲王只是一个亲王而不是国王,他的意志并不能代表整个日本国的意志,那么当时最有势力的日本国王是怎么想的呢?说来还真是凑巧,这位仁兄的想法正好与怀良亲王相反,他并不认为跟中国交好是一件多么急切而急需解决的事。于是这次曾给朱元璋带来希望的交涉就这样再次搁浅。

网络配图

后来日本国也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朝贡,但因为这些多是地方实力派官员贪图大明朝的赏赐而搞的私人活动,没有正规的表文和印信,所以朱元璋都不怎么搭理。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来贡,情况同前几次一样也是没有表文,但带了一封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奉丞相书,文章写得极其嚣张,朱元璋看后很不开心,便拒绝了日本的朝贡。洪武十四年日本再次来贡,朱元璋又一次推却,并让礼部写了一封信责备日本国王和他们的那个征夷将军:“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环海为险,限山为固。妄自尊大,肆毁邻邦,纵民为盗。上帝将假手于人,祸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与王。王若不审巨微,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无乃构嫌之源乎?”。

日本不甘示弱,也回了一封极其强硬的信,而且文采斐然:“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昔、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

朱元璋看了这封表文大怒,史载“帝得表愠甚”,但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忍住了这一口恶气。虽然如虎将李文忠者也曾建议朱元璋征日本以雪前恨,但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没有率领大明朝的舟师东渡。

不过这一件事后,朱元璋改变了以往企图交好日本的策略,而改为在内部积极设防,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最后他以日本支持胡惟庸造反为由,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朱元璋为何不敢出兵日本?

明朝时期水上武器可谓是历史之最,不仅出现了最早的“航母”,还发明了许多其他的武器。按常理来说有这样强大的后盾,朱元璋为何能容忍日本的屡次羞辱呢?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难道背后有什么不能说的隐情。

网络配图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结果,国书送达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反而砍了使者的脑袋。泱泱天朝大国被小小岛国羞辱,朱元璋恼羞成怒,扬言出兵,要征服日本。

针对朱元璋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针锋相对,写了一封回信。这封信不卑不亢,绵里藏针,表面上给了“天朝”面子,实际却暗藏“奉陪到底”的强硬。小小日本,为何敢杀大明使臣?这首先与两场历史巨变有关。其一,南宋灭亡;其二,日本抗元。

南宋灭亡前,中国是日本的榜样。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进行哀悼。可见,日本的“中华情结”何其深厚。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两伐日本,结果船队均被台风摧毁。通过抗元,日本大大提高了战胜中国的信心,对中国也不再崇拜。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在日本人的眼里,已经失去了正统地位。中国自南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文明了。

朱元璋鄙视日本由来已久,在他眼里,日本就是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小丑。但日本却认为自己比明王朝更有资格继承中华大统。

大明与日本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然而,面对朱元璋的步步紧逼,日本当政者还是寸步不让。他们除了上述两个原因,还有什么更撑得住的理由呢?追寻历史的深处,我们发现:日本当政者的“战略”眼光原因,甚至占据日本对抗中国底气的更大比重。

网络配图

怀良亲王认为,中国作为一支大陆力量,对外张力极其有限,从未有征服海上岛国的记录,何谈海战胜利经验?所以,这个执掌日本大半江山的王者,虽承认本国实力还没有强到能战胜中国的程度,但料定大明皇帝不敢做蒙古远征军都做不到的事,朱元璋的战争威胁不过是说大话而已,所以自己也来个以牙还牙,放出“大话”—放马过来,俺不怕你!

果如日本所料,尽管日本一再不敬,朱元璋仍然只是大话压人,始终不敢轻举妄动。不知他是忌惮日本“神风”,害怕重蹈蒙古之辙,还是韬光养晦,总之后来没和日本一般见识。

再后来,朱元璋在留给接班人的丹书铁券中,明确规定日本为“不征之国”。原来,他从日本的应战书中找回了面子—既然日本称我为“天朝”,自称为“臣”,朕也就宽怀大度,不再追究日本杀使者的事情了。

朱元璋此举看似大度,实则无奈。我不打你了,你也别惹我。大明时期,中日力量虽不对等,大明国力明显高出小打小闹的日本几筹,但从两国对抗的气势上看已呈均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天下 为何独独留下了卫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话说我们的秦始皇大大在统一六国后,以为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了,可再一瞪眼,发现竟然还有一个小国还存活着。这个小国就是卫国。为啥这个卫国在燕赵灰飞烟灭时,还能够安然存活呢?我们先介绍一下卫国的历史。说起来,当年秦国穿开档裤时,卫国却是祖上正阔的时候。首先,人家血统就纯正啊。卫国的第一任国君叫康叔,是周文王

  • 揭秘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t他的异人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人皆有才,只是大小有异,门类有别,关键是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因此,机遇对人生来说太重要了,有时候,它比才华更重要。道理很简单,只有机遇才能让人们展示自己的才能。秦始皇的生父异人(子楚),原不过是秦国抵押在赵国的人质。生命无保障,生活更拮据。但是,大商人吕不韦发现了在赵国都城邯穷困潦倒的异人,认为

  • 清朝最会拍马屁的人高士奇 连康熙都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盛期的高士奇,拍马屁的境界奇高。被康熙看上后,大受宠幸,以非科甲出身被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陪皇帝读书闲聊,陪宴侍从,诗酒唱和。跟皇帝关系铁的,任谁下蛆都无济于事。皇帝身边得宠的人,总是大臣们拍马的对象。网络配图 所以,总有人给高士奇送礼送钱。有人因此说高士奇招权纳贿,皇帝知道了,高士奇也不避

  • 历史上真正的摸金校尉:摸金始祖竟是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从中国的盗墓文化史来说,他也是重量级的。掘开了人家的陵墓不说,还要拿着皮鞭朝尸体发泄,可谓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逃吴国,发誓要报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

  • 明英宗朱祁镇比雄才大略的帝王们更像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镇,明朝历史上比较窝囊的一个皇帝,被瓦剌抓去当了俘虏;回来又被弟弟软禁,当了几年太上皇。有人说这个人重用太监王振,是个昏君,如果只是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有些昏的味道;但是,如果因此定性说他是昏君,还真有点冤枉他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就拿土木堡之变来说,他御驾亲征,运气不好进了蒙古人的战俘营,他有骨气,

  • 为天子献上“黄图”他却当上了史上第一位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儿都要讲究一个第一。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的都知道里面有一个段子,教授“病毒”问新学生们,谁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谁啊?大家都举手说是阿姆斯特朗。教授又问那第二个登上月球的是谁啊?结果肯定是谁都不知道了。今天就来掰扯掰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忠臣到底是谁。有些同学说了会不会是比干

  • 单刀赴会非关羽:关羽篡改了谁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早把这九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一曲《单刀赴会》,唱得是气势豪迈,令人热血沸腾!网络配图汉寿亭侯关羽也因“单刀赴会”而名垂青史。不

  • 秦始皇最爱的三件东西 女人竟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先吃苦后富贵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贪婪,且又吝啬。而伟大的秦始皇也概莫能外。秦始皇少年时期曾长期被当作人质,可以说尝尽了辛酸苦辣。图片来源于网络所以后期,秦始皇嬴政显然让自己的性格因素无限放大了。一旦他掌握帝位,天下人就得任他摆布了。早年在邯郸与母亲相依为命吃尽苦头的嬴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特点表现

  •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当不了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不能否认,在英雄辈出的秦末战争中,项羽是英雄中的英雄。他英勇善战,以一敌十而无丝毫怯懦,冲锋陷阵比任何一个将士都勇敢。他坦率直爽,从不掩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很多时候还果敢决绝,破釜沉舟时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视死如归。然而,项羽的性格中,却又的确有不够坚定的一面。比如,对于刘邦,恨时恨之入骨,惜时惜友

  • 揭秘古代皇室婚礼:历朝皇帝只能够大婚一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但是,虽然皇帝有这么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清代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皇帝离婚了,把已经成为皇后的老婆给废黜了,或是死了老婆,有可能再结一次婚。如清顺治皇帝,因为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与朕志意不和”,降之为静妃后,他又与另一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