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的兵马还没打光就迅速败北,问题到底出在哪?

李自成的兵马还没打光就迅速败北,问题到底出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2/16 4:31:26

李闯军的续航能力称得上当世无敌,为什么兵马还没打光就迅速败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对清作战开始以来,李自成的嫡系大将中,在从华北撤退的路上折了谷可成、白鸠鹤,潼关之战折了马世耀。虽然损失已经不小,但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到从陕西撤退为止,闯军的主力虽然损失很大,但建制仍在,底子大体完整。闯军的续航能力称得上当世无敌,只要兵马不打光就能一直坚持下去。

然而在湖北的一系列战斗中,闯军接连损折了刘宗敏、辛思忠、任继荣、白旺、罗戴恩五个重要大将,谢应龙、张礼、孟长庚、马世泰、路应标、路应樗、叶云林、任光荣、朱养民、范鼎革等一大批中层将领战死,嫡系部队大量伤亡,老营被打散,严重动摇了闯军的基础。这一次的大败,已经堪比崇祯十一年在甘肃的失败。

如果仅仅是这样,其实还有补救的余地,闯军剩下的兵力依然超过当年纵横秦蜀时的反王联军总兵力,而且前面的对手也不是由洪承畴、孙传庭领导的秦军主力,而是左良玉部以及何腾蛟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然而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李自成突然死了。

这就导致,在最需要分秒必争的时候,闯军反而因为李自成之死而耽搁了下来,而且还分隔在东西两处。

西路这边,李过作为李自成的侄子,西路军中唯一一个侯爵,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高一功、李友、刘汝魁、马重僖、张能、田虎、贺兰、杨彦昌这些人都能听他的指挥。但是西路军的兵力较少,虽然及时行动了,却没能拿下荆州。

而东路这边,有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刘希、刘世俊、张鼐六个侯爵。再加上刘体纯、郝摇旗、王进才、牛万才、蔺养成、党守素、吴汝义、塔天宝……大将太多的结果就是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权力核心。

田见秀拥立的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然而李自敬并无拿得出手的战功可以服众。结果就是,李自成死后,东路闯军在湘北一带停滞不前,花了太多的时间与何腾蛟扯皮。更可怕的是,最后没扯出一个结果来,郝摇旗、王进才、牛万才被何腾蛟拉过去了,田见秀等人则去和李过会合。

李过的战功威望都远强于李自敬,在与李自成的血缘关系上也与李自敬相当,但是李过主动退让,闯军中形成了李自敬名义上为主,李过实际掌印的局面。对比明朝诸王在继统之争时的丑态,李家在继承问题上的处理不知高到哪里去。可即便如此,东路闯军耽误的时间终究是弥补不回来了。

最终结果就是,耽误了半年的时间,直到1645年的冬季,闯军主力才重新集结起来,攻打荆州。耽误的这半年时间,导致江南大起义的时机过去了,江南的勒克德浑得以增援湖北。

而之前和何腾蛟的交涉又没能保证侧翼的安全,让清军毫无阻拦地通过了岳州,导致了荆州之战的失败。荆州一役,闯军又失去了刘芳亮、刘汝魁、蔺养成、杨彦昌、田见秀、张鼐、李友、吴汝义、李自敬,经过这样沉重的打击,闯军便再也没有与八旗主力正面决战的能力了。

1645年5月的时候,闯军面临的局面与当年进入商洛山之前一样,分秒必争,不能耽搁。闯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摆脱清军的追击,找到一处新的安身之地。既然汉江流域已经被清军控制,鄱阳湖一带又在左良玉部手中,对于闯军最有利的行动方向自然是挺进湖南,事实上,李自成之所以会路过九宫山,也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

这个时候,何腾蛟才刚刚上任没几天,手下全是一帮两年前被张献忠打剩下的残兵败将。如果东路顺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直接攻岳阳,取长沙,何腾蛟将毫无还手之力。多这半年时间,很多事都会改变。既然何腾蛟都能在湖南坚持四年,李自成又有何不能?不管最后打成什么结果,肯定是比原本历史上闯军困守夔东十余年强得多的。

虽然这样也不见得就能翻盘,但李自成绝对是有和清军死磕二十年的实力的。然而,一个人能坚持多长时间本来就是要看运气的事,前面的王子顺、王嘉胤、赵胜、王自用、高迎祥会死,后面的张献忠、艾能奇、李过、高一功、刘文秀、李定国会死,李自成当然随时可能死在任何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斯有哪些贡献?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斯最后是什么下场,李斯有哪些贡献,李斯对历史的影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斯是战国末年秦国著名的政治家,荀子是楚国人,拜荀子为师学习政治谋略,学成后他来到秦国从政,官拜丞相之位。李斯得到了嬴政的重用,辅佐嬴政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另外,李斯在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等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接下来

  • 北宋理学家程颐的一生是怎样的?程颐程门立雪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程门立雪是谁写的,宋史杨时传程门立雪,程门立雪的近义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程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程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与他哥哥程颢并称为二程。程颐曾担任过汝州团练推官和西京国子监教授等职位,后因对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合,遭到罢黜。程颐曾写下《易传》、《经说》等著作,后人将程颢程颐的作品收集在一起,合编成为《二程全书》。下

  • 历史上真实的欧阳修“落榜”,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采桑子欧阳修的上阙是什么,欧阳修的历史地位,欧阳修经历了几个皇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欧阳修落榜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宋朝古装大剧《清平乐》播出,让人眼前一亮,从目前的来看,这部剧充分展现了“仁宗盛世”初期的盛景。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太平宰相”晏殊、三朝宰相韩琦、北宋名士范仲淹陆续登场后,很多历史文学爱

  • 窝阔台在位期间有哪些政绩?为之后覆灭南宋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窝阔台是谁的儿子,窝阔台汗国被谁所灭,南宋最后抵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窝阔台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孛儿只斤·窝阔台 (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1229年窝阔大会

  • 此前默默无闻的韩信,为何会被萧何如此重视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默默无闻有哪两种意思,萧何月下追韩信什么意思,萧何月下追韩信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说起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幅韩信墓前祠堂中的对联,可谓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的重大经历,而这其中的“知己”,指的便是萧何。秦末天下大乱之际,韩信仗剑投奔项梁,项梁死后归入项羽麾下,因不得重用而转投刘邦,仍然不受重视之下便想逃走,于是便有了“萧何

  • 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人在历史上,谁比较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建成和李世民手下对比,李建成和李世民谁优秀,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关系

    在正史中,李世民三兄弟的个人武力水平怎么样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我国古代的众多宫廷政变中,哪一场最特殊?当然是玄武门之变,这是唯一一场由主角们亲自上阵、以个人武力定胜负的政变:觊觎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时任太子、大哥李建成,其后却差点被弟弟李元吉勒死,最终靠着及

  • 元成宗铁穆耳是如何即位的?他有哪些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庙号成宗,铁穆耳的皇后,元成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元成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铁穆耳,中国元代皇帝,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名铁穆耳。至元三十年(1293),统军镇守漠北,受皇太子宝。次年,忽必烈去世,由于其母阔阔真可敦与权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等的支持,铁穆耳继帝位,建元元贞,后改大德 。遂罢侵日本、侵

  • 官渡之战袁绍败给曹操,并在此后抱病而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官渡之战为什么能赢,官渡之战谁背叛了袁绍,官渡之战为什么袁绍会失败

    官渡之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199年,袁绍在统一河北之后不久,他就召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打算攻入许都,以此一统北方。虽然袁绍实力强大,资历雄厚,但曹操并不担心被袁绍击败,他通过事先的部署,成功地赶在袁绍发起进攻前占据了关键的据点要塞,为后来拖住袁绍起到

  • 历史上卫懿公是如何因为沉迷玩鸟,丢失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卫懿公养鹤,项羽屠城13次,项羽有机会逃走吗

    你们知道历史上卫懿公是如何因为沉迷玩鸟,丢失国家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玩物丧志的道理我们都懂,别说历史上了,就是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见到许多鲜活的“反面教材”。有自己喜欢、热爱的东西没什么,喜欢玩乐、安逸也无可厚非,但凡事总要有个限度,一旦不加节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有严重的后果,那时候“玩物”丧的

  • 朱棣庙号原本是明太宗 庙号后来是怎么变成明成祖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为什么不叫太宗,明成祖是庙号还是谥号,嘉靖是朱棣的子孙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庙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朱棣庙号之所以会从明太宗变成明成祖,其实是因为明世宗朱厚熜搞了一个大礼议事件的结果。在朱厚熜之前,朱棣的庙号其实还真的是明太宗。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朱棣同志,是通过靖难之役,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才登基为帝。在夺得皇位之后,朱棣自己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