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同治帝死后为何让陪葬皇后剖腹?

揭秘:同治帝死后为何让陪葬皇后剖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31 更新时间:2023/12/28 23:40:05

咸丰帝热河驾崩后,由他当时唯一的一个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大位,年号同治,第二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

网络配图

同治即位后,尊封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封自己的生母、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由于慈安居于东宫,慈禧居西宫,历史上又将其称为东、西太后。

早在咸丰驾崩前的弥留之际,就意识到在他死后,这两个已是皇后和贵妃身份的女人,尤其是叶赫那拉氏,可能会闹出违背祖制的响声来。为了遏制这两个女人干预朝政,咸丰特别在遗诏中宣布,由肃顺等八大臣顾命,以辅佐年幼的皇帝。但令这位先皇出乎意料的是,看上去颇有些自命不凡的肃顺等八大臣,在权力的争夺中,竟一夜间被两个女人击垮,朝中的大权最终还是落在了东、西二宫之手。自此,大清的朝堂上,两宫皇太后开始了以皇帝的名义行使太后职权的“垂帘听政”。同治本人也开始了永无休止的作为傀儡皇帝的政治生涯。

早在咸丰驾崩前的弥留之际,就意识到在他死后,这两个已是皇后和贵妃身份的女人。

按照清朝祖制,历代皇帝都是登基后即选陵址、建陵寝,同治登基自然不能例外。但令人费解的怪异事情又出来了,同治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两宫太后却一直不开口提修建陵寝一事。太后没有恩准,作为傀儡皇帝的同治自然不敢吭声。

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因染上梅毒而撒手人寰,年仅19岁。

同治驾崩后,由于无嗣继位,便由慈禧做主,将慈禧胞妹的儿子、同治的堂弟兼表弟、年仅3岁半的载接入宫中,并很快让其继承大位,年号光绪,第二年(1876年)改元光绪。

光绪继位后,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因慈禧的专横暴虐而深感自己以后处境危艰,前程渺茫,遂于同治去世之后的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在宫中吞金自杀,卒年22岁。皇后自杀,举朝皆惊,无不为之扼腕痛惜。

帝后先后崩亡,理应尽快归葬,但由于慈禧的专权,直到此时同治的陵寝尚未建造,帝后的梓宫只好移奉隆福寺暂安。

同治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两宫太后却一直不开口提修建陵寝一事。

由于此前的咸丰帝已葬于东陵,按照清廷祖制,作为儿子的同治理应葬于西陵。但这时权柄在握的慈禧却偏偏不理祖宗那一套规制,反而大行逆道,断然决定在东陵的双山峪为同治建陵。

网络配图

光绪元年八月,同治的惠陵开始在双山峪动工兴建,到光绪四年九月建成,建造工程仅用了三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在整个清东陵的皇帝陵寝中,这座陵寝不仅建造时间最短,就其整体规格和质量而言,也是最为低下和次劣的。清东陵五座皇帝陵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就这样匆匆收场了。

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后的梓宫在停放了5年之后,被一同葬入东陵界内的惠陵地宫。

六十年后的1945年,同治帝后的惠陵被盗掘,皇帝的尸骨被捣毁,而完好如初,身体仍富弹性的皇后阿鲁特氏,衣服被剥光,腹部被剖开,肠子流淌了一地。盗墓者如此惨无人道的做法,竟是为了要得到当年皇后吞于腹中并被致于死命的一点点黄金。上帝无眼,苍天不公,一对生前境遇悲惨的男女,又突遭罹难,实在让后来者欲恨不能,欲哭无泪,为人世竟有这么多的不幸而悲天长悯!

同治帝载淳,咸丰和慈禧之子,清朝第10代皇帝。6岁登上皇位,18岁开始亲政,亲政仅一年多,19岁便病死宫中。同治帝英年早逝,关于其病情和死因,历来说法不一。官书记载同治帝死于天花,民间却一直流传着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说法。对于当时的种种传言,清朝官方一直保持缄默,不予回应。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从《翁同龢日记》找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同治是“走马牙疳”而死(是一种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对于沈渭滨教授的研究成果,历史学、档案学、医学史的研究者又是怎么看的?

同治帝到底是不是死于梅毒?同治御医的后人和专家的观点并不一致。

民间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同治帝死于梅毒的种种故事。着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在他1923年所着的《清代通史》里,也再三强调了同治帝就是死于梅毒。另外,同治皇帝主治御医李德立的两位曾孙李镇和李志绥分别撰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死于梅毒。

据李镇的解释,其实李德立一开始就已看出是梅毒之症,为了慎重起见还约另外一名外科御医会诊,两人一致肯定是梅毒。但李德立并没有奏明同治的生母慈禧,因为如实禀报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杀身之祸,而知情不报隐瞒病情,也难免治罪。于是他假装糊涂,既然宫中都说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来治。对于李镇的解释,李德立的另一个曾孙李志绥则是另一种说法,当慈禧听到李德立的诊断结果后,强迫他宣布是天花,而且要用天花的方法医治,最终因药不对症才导致同治死亡。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郭卫东:关于同治帝的死因,至今仍然不能给出定论。因为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而且宫廷里的事情有太多忌讳,所以至今未能揭谜。作为李德立后人,李镇此说并非全无道理。

网络配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唐益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种种流传同治帝死于淫疮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在清朝,皇帝是不可能自由出宫的,同治帝也没有机会出去逛窑子,这些传闻都忽略了清朝的祖宗家法、典章制度,所以他没有染上梅毒的可能,更不可能死于梅毒。”

皇帝是不可能自由出宫的,同治帝也没有机会出去逛窑子

对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有不同看法,他告诉记者,说慈禧一开始就命太医以天花治疗淫疮,不符合事实。从《翁同龢日记》来看,皇帝自发疹到12月28日病危,翁氏从太医处得到的脉案与处方,确实都是患了天花的用药。12月16日和17日,翁同龢曾被两次召见,《日记》记载:同治“花极稠密”,“头面皆灌浆饱满”,这些都是典型的天花症状,而非梅毒。

根据《翁同龢日记》,同治帝之死确实是毒热内陷,导致“走马牙疳”而死。

对于这起疑案,沈渭滨从《翁同龢日记》找到了更多的证据。翁同龢是同治帝的老师。自御医李德立、庄守和确诊同治帝得的是天花以来,翁同龢忠实地执行着监督御医的工作,他每天到御医处打探病情、查看脉案与处方,并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下来。沈渭滨说,根据《翁同龢日记》所记,同治帝确实是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走马牙疳”而死。(走马牙疳,是一种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因发病急骤,故名走马。)

沈渭滨说,从《翁同龢日记》的记载来看,确实有些症状与梅毒类似,而且翁同龢几次探听病情,得到御医的回复都透露出若干当天脉案中未曾明言的症状。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脉案似乎有所隐瞒。同时也说明单从药方是看不出来皇帝有没有染上梅毒的。翁同龢是否碍于君臣名分,也有故意隐晦或者不能明说之苦?

对此,沈渭滨说:“如果说同治死于梅毒,那么除非翁同龢事后重新改写了日记,按天花而不是梅毒逐日造假。但事实上,验之于《翁同龢日记》的原稿影印件,加之翁同龢的秉性人品,不存在这种可能性。至今尚未有人指出《翁同龢日记》存在造假的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却为什么没能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千古一人而已,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罗贯中为什么神化诸葛亮

    导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的神乎其神,成为了众多人心中的偶像。在刘备死时,还将蜀国的权力交到了诸葛亮手中。可是尽管如此,诸葛亮也没能统一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作为神话般的三国英雄人物,以三顾始,以六出终,一生以统一中国、恢复汉室为已任,最后英年魂归五丈原,上影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猛将张飞并非莽撞人 精通谋略懂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从来不缺少勇将猛士,张飞张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飞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特别善于用兵。且不说别的,单是从“据水断桥、义释严颜、瓦口关智取张郃”等战斗经历看,就足以见得张飞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那么简单。网络配图那么,张飞的军事才能究竟从何而来的呢?我想,这不能纯粹地解

  • 历史疑云:诸葛亮为何一直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曾多次北伐,为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虽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还。诸葛亮如此执着的坚持北伐是为了什么呢?首先,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臣上奏时

  • 中国神童皇帝:康熙功绩无人可比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这个世界上总会有这样的人,无论多棘手的事情,在他那里都可以顺利解决。这个与家世无关,与付出无关,这是一种天赋。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神童,其实还真有不少。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神童皇帝。网络配图聪明尽显,早夭的汉质帝汉质帝刘缵,其实本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不过当时外戚梁冀,为了方便控制朝政,在年仅三岁的

  • 叱咤草原的霸主冒顿为什么要羞辱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冒顿是中原最大的威胁,他曾经是叱咤草原的霸主,他挥师踏遍了亚欧大陆,他的铁蹄所到之处,都能引起人们的恐慌。他是一个英明又有野心的霸主,也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他是匈奴族强大的靠山,是整个游牧民族新的标杆,他的出现改写了匈奴族的历史。网络配图冒顿的出现对秦王朝是个巨大的威胁,在匈奴开始发展起自己的势力,

  • 他素有贤名拥有三十万士兵为何却不夺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历史上,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著名的短命王朝。很多人都认为如果当时继承皇位的不是秦二世胡亥而是素有贤名的当朝太子扶苏,相信秦朝的统治不可能仅仅只三代而亡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子扶苏姓赢,名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去世于公元前210年。扶苏为人素有贤名,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是扶苏有一个致命弱点,

  • 历史上最不务正业的英雄:鲁肃竟是个败家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们,就如群星璀璨,高悬而不可企及。喜欢历史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能在英雄的故事中寻找英雄的共性,学习之后,每个人也许就可以照猫画虎,英雄一番也未可知。可以肯定,英雄有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东西,但英雄也一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特性。对比历史上无数的英雄人物,特别是我们喜欢的三国群雄,发现一

  • 朱元璋明朝开国功臣 仅一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封的功臣,朱元璋杀开国功臣一览表,朱棣睡了朱允炆老婆

    1。打下江山赐毒酒朱元璋思考元朝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这么快就失败,是因为朝廷没有权力。权力都在地方手上掌握着,导致国家出大乱子。网络配图朱元璋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他1376年完成地方政治体制改革,4年后进行中央政治体制改革,把地方和中央的大

  • 揭秘朱元璋为何不如李世民:出身乞丐鸡肠狗肚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带出18个兄弟下场,朱元璋为什么没杀李文忠,为什么朱棣不如李世民

    出身寒微、放过牛、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纵横捭阖,力挫群雄,终于平定四海,统一宇内。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寒微,洞悉百姓疾苦,因此即位后便大刀阔爷,整顿吏治。他说:“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凡贪墨之徒,一经发现,便绳之以法,毫不宽贷。官吏凡贪赃枉法者,一律发配到北方边地充军。贪污60两以上者枭

  • 英布为何既背叛了项羽又背叛了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楚汉相争为什么刘邦能赢,英布为何背叛项羽,英布如果跟项羽会不会死

    令尹薛公说“布故丽山之徒也,自制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这是当初英布造反时,刘邦手下的一个人对英布的分析和评价。英布早先只是一介平民,后来投靠了项梁,跟随着项羽反秦。在刘邦的说客下背楚归汉,成为了汉朝的淮南王。最后英布又反叛了刘邦,掀起了叛乱。为何英布这个人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