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大胜匈奴后,为何选择修建长城?

秦始皇大胜匈奴后,为何选择修建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35 更新时间:2024/1/16 15:06:35

众所周知,长城是我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还是中原和草原的分界线,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了,一提起长城,我们大多数人肯定就会想到秦始皇,他当年劳民伤财,发动了近百万劳工去修筑万里长城。甚至一直以来,我们都会简单地认为,长城是由秦始皇时期才开始修建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但其实不然,长城的修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当年周朝为了能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起了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为防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为了能够在乱世中争霸,也都根据各自的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了长城。而最早建筑的便是“楚方城”(建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随后,齐、韩等国又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吞并六国,完成了天下的统一。为了维护和巩固秦这个大一统帝国的安全,秦始皇便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策略,其中修筑长城就是其国防建设之一!

然而我们也知道,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抵御北方以匈奴为主的少数民族,可是秦国强大,并且多次大胜匈奴,比如就拿秦始皇三十二年那次来说吧,秦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大胜而归。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乘胜追击,直到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无力再与中原帝国对抗为止。

但秦始皇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转攻为守,修筑长城!这究竟是为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从战争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的话,秦始皇停止北征匈奴,修筑长城,其实是最经济的选择。

先从作战成本上来看,一般远距离作战,后勤保障都非的重要。但在古代交通极为不发达的情况之下,想要运送一石粮食到前线,最起码要消耗几十石,为何呢?

因为运送的人也要吃饭,牲畜也要吃饭,回来的时候还要吃饭,所以真正运送到前线的粮食其实非常有限的。由此可见其作战成本之高!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作战效益!凭借秦国的实力,想要打赢匈奴是不困难的,但就算打赢了,又能怎样呢?中原和草原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逻辑,不论是生活、化、亦或者是政治,都不是一个逻辑。秦国的农民不会放牧,要这偌大的草原又有什么用呢?

但如果建起了长城,那么一切都不一样了。有了长城之后,流动的战场变成了固定的战场。而这个时候,战争的成本和收益也就全变了!

我们知道,匈奴大多是骑兵部队,所以秦国想要攻打匈奴就必须得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才行,但现在有了长城,秦国就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这样一来就节省出了大量的军费。

而在当时,士兵不打仗的时候,就是农民,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种田种地,后勤的负担也就小了很多。

然而对于匈奴来说,他们的骑兵部队虽然很强大,但他们并不擅长阵地作战,攻城拔寨更不用说,而且又没有啥后勤保障,因此战争成本就太多了。

所以你看,秦始皇修筑长城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也成了秦国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其实这是最为经济的选择。秦朝虽然历经二世就灭亡了,但长城对于后续的中原王朝来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也能发现,自西周之后,几乎每一个朝代都在修筑长城,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修筑长城对于帝国的稳定是那么的重要!因此很多学者都评价秦始皇说:“不愧是千古一帝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匡胤50岁暴死,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离奇死亡,赵匡胤之死真相,赵匡胤的死因揭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刘恒是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史称汉文帝,也就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除了是一位帝王,也是一个孝子,他被封为代王,母亲则是薄太后,即使成为诸侯,但他对于母亲依然非常孝顺,薄太后生病三年,他就亲自照顾母亲三年,而为了母亲的安全,需要服用的药都要亲自尝过,确认没有危险之

  •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什么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仁杰为什么才三品,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高清,神探狄仁杰5在线观看免费

    629年,李靖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打溃颉利可汗部,随后带领部队,攻打东突厥,收复大漠领土。“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提起狄仁杰,大家对他的印象大概就是那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狄仁杰在唐朝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官职,但是他将自己的小官职干

  • 年少就显露名声,骆统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我年少时偶然识得出自,骆统传翻译,故乡中的水生形象是怎样的

    在江东诸将当中,骆统是典型的子承父业。他从小受其家庭的影响,聪慧多才且心怀大志。少年时就在当地显露名声,二十岁时跟随孙权效力东吴,三十岁时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骆统在正值壮年时期就天年不佳、英年早逝了,所以也没来得急在东吴后期的发展中显露更大的成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

  • 金忠: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异姓王,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灭亡后皇族的下场,为什么明朝没有异姓王,金忠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开国皇帝。就刘邦来说,一开始大封功臣为异姓王,结果因为异姓王的问题,刘邦吃了不少苦头。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吸取了刘邦的教训,只册封朱棣等皇室子弟为藩王,而且定下了不得封异姓为王的规矩。在朱元璋时代,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东瓯襄武王汤和、丽江武

  • 杨淑妃与赵祯是什么关系?她为何能成为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如懿传太后和皇上的关系,赵祯的长女徽柔的结局,宋仁宗与八贤王的关系

    说起宋仁宗赵祯的身世,不得不提及借腹生子的养母皇后刘娥、生母李宸妃以及杨淑妃。杨淑妃也就是后来被赵祯追谥为章惠皇后的杨氏,宋真宗章惠皇后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她对于宋朝而言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真正养育赵祯的其实是她。杨氏是益州郫县人,她的家世平平无奇,弟弟杨知信隶属于禁军,担任天武副指挥使。赵

  • 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奇才,法正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角荀彧法正,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张角法正郭嘉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法正可谓一流的谋士。法正善于奇谋,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曹操曾表示: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而诸葛亮则表示: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

  • 汉武帝下定决心重用东方朔是因为一封十万字竹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方朔巧劝汉武帝读后感,汉武帝和东方朔的关系,东方朔的传说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大汉王朝,真的是能人辈出,其中有一人,名叫东方朔,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如何在汉武帝面前推荐自己,最后又得到赏识?从他的入职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用心很有智慧的人。汉武帝在位时期,全国上下海选人才,那年,东方

  • 她12岁时入宫当了皇后,却一生无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本王已娶侧妃一个月她可消气,不受宠的妃子,孙皇后的一生

    在清朝,有一个皇后身份高贵,是孝庄太后的侄女,还是康熙的母亲。 她就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也是草原上的一位公主,但这个孟古青也跟她姑姑一样,到清朝去联姻,实际上,这个孟古青也很无辜, 在她出生之前,她一生的命运就被安排完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孟古青12岁那年,进入了皇宫,当上

  • 为何说杜如晦是唐朝第一梯队的名相?他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如晦历史原型,唐朝名相有哪些,唐朝李靖的儿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杜如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大一统朝代,唐朝不仅有很多明君,也有很多名相。唐朝名相第一梯队的代表人物有四位,即“前有房杜(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宋(姚崇、宋璟)”。杜如晦生于隋朝开皇五年(585年),在隋末大乱期间成为秦王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为

  • 宇文护这位牛人执掌政权时,他又是如何杀掉了三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历史上有一个叫宇文护的人,竟然杀了三个皇帝,真够牛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护(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