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功高震主的魏冉,最后为什么能善终?

功高震主的魏冉,最后为什么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99 更新时间:2023/12/15 0:15:41

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增。而后又在几代君王的贤明治理下,终于在秦始皇时期结束了纷争,统一了六国。

如果说,要论秦国这几代君王哪一个贡献最大,那大家可能吵个三天三夜也论不清楚。然而,如果要说哪一位君王在位最长,那就只能有一位了,那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消灭了六国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又重用了范睢,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方针,避免了与齐国一样的命运。然而,白起和范睢功劳虽大,却依旧逃不开君王的猜忌之心,白起被赐死,范睢则被弃用(另一种说法是范睢受郑安平投敌之事株连而被赐死)。总之,下场都不怎么样。

然而在秦昭襄王时期,有一个人地位显赫,甚至一度把持秦国朝政,却仅仅是被遣回封地,可以说是全身而退的,这个人就是穰侯魏冉。那么以秦昭襄王的性格,为何没有杀害他,反而还放他回封地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魏冉的功绩

一、于私:魏冉拥立嬴稷为新君,使其坐稳王位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史记·穰侯列传》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而亡,年仅23岁。因秦武王膝下无子,所以整个秦国都为了王位争的你死我活。其中最大的两个势力就是以惠文后为首的公子壮一派和以宣太后为首的公子芾一派。而这一切本来都与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无关。

然而有时事情就是如此巧合,由于秦国内部争斗不休,远在燕国的公子稷反而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成为了赵武灵王眼中最好的筹码。于是,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公子稷顺利的登上了王位。

不过,公子稷毕竟是在他国干涉下才登的王位,因此其余公子必定不服。这时候,魏冉站了出来,替公子稷扫清了一切障碍。

二、于国:魏冉用白起,并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秦昭襄王刚刚即位之时,年纪尚小,因此秦国朝政基本上由宣太后及魏冉等人把持。然而魏冉并没有因为自己有拥立之功就居功自傲。恰恰相反,魏冉反而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昭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史记·穰侯列传》

魏冉持政期间,多次击败三晋之国,为秦国开疆扩土。不仅如此,在长平之战中大放异彩的白起,亦是其提拔重用的,这些都可以算成是魏冉的功绩,因此战功赫赫绝非信口雌黄。

范睢入秦,魏冉终受猜忌

本来,魏冉和秦昭襄王相处的平安无事,魏冉继续为秦国开疆扩土,秦昭襄王继续施行他的王霸之业,直到范睢入秦。

范睢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范睢入秦后,先是抨击了魏冉越过韩、魏两国的土地前去攻打齐国城池的做法不合乎情理,在秦昭襄王心底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然后在其掌握了秦王的信任以后,再一次阐述了魏冉等四贵权势过大,导致秦国只闻四贵,不闻秦王的处境。

最终,秦昭襄王再也遏制不住内心的怀疑,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史记·穰侯列传》)。

秦昭襄王没有杀魏冉,只是将其赶回封地的原因

一、魏冉为秦王亲舅舅,又不可能有谋反之心

魏冉,乃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亲弟弟,也就是秦昭襄王如假包换的亲舅舅,杀他难以向宣太后交代。也许有人会说,王室之间哪有什么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来都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确实,我并不否认古代存在杀父嗜兄的情况,而且还挺常见。不过那是因为涉及到了皇位,才展开的大屠杀。魏冉和秦王并不存在这层冲突。

同时,四贵之中有两个是秦王的亲兄弟,上面还有一个宣太后坐镇中枢,魏冉位极人臣,绝不是一个蠢笨之人,因此他绝对不可能有谋反的心思。这也是秦王放心的原因之一。

二、魏冉于私对嬴稷有恩,于国对秦国有恩

秦昭襄王嬴稷,本来只是一个送去燕国的质子(质子生活并不好过,且燕国处于苦寒之地)。而其会被送去当质子,就说明他并不受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父亲)的宠爱,甚至也不受宣太后宠爱(宣太后本来就想扶持公子芾为王,只是被干涉了)。因此,秦昭襄王的童年,应该是相当凄惨的。

直到秦武王死去,嬴稷才被想起,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坐上了王位。然而刚刚坐上王位的嬴稷内心必定也是不安的,这与其悲惨的童年有关,也和其势力弱小有关。这时候,魏冉站出来了。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史记·穰侯列传》

魏冉在公子稷最孤独无助的时候站了出来,替他扫清了阻碍。公子稷会铭记于心吗?我想是会的,此乃大恩,应当难以忘怀,况且是年纪尚幼的嬴稷(秦昭襄王即位时仅十九岁)呢?

同时,作为一个臣子,魏冉矜矜业业,恪守本分,提拔了诸如白起之类的奇才,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秦王也没有理由杀害他。

结语

魏冉,在秦昭襄王前期,同宣太后把持秦国朝政,功高震主,造成了国人只知宣太后及四贵,不知秦王的局面。这其中固然有魏冉的过错,然而却绝非其本意。

试想,在战国那个年代,但凡有点才华的人,都不会甘于平凡。人人都渴望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魏冉也不会例外。

因此,我认为魏冉是没有错的。

同时,魏冉和许多结局凄惨的功臣不同,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一层皇亲国戚的身份。

商鞅,居功自傲,上得罪贵族,下得罪百姓,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白起,屡次顶撞君王,且不听君令,置秦军将士性命于不顾,不杀不足以祭英灵;吕不韦,凭着自己“奇货可居”的历史功绩,祸乱宫闱,尊卑不分,不杀不足以振纲常。

而这些,魏冉都没有,他只是一个默默为秦国做贡献的穰侯罢了,秦王怎么有理由杀他,又怎么会杀他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隋炀帝身为堂堂一国之君 隋炀帝为什么镇压不了农民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炀帝失败的主要原因,隋炀帝暴君行为

    很多人都不了解隋朝农民起义,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高句丽经常侵犯,隋朝的边境,隋文帝也因此,非常的难过,便出动了三十万军队,进行讨伐,虽然在此争讨中,没有获得胜利,但隋朝的这个举动,还是把高句丽震慑了一番,让高句丽正式老实了下来,随着杨广继承皇位,高句丽的皇帝那颗不安分的心,再次蠢蠢欲动

  • 一大将帮朱元璋挡了9箭,最后结局却被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朱元璋手下大将结局,朱标谋反朱元璋高兴段子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历经15年。这15年内,朱元璋起兵抗元、渡江、取皖南、夺金陵、战陈友谅、灭张士诚,身经百战。但让朱元璋最难以忘怀的战争,只有一场,那就是鄱阳湖之战。此战朱元璋以20万兵力险胜陈友谅的60万大军,虽然勉强取胜,但

  • 汉文帝在怎样的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一个军事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亚夫死因,汉景帝为什么要处死周亚夫,汉武帝在中央设置什么监察官员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奸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老百姓,

  • 项羽一生英勇无敌,为何总是留不住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为什么失败了还称为英雄,项羽为什么这么勇猛,项梁和项羽的关系

    众所周知,项羽的个人能力强悍,他能征惯战,是非常能打仗的一位军事家,同时,他少年得志。那么西楚霸王项羽英勇无敌为什么却留不住人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根本不在乎,譬如韩信,你给我整那么多华丽计策干啥,我直接上去就是干就赢了啊。这样直接上去就是刚,他赢了七十余次,最后还是遇

  • 唐朝宰相刘洎是如何因为一张嘴丢掉自己的性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少帝刘辩简介,班固评价霍去病,刘弗陵和刘病已谁的年龄大

    唐朝宰相刘洎是如何因为一张嘴丢掉自己的性命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多年未曾亲临战场的唐太宗李世民终于穿上战袍,带着十多万唐朝将士,雄赳赳地朝辽东开进。这是李世民一生最后一次御驾亲征,这场战争的对手是高句丽。李世民为何要千里迢迢征

  • 她从宫女到皇后,只因太监写错一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宫心计为什么两个太后,宫女送诏书,太后心里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人失去了东西,未必是一件坏事,其实我们经常所说的因祸得福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宫女的故事,这句话用在她的身上十分的合适,这位宫女的名字叫窦漪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窦漪房是位平民家的小孩,她的父母也都是老实的百姓,不过

  • 隋炀帝让隋朝走向灭亡 隋炀帝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炀帝昏君,隋炀帝之死,隋朝的灭亡的原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隋炀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一说隋炀帝,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残暴不仁、好色昏庸,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这样片面的理解对他来说确实有点不公平,隋炀帝虽然没有始皇汉武那么伟大,但从他的表现来看也不至于昏庸,不说他是明君也能称得上是个对古代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皇帝。人们在看

  • 姜维为何会选择背叛曹魏投奔蜀汉?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维是魏国还是蜀国,姜维最后用的是什么计谋,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你们知道姜维为何会选择背叛曹魏投奔蜀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一同随行。然而当曹魏太守听闻蜀军即将到来时,当地各县为了响应诸葛亮而纷纷造反,此时,他很怀疑姜维也是造反中的一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连夜逃到了上邽,等到姜维这些人

  • 揭秘康熙传位之谜 康熙究竟传位于老四还是老十四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本来是传位给十四子,康熙四子和十四子什么关系,为什么皇上都是老四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传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很多历史都是写在书上,流于口中,传于民间,方才流于后世!事实上,作为一个理智的人都知道,很多过往的,记录在书上的历史多少都加入了作者,当权者等人的影响,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当然已经不是本来的面目,但是这并非历史的

  • 隋朝开国名将梁睿故意受贿的原因是什么?与隋文帝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名将武力排名,隋朝国公是什么官职,唐朝第一名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朝开国名将梁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个人若想取得天下肯定需要一批人才的追随,他成就大业之后这些人才也就成了开勋功臣。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皇帝大多疑心重,他们担心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所以他们上位后第一件事往往是解决掉当初追随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