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花甲之年投靠刘邦,郦食其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就?

花甲之年投靠刘邦,郦食其在历史上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82 更新时间:2024/1/4 5:30:11

要说起历史上下场最悲惨的“谋士”,恐怕刘邦的谋士“郦食其”算一个了。

说起郦食其,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他是刘邦手下的得力谋士之一,自幼喜好读书,富有智谋,却因家境贫寒,因此一直以来都是碌碌无为。为了谋生,他便跑去给人家当看门的门卒。

即便衣食难寻着落,但郦食其的个性却非常的张扬,很多人都称他为“狂生”。此外,他还很喜欢喝酒,常常混迹于酒肆之中,并自称为“高阳酒徒”。在刘邦手下,他多次以游说为名,立下了很多功劳,被刘邦分为广野君。然而,郦食其最后死得也有些窝囊。他本来已经游说齐王同意投降,但韩信为了争功,毅然率兵伐齐,感到受骗的齐王便将郦食其扔到油锅中,活活烹死,煮成了肉汤!

那么,这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花甲之年投靠刘邦

郦食其早年的时候庸碌无为,并无太大成就,当陈胜项梁等起义大军路过高阳时,郦食其都非常的轻视他们,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些鼠目寸光之辈,不足以成就大事。但是,等到刘邦的军队经过陈留的时候,他看到刘邦的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顿时间对刘邦产生了敬佩之心,并称赞其具有雄才大略,是一位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

于是,已经花甲之年的郦食其便决定毛遂自荐,去投靠刘邦!

游说齐王

公元前204年,韩信奉命攻打齐国,但在到达平原后,韩信却把兵马驻扎下来,一点没有进攻的意思。韩信迟迟不肯出兵,就使得刘邦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师老兵疲,却始终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于是便非常着急。

而这个时候,郦食其向刘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他说:我们应该要马上进兵占领荥阳,将敖仓这个粮库牢牢捏在自己手中,扼守成皋这一处险要之地,并控制太行山等要道,争取掌控住白马津渡口,这就是向诸侯们显示汉军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形成了克敌制胜的态势。如此一来,那些墙头草的诸侯们,便会知道汉王的厉害,最后也就会望风而归了。

随后,郦食其又向刘邦分析了齐国的局势,认为此地沃野千里,粮草充足,且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强攻的话必定会造成不小的损失。最后,郦食其向刘邦主动请缨,请求前往齐国游说齐王归降。

刘邦听到郦食其要为游说齐王来归,十分高兴,随即便叫人为他打点行装,让其尽快上路。随后,郦食其便马不停蹄地感到了临淄城下,求见齐王。

在齐国大殿上,郦食其率先出声,问齐王:“如今楚汉相争,大王认为结局会是如何呢?”齐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不知道啊!”郦食其说:“这天下将来一定是我汉王刘邦的。”

王连忙问道:“这是为什么呢?”郦食其说:“当初汉王和项羽同时受义帝(楚怀王)差遣,攻打秦国,虽然楚强汉弱,但是汉王却率先攻下了咸阳,这便是天意所归。后来项羽杀害了义帝,天下人对他痛恨不已。汉王讨伐逆贼,名正言顺,各地诸侯都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只有你齐王现在还处于观望之态,却不知道一场灾难马上就要降临了!”

齐王听到这番话,不禁大惊失色。随后便接着问道:“如果我归降了汉王,汉王就不攻打齐国了吗?”

郦食其说道:“说实话,我此次前来就是奉汉王之命来说服大王归降汉王的。只要你同意归顺,就一定会平安无事。”此外,郦食其还向齐王保证,会让韩信写一封同意退兵的信件来,以表示汉王的诚心。

韩信在收到郦食其的书信后,便对齐王的使者说道:既然郦大夫已经说服了齐王,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随即便给郦食其写了回信,让使者带回齐国给郦食其。

齐王看到韩信的书信,非常高兴,于是便马上下令让守备的军队解除警惕,此时的齐国已经归降了汉王,齐汉已经是一家人了。于是,齐王便设宴隆重的款待了郦食其,昼夜饮酒庆贺。

而正当韩信准备收兵,与刘邦合兵一处,攻打项羽的时候,韩信帐下的谋士蒯通却当面阻止了他,韩信不解的问:“齐国已经投降了,我也没有什么理由要去攻打它了,我现在当然要和大王会和。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蒯通说:“将军奉命攻打齐国,费尽心思,才能有今天之局面。郦食其虽然说服了齐王投降,但毕竟还没有最终让齐王归顺。再者来说,将军你也还没有收到大王的军令,如果你此刻擅自退兵,那么将来一定会遭到大王怪罪的。”

随后,蒯通继续说道:现在军营里有这样一种说法,说郦食其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轻轻松松拿下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而将军您统领数万精兵,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攻下了赵国五十多座城池,如此看来,将军你连一个儒生都比不上啊!你现在不如趁着齐军守备松懈,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定能平定齐国,将功劳全部抢到自己的手中。

韩信对此颇为动心,但是他此刻还是有所顾虑,因为如果他此刻率兵攻打齐国的话,那么齐王毕竟会杀害郦食其,如果汉王追究下来的话,也同样够他喝一壶的。

但是蒯通却笑着说:“将军不想辜负别人,别人恐怕早就辜负将军了!”在蒯通看来,如果不是郦食其想去抢夺功劳的话,他是不会让刘邦派他去当这个说客的。

韩信听了蒯通这番话后,便按捺不住了,随即便率领大军,渡过平原,向齐国发动了进攻。

由于齐国此时已经投降了刘邦,认为韩信不会进攻,于是便放松了警惕,因此韩信很快便攻下了齐国。而就在韩信兵临临淄城下的时候,齐王大怒,急忙叫人将郦食其抓来问罪。齐王指责郦食其和韩信串通一气,故意欺骗自己,于是便下令将其扔进了油锅中,活活烹死。

原本以为这是自己成就千古之名的郦食其,没想到最后却被自己人坑了!真乃可悲,可叹也!不过话说回来,从这件事上也看到了韩信此人并无政治头脑,为何呢?

要知道,此时既然郦食其将招降事宜给齐国说了,并且齐王也放松了警惕,同意归降刘邦。此时的齐国上下皆知道自己已经是刘邦的子民了,现在只是等着汉王进城宣布诏令。但是现在韩信这么一闹,虽然成功拿下了齐国,但是却失去了齐国的民心,刘邦的名声更是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即便拿下了齐国,但是这也给刘邦日后的统治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总结

刘邦在得知此事后,心里十分气愤,但是他知道,此时得依靠韩信为自己平定天下,因此只能将罪过推到了郦食其一个人的身上,等着日后天下平定了以后再将其除掉。

在后来刘邦大封群臣的时候,刘邦忽然地思念郦食其,当时郦食其的儿子郦疥虽然也带兵打仗,不过其功劳尚不至于到封侯拜相的地步,但刘邦却仍然封他为高粱候,这也说明了郦食其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当然了,这也算是出于对不明不白惨死的郦食其的某种怜惜和回报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戚夫人和吕后的关系为何会闹得这么僵?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夫人对戚夫人实施的,吕后为什么那么恨戚夫人,吕后怎么对付戚夫人

    过去我们在谈及刘邦的“戚夫人”和“吕后”时,总觉得戚夫人之所以被吕后迫害,就是因为遭到吕后的‘嫉妒’。她嫉妒戚夫人比自己受宠,嫉妒自己的儿子刘盈没有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更受刘邦的喜爱,因此在她掌权之后,便杀害了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值得一提的是,戚夫人还被她斩断了四肢做成了“人彘”。但其实,并非只是简单

  • 秦始皇大胜匈奴后,为何选择修建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匈奴被打败去了哪,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秦朝大将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众所周知,长城是我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还是中原和草原的分界线,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了,一提起长城,我们大多数人肯定就会想到秦始皇,他当年劳民伤财,发动了近百万劳工去修筑万里长城。甚至一直以来,我们都会简单地认为,长城是由秦始皇时期才开始修建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

  • 赵匡胤50岁暴死,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离奇死亡,赵匡胤之死真相,赵匡胤的死因揭秘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刘恒是西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史称汉文帝,也就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除了是一位帝王,也是一个孝子,他被封为代王,母亲则是薄太后,即使成为诸侯,但他对于母亲依然非常孝顺,薄太后生病三年,他就亲自照顾母亲三年,而为了母亲的安全,需要服用的药都要亲自尝过,确认没有危险之

  •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什么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仁杰为什么才三品,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高清,神探狄仁杰5在线观看免费

    629年,李靖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打溃颉利可汗部,随后带领部队,攻打东突厥,收复大漠领土。“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提起狄仁杰,大家对他的印象大概就是那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狄仁杰在唐朝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官职,但是他将自己的小官职干

  • 年少就显露名声,骆统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我年少时偶然识得出自,骆统传翻译,故乡中的水生形象是怎样的

    在江东诸将当中,骆统是典型的子承父业。他从小受其家庭的影响,聪慧多才且心怀大志。少年时就在当地显露名声,二十岁时跟随孙权效力东吴,三十岁时因功被任命为偏将军。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骆统在正值壮年时期就天年不佳、英年早逝了,所以也没来得急在东吴后期的发展中显露更大的成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

  • 金忠: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异姓王,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灭亡后皇族的下场,为什么明朝没有异姓王,金忠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开国皇帝。就刘邦来说,一开始大封功臣为异姓王,结果因为异姓王的问题,刘邦吃了不少苦头。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吸取了刘邦的教训,只册封朱棣等皇室子弟为藩王,而且定下了不得封异姓为王的规矩。在朱元璋时代,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东瓯襄武王汤和、丽江武

  • 杨淑妃与赵祯是什么关系?她为何能成为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如懿传太后和皇上的关系,赵祯的长女徽柔的结局,宋仁宗与八贤王的关系

    说起宋仁宗赵祯的身世,不得不提及借腹生子的养母皇后刘娥、生母李宸妃以及杨淑妃。杨淑妃也就是后来被赵祯追谥为章惠皇后的杨氏,宋真宗章惠皇后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她对于宋朝而言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真正养育赵祯的其实是她。杨氏是益州郫县人,她的家世平平无奇,弟弟杨知信隶属于禁军,担任天武副指挥使。赵

  • 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奇才,法正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角荀彧法正,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张角法正郭嘉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法正可谓一流的谋士。法正善于奇谋,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曹操曾表示: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而诸葛亮则表示: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

  • 汉武帝下定决心重用东方朔是因为一封十万字竹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方朔巧劝汉武帝读后感,汉武帝和东方朔的关系,东方朔的传说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大汉王朝,真的是能人辈出,其中有一人,名叫东方朔,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草根,如何在汉武帝面前推荐自己,最后又得到赏识?从他的入职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用心很有智慧的人。汉武帝在位时期,全国上下海选人才,那年,东方

  • 她12岁时入宫当了皇后,却一生无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本王已娶侧妃一个月她可消气,不受宠的妃子,孙皇后的一生

    在清朝,有一个皇后身份高贵,是孝庄太后的侄女,还是康熙的母亲。 她就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也是草原上的一位公主,但这个孟古青也跟她姑姑一样,到清朝去联姻,实际上,这个孟古青也很无辜, 在她出生之前,她一生的命运就被安排完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孟古青12岁那年,进入了皇宫,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