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 商鞅最后为什么会惨死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 商鞅最后为什么会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73 更新时间:2023/12/17 16:39:22

你真的了解秦国和商鞅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后世史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理要素起作用,因为秦国位于传统关中粮仓之地,同时四边又有险峻的山川作为阻隔,又有人认为从先天八卦方位上,西北为乾卦,也是所谓生门所在等等。但秦国之所以可以得到最后的胜利,是和一个人密不可分。可谓“得一人而兴邦。”这个人就是商鞅,也叫公孙鞅,秦孝公重用他,奠定了获取天下的基础,但他的出身并非高贵,那么他是以怎样的学说走入国家权力中心,并施加自己的影响进行变革,并在取得巨大的成功后,又为何从高位跌下,最终惨死的呢?

01一、富有谋略的说服者

商鞅的开始并不顺利,他所在的魏国国君魏惠没看上他,于是投奔当时风传求贤若渴的秦孝公,而在当时,秦国只能算是个二流国家而已。

商鞅头两次见到秦孝公,大谈仁政,德政的场面话,秦孝公很不耐烦。等到第三次,商鞅的对秦孝公的心理揣摩的差不多以后,终于拿出了新的话术,这个话术就叫做“霸道”之术。简单说,你想恢复祖宗的光荣,只要大胆听我的进行改革。

秦孝公应该是又惊又喜,不过他仍然打算让自己的百官提提自己的意见。其结果可以想到,大家觉得商鞅的所谓霸道主张真是胡说八道。各种声讨纷纷而来。

商鞅在此时,对秦孝公说出了一番言论,他说到:一般人之所以是一般人,是因为他们只能顾及眼前。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在开始时冷嘲热讽,等到看到结果,个个争先恐后来争夺胜利果实。而真正能够建立功业的人,绝对不会征求这些人的意见,如果传统的办法有效,我们早就富国强兵了,根本用不着我站在这里。

平凡的人执行改变,贤明的人推动改变,智慧的人引导改变。尤其是这最后一句,非常厉害,已经把秦孝公放在了引导改变的智慧者位置上。于是,秦孝公下了决心,变法开始。商鞅的变法内容不少,但他的基础逻辑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大致梳理一下他的脉络。

02二、且为百姓制藩篱

商鞅的变法内容不少,但他的基础逻辑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大致梳理一下他的脉络。

首先他提出有五种人群是国家的蛀虫。第一种,空谈游说的人,这种人喜欢胡说八道,从而引导人民轻蔑君主。第二种,隐逸江湖,不能为国家所用的人。第三种,好勇斗狠的人。第四种,有手艺的人,第五种,做买卖的人。他总结说,这五种人多了,国家就完了。原因在于这五种人的共同特点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会成为统治者无法掌控的力量。

所以下一步就是要消灭这五种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变成农民。他进一步描述说:如果有一半的人在耕地,国家会很危险,如果百分之九十的人耕地,国家就会强大,如果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种地干活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称霸天下了。

务农好处太多了,农民人心朴实便于愚弄,打起仗来有保卫家园的动力,也没有欺诈盗取的机会,而且农民被耕地所束缚,便于管理和约束。

那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收取高额的税赋。令人民在重税之下觉得干什么都不如种地就可以了。再加上一条,实施极其残酷的严刑峻法,对轻微的小罪施以重刑。如此才能让他们走到国家希望的道路上去。

商鞅最为著名的论调如下:最好让所有人都挣扎在贫困线上,最好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所谓:“民愚则易控,民智则国乱。”此之谓“弱民。”乃是强国的必要手段之一。

03三、成功的失败及其悲惨结局

商鞅的变法是成功的,秦国果真强大了。大败韩军于西山,占领魏国,秦孝公最终获得了周显王的首肯,被封为“西部联盟首长”,秦国在一统中原的道路上行进的非常顺利。

但在历史上,商鞅获得的评价一贯很低。司马迁就说他刻薄寡恩,没有人性。而他的下场是相当悲惨的,在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上台,商鞅迎来了全方位的反噬,几乎立即就发布了全国性的通缉令,商鞅到处逃亡,因为自己制定的严刑峻法,连旅店也无法住上,最终,被五马分尸而死。

结语:商鞅利用极端手段,将结果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推向了极致。他轻视天下百姓的利益,为达成所谓国家强盛不惜采取残酷无情的手段,无下限地压榨人民,最终自身遭受到必然的惩罚,他的遭遇是不值得同情的。而秉承他的政治方针最终完成统一的秦朝,也因所谓“仁义不施”而迅速亡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曾权倾天下,为何最终下场悲惨?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不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战国风云人物的名单上,少不了这样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他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一个头脑非常聪明的商人,也是一个具有远大见识的政治家。他对秦国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很长时间里,在后世的记录中,他更多是以负面形象

  • 李斯的人品真的有那么差吗 李斯被腰斩的时候为何无人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国李斯。秦朝法学家李斯,相信大家都听过,他可谓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助手,尤其是秦始皇在世的时候,那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可以说得上是开挂的人生,只是没想到秦始皇去世后,他的晚年生活是那么的凄凉,最后竟然烙下腰斩的结局,真的是应了那句“活得不如狗”。在李斯被腰斩前

  • 戚夫人作为刘邦的宠妃 刘邦为什么不杀吕后保护这母子安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和吕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戚夫人是刘邦沛县起兵后得到的一位美女,有时还被戏称为“小三儿”。为何会有这个称谓呢?因为她是刘邦有记载的第三个女人,心计颇多,总想让自己和儿子“更上一层楼”,所以联想现实种种,那个称呼似乎恰如其分。(戚夫人剧照)其实,

  • 刘邦和项羽相比 为何总感觉刘邦是一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邦是小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首先,刘邦和项羽一对比,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刘邦是小人。为什么?因为刘邦毁盟约,玩背刺。吕蒙和关羽一对比,也是同理。吕蒙玩偷袭,不光明。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提问吗?至于战场偷袭是为了胜利什么的,战场没有卑鄙一说什么的。我赞同,但是

  • 周亚夫是平定战乱的大功臣,为何下场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亚夫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即位,成为了西汉的第6位皇帝。他即位后,听从了晁错的建议,试图通过削藩的方式来解决宗室问题。然而,这一举措却引来了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七国诸侯的不满。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联合反叛。他们来势汹汹

  • 历史上曹氏为何会成为皇后?她为何会差点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历史剧《清平乐》持续热播,宋仁宗在宰相吕夷简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地废除了元配郭皇后。然而,后宫不可无主,宋仁宗续娶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曹氏为皇后,即曹皇后。剧中,曹皇后闺名叫丹姝,乃是大臣们给宋仁宗一致推荐的。在历史上,曹皇

  • 诸葛亮出征时为什么做轮椅 胡说,那玩意叫做战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出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导言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很多人在此期间闯出了不小的名声,很多优秀的文臣武将在此时期出现。举手投足间,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不过是孔明,他作为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在三国时代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喜爱。但是,孔明真的能在历史上占据第一位吗?这

  • 乾隆明明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嘉庆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乾隆继承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虽然在后期是衰落不堪的,可是在中间,也是有着闻名的“康乾盛世”的,期间的三位帝王都是能力出众,智慧并存,有着很大文治武功的功绩的。康熙打江山,雍正治江山,乾隆最舒服,玩江山。康熙皇帝平三藩,征葛尔丹,打下清朝版

  • 李道玄是什么身份?少年猛将的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道玄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初唐有这么一位名将:他是李世民的弟弟,自小能征善战、武力超群,在战场上如同杀人狂魔,并且战死的时候只有19岁。你以为我说的是李元霸?正史中,并没有李元霸这号人物,笔者说的是李世民的堂弟:李道玄。他的死,源于掉进了战友挖的坑。作战勇猛、热衷

  • 明朝状元陈安被朱元璋下令车裂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状元陈安被朱元璋下令车裂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第一位科举状元到清光绪三十年最后一位状元,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儒客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自从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