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贺知章的一生有多精彩?体现了他怎么的人生智慧?

贺知章的一生有多精彩?体现了他怎么的人生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21 更新时间:2023/12/18 1:28:19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贺知章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天宝三年(744年)的一天,盛世的长安城里觥筹交错,文武百官聚集在一起,设宴送别一位86岁的老人回归故里。这位老人就是贺知章。

很多人都说,贺知章的人生很精彩:36岁状元及第,由此开仕途之路,最高官至三品。擅诗文、书法,“万条垂下绿丝绦”“乡音无改鬓毛衰”等妇孺皆知的诗作,让人提到盛唐清新潇洒的风格诗歌时,绝不会忘了他。 都说伴君如伴虎,而他却能在朝堂党争中全身而退,载誉而归。

回顾贺知章的一生,他的经历多少有些羡煞旁人。不过,幸运也好、好命也罢,这世间哪有什么平白无故。贺知章的精彩一生中,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五十载为官路,慢慢来不着急

公元695年,贺知章远离家乡会稽,北上赴考,当时他的目标就是中进士。没想到,在那个“五十少进士”的年代,年仅36岁的贺知章,不仅中了进士,还状元及第,从此进入仕途。

他的仕途虽然开始得很顺利,但却并不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直到714年,他也只是太常博士,从七品上,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那段时间,正是朝廷里风起云涌的时候。“拥李派”“拥武派”“后宫派”勾心斗角、明争暗斗。

如果换作另一个在仕途上有野心的人,应该会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权力的争夺中。但是贺知章却只安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急不躁。直到722年,张说推荐贺知章进入殿书院,参与撰修惦记,后来他又官至太常少卿,一下子升到了正四品。

在贺知章进入仕途后,很长时间从事的是跟文化有关的工作,比如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职位,无疑是缺少“油水”的,对于一些渴望权力和控制的人来说,断然是满足不了的。然而贺知章不怕,也许这就是那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吧。毕竟无论是仕途,还是人生,终究是需要慢慢来的。

从36岁入仕途到86岁辞官回乡,很多人只看到了贺知章官至三品,只看到了他“贺监”身份,却忽视了他之前近30年的默默无闻和蓄力待发。正是他前半生积累,才换来了后半生的功成名就。现如今,我们身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多少人喊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口号,在一次次尝试无果的时候,不安、焦虑、质疑。有的时候,以抱负为名的紧迫,只能导致日日的慌乱。

“金龟换酒”,一身侠气交好友

有人说,舒心的朋友圈是最好的养生。此话放在贺知章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唐玄宗时期,朝阳之上党争不断。如果说,官场上的交友多少都是出于利益考虑,那么生活中的交友就真要为舒心考虑。

毛主席曾评价贺知章是“一个胸襟洒脱的人”。这一点在他交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一代名士风流真性情。贺知章的一生,交友非常广泛,上到皇亲国戚、下到贫民百姓,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朋友圈非常广。胡可先教授曾撰文,分别梳理了和贺知章一同郊游过的53人,李白杜甫都是他的好朋友。所以当他辞官离开长安城时,送别场面非常浩荡。

放在现在,如果一个人有很广的朋友圈,通常也会有困扰,那就是如何经营朋友圈。在贺知章这里,经营朋友圈不是个问题,他的随性洒脱、他的一生侠气就是最好的经营朋友圈方式。

当41岁的李白与83岁的贺知章初遇时,两个嗜酒如命的人,仿佛结识到了彼此的忘年交。李白呈上自己的《乌栖曲》,贺知章边看边赞叹“此诗可以泣鬼神矣”。随后,李白又把《蜀道难》拿出来让贺知章看,贺知章还没读完,就忍不住赞叹李白“是太白星谪在人间”,从此李白“谪仙人”的称号就开始流行。

贺知章和李白的相遇,让两个人甚是开心。找到同道中人的贺知章,毫不掩饰自己心兴奋,也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份,硬是拉着李白就去喝酒。这一老一少就这么走向了长安街头繁华的酒楼。可谁知,当点完酒菜时,贺知章一摸兜,发现自己出门竟没有带钱。再一看,好在自己腰间别着金龟,于是二话不说他就解下了佩戴着的金龟,用来当酒钱。要知道,金龟在当时是身份的象征,至少三品以上官员才会有这样的配饰。李白看到贺知章要用这么贵重的配饰抵酒钱时,要阻拦,谁知贺知章却搬出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

贺知章为了和李白畅快欢饮,不惜金龟换酒,可见他在交友上的直爽。当贺知章告老还乡时,任翰林供奉的李白写下《送贺宾客归越》赠送贺知章,表达对他的美好祝愿。三年后,当李白来到贺知章的家乡探访他,得知他早已在归家的当年病逝时,不禁大惊,怀着悲痛的心情,李白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

《菜根谭》有云:交友三分侠气。贺知章就是这样一个人。所谓侠气交友,就是我觉得你好,就毫不吝啬赞美之情,就像贺知章赞叹李白“谪仙人”。所谓侠气交友,就是我觉得你值得交,那么我就毫不在意为你花费了多少,就像贺知章金龟换酒。所谓侠气交友,就是我觉得你棒,我就尽己所能为你助力发展,就像李白在贺知章的引荐下,仕途速进步。

与其委屈求曲,不如真性情

唐玄宗年间,朝堂内的派系争端不断,在这之中,以李林甫张九龄之间的争端尤为激烈。在派系纷争之中,选择小心谨慎来保护自己,再正常不过了,甚至还有可能为了安稳,刻意逢迎、甚至委屈自己。但是,相比于委曲求全,能够保持洒脱疏狂,才更显出一个人的了不起,贺知章就是这样一个人。

有人觉得,仕途多难啊,尤其36岁一举成名,又熬了那么多年才换来了三品官职。这么好的位置,一定要坐稳了。可是,别人那种为了“成功”“成名”而委屈自己的做法,在贺知章这里行不通。比起仕途顺利和大富大贵,他追求的更是一种淡然随性。

贺知章的真性情也不是在官场上独有的。他在书法上造诣很深,只不过由于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习惯于在墙壁上挥毫泼墨,很多书法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贺知章的草书,就如同他的随性一样,笔力遒健,风尚高远。也许,就算是有了更加规整的书写方式,可能贺知章还是会选择题壁吧。毕竟这样的写作方式,更加自由、无约束。题字之前,先和吴中四士”或是“饮中八仙”推杯换盏来上几杯,半醉半醒之间挥毫泼墨才更符合他的气质。

其实,想要晋升发展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为了眼前的目标、机会,奋不顾身,忸怩了自己、牺牲了别人。有时费尽心思,机关算尽,可能到头来却一场空。我们以为,只要谙熟游戏规则,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可太多的时候,即便获胜,也是要以委曲求全为代价的。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得好: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炼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意思是说,在一个人经历社会时间比较短、阅历比较浅的时候,受到的不良影响也就少。而那些经历世事的人,反而也会变得城府多、世故多。所以君子与其做事圆滑世故,不如保持朴素,与其谨小慎微,不如豪迈豁达。

疏狂放在贺知章身上,在合适不过了。为官50年,贺知章受到的“点染”一定不少。可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比曲谨、逢迎来得好。贺知章正是保持了内心的一份真性情,没有处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反而让自己获得了多一份自在。很多人说他狂,其实他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狂放率真,没有苦心孤诣、没有刻意为之,凭借一番疏狂与真性情,贺知章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和仕途节奏。

从狂客到隐士,聪明的人懂得拿得起、放得下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四明是他家乡浙江的旧城。狂客一词,则表明出了贺知章对自己性格的分析。这样的一位狂客在自己仕途顺利,官至三品的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辞官还乡,投身道家,做起了镜湖隐士。

如果你懂贺知章的狂,也就能懂他的隐。比起高官厚禄、名声显赫,贺知章更在乎的是自己活得舒服不舒服。唐玄宗时期,李林甫与张九龄的争端,也波及到了时任秘书监、并与张九龄同为南方人、有着相似人生目标的贺知章。李林甫不学无术,嫉妒因文采颇得玄宗赏识的张九龄。后来,张九龄被贬,李林甫开始长期控制权力。深知自己无法以一己之力,肃清官场的贺知章,选择了退隐。

从四明狂客到镜湖隐士,贺知章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盛世唐朝时期,文人的一种普遍形象。他们心怀理想抱负,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在官场沉沉浮浮之后,面对着无法改变的朝堂乱象,他们无力抗争,只能选择退隐。

50年为官路,其中还有近30年的默默无闻,换来了后来的一个“贺监”,就这样放弃了,可惜吗?也许你会觉得可惜,可是贺知章不觉得。出走半生,功名利禄已不重要的,归途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便有了他回乡路上的拿一首《回乡偶遇》。放下了权力的贺知章,回到了最初出发的地方,也许他这算的上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 商鞅最后为什么会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国和商鞅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后世史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理要素起作用,因为秦国位于传统关中粮仓之地,同时四边又有险峻的山川作为阻隔,又有人认为从先天八卦方位上,西北为乾卦,也是所谓生门所在等等。但秦国之所以可以得到最后的胜利,是和一个人密不可

  • 吕不韦曾权倾天下,为何最终下场悲惨?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不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战国风云人物的名单上,少不了这样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他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一个头脑非常聪明的商人,也是一个具有远大见识的政治家。他对秦国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很长时间里,在后世的记录中,他更多是以负面形象

  • 李斯的人品真的有那么差吗 李斯被腰斩的时候为何无人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国李斯。秦朝法学家李斯,相信大家都听过,他可谓是秦始皇最得力的助手,尤其是秦始皇在世的时候,那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可以说得上是开挂的人生,只是没想到秦始皇去世后,他的晚年生活是那么的凄凉,最后竟然烙下腰斩的结局,真的是应了那句“活得不如狗”。在李斯被腰斩前

  • 戚夫人作为刘邦的宠妃 刘邦为什么不杀吕后保护这母子安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和吕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戚夫人是刘邦沛县起兵后得到的一位美女,有时还被戏称为“小三儿”。为何会有这个称谓呢?因为她是刘邦有记载的第三个女人,心计颇多,总想让自己和儿子“更上一层楼”,所以联想现实种种,那个称呼似乎恰如其分。(戚夫人剧照)其实,

  • 刘邦和项羽相比 为何总感觉刘邦是一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邦是小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首先,刘邦和项羽一对比,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刘邦是小人。为什么?因为刘邦毁盟约,玩背刺。吕蒙和关羽一对比,也是同理。吕蒙玩偷袭,不光明。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提问吗?至于战场偷袭是为了胜利什么的,战场没有卑鄙一说什么的。我赞同,但是

  • 周亚夫是平定战乱的大功臣,为何下场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亚夫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即位,成为了西汉的第6位皇帝。他即位后,听从了晁错的建议,试图通过削藩的方式来解决宗室问题。然而,这一举措却引来了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七国诸侯的不满。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联合反叛。他们来势汹汹

  • 历史上曹氏为何会成为皇后?她为何会差点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历史剧《清平乐》持续热播,宋仁宗在宰相吕夷简的帮助下,终于如愿以偿地废除了元配郭皇后。然而,后宫不可无主,宋仁宗续娶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曹氏为皇后,即曹皇后。剧中,曹皇后闺名叫丹姝,乃是大臣们给宋仁宗一致推荐的。在历史上,曹皇

  • 诸葛亮出征时为什么做轮椅 胡说,那玩意叫做战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出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导言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很多人在此期间闯出了不小的名声,很多优秀的文臣武将在此时期出现。举手投足间,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不过是孔明,他作为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在三国时代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喜爱。但是,孔明真的能在历史上占据第一位吗?这

  • 乾隆明明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嘉庆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乾隆继承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虽然在后期是衰落不堪的,可是在中间,也是有着闻名的“康乾盛世”的,期间的三位帝王都是能力出众,智慧并存,有着很大文治武功的功绩的。康熙打江山,雍正治江山,乾隆最舒服,玩江山。康熙皇帝平三藩,征葛尔丹,打下清朝版

  • 李道玄是什么身份?少年猛将的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道玄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初唐有这么一位名将:他是李世民的弟弟,自小能征善战、武力超群,在战场上如同杀人狂魔,并且战死的时候只有19岁。你以为我说的是李元霸?正史中,并没有李元霸这号人物,笔者说的是李世民的堂弟:李道玄。他的死,源于掉进了战友挖的坑。作战勇猛、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