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答朱元璋杀光功臣 为何独独放过他?

解答朱元璋杀光功臣 为何独独放过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12 更新时间:2024/3/20 21:38:46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

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网络配图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

本来,汤和也属“荆棘上的刺”,在必杀之列,可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其自保“经验”可圈可点,不无“考古”价值。

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一直认账的。

网络配图

他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找个岔子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他却很谨慎,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这才被宽恕,几年后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识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汤和传》记“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不放心了,汤和就投其所好,与其等他“杯酒释兵权”,不如自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和以间从容曰:‘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

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不谈国家大事,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网络配图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说是备极哀荣。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尽所有功臣的,天网恢恢之下,汤和能成漏网之鱼,确实是个历史奇迹。可见,《明史》里说汤和“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个“异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王莽为何能够轻而易举的篡夺西汉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初实行国家授田制度,按军功授田,创造了一大批大小地主和自耕农,并迅速安定了汉初的政治局面。国家授田制度是在地广人稀的背景下实施的,由于当时人地矛盾并不突出,再加上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新立户者一般可以获得百亩左右的土地,即便存在不足,也不会相差太远。这个制度一直维持到吕后时代,还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 王莽赶刘秀真伪辩:历史上两人没有太多交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和刘秀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王莽以西汉王朝皇亲国戚、辅位重臣之尊,灭汉创立新朝,开通过篡位作皇帝之先例;刘秀则以没落皇族之身,起于田垄之间,灭莽复汉,中兴汉祚,亦为历代王朝更替中之仅有。故而在中原地区,流传着许多和他们有关的故事。在山西一带,就有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流传已久,家喻户晓。

  • 洋人见证皇位角逐:谁才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英国医生约翰·贝尔在京期间,多次参加皇帝康熙和皇子为使团举行的各种宴会,他的记录很可能是从当日权力斗争的中心人物获得的,或为有关康雍之际皇位继承问题迄今尚未为人注意的一手文献。在清代历史上,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难以解决的疑案。他本人特别强调两点:其一,他与兄弟宗室绝无仇怨,按照康熙的遗令,

  • 春秋战国著名游说家苏秦为何被车裂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87年,赵国的一些明眼人察觉了苏秦的一系列捣鬼活动,并报告给了赵相李兑。李兑派人直抵苏秦的旅馆,当面指控苏秦为间谍。苏秦被扣留在了邯郸,不得走脱,生命异常危险。网络配图苏秦只有一个办法了:拿出一块木板(因为当时没有纸),用毛笔在上边写成信,发给燕昭王,请求组织上援救。但是“组织上”已经对苏秦

  • 中国古代的大富豪邓通为何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与邓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耐人寻味的。据史料记载,因为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风度翩翩的美貌少年助他登岸,他就找到这个少年,给他封官加爵。当然也有人说汉文帝是喜欢邓通的,因为当时皇后窦漪房已徐娘半老,双目失明,而邓通眉目如画,正是年少俊美的时候,汉文帝看到这样的邓通,心生爱慕,倍加宠爱。网

  • 康熙训诫子孙:平时的谨慎 是胆大的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网络配图《康熙庭训格言》康熙在世时,经常对子孙有所训诫,后来雍正将这些训诫整理成《庭训格言》。网络配图康熙认为一个人为人处世首先要做到“心小”,就是说

  • 刘备对赵云有意见?为什么没给赵云高官厚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通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三国志》等史书所记载的赵云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身居高位。据载,刘备在成都称汉中王后,封了级别最高的四位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还没入高级武官之列。当时赵云的地位连魏延都不如,刘备封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汉中为成都的

  • 大将军蒙恬吞药自杀前为何说自己死不足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阳周(今属陕西延安)的一间囚室里,受新皇帝胡亥吩咐消磨而来的一名使者正高傲地对着一位阶下囚训话:“你本人罪孽太多,已经不可赦免,而你弟弟又犯罪当死,按大秦的律法,你应被连坐处死。”闻听此言,这位叫蒙恬的阶下囚自顾自地倾诉起自己家族的辉煌战史,及其本人为秦帝国立下

  • 古代“辞职”:海瑞辞职信骂遍朝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伴随着河南女教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走红,与辞职有关的话题日趋热门,一度高居大众话题的头条。如此优雅又率性的“说走就走”,羡煞了诸多在工作中累成狗却不得不为了房贷、车贷和孩子奶粉钱忍气吞声的劳苦大众,这封信也因此被冠以“史上最具情怀辞职信”的美誉。其实,历史上像这样有情怀的辞职信不胜枚

  • 历史上哪位皇帝开了清代帝陵先入葬皇贵妃的先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朝时,敬敏皇贵妃(皇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生母)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逝,康熙帝对这个妃子很是宠爱,便特谕旨打开景陵地宫大门。开了清代帝陵先入葬皇贵妃的先例。按清朝门顺治便有的规定,皇后先死,或者皇后虽然死在皇帝之后,但皇帝梓宫尚未入葬时,可以与皇帝合葬在同一陵寝的地宫内,皇帝生前喜欢的妃子也可以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