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敦肃皇贵妃有多受宠?谥号是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敦肃皇贵妃有多受宠?谥号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62 更新时间:2024/2/8 21:05:57

敦肃皇贵妃雍正帝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史的悠悠长河中,除了帝王将相千古留名,陪伴他们身后的后宫更是传奇。近年来随着各大电视剧的播出,更是掀开了后宫女人们的神秘面纱。

而关于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剧情故事更是层出不穷,有的描绘她不谙世事,在后宫中是无法立足的白莲花。有的则描绘她是无所不用其极、心狠手辣的大反派。

热播剧《甄嬛传》中描绘的年氏,是一位出身高门,飞扬跋扈、为争宠不择手段,最后被甄嬛斗败打入冷宫的女人。可历史上真正的年氏一生确是短暂而辉煌的。生前包揽雍正子嗣,死后谥号独一无二。究竟她是怎样一位奇女子,她和影视作品描绘的又有几分相似?

一、初入王府侧福晋

年氏祖上是明朝指挥使,家世显赫。清兵入关后战败被俘沦为包衣奴才,但年氏一族不甘于此,勤劳奋进,祖父年仲隆一举高中,抓住了改变自己和族人命运的机会,入了汉军镶白旗。

康熙四十八年四阿哥胤禛被封亲王,年家所在的佐领划分给雍亲王胤禛属下。康熙五十年年氏以致休湖广巡抚年遐龄之女身份由康熙帝指婚嫁进雍亲王府为侧福晋。

入府时,年氏风华正茂,她的父亲官名在外,她的哥哥年羹更是康熙爷器重之人。但她不似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蛮横无理,骄奢跋扈,而是彬彬有礼,待人宽厚。

所以即使初入王府时,雍亲王已有福晋、侧福晋和几位格格。但年氏仍旧得到雍亲王的专宠。她有才有颜,不仅可以和雍亲王花前月下,赏月对诗,更能在王爷愁眉不展之际,为他出谋划策,深得雍亲王胤禛宠爱。

二、首位汉族贵妃

年氏用她的智慧和真情一步步走进了雍正心里,让他爱屋及乌,连连破例。年氏一生没有妃位,因为在雍正继位后,年氏在雍正元年首次册封中,便获封贵妃,成为清朝首位汉族血统出身的贵妃,全家也被抬入镶黄旗。

不仅如此她在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享受了同皇后一般的礼遇,接受王妃命妇行礼。跟电视剧描绘的不同,雍正帝没有剥夺她做母亲的资格。反而她万千宠爱于一身,专宠多年,更是从入雍亲王府就包揽了府中所有的子嗣。

三、皇贵妃香消玉殒

可偏偏年氏身子孱弱,这不仅影响了她的健康,更是影响了她的子嗣。虽然雍正帝破例让年氏抚养子嗣,但长女还是在两岁夭折,长子一岁夭折,幼子小产,只有次子福惠成活。

接连生产加上丧子的重重打击,刚当了三年贵妃的年氏病重垂危,这也让雍正帝内心焦灼不安,十分担忧。又赶上祭祀,皇帝不得不移驾景陵,回京后冬至将至,又要准备冬至祭天大典。

虽然朝事繁忙但皇帝仍然对病重的贵妃十分牵挂,一面晋封年氏为皇贵妃(因为有皇后在位,这已经是年氏能晋封的最高份位),一面衣带不解的在年氏身边守了五日,可叹红颜薄命,年皇贵妃还是撒手人寰,给雍正留下她唯一的儿子福惠。

四、敦肃皇贵妃

年皇贵妃去世后,雍正皇帝悲痛不已,辍朝五日,这对勤于政事,的雍正帝来说,已经是非常反常了,而让七个近支王公为年皇贵妃穿孝这种大大的僭越行为,就是极为反常了。

皇贵妃丧礼期间,王室宗亲文武百官齐聚举哀,对于丧礼规格来说,其实已经是非常之高了。但礼部的四位官员还是因为丧礼规格不够、未尽职责而“具降二级”。皇帝不仅辍朝五日为皇贵妃隆重的丧礼,更是封了“敦肃”这个谥号给年氏。

此号一出,震惊朝野后宫。满朝文武,前朝后宫无不大吃一惊,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后妃用过“敦肃”二字。这个封号无疑是昭告天下敦肃皇贵妃在皇上心里的地位。

而这个封号也恰恰诠释了雍正爱她的理由。“敦肃”——“温厚敬诚”之意,在皇帝面前“克尽敬慎”,对皇后乌拉那拉氏恭敬有礼,谨慎谦卑;对待下人宽厚温和,平易近人。

五、为年家遮风挡雨

年贵妃最受宠的时候,也是他哥哥年羹尧战功显赫,不可一世的时候。年贵妃非但没有恃宠而骄,反而更加谦卑有理。这让雍正对她更加宠爱,试问一个不以娘家势力而骄横,反而一心向着皇帝的女人又怎能不惹人怜爱呢?

雍正三年开始,年羹尧屡次挑战雍正帝的底线,两人隔阂渐显端倪。为了顾念年贵妃,雍正帝对年羹尧的处理一直悬而不决,但仅仅在年贵妃过世后的半个月,雍正就下令赐死年羹尧,却基本没有连带年家众人。

电视剧中,是年羹尧保住了年氏在后宫的地位,也是在年羹尧倒台后,年氏才被冷落直至打入冷宫。事实上正相反,与其说年羹尧是年贵妃的保护伞,不如说是年贵妃是年羹尧的续命灵丹。

六、福惠之死

敦肃皇贵妃死后,她唯一的儿子福惠一直深受雍正帝的宠爱,对他的关心超过了大多数的皇子,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还曾经为他取名弘晟。但后来又把名字收回,他曾说要给年贵妃和他的儿子取一个完美的名字。

可遗憾的是还没有等来新名字,八岁时福惠还是夭折了,雍正帝为了厚葬福惠,不惜打破康熙立下的“不成年,不予厚葬。”的规定,这也体现出他与敦肃皇贵妃深厚的感情。

七、总结

敦肃皇贵妃一生恪守本分,不因娘家势力而有一丝的僭越。她在生活上是雍正帝的红颜伴侣,在宫闱斗争下,她是低调平和,恭敬谦逊的后妃。她没有吕雉的野心勃勃,没有武则天的雄心壮志,更不是后宫魅惑君王的红颜祸水。

如果说雍正帝一开始的宠爱是因为敦肃皇贵妃身后的年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雍正眼里的她,温柔娴静、聪慧过人。是那独一无二的白月光。是可以为他孤独的心里照进一缕温暖的暖阳。

敦肃皇贵妃过世后,雍正后宫里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像她一样走进雍正心里。雍正帝离世后,敦肃皇贵妃金棺在泰陵与雍正合葬,雍正帝用行动——“生同眠,死同穴。”为这段感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大清皇朝的头号“干爹”奕劻收得一群好“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国号是大清还是清,胤天皇朝国号,杭州皇朝七号

    清末官场流行认干爹,其方法有二:一是自己认大佬为干爹,做他们的干儿子,如盛宣怀认李鸿章为干爹;二是让妻女认大佬们做干爹,或者让她们认大佬的妻、母为干娘。如毓郎是民政部尚书善耆的下属,为了巴结他,让自己的夫人拜善耆母亲为干娘,当奕劻权势大了,他又让自己的夫人拜奕劻的五姨太为干娘,结果在奕劻主持内阁期间

  • 明朝灭亡原因之一:崇祯帝试图恢复明初的皇帝独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既然晚明充满了制度创新,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充满活力,那么它为何就这样灭亡了呢?套用当下的一个流行词,这些创新似乎就像“然并卵”一样。其实,历来对明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财政上的、军事上的、气候上的和瘟疫上的种种解释模式,但在魏阳看来,明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崇祯皇帝对访单和士大夫公论的抵制。当然,正如魏阳所

  • 揭秘:“大清第一炒作高手”左宗棠如何自抬身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的意思,揭秘网,揭秘那些破事

    在任何时候,一个人要想出名早,最好的办法是有“故事”,左公恰恰是这样的人。早在学生时期,左宗棠就“好大言,每成一艺,辄先自诧”。他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我欣赏一番:怎么写得这么好,难道真的是我写的吗?联系到后来左宗棠到军机处上班,读到李鸿章的奏折时,“每展阅一页,每因海防之事而递及西陲之事,自誉措

  • 纵横马上近四十年的曹操为何会无心也无力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丕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统一不了天下,曹丕不死能统一三国吗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

  • 蜀汉最忠烈父子与赵云庞统齐名 名字却被写错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统甄洛赵云可以组一队嘛,赵云法正庞统,刘备庞统赵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刘备兵败夷陵,蜀汉一方死伤无数。黄权降魏,后位列车骑将军,享尽荣华富贵。另有杜路和刘宁降吴。但是,也有人殉国全节,让叹息。讹传先主死于军中,吴夫人望西遥哭,投江而死,算是殉情。傅彤死而不降,算是殉国。傅彤是夷陵之战悲曲中一个高亢激越的音符。他主动请缨,在形势危急的时候,不顾个

  • 李元平自诩大唐名将第一人 面对叛将屎尿齐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什么单雄信不投靠李世民,单雄信最后投唐了吗,李世民得力干将

    唐有“撒尿李元平”历史上有不少人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天生奇才,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有一番作为,但是一碰上战事,纷纷露馅,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典型的“带汁诸葛亮”。不过大唐,出了一个更稀奇的人物,人称“撒尿李元平”。李元平是李唐宗室,他的周围有一批爱吹牛的朋友,比如陶公达,张慈等人,为了扩大影响,他们

  • 杨广究竟是怎么死的?原来死于利欲熏心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广死是哪几,杨广死法,杨广死于

    其实,杨广还很怕死的,幻想能得到宽恕,他曾对萧皇后说:“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不管怎样,朕不失为长城公,卿亦不失为沈后。”在兵变前,江南还曾传出一首童谣:“江水何冷冷,杨柳何青青,人今正好乐,已复戍彭城。”公元618年)4月10日傍晚,一片昏暗。江都城内的叛军开始行动了。冲在最前面的杀猪佬司马德戡,只见

  • 元朝为何尊儒重文:元朝尊儒重文的局面是由谁开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科举制废除的原因,元朝的文教政策,元朝儒学的发展

    自古良相难求。好宰相胸怀大局,治国安民,协助皇帝修平域内,是黎民百姓之幸,是国家社稷之运,是天下苍生之福。耶律楚材就是这样一位良相。在担任元朝宰相的权位上,他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主张,以善意待天下,以大道行天下,以制度管天下,为中华文脉的延续和中华民族的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耶律楚材(1190

  • 戚继光如何选兵:行动伶俐的不要因关键时刻靠不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戚继光招兵四要四不要,戚继光练兵的地方在哪,戚继光对付骑兵的战术

    古往今来,要做好一件事情都很难。特别是需要许多人合作的事情,尤其难。最痛苦的,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一群猪队友,那种无力吐槽、无处哭诉的感觉,相信今天许多人都体会过。但是,事情还得做。你不动手,麻烦不会自己飞走。明代抗倭战争中,就有这么一个中层干部,面对重重困难,不气馁,不退缩,苦干实干加巧干,最终拉出了

  • 秦良玉: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载入正史的女元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代女将秦良玉生平,一代女将秦良玉,明朝女将军秦良玉照片

    秦良玉(1574-1648),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花木兰”,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她代夫出征,北上抗清,战功卓著,《明史》专门用了一个章节《秦良玉传》来记录她。秦良玉是一个秀外惠中的女子,因此择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