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临危受命拯救明朝的朱祁钰,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临危受命拯救明朝的朱祁钰,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90 更新时间:2023/12/10 22:19:20

朱祁钰,即景泰帝、明代宗,明朝第七位皇帝,他在明朝面临危机之际临危上阵,为何去世后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明帝国变天了,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早朝时分,正当帝国的官员依照往日旧例上朝朝拜景泰帝朱祁钰时,抬头发现坐在奉天殿宝座上的帝王居然是已经被囚禁八年之久的太上皇朱祁镇,群臣骤然间不知所措,这时明英宗朱祁镇的拥戴者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复位矣!”群臣面面相觑,最后无奈在周围士兵的胁迫下纷纷下跪参见新皇,大明帝国一场新的权力交接在无声中落下帷幕。

纵观历代非正常的权力交接无不是在血腥在完成,明代宗朱祁钰与明英宗朱祁镇两位帝王的权力交接真的避免了血腥么?显然并没有,朱祁镇重新登基为帝后,为了让自己复位有名在都御史萧惟祯等人的建议下开始了血腥的屠戮,朱祁镇首先将屠刀伸向了当初挽救明朝于危难间的功臣们,于谦首当其冲,除了于谦之外对于于谦所举荐的文武官员以及忠于明代宗的一些官员,朱祁镇都无情的以谋逆罪杀害。

说来也甚是可笑,都说天无二主,一个帝国不可能能同时存在两位皇帝,但在朱祁镇复位的十几天内,明朝确确实实的存在着两位合法的帝王,朱祁镇于正月十七复位直到二月初一才下令废朱祁钰为郕王,这种两帝并存的奇观可谓历史少有。朱祁镇将朱祁钰废为郕王之后,朱祁钰并没有逃过一死的命运,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在永安宫暴毙。

作为明朝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过并为明朝的续存做出贡献的帝王,在朱祁钰暴毙后明英宗朱祁镇依旧没有放过他,为了报复,朱祁镇专门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除了贬低朱祁钰之外,朱祁镇还下令剥夺朱祁钰应有的帝号和陵墓,只以亲王的礼仪将朱祁钰葬在北京西山,这也导致朱祁钰成为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位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当然这一切都不是朱祁钰能料想到的了。

回想当年的北京保卫战,若不是朱祁钰站了出来,带领于谦等人御敌于城门之外,北京城能否保全还是一个问题,如此一位将明朝从死亡边缘拉回的人却在死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这是何故呢?或者说朱祁钰力挽狂澜的生前却换不来死后应有的帝王待遇,他到底失败在哪呢?

朱祁钰—明朝第七位帝王,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在明英宗不听劝阻,强行亲政兵败于土木堡之变被俘后,临危被众臣推举为新的皇帝,朱祁钰的继位让被俘的朱祁镇变得可有可无,气急败坏之下瓦剌开始发兵攻打北京城,决定明朝走向的北京保卫战爆发。不同于朱祁镇的任性行事和无原则的宠信宦官,朱祁钰重用于谦等护国之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依靠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这三方面的措施,瓦剌人被击溃,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虽然在朱祁钰的带领下,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但此时的大明由于此前朱祁镇的祸乱再加上瓦剌人的消耗,大明王朝早已不复当年的强盛。为了破局,朱祁钰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在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吏治清明,朝臣的办事效率自然也变得高效。其次在经济上朱祁钰也进行改革,经济涉及民生与百姓息息相关,对于因水患或者其它遭受天灾的地区,在赋税上朱祁钰都予以不同程度的减免,农业是立国之本,朱祁钰曾不止一次的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此外在军事上,朱祁钰也进行了改革,他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

总得来说朱祁钰这位临危受命的帝王是合格的,他让走上岔路的明朝又走向了正轨,可他也是失败的,他的失败在于心不狠和对朝臣的放纵,但凡他对朱祁镇心狠那么一丢丢,对于徐有贞之流杀伐果断一点点,夺门之变就不会发生。作为君主充满仁慈是好的,但过度仁慈就会给予宵小之辈可乘之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于谦。

他的善念最终为他自己埋下祸患,而后发生文章开头那一幕,大明帝国变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是如何突出重围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战胜陈友谅的主要原因,元末最后一个皇帝,朱元璋的主要对手

    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是如何突出重围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政权的腐朽统治就此宣告结束。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造就了杰出的农民领袖,朱元璋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朱元璋(1328—1398年),即明太祖,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于一个贫农之家,

  • 袁崇焕说的“五年平辽”,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袁崇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评价袁崇焕

    袁崇焕说的“五年平辽”,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对袁崇焕的评价,今日可谓两极分化,赞美者认为他是大明忠臣,延缓了明朝灭亡;贬斥者认为他狂妄自大,加速了明朝灭亡,尤其是他对崇祯许下的“五年平辽”的壮语,更是成了他欺君妄言的罪证。可是,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真的就

  • 乾隆做了三年太上皇,这期间他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上皇乾隆做了几年,乾隆三年太上皇怎么过的,皇上和太上皇哪个大

    乾隆做了三年太上皇,这期间他做了什么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35年九月初三,彼时的弘历身穿梦寐以求的龙袍矗立在太和殿门前,等待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就在前些天,弘历的父亲、也就是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避暑的时候不明所以地驾崩了,这个消息传到紫禁城后,众位皇子们皆是跃跃欲试,都

  • 刘询从出生到登基称帝历时18年,这些年汉朝经历了哪些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询,本名刘病己,即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从他出生到登基为帝历时18年,这18年来中汉朝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91年一场天大喜事在汉朝发生,这一年汉武帝的嫡长子现任太子刘据为汉武帝增添一位重孙,四世同堂这一罕见的一幕在皇室发生,可惜的

  • 明英宗复辟后,为何处死于谦?于谦的身后事和身后名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于谦为什么被斩,明英宗复辟后又当几年,明英宗对于谦的评价

    于谦,明朝时期名臣,曾在土木堡之变时,指挥明军保住了京城,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最后却枉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57年,随着明英宗的一声令下,大明护国功臣于谦于少保在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北京城前迎来了自己的人生结局——被斩立决。那一刻天下闻之

  • 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为何短命的那么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上活得最短的皇帝,为啥古代皇帝都短命,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排名

    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为何短命的那么多?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中,从秦始皇嬴政开始,到溥仪结束。一共有422个皇帝。皇帝一直有一种神秘感,他们大权在握,掌握别人生死,加上历史上诸多的权力之争的血腥,皇权宝座让无数历史上的名人折戟沉沙……皇帝高高在上,俯瞰众生。在很多人眼中,

  • 许彬在关键时候为明英宗提供了不少帮助,为何他的结局不甚完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键期关键帮助分享会,关键期关键帮助解读,倡后最后的结局

    许彬,明英宗时期内阁首辅,他曾替英宗撰写《罪己诏》和土木之役阵亡将士祭文,颇受英宗赏识,但他的结局却并不完美,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唯一一位丢失皇位后又成功复辟的帝王,说来也甚是可惜明英宗祖上四代为其准备的鼎盛基业因为他的昏庸一

  • 历史上吕雉是如何掌权的?她又是如何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后一家是怎么灭族的,吕后被谁推翻,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女人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掌权的女性统治者。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吕雉的父亲与沛县的县令的交情很好。一次,举行宴会时,刘邦谎称送了一万的贺钱,实际上根本没交钱。引起了与吕父的纠纷,通过一番观察,吕父认为刘邦是个经天纬地的人,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他。吕父的

  • 70岁大臣被下令赐死,乾隆为何又放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乾隆四位顾命大臣,乾隆死的时候还有几个儿子活着,乾隆的儿子为什么死得那么多

    70岁大臣被下令赐死,乾隆为何又放了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文字狱最为巅峰的乾隆时期,竟然有一位70岁大臣因为在狱中吃断头饭的时候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就被释放了,这究竟是乾隆皇帝起了恻隐之心还是别的打算呢?在清末政治家李岳瑞所著的《春冰室野乘》中写到了这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乾

  • 隋炀帝杨广被杀的真相是什么?与萧后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炀帝杨广杀兄弑父,杨广的真实历史,隋炀帝死因

    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4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中国历史上,有些非常有名的暴君形象,像夏桀商纣王秦始皇都是以暴君的形象出名,这其中隋炀帝杨广,应该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位列前几大暴君之一了。古往今来,大凡我们说谁谁谁是暴君,那基本上就是荒淫无道,仿佛皇帝们没事干,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