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启是怎样对待和自己争储位的梁王刘武的

刘启是怎样对待和自己争储位的梁王刘武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48 更新时间:2024/2/4 6:12:06

太子的废立将导致统治集团权利的重新分配,各种矛盾可能在此时突然爆发,所以是君主政体最薄弱、最危险的环节。景帝从登基那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身后的储位问题,他一共生了16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引起了对储位激烈的明争暗斗。

对储位的明争明争储位的是他的胞弟、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梁王刘武。皇后薄氏无子,加上刘武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窦太后意欲在景帝驾崩之后,由梁王入继大统。

汉景帝自己也有过失。前元三年(前154)初,即七国之乱爆发前夕,梁王入朝,当时景帝尚未立太子。一日,景帝朝宴梁王,酒醉后说:“朕千秋之后当传位于梁王。”梁王自是心中窃喜。参事窦婴说:“汉法之约,传子嫡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祖约乎?”景帝酒醒后惊悟失言,此议搁置起来。

七国之乱平定后,立嗣矛盾更加突出。窦太后再度暗示景帝传位于梁王,景帝命袁盎等去劝诫太后,袁盎对窦太后说:“从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引发了五世之乱。小不忍,害大义,必生事端。所以《春秋》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窦太后自知理亏,从此不再提及此事,遣梁王归国。

争储位的暗斗暗斗的主角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王夫人全名王娡,槐里(今陕西兴平县境)人,父王仲,生母为臧儿。兄弟王信、田蚡、田胜、妹王儿姁,曾嫁金王孙生女金俗。由其母将她与其妹王儿姁送进刘的太子宫。

王夫人入宫后给刘启生下4个孩子,一龙三凤,前3个均是女孩,分别被封为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而龙胎,就是后来威名远播的汉武帝刘彻,生于景帝即位不久的前元年(前156)七月初七。

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据《汉孝武故事》载:“至三岁,景帝抱于膝上,抚念之……试问儿:‘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小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不得不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刘彘“讼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于是刘启就萌生了易太子的念头。

景帝四年(前153),立宠妃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封刘彘为胶东王。不久刘彘取栗太子而代之的契机出现了,原因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插进来了。

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窦太后的爱女长公主想把其女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没想到竟遭到了栗妃的一口拒绝,刘嫖因此与她结下怨恨,心存报复之念。与栗姬不同,王夫人机敏圆滑,当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将比刘彘大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时,王夫人见长公主地位崇高,在窦太后跟前说一不二,当下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于是6岁的刘彘与10岁的陈阿娇订了婚,时在景帝前六年(前151)。同年九月,皇后薄氏因无嗣被废,从此,馆陶长公主屡屡向景帝称赞刘彻如何聪明,如何达理,使景帝更加喜爱这个孩子。同时,长公主经常向景帝进谗,诬陷栗姬。景帝便在前七年(前150)十一月,案诛大行,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半年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争储的余波后来,中元二年(前148),临江王刘荣不慎犯法,被从江陵(今属湖北)征诣京城。中尉郅都令人严加看管、审讯。刘荣极其愤懑、悲伤,写完向父亲的谢罪辞后,自杀身亡。

刘彻被立为太子,梁孝王刘武不肯就此罢手。他广延四方豪杰之士,多做兵器弩弓等,储存金银“且百巨万”,又派人刺杀袁盎等十余名大臣。阴谋败露后,梁王大为恐慌,买通韩安国走长公主的后门,疏通窦太后,稍得宽释,但景帝对他已疏远多了。梁王刘武连沮丧带惊恐,不久就身染恶疾而亡。景帝将梁地一分为五,在不知不觉中就削弱了刘武诸子的势力。

景帝另立太子后,对权倾朝野的条侯周亚夫最不放心,又寻机处置了他。景帝后元年(前143),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周亚夫削职下狱。一代名将,5天不吃东西,最终呕血冤死。逼死周亚夫与冤杀晁错一样,都说明景帝“寡恩忍杀”,惯于过河拆桥。

汉景帝陵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景帝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临终前对太子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景帝似乎已经感觉到儿子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多嘱咐也无益。不久,景帝病死于长安未央宫,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太子刘彻即皇帝位,这就是汉武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阎姬:汉安帝刘保的皇后,为了独揽朝政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历史上后宫干政、宦官篡位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后宫嫔妃,除了武则天外,基本都躲在幕后临朝听政,不会直接篡位称帝引起麻烦。阎姬就是其中一位。阎姬,汉安帝刘祜的皇后,后世大多不称呼她为阎皇后,而称阎姬。阎姬的祖父是汉明帝时期的尚书阎章,姑奶奶是汉明帝的贵人,姨母则是邓太后的弟媳,阎家算得上是皇亲国戚。阎

  • 历史上的嫡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袁绍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袁绍,一个三国时期绕不开的名字,但却不是以英雄形象出场,反倒是一个草包的负面形象,让所有熟悉的三国的然,见到他的名字,心里都会说上一句,他不行。所有人都知道袁绍败给了曹操,却没人关心官渡之战后,袁绍又活了多久,

  • 吕雉去世,大臣们为何迫不及待废掉刘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吕雉去世,大臣们为何迫不及待废掉刘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堪称古代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以富家千金的身份嫁给当时几乎一无所有的刘邦,吃了不少苦,还曾差点连命都丢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虽然宠爱戚夫人等年轻貌美的妃子,但对结发妻吕雉

  • 刘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都有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会站着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都是秀外慧中、德才兼备的女子,在丈夫打江山的过程中付出很多。汉高祖刘邦,出身条件一

  • 历史上谨嫔色赫图氏是什么出身?她为何没有子凭母贵?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谨嫔色赫图氏,员外郎多尔济之女。康熙帝晚期的妃嫔之一。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康熙作为中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他后宫的妃子自然数不胜数。即使年过半百,年轻貌美的妃子不间断地往他身边送。在他58岁时,就纳了一位14岁的美女,虽然拿到现在她还未成年,可她在十四岁就为康熙

  • 项羽的国号为什么叫西楚?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的国号为什么叫西楚?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约在周朝文王武王之时,楚人在如今的江汉平原一带兴起。到了春秋时代,楚国积极对外扩张,逐渐成为诸侯中的“超级大国”。但楚国的核心统治地区还是位于湖北之内的江汉平原。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其他战国六雄五国的阻碍,楚国转而向东扩张

  • 蜀汉灭亡后邓艾为何要擅自册封刘禅?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

  • 历史上项羽和刘邦义结金兰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项羽和刘邦义结金兰过?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来说说结义。《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项王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吾翁

  • 和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在历史上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和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在历史上有多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古代的名相,有一个词叫“房谋杜断”,说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意思是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擅长决断。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杜如晦。杜如晦是陕西西安人,家里世代为官,爷爷杜果是隋朝的工部尚书,父亲杜咤

  • 李世民将魏征的墓推倒,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将魏征的墓推倒,究竟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和一代名相魏征这两人绝对是君明臣直的典范,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离不开魏征的功劳,两人君臣关系也是传为了千古佳话,只是魏征死后李世民却把他的墓碑推倒,这却是为什么?被李世民喻为明得失之镜的魏征是从政敌那得来的魏